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隔離三部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till Alive

Still Alive

3+4 居家隔離終於已經到了尾聲,確診者們也已經慢慢恢復,症狀也已經明顯紓緩或已經沒有症狀了。居家隔離這幾天最難熬的還是小孩子,學校有課上不了了,線上上課又容易分心效果不好,整天待在家裡又沒辦法運動,明顯體力過剩!日夜顛倒生活起居已經是亂了套啊,等到正式結束後又得好好在調整一番。

跟家人聊天聽到天選之子的說法,意思就是會有少數的幸運兒至今都沒有被感染,我對這種具備神秘色彩說法是抱持疑問的,因為不被感染的原因很多,保護做得好也是一種可能。查了一些資料顯示確實有些人天生具備對抗這種病毒的基因,加上疫苗人為的努力也讓很多人都打了三劑的疫苗,不管是減毒 (AZ) 還是 mRNA 疫苗 (BNT/莫德納),多少也教會免疫系統如何辨識新冠病毒,有效殺毒讓重症轉輕症降低致死率,加上病毒的演化理論也是朝著與宿主共存前進,也讓確診症狀看起來沒有那麼嚴重。對於以喜歡聽故事方式來了解人體免疫系統運作原理的朋友可以參考這部影片喔:


我想起2003年的SARS,SARS也是冠狀病毒,印象中只要一感染就會發燒嘔吐會在很快的時間內掛掉,很恐怖。當時新聞報導和平醫院封院的景象歷歷在目,當時也沒有快篩也沒有疫苗。學校為了應對SARS也主動停課,只要有疑似感冒發燒症狀的全部帶往專用宿舍隔離。2019 年剛開始爆發流行的新冠病毒也讓人有這種感覺,看著每天急速攀升的死亡率還真以為是 SARS 捲土重來了!很多同事也因此拒絕出差甚至直接離職,就擔心自己被可怕的新型病毒感染。

