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天下群英傳-龍驤大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盛樂古城。

北魏拓跋氏因此而興,雖入中原,亦以為北都。

此後,柔然日盛,一度攻破盛樂。雖以長孫部族為帥奪回,但榮景不再。

北魏自詡代人,盛樂部族亦是紛紛南遷,最終,只以鎮守盛樂之龍驤將軍,大野善為宗。

孝文帝時,柔然又寇敦煌。

大野善之子大野提率軍支援征討,戰功彪炳,受封敦煌鎮將,並留下宗族血脈。

二世傳至大野虎,遇六鎮之亂,為賀拔氏所徵用,更隨後周宇文泰東征西討,扶搖直上,以西魏八柱國身分過世。

其後,宇文泰子篡魏,清算敦煌大野後嗣,以奉盛樂大野氏為雲州總管。

雲州極盛之時,領地橫跨河套南北,與關中接壤,堪稱後周第一大族,又支持普六如堅代周而立,更改漢姓。

普六如氏改為弘農楊氏。

雲州大野改為河南閻氏。

敦煌大野,則改稱隴西李氏。

李淵打出生以來,沒有一天姓過大野。這些故人過往,也不能說是知之甚詳。

畢竟,李淵的父親很早便過世了。

但李淵知道,父親直到過身前,都還想著要回歸雲州大野氏,對閻家是卑躬屈膝。

幼年的李淵,所受的教育,便是騎羊射箭,最傳統的草原生活。一直到成年之後,李淵駐守北疆,才發現從小學習的族語,竟與突厥人相通。

以此為始,李淵方慢慢打探出,閻氏原是來自北方。

這些事情,李淵從不對人言。

留守弘化太原時期,李淵也數次派親信往盛樂尋宗,但皆不得要領。起義多事,李淵也漸漸放下了這樁。

哪裡想到,李世民卻搭上了這條線?

李世民並不知道,自己祖上出於雲州大野氏,就是聽了房玄齡的報告,叫杜如晦來問事。

杜如晦曾祖杜皎,於北魏末年與大野虎同為隴西鎮將,故知這主導後周氣運之雲州大野氏,在隴西尚有一分支。

「雲州大野氏,今乃突厥之主。」

杜如晦的年紀,要比房玄齡小得多,為人也客氣得多。

一上來,杜如晦簡述了自己所知的雲州大野氏背景,更直接告訴李世民關鍵所在。

原來河南閻氏本支持隋文帝太子楊勇,改朝換代,自然被打入冷宮。雲州一帶,更成為大隋流放罪人所在。

大野氏向來沒有甚麼特別的野心,只求盛樂左近安穩,遂與大隋所扶啟民可汗聯姻。大業十一年,啟民可汗過世,子始畢繼位,接收大野氏女眷,誕下一子什缽苾.作為繼承人選。

這就是為什麼杜如晦說,大野氏今為突厥之主。

隋氏二帝向來多用密探,是以大野氏對外地人來打探消息,特別敏感。極力隱藏消息之下,導致了李淵派人查訪無果。

杜如晦自然不知此事,只是跟李世民說起大野氏銷聲匿跡的緣由。

但便在不久之前,雲州有了新的變化。

曾為左翊衛的罪人郭子和,在雲州榆林起義,依附突厥始畢可汗,自稱永樂王。

「一如皇上是太原世族在背後支持,若無大野氏相挺,郭子和豈能成事?」杜如晦恭恭敬敬道:「若能遣使永樂,表明大野氏身分,定有奇效。」

李世民陷入了沉思。

以戰略來說,杜如晦言之成理。

問題是,父親既然從未提及大野氏之事,那麼這條路就未必可行。

一旁,房玄齡似是看穿了李世民的憂慮,插口道:「如晦此言,純屬臆測。但郭子和南面受梁師都威脅,確是不爭事實。在雙方都需要盟友的情況下,要談成合作並不困難,只需在給皇上的報告上附註,郭子和背後應為大野氏,皇上自會定奪。」

