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確診到解隔後的兩三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自從前幾個月開始在家當起全職考生之後,真的比較少每天出門了。也很久沒有來方格子這邊分享心情了,然而,我這個防疫魔人,該做的該消毒的我都有做到,甚至做得比一般人來要誇張吧?(自己覺得正常,但有些人可能覺得大可不必~)就不知道是不是Omicron的傳播率實在太高啦!還是不可避免地被同住家人傳染到了…就順道在這邊分享一下確診後的感受了

確診的過程大概是如此的,首先是第一位家人先開始發燒,但快篩卻仍然是陽性,為避免確診,我們家還是先讓他自主隔離在房間了,才隔天吧,一早就驗出了快篩陽性。接下來的一天相安無事,在他確診的第三天,我頭痛了一天,一直嗜睡,我把它歸咎於平時的偏頭痛和熬夜過後的後遺症,為免疑慮我還是快篩了一次,確認是陰性後,我也就放心地繼續和家人照顧隔離的家人。變數是在晚上的時候,吃飽後的我覺得發冷,測量了一下體溫,赫然發現自己發燒了,感覺不妙的我,先隔離到了房間,快篩仍然陰性,但其實已經很不舒服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擔心自己確診的加乘感受。當夜很難入睡,頭痛及發燒騷擾了我一晚,隔天一早起來快篩的我,確認是確診了。

raw-image

首先是視訊看診,再來請家人幫忙拿藥。回想起確診的前三天,真的是渾渾噩噩的。第一天確診,頭痛難耐,發燒反覆,骨頭真的很痠痛;第二天,發燒繼續,一直覺得呼吸沒有順暢,測量血氧要深呼吸,不然就會不穩定,而且身體會有身經痛的感受;第三天,一早起床有好一點了,但到了晚上又開始發燒,頭痛,呼吸不順;第四天,感覺自己好很多了之後,我的另外兩位家人也測到了快篩兩條線,有種該來的還是會來,跑不掉的感受。自身狀況整體來說,好了非常多,一樣定期測量體溫,沒有再發燒倒是有點乾咳,想咳痰卻咳不出東西的那種乾喉嚨;第五天,確診後的症狀都變得輕微了許多,只是還是很嗜睡,就算睡了很長時間,要起床時還是會覺得很疲累。第六天,疲勞感跟鼻塞,不過會感覺再慢慢好轉了;第七天、第八天,還會有點喉嚨沙啞,疲累感,要多休息,不要太過大動作;第九天,正式解隔,如果快步地走路,還是會有點喘的感受,但心理和生理都好多了。

我覺得確診新冠後,自己的心裡也會有點受到影響,因為是考生,確診之前就是念書日常,確診的第一天到第三天,其實因為身體的狀況是不太能集中精神念書的,也會因為不舒服而情緒有點敏感,看不下書又沒辦法好好休息的情況,會讓人很沮喪,還好這都是一個重感冒的過渡期,渡過了就會好多了,當然在當下,自身是沒辦法像事過境遷般讓自己馬上提起精神的,這時候親友的陪伴就很重要了,我很幸運的是,家人們彼此互相照顧,安心的度過這場累人的感冒,朋友的話,有些就會讓你很感動,有些就只會讓你覺得認識他們很沒用,哈哈!

怎麼說呢?有些朋友可能你覺得和他們沒有到很要好,但其實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們是義不容辭的,行動比嘴上來的快。有些朋友卻是,只關心了你一天吧,就會要你好好靜養就好,過了幾天不聞不問後,還會像問診一般地問你的情況,簡直是在你身體不適的情況下雪上加霜…也許只是覺得你得了大家都會得到的病吧?就顯得漠然敷衍了…但也許你生氣對方還會莫名其妙呢?你也只能在心裡翻了白眼想,就是沒得到過才會那麼沒同理心吧…

