《我和書店有個約會》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3.5.14
活在這個城市的人,有同樣的方向和不盡相同信念。有人相信長久經營、根基深厚才是正途,有人相信霧裏看花、曇花一現要珍惜當下;有人相信凡事一脈相成、無獨有偶做事要成群結伴。
書店正是這樣複雜多變的群體,包容各式各樣的讀者,珍藏古今中外的書藉,滿載新鮮事物的獨立雜誌。書店是獨特的有機體,即使在同一棟街道區域,在不同的店長領導之下他們也各有特色,甚至是各具個性。在看書的人越來越少的情況下,將書本出版面臨電子圖書的挑戰下, 甚具個性和風格的書店在香港依然佇立。書店不一定只是買書,不一定只是賣文化商品,他們也可以是社區日常中的一個部份,以各種身份活躍於社區之中。像是文化沙龍,他們可以談創作可以談經典可以談嶄新的文學,書店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和讀者開放地互動,有時談及歷史和作者,更多時他們也組織散步團,在社區附近漫步,這些都是社區共融的一種展現。
要提及店家和讀者的個性,大概都是別具一股平穩沉靜,似是一本本閉上的書總是準備好,隨時待人打開。最近不少書店也相告結業,也許香港有一種風氣,就是店舖在快將結業之前,往往會有遠道而來的人群和相熟的顧客把店家擠到水洩不通,設置一個熱鬧。書店也不例外,快將告別的時代書店連續兩個星期六日舉辦了書墟的活動,集合了香港的獨立書店在店舖之內,在告別之前來個深刻地連繫了大家的記憶的小書市。 多少人看書是為了單純地看書?更多的人和讀者是為了走進書的世界,在書海中體驗新的旅程。思想在知識裏旅行,即使沒有離開我們也把自己的感受和視野推展到最遠的地方。適逢星期日是香港港超聯足球大賽的冠軍盃日子,各個店家的店長一起看足球,也有提及到星期六日最熱烈的音樂頒獎典禮。透過移步到書店,一個短程的旅行,我們沐浴在書本的思緒之中,也許沒有明確的方向,也許沒有最大的把握,總會有人在等候你,這是責任也是看書的意義。
閱讀時代,香港
逛書店時,不禁留意起書店的風格。每間書店販賣的書不盡相同,有一些書本設有主題選書,也有文學雜誌或zine的書架,亦有放置合作社的日常用品如竹製品和有機蔬菜。大部份書店以木書架作擺設,充滿書卷的氣味,近年也有親近年輕人的書店是以教室的儲物架作陳設。看到他們別具心思的擺設和佈置,為的是讓到訪的讀者有更投入的環境閱讀,甚至是靜靜待上半天,實在是獨立書店最大的熱情。
看書是娛樂嗎?看書只能陶冶性情嗎?難道看書只是一種消費時間的動作?移步到書店也是看書的一種形式,和獨立書店建立關係,們可以選擇以怎樣視野去看到更接近自己喜好的風景,這個星期,不去看書也去參加一些書店活動吧。
記自 @hkbookera 我和書店有個約會
#愛的幸福門
小編夢未的作品,以思念作引子,以回憶作鎖匙,溫柔的文字讓讀者重新感受追憶如水。愛情像夏天最盛放的鮮花,保鮮期有限,每季的相聚和分離都是叫人珍惜的好風光。這本散文是對成長期望的留言集,不多的篇幅收錄像如結晶般珍貴卻難以捕捉的情緒。四個朋友,四段敢愛敢恨的決心。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會員
36內容數
小小的閱讀造就強大的影響力。讀到感動的書,就分享;讀到打動我的想法,也分享。互動的時代,雙向的信任和創作,相信文字可帶給創作者向讀者瞬間的自由。無私的分享成了習慣,可造就遠大、宏觀的視野。把想像捉緊,寫出最真實的觀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閱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燃燒中的雲霞,紫紅耀目 交錯街道上的行人,急急四走