這次家人確診經驗也讓我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確診者的症狀嚴重性似乎與接種時的產生的副作用強弱有關係(樣本數不足)。確診後症狀明顯嚴重的家人都是當時接種疫苗的時候都起到了巨大的反應,發燒癱軟兩三天!我自己打了三劑都沒有太大的感覺,除了手臂接種小區域有一點點酸痛以外,也因此被同事們笑稱是疫苗認證老人 :(!總之,這次家人確診事件也平安度過,也期望大家未來也不要掉以輕心,還是要作好勤洗手、隨時戴好口罩,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arren Lo的沙龍
21會員
62內容數
WarrenLo's 軟體設計武功祕笈
Warren Lo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9/25
當我們從事軟體開發工作一段時間後,有些人會開始接觸軟體架構設計。由於每個軟體架構設計者的對問題的理解與知識經驗差異會導出不同的設計架構。近期與同事的軟體設計案例經驗交流後,就很希望自己剛開始學習軟體架構設計的時候就有人能用實際的軟體架構設計經驗來帶我入門...
Thumbnail
2024/09/25
當我們從事軟體開發工作一段時間後,有些人會開始接觸軟體架構設計。由於每個軟體架構設計者的對問題的理解與知識經驗差異會導出不同的設計架構。近期與同事的軟體設計案例經驗交流後,就很希望自己剛開始學習軟體架構設計的時候就有人能用實際的軟體架構設計經驗來帶我入門...
Thumbnail
2024/07/16
專案工作型態很需要「溝通」,特別是每次交替時期需要與新的合作對象建立關係的時候,對方可能是你從不認識的同事或主管也可能是廠商。除非你是專職的專案經理,否則這種突然爆增的「初次溝通」聯繫的工作、會大量壓縮到你專案執行時間。在這種情況下要如何達到高效率的溝通,我們可以朝兩個面向來思考看看...
Thumbnail
2024/07/16
專案工作型態很需要「溝通」,特別是每次交替時期需要與新的合作對象建立關係的時候,對方可能是你從不認識的同事或主管也可能是廠商。除非你是專職的專案經理,否則這種突然爆增的「初次溝通」聯繫的工作、會大量壓縮到你專案執行時間。在這種情況下要如何達到高效率的溝通,我們可以朝兩個面向來思考看看...
Thumbnail
2024/07/02
如果你也是從事軟體相關工作的人,一定會遭遇突然需要你去學習一套你不熟悉的程式語言狀況吧,此時你會怎麼做呢? 是趕快去買書來看嗎? 還是趕快找一門程式課來上? 又或者乾脆去找會的同事來教學?
Thumbnail
2024/07/02
如果你也是從事軟體相關工作的人,一定會遭遇突然需要你去學習一套你不熟悉的程式語言狀況吧,此時你會怎麼做呢? 是趕快去買書來看嗎? 還是趕快找一門程式課來上? 又或者乾脆去找會的同事來教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3+4 居家隔離終於已經到了尾聲,確診者們也已經慢慢恢復,症狀也已經明顯紓緩或已經沒有症狀了。居家隔離這幾天最難熬的還是小孩子,學校有課上不了了,線上上課又容易分心效果不好,整天待在家裡又沒辦法運動,明顯體力過剩!日夜顛倒生活起居已經是亂了套啊,等到正式結束後又得好好在調整一番。
Thumbnail
3+4 居家隔離終於已經到了尾聲,確診者們也已經慢慢恢復,症狀也已經明顯紓緩或已經沒有症狀了。居家隔離這幾天最難熬的還是小孩子,學校有課上不了了,線上上課又容易分心效果不好,整天待在家裡又沒辦法運動,明顯體力過剩!日夜顛倒生活起居已經是亂了套啊,等到正式結束後又得好好在調整一番。
Thumbnail
按照 3+4 的規定前三天居家隔離是絕對不可出門的,居家隔離的確診者必須落實在獨立的房間裡定期消毒,公共區域、物品使用過要馬上消毒。說真的,這種居家隔離方式實在很不保險,也很難落實,原則上大家還是都在同一個環境裡,也不可能像醫院弄個負壓隔離。
Thumbnail
按照 3+4 的規定前三天居家隔離是絕對不可出門的,居家隔離的確診者必須落實在獨立的房間裡定期消毒,公共區域、物品使用過要馬上消毒。說真的,這種居家隔離方式實在很不保險,也很難落實,原則上大家還是都在同一個環境裡,也不可能像醫院弄個負壓隔離。
Thumbnail
前兩天我家太座開始出現感冒症狀,一天就全身酸痛症狀讓她無法自己回家,很堅持自己是太累了是流感而已喔,接回家後也沒馬上去看醫生,還說是臭小孩傳給她的,就像把感冒傳給下一位自己就會痊癒的都市傳說一樣。我說:對付流感我很有經驗,先吃東西,喝足水,立馬去蓋棉被睡覺,等大汗發完就會好了。
Thumbnail
前兩天我家太座開始出現感冒症狀,一天就全身酸痛症狀讓她無法自己回家,很堅持自己是太累了是流感而已喔,接回家後也沒馬上去看醫生,還說是臭小孩傳給她的,就像把感冒傳給下一位自己就會痊癒的都市傳說一樣。我說:對付流感我很有經驗,先吃東西,喝足水,立馬去蓋棉被睡覺,等大汗發完就會好了。
Thumbnail
自從前幾個月開始在家當起全職考生之後,真的比較少每天出門了。也很久沒有來方格子這邊分享心情了,然而,我這個防疫魔人,該做的該消毒的我都有做到,甚至做得比一般人來要誇張吧?(自己覺得正常,但有些人可能覺得大可不必~)就不知道是不是Omicron的傳播率實在太高啦!還是不可避免地被同住家人傳染到了…就順
Thumbnail
自從前幾個月開始在家當起全職考生之後,真的比較少每天出門了。也很久沒有來方格子這邊分享心情了,然而,我這個防疫魔人,該做的該消毒的我都有做到,甚至做得比一般人來要誇張吧?(自己覺得正常,但有些人可能覺得大可不必~)就不知道是不是Omicron的傳播率實在太高啦!還是不可避免地被同住家人傳染到了…就順
Thumbnail
疫情升溫後,家中就有準備快篩試劑,以應變不時之需,雖然感染「新冠肺炎」9成多為輕症或無症狀,但仍會在人的身體留下一些後遺症。 生命中有些意外的事情,突然就那麼剛剛好發生,快的讓我措手不及,以下我用時間序的方式,寫下我們家的確診日記,與現在康復後的身體狀況,供大家參考。 一、事情發生的經過 下午:
Thumbnail
疫情升溫後,家中就有準備快篩試劑,以應變不時之需,雖然感染「新冠肺炎」9成多為輕症或無症狀,但仍會在人的身體留下一些後遺症。 生命中有些意外的事情,突然就那麼剛剛好發生,快的讓我措手不及,以下我用時間序的方式,寫下我們家的確診日記,與現在康復後的身體狀況,供大家參考。 一、事情發生的經過 下午:
Thumbnail
2022年疫情大爆發,在職婦女如何度過政策下的居家隔離 看著疫情越來越嚴重,心想家中小孩大的疫苗打了3劑,小的也打了2劑,至於我個人因職場要求也打了3劑,有打有保佑平常也有注意衛生,確診這2個字找上門機率不大。 就在5月3號大的PCR檢驗為陽性,報告主管後要我【馬上】回家隔離。
Thumbnail
2022年疫情大爆發,在職婦女如何度過政策下的居家隔離 看著疫情越來越嚴重,心想家中小孩大的疫苗打了3劑,小的也打了2劑,至於我個人因職場要求也打了3劑,有打有保佑平常也有注意衛生,確診這2個字找上門機率不大。 就在5月3號大的PCR檢驗為陽性,報告主管後要我【馬上】回家隔離。
Thumbnail
從大環境及自身視角來看疫情影響,各種不同立場角度下的思考路徑,在疫情仍不能結束的情況下,大家也不得不學著去適應這個新冠病毒可能會一直存在的世界…
Thumbnail
從大環境及自身視角來看疫情影響,各種不同立場角度下的思考路徑,在疫情仍不能結束的情況下,大家也不得不學著去適應這個新冠病毒可能會一直存在的世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