經過這次的確診,也看透了一些人際關係的真實,也讓我更了解要怎麼去和人交際,也懂了有時候嘴上的關心可能只是在嘴上而沒在心上,但有些朋友可能嘴笨但卻是行動力十足的真切關心者。對於這些想法我只能說,我們沒辦法去左右他人要怎麼對待你,但我希望我以後能夠更真誠更實在的對待朋友家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柔斐然的沙龍
4會員
19內容數
柔斐然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0/24
又有一段時間沒有分享看過的電影了~~其實不管再怎麼忙,每周至少會看一部的電影,才覺得當周是圓滿的。但因為忙著健身忙著工作忙著一些有的沒的,反而想寫出來分享的內容就延宕了下來。改日有機會再來分享,本人開始為了健康,而開啟的運動之旅。 回到正題,歐洲歌唱大賽,這部電影從剛出來時就很想看了,不只
Thumbnail
2023/10/24
又有一段時間沒有分享看過的電影了~~其實不管再怎麼忙,每周至少會看一部的電影,才覺得當周是圓滿的。但因為忙著健身忙著工作忙著一些有的沒的,反而想寫出來分享的內容就延宕了下來。改日有機會再來分享,本人開始為了健康,而開啟的運動之旅。 回到正題,歐洲歌唱大賽,這部電影從剛出來時就很想看了,不只
Thumbnail
2023/09/02
每當我看了一部電影,很容易被電影中的情節給吸引或感動,當然也有看完很想大喊「我到底看了些什麼啊?!」那種時刻,但每次我看了一部超級觸動我的電影時,我就很想淘淘不絕、長篇大論的和一樣看了電影的人開始闡述自己的心得,不管對方聽進了多少,這也算是個壞毛病吧?!所以能寫在平台上和想看的人分享。
Thumbnail
2023/09/02
每當我看了一部電影,很容易被電影中的情節給吸引或感動,當然也有看完很想大喊「我到底看了些什麼啊?!」那種時刻,但每次我看了一部超級觸動我的電影時,我就很想淘淘不絕、長篇大論的和一樣看了電影的人開始闡述自己的心得,不管對方聽進了多少,這也算是個壞毛病吧?!所以能寫在平台上和想看的人分享。
Thumbnail
2023/07/28
想起上次寫書評和好書推薦的時間點,大概也過了四五年有了,從出社會幾年後,幾乎每兩天看完一本書的習慣,從疫情後也減少了不少(因為租書店和圖書館幾乎不太敢去),直到這兩年後,開始慢慢購買起電子書,感謝科技的偉大發明,超級棒,讓我能重拾閱讀的興趣,當然,比不上拿起書本閱讀,體會翻頁的期待感,觸摸書本紙張質
2023/07/28
想起上次寫書評和好書推薦的時間點,大概也過了四五年有了,從出社會幾年後,幾乎每兩天看完一本書的習慣,從疫情後也減少了不少(因為租書店和圖書館幾乎不太敢去),直到這兩年後,開始慢慢購買起電子書,感謝科技的偉大發明,超級棒,讓我能重拾閱讀的興趣,當然,比不上拿起書本閱讀,體會翻頁的期待感,觸摸書本紙張質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疫情近來緩和許多,各地解封、解口罩, 隨著暑假到來又興起一波旅遊潮。以為疫情過去的我,不小心掉以輕心,於是...我確診了!在家休養的這一周,回顧生病的心理的狀態是什麼?喜歡幫助人的投射者,需要他人幫助時又是什麼反應?
Thumbnail
疫情近來緩和許多,各地解封、解口罩, 隨著暑假到來又興起一波旅遊潮。以為疫情過去的我,不小心掉以輕心,於是...我確診了!在家休養的這一周,回顧生病的心理的狀態是什麼?喜歡幫助人的投射者,需要他人幫助時又是什麼反應?
Thumbnail
自從前幾個月開始在家當起全職考生之後,真的比較少每天出門了。也很久沒有來方格子這邊分享心情了,然而,我這個防疫魔人,該做的該消毒的我都有做到,甚至做得比一般人來要誇張吧?(自己覺得正常,但有些人可能覺得大可不必~)就不知道是不是Omicron的傳播率實在太高啦!還是不可避免地被同住家人傳染到了…就順
Thumbnail
自從前幾個月開始在家當起全職考生之後,真的比較少每天出門了。也很久沒有來方格子這邊分享心情了,然而,我這個防疫魔人,該做的該消毒的我都有做到,甚至做得比一般人來要誇張吧?(自己覺得正常,但有些人可能覺得大可不必~)就不知道是不是Omicron的傳播率實在太高啦!還是不可避免地被同住家人傳染到了…就順