醒覺未曾聽到那城內樹上那鳥兒的嗓子 醒覺是場不太漫長的夢
記憶是重疊的 疊到厚厚的一疊 我會看得更清楚那看不清的顏色和畫面 記憶是重疊的 我願意把它整理 它卻俏俏躲藏在那牆上的書架之中 記憶是重疊的 分不看的時侯 會叫人想得更清楚在心中那不想回憶的自己
靜默太久 我們沒有再發聲、對談 熟悉的洗髮乳 香氣沒有太刺鼻 這是難以形容的氣氛
我們還熱愛文字嗎?一百字,一千字,一萬字,才能夠反映到我對活著的熱誠和真摯? 傳遞內容的媒體和媒介,隨著科技的進步日漸增多。在手上那不大不少的屏幕,我們可輕易地看到不同類型的散文、社交媒體的限時動態、配有影片和音樂的內容等等。雖然網絡看似是短片的天下,我還是喜歡寫作。
我以為我追著她給過我的信念 最後原來不容易
燃燒中的雲霞,紫紅耀目 交錯街道上的行人,急急四走
醒覺未曾聽到那城內樹上那鳥兒的嗓子 醒覺是場不太漫長的夢
記憶是重疊的 疊到厚厚的一疊 我會看得更清楚那看不清的顏色和畫面 記憶是重疊的 我願意把它整理 它卻俏俏躲藏在那牆上的書架之中 記憶是重疊的 分不看的時侯 會叫人想得更清楚在心中那不想回憶的自己
靜默太久 我們沒有再發聲、對談 熟悉的洗髮乳 香氣沒有太刺鼻 這是難以形容的氣氛
我們還熱愛文字嗎?一百字,一千字,一萬字,才能夠反映到我對活著的熱誠和真摯? 傳遞內容的媒體和媒介,隨著科技的進步日漸增多。在手上那不大不少的屏幕,我們可輕易地看到不同類型的散文、社交媒體的限時動態、配有影片和音樂的內容等等。雖然網絡看似是短片的天下,我還是喜歡寫作。
我以為我追著她給過我的信念 最後原來不容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因為喜歡閱讀 輾轉開啟對獨立書店的好奇 今天到水湳洞的非書店走走 很難想像在東北角海岸 有著一家書店
Thumbnail
有朝一日,我也要來寫小說吧,把我心中的願望清單,一次滿足創造在我的作品裡。 這間書店,一讀就知道這是作者為了滿足所有愛書人的願望清單,集中火力展示出一間現實生活裡無法存在的書店,因為這是一間: 愛書人開的店: 從看似流氓的老闆到文青溫柔的店長,都熱愛閱讀而腦子內建資料庫隨時可以調閱推薦書籍給讀
Thumbnail
很喜歡看書 不過多半都是到大型書店找書看書買書 直到最近才慢慢對獨立書店好奇
Thumbnail
  在這樣的設計下,書店成了「推書者們」的畫廊,顧客的核心體驗也轉化成了欣賞,購買則是可能的附加價值。由於已經從另一個方向取得收益,店家不必費過多的心力來處理「如何讓顧客買書」這道當代難題,進門的讀者也可以以更恬淡、無壓力的方式去與對方想要陳列出來的想法相碰撞。
對於書籍愛好者來說, 每個書店都是通往新世界的門戶。 書店不僅是購書的地點, 它們是知識和文化探索的樞紐。 在台北的書店裡,我不僅購買了書籍, 更從中學習到了文化的深度和多樣性。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書店的關閉,也讓人感到文化的流逝。 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在這份體
Thumbnail
《書店的逆襲》三大重點: 以不同的方式整理書架,可以激發更多靈感 有事沒事多去實體書店,從中了解大眾潮流 書店的未來是複合式書店 全書分為五章,從實體書店的力量開始,帶進書店和消費者行為之間的關系。在這個時候,開始談愛書人如何買書和囤書的好處。
Thumbnail
昨天晚上剛好經過台大校門正對面巷子裡的小小的『結構群書店』,忍不住進去逛了一下,沒過多久就有種想要把店裡1/4的書都搬回家的衝動,本來拿了一堆,後來覺得實在太重了(我還要去別的地方),就忍住衝動只挑了幾本,之後再慢慢去買吧!