李世民與杜如晦都是一愣,齊齊看向房玄齡。

房玄齡一派沒事人模樣,取出卷宗淡淡道:「弘化等郡遭梁師都襲擊,戰報方至,未及呈報而已。」

李世民看了房玄齡一眼,輕輕嘆了口氣,道:「既如此,這事就交給玄齡去辦吧。如晦,你跟我去勘查地形。」

房玄齡微一頷首,算是應承下來。

他知道,李世民算是認可了杜如晦……這勘查地形的任務,房玄齡也是跟過的。

在不可知的政治漩渦與接連不斷的戰爭中,李世民正在試圖組建專屬於自己的力量。

不是大唐,也不是妖門。

而是不管去到哪裡,都會以他秦王李世民馬首是瞻的屬下。

房玄齡就是第一人。

正因如此,房玄齡才特別為李世民物色了杜如晦跟李淳風。

是了,房玄齡想起,該去通知李淳風。原本李世民安排接著要與李淳風會面的。

當時不帶任何隨從,僅僅兩人一行,李世民告訴了房玄齡,自己真正的目標。

一統天下。

對李世民來說,一統天下本是為了找出害死兄弟的幕後黑手。但這些年過去,李世民既不打算告訴任何人,便要給自己另外一個原因。

一個可以讓別人信服,也讓他自己信服的原因。

「大隋開皇的富庶,就像一個富翁關起門來,蓄積錢糧,以為高枕無憂。絲毫未曾注意到,萬石家產,在世上早已值不了千金。」

騎在馬上,李世民緩緩對杜如晦道。

「正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天下之大,豈我神州?若有一日,人不分胡漢,地不分南北,西域南洋,遼東北海,皆能互通有無……世上,還有戰爭的必要嗎?」

李世民這一番志向,繞過了士人數百年來糾結的治國之道,直指「大同世界」。

不管是對於房玄齡,或是杜如晦這樣的飽學之士而言,都是極大的震撼。

「大王志向遠大,令人佩服。不過當此世道,大王實不應單騎離營。」

杜如晦並未乘馬,而是負責牽著李世民坐騎,緩緩而行。

李世民這個只用過一次的收服套路,最後就是要兩人共乘一騎而歸,以顯示完美的信賴。

「哈哈,我這算得了什麼?漢光武隻身入千軍萬馬中,那才真叫推心置腹!」

世人多敬三國曹劉,李世民言談中卻以漢光武劉秀為榜樣,更令杜如晦好感添生。

兩人正談話間,忽見後方煙塵捲起。

李世民久經邊疆沙場,很快就分辨出來:「單騎而來,怕是傳訊的。不知道是甚麼要緊事?」遂要杜如晦停下腳步。

待得來人漸近,李世民依稀認得,是曾與他在韓城外並肩作戰的突厥勇士。

「沒事,是相熟的。」李世民知道,杜如晦正全神戒備著呢。

杜如晦認為事有蹊蹺。

即使李世民這麼說,他腦海中仍飛快運轉著……若是傳訊,為何不出聲呼喊,也不出示旗號?

雖是距離尚遠,杜如晦也注意到,突厥騎士的左手一撈,掏出了甚麼東西來。緊跟著,右手也離開了韁繩。

不及細想,杜如晦下意識的猛扯李世民一把。

「大王小心!」

李世民只覺身子一歪,隨即左肩便給甚麼東西撞上了。

痛,麻。

李世民順勢翻身下馬,正要說些甚麼,整個左半身都提不上力氣,直接跪倒在地。

杜如晦只是跟李世民交換了一個眼神,便罵了一句粗口:「餵毒暗器!」

突厥騎士掏出的,只是一把小小彈弓。

按杜如晦所知,突厥人熟習彈弓之術者應該不多,更不會有人在彈丸餵毒才是。

但對方正如風一般迅速逼近,更收起了彈弓,取出長弓,搭箭。

杜如晦也是武官出身,並非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跟著拔出佩劍,卻是迅速的斬斷了李世民坐騎的喉嚨。

李世民還沒反應過來是怎麼回事,只見眼前一黑,巨大的馬身已經遮住了自己與杜如晦二人。

而突厥騎士的第一箭,也已射在了馬屍身上。

李世民自己也算是反應極快之人,但就算未曾受傷中毒,只怕也不能像杜如晦這樣迅速確實的判斷情勢。

留下坐騎好逃跑,這是人之常情。

但兩人一騎,李世民又不可能獨自操控馬匹逃生的情況下,還不如以死馬為壁,與敵方抗衡。

突厥騎士一夾馬腹,繞向左側拉弓瞄準,杜如晦便跟著扯動馬屍與李世民來迴避。

雖是一時無憂,但李世民不知中的是甚麼毒,加上時間一長,杜如晦的氣力,肯定比對方的馬匹更早耗盡……

必須要賭一把。

趁著再一次阻住對方攻勢,杜如晦將事先取下的李世民佩劍拋擲過去,並且,趁勢殺出!