Thumbnail
因為一場確診而有的體悟,代價是滿大,但收穫也真的滿大。
Thumbnail
因為一場確診而有的體悟,代價是滿大,但收穫也真的滿大。
Thumbnail
疫情延燒兩年,從一開始的緊張惶恐,到後來逐漸適應,直到今年試著恢復過往的生活,並不斷告訴自己,疫苗打了,我的身體波棒,日子還是要過下去,就把新冠當流感吧!心中一放鬆,沒想到就真的確診了!
Thumbnail
疫情延燒兩年,從一開始的緊張惶恐,到後來逐漸適應,直到今年試著恢復過往的生活,並不斷告訴自己,疫苗打了,我的身體波棒,日子還是要過下去,就把新冠當流感吧!心中一放鬆,沒想到就真的確診了!
Thumbnail
月初信誓旦旦要持續寫作跟準備Podcast,結果一染疫全部都停擺了... 說在前頭,建議大家仍然要謹慎防疫,能不要得到最好,不要覺得大多數人都是輕症、甚至沒有什麼症狀就輕忽,很難保證自己不是那個轉中重症的人。
Thumbnail
月初信誓旦旦要持續寫作跟準備Podcast,結果一染疫全部都停擺了... 說在前頭,建議大家仍然要謹慎防疫,能不要得到最好,不要覺得大多數人都是輕症、甚至沒有什麼症狀就輕忽,很難保證自己不是那個轉中重症的人。
Thumbnail
消失了一個多禮拜,是因為踏入了Covid-19的確診門。 在門外守著、望著的,是那最親密的家人與好友。<確診日記> 週一 就覺得怪怪的 週二 快篩陰 起床後,精神還不錯。跟建男人坐在客廳,一起進行了我們這輩子的第一次快篩。 戳鼻孔倒底要戳多深呀? 週三 我確診了 『VICKY,請到2號報到』
Thumbnail
消失了一個多禮拜,是因為踏入了Covid-19的確診門。 在門外守著、望著的,是那最親密的家人與好友。<確診日記> 週一 就覺得怪怪的 週二 快篩陰 起床後,精神還不錯。跟建男人坐在客廳,一起進行了我們這輩子的第一次快篩。 戳鼻孔倒底要戳多深呀? 週三 我確診了 『VICKY,請到2號報到』
Thumbnail
自己一直以來是屬於所謂「共存派」,但因為家人中還是有些身體狀況可能在得了新冠肺炎的狀況下會有比較嚴重反應的高危險族群,所以自己還是非常警慎小心,不希望影響到家人! 終於,在這波大爆發的前期,五月初,我也中獎了!
Thumbnail
自己一直以來是屬於所謂「共存派」,但因為家人中還是有些身體狀況可能在得了新冠肺炎的狀況下會有比較嚴重反應的高危險族群,所以自己還是非常警慎小心,不希望影響到家人! 終於,在這波大爆發的前期,五月初,我也中獎了!
Thumbnail
之前澳洲疫情最嚴重的時候,網路上流傳這樣一句話,如果你身邊沒有人確診,表示你沒有朋友。嗯,我朋友還不少。打從兩年前疫情爆發以來,我們家都小心防疫,疫苗也很早就打完,包括 booster,這兩年來幾乎沒生病過,我指的是要吃藥那種,偶爾有身體不適,都是睡一覺就沒事,不過 Omicron還是找上我們家了
Thumbnail
之前澳洲疫情最嚴重的時候,網路上流傳這樣一句話,如果你身邊沒有人確診,表示你沒有朋友。嗯,我朋友還不少。打從兩年前疫情爆發以來,我們家都小心防疫,疫苗也很早就打完,包括 booster,這兩年來幾乎沒生病過,我指的是要吃藥那種,偶爾有身體不適,都是睡一覺就沒事,不過 Omicron還是找上我們家了
Thumbnail
作者在三月初收到家人的訊息,被逼居家隔離,也受到感染了,現在已經康復了。在此向大家分享我的居家隔離日子吧!
Thumbnail
作者在三月初收到家人的訊息,被逼居家隔離,也受到感染了,現在已經康復了。在此向大家分享我的居家隔離日子吧!
Thumbnail
上周用快速抗原測試,發現自己確診COVID。2月中接種第三劑BIONTECH(BNT)疫苗,一個月內感染COVID,現在的我等於吃了全餐,算是打了四劑,感覺有點厲害?
Thumbnail
上周用快速抗原測試,發現自己確診COVID。2月中接種第三劑BIONTECH(BNT)疫苗,一個月內感染COVID,現在的我等於吃了全餐,算是打了四劑,感覺有點厲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