Thumbnail
喜歡逛實體書店通常不是因為真的已經確定要買什麼書,而且去「#遇見書」。從書店人員會把哪些書放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有設置什麼議題的書展區,除了可以看看關聯書單,拓展自己的視野(突破同溫層),也可以瞭解這家書店的「個性」,個性跟自己合不合拍,這也是有些人常常會說喜歡A書店甚於B書店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在年節期間,透過晴耕雨讀小書院的二手書線上拍賣和造訪基隆和臺北的獨立書店,作者分享了書店帶來的喜悅和享受。書店就像是在一個城市裡,有一個懂你的人,等待著我們的到來,在每個需要安慰、充電、悲傷、快樂與分享的時刻,總有人懂,而且它都在。
Thumbnail
一間同時有書本、雞蛋糕、二手衣和土地友善產品的書店,會是什麼樣的存在?  去年7月開業的「送報伕文學實驗書店」,由幾位各自擁有不同的背景的人們所共同成立,因著相通的理念,他們集結自己喜歡的東西、想傳達的事情,希望在這個空間裡聚焦夢想教育和兒童成長議題,支持兒童成為真正的自己,在書店裡一同實踐夢想。
Thumbnail
因為喜歡閱讀 輾轉開啟對獨立書店的好奇 今天到水湳洞的非書店走走 很難想像在東北角海岸 有著一家書店
Thumbnail
有朝一日,我也要來寫小說吧,把我心中的願望清單,一次滿足創造在我的作品裡。 這間書店,一讀就知道這是作者為了滿足所有愛書人的願望清單,集中火力展示出一間現實生活裡無法存在的書店,因為這是一間: 愛書人開的店: 從看似流氓的老闆到文青溫柔的店長,都熱愛閱讀而腦子內建資料庫隨時可以調閱推薦書籍給讀
Thumbnail
很喜歡看書 不過多半都是到大型書店找書看書買書 直到最近才慢慢對獨立書店好奇
Thumbnail
  在這樣的設計下,書店成了「推書者們」的畫廊,顧客的核心體驗也轉化成了欣賞,購買則是可能的附加價值。由於已經從另一個方向取得收益,店家不必費過多的心力來處理「如何讓顧客買書」這道當代難題,進門的讀者也可以以更恬淡、無壓力的方式去與對方想要陳列出來的想法相碰撞。
對於書籍愛好者來說, 每個書店都是通往新世界的門戶。 書店不僅是購書的地點, 它們是知識和文化探索的樞紐。 在台北的書店裡,我不僅購買了書籍, 更從中學習到了文化的深度和多樣性。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書店的關閉,也讓人感到文化的流逝。 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在這份體
Thumbnail
《書店的逆襲》三大重點: 以不同的方式整理書架,可以激發更多靈感 有事沒事多去實體書店,從中了解大眾潮流 書店的未來是複合式書店 全書分為五章,從實體書店的力量開始,帶進書店和消費者行為之間的關系。在這個時候,開始談愛書人如何買書和囤書的好處。
Thumbnail
昨天晚上剛好經過台大校門正對面巷子裡的小小的『結構群書店』,忍不住進去逛了一下,沒過多久就有種想要把店裡1/4的書都搬回家的衝動,本來拿了一堆,後來覺得實在太重了(我還要去別的地方),就忍住衝動只挑了幾本,之後再慢慢去買吧!
Thumbnail
喜歡逛實體書店通常不是因為真的已經確定要買什麼書,而且去「#遇見書」。從書店人員會把哪些書放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有設置什麼議題的書展區,除了可以看看關聯書單,拓展自己的視野(突破同溫層),也可以瞭解這家書店的「個性」,個性跟自己合不合拍,這也是有些人常常會說喜歡A書店甚於B書店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在年節期間,透過晴耕雨讀小書院的二手書線上拍賣和造訪基隆和臺北的獨立書店,作者分享了書店帶來的喜悅和享受。書店就像是在一個城市裡,有一個懂你的人,等待著我們的到來,在每個需要安慰、充電、悲傷、快樂與分享的時刻,總有人懂,而且它都在。
Thumbnail
一間同時有書本、雞蛋糕、二手衣和土地友善產品的書店,會是什麼樣的存在?  去年7月開業的「送報伕文學實驗書店」,由幾位各自擁有不同的背景的人們所共同成立,因著相通的理念,他們集結自己喜歡的東西、想傳達的事情,希望在這個空間裡聚焦夢想教育和兒童成長議題,支持兒童成為真正的自己,在書店裡一同實踐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