但杜如晦失算了。他怎麼也沒想到,突厥人的控馬之術高明至此:對方只是用雙膝一頂馬頸,坐騎便向後退去。

此時,馬上的騎士仍是滿弓欲發。

衝出來的杜如晦,只是自投羅網……

便在此時,突然一陣狂風大作。

突厥騎士放箭的那一瞬間,給風沙迷了眼,失了準頭,一箭射去竟與杜如晦擦身而過。

但風沙就是那麼一下,突厥騎士再次滿弓,也不過是瞬息之事。

饒是杜如晦性格果決,在這當下也停下了腳步。

氣勢在剛才那一次就已經耗盡了。

哪裡知道,突厥騎士這一箭,竟只是直直往他自己面前的地上射去。

一箭發出,騎士向前軟倒,跌下馬來。

身後,斜斜的插了一支箭矢。

杜如晦呆了半晌,才見遠方有兩騎奔來。

這樣的距離,怎麼可能用拋射之術命中?那分明是戰爭中亂槍打鳥的射術啊?

杜如晦百思不得其解,而同時,侯君集與李淳風,也終於來到了他的面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280會員
926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6/03
陰陽互濟,缺一不可。若是任一方過盛,定然遭到另一方的反撲。 此消彼長,在時間的長河中,沒有誰是真正的勝利者。 隋唐演義篇到此結束,現在的我盡力了。
Thumbnail
2024/06/03
陰陽互濟,缺一不可。若是任一方過盛,定然遭到另一方的反撲。 此消彼長,在時間的長河中,沒有誰是真正的勝利者。 隋唐演義篇到此結束,現在的我盡力了。
Thumbnail
2024/06/01
對李元吉跟李建成來說,一個殺手的失利算不了什麼。但對李世民跟長孫夜而言,總是要有人為高惠通的逝去付出代價。 秦王府高調而又隱密的為反擊展開動作,只是下定決心的,究竟是李世民?還是長孫夜?
Thumbnail
2024/06/01
對李元吉跟李建成來說,一個殺手的失利算不了什麼。但對李世民跟長孫夜而言,總是要有人為高惠通的逝去付出代價。 秦王府高調而又隱密的為反擊展開動作,只是下定決心的,究竟是李世民?還是長孫夜?
Thumbnail
2024/05/30
高惠通擒了長孫夜,約李世民單刀赴會。但尉遲恭實不知該如何配合這個太子派來的殺手…… 我們都知道,李世民不會死,尉遲恭也不會死。按照史實,只有一個人在這時候必須死。 距離六月四日的玄武門之變,還有三天。
Thumbnail
2024/05/30
高惠通擒了長孫夜,約李世民單刀赴會。但尉遲恭實不知該如何配合這個太子派來的殺手…… 我們都知道,李世民不會死,尉遲恭也不會死。按照史實,只有一個人在這時候必須死。 距離六月四日的玄武門之變,還有三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胡大恩果然來降。」李淵道。 站在大唐皇帝李淵面前的,共有兩人。 一是李淵親信,禮部尚書,李綱。另一人,恭恭敬敬的彎下了腰,道:「皇上洪福齊天,毛賊豈敢不從。」 再抬起身來,卻是道宗首座袁天綱。
Thumbnail
「胡大恩果然來降。」李淵道。 站在大唐皇帝李淵面前的,共有兩人。 一是李淵親信,禮部尚書,李綱。另一人,恭恭敬敬的彎下了腰,道:「皇上洪福齊天,毛賊豈敢不從。」 再抬起身來,卻是道宗首座袁天綱。
Thumbnail
前線告捷。 由秦王李世民率領的東線先鋒部隊,在一個月內連下六城,對李淵來說無疑是好消息。 決定在晉汾之戰後,直接與王世充對決,是賭。李唐旗下各地軍閥豪族,並不是那麼願意參加這場賭局。 所以,李淵需要一個突破口。
Thumbnail
前線告捷。 由秦王李世民率領的東線先鋒部隊,在一個月內連下六城,對李淵來說無疑是好消息。 決定在晉汾之戰後,直接與王世充對決,是賭。李唐旗下各地軍閥豪族,並不是那麼願意參加這場賭局。 所以,李淵需要一個突破口。
Thumbnail
益州,並不是一個平靜的地方。 隋時,楊廣重開西域通商。此前十數年,西域商隊多是通過吐谷渾,與益州通商。文帝楊堅禁絕奢侈品,天下唯蜀中有珍寶,那是世人皆知。而楊廣的動作,無疑就是挑明與吐谷渾爭利了。 雙方衝突,一觸即發。
Thumbnail
益州,並不是一個平靜的地方。 隋時,楊廣重開西域通商。此前十數年,西域商隊多是通過吐谷渾,與益州通商。文帝楊堅禁絕奢侈品,天下唯蜀中有珍寶,那是世人皆知。而楊廣的動作,無疑就是挑明與吐谷渾爭利了。 雙方衝突,一觸即發。
Thumbnail
盛樂古城。 北魏拓跋氏因此而興,雖入中原,亦以為北都。 此後,柔然日盛,一度攻破盛樂。雖以長孫部族為帥奪回,但榮景不再。 北魏自詡代人,盛樂部族亦是紛紛南遷,最終,只以鎮守盛樂之龍驤將軍,大野善為宗。 孝文帝時,柔然又寇敦煌。 大野善之子大野提率軍支援征討,戰功彪炳,受封敦煌鎮將,並留下宗族血脈。
Thumbnail
盛樂古城。 北魏拓跋氏因此而興,雖入中原,亦以為北都。 此後,柔然日盛,一度攻破盛樂。雖以長孫部族為帥奪回,但榮景不再。 北魏自詡代人,盛樂部族亦是紛紛南遷,最終,只以鎮守盛樂之龍驤將軍,大野善為宗。 孝文帝時,柔然又寇敦煌。 大野善之子大野提率軍支援征討,戰功彪炳,受封敦煌鎮將,並留下宗族血脈。
Thumbnail
李淵不得不稱帝。 直取長安,擁帝自重,本身是一個取巧的方式。 按太原跟河東世族的傳統想法,佔領京師,手握天子,便可爭取到各地支持。 楊廣昏庸,本是天下大亂之始。但楊廣暴卒,新帝立於江都,便破了這運算。更別提東都楊侗不服,亦自行稱帝。 一時間,隋室三帝並立,誰是正統?
Thumbnail
李淵不得不稱帝。 直取長安,擁帝自重,本身是一個取巧的方式。 按太原跟河東世族的傳統想法,佔領京師,手握天子,便可爭取到各地支持。 楊廣昏庸,本是天下大亂之始。但楊廣暴卒,新帝立於江都,便破了這運算。更別提東都楊侗不服,亦自行稱帝。 一時間,隋室三帝並立,誰是正統?
Thumbnail
先是,唐公李淵入長安,奉代王侑為天子。然而,除了關中、河東與太原外,無人認同。 不提江都楊廣所在,便是東都洛陽,本是期盼著長安能派出援軍,當此局勢,也不能同意新天子的登基。 洛陽,本屬越王楊侗所掌。 但如今,實權早已落入八貴手中。 不能齊心協力的八大貴人,將為東部帶來新的風波。
Thumbnail
先是,唐公李淵入長安,奉代王侑為天子。然而,除了關中、河東與太原外,無人認同。 不提江都楊廣所在,便是東都洛陽,本是期盼著長安能派出援軍,當此局勢,也不能同意新天子的登基。 洛陽,本屬越王楊侗所掌。 但如今,實權早已落入八貴手中。 不能齊心協力的八大貴人,將為東部帶來新的風波。
Thumbnail
「是嗎?霍邑城已經陷落了……」 屈突通站在河東城牆上,聽著斥侯來報。 兩城連攜的戰術,本為屈突通所長,數年前,他更憑此大敗反賊楊玄感,從武衛將軍升上了驍衛大將軍。 「看來叛軍之中,也有高人。」 獸牙郎將桑顯和走了上來,道:「大將軍,咱們是否該執行下一步了?」
Thumbnail
「是嗎?霍邑城已經陷落了……」 屈突通站在河東城牆上,聽著斥侯來報。 兩城連攜的戰術,本為屈突通所長,數年前,他更憑此大敗反賊楊玄感,從武衛將軍升上了驍衛大將軍。 「看來叛軍之中,也有高人。」 獸牙郎將桑顯和走了上來,道:「大將軍,咱們是否該執行下一步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