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戲,全靠演技?
BL營業爭端這個問題,其實,無關乎現實生活的性向。
很多人會把BL劇的營業爭端問題,歸因於:現實生活中這些人是異性戀,但是,現實生活中雲門的舞者也會吃福隆便當,也不是那些神話性的角色,這表示他們認為自己不是吃花瓣喝露水,還吃福隆便當這事超丟臉不能被知道?
不是啊。
一個演員,現實生活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其實,都不必須要結婚,不必須要秀恩愛。尤其不需要交代自己如何秀恩愛這檔事。
就像,為什麼要在中央疫情記者會問張教授,送胡教授甚麼禮物呢?
他們對外是兩個教授,並不需要一再去被關注夫妻關係這點。
這個大家都懂,那為什麼無法看懂: BL劇的兩個演員,不需要一再去被關注CP私生活問題?而且,那跟真實生活、真實性向沒有關係(不一定是指都是直男)。
因為,很多人潛意識是不尊重演藝行業的。
不認為演BL劇的人,本身有他的專業性質。
而且,異性戀中心的社會裡,反而,觀眾需要更加誇大的劇情,才能對同性戀的感情有理解。
雖然有此一說,泰國民眾一向喜歡配真人CP(包括男女配),我倒認為泰腐RPS爭端,是從大量外銷之後才嚴重的。因為,泰腐早期入坑的人,就是上一篇我說的,很容易接受這種虛實交錯的族群(Bright/Win明顯在吸引喜歡90-千禧年早期日本音樂的人),他們不是分得清現實,而是他們喜歡表演那片刻的虛構。前者被過度誇大了。
後來,被中文言情影響過的入坑者,就有很大量把假當真的問題,我的意思是「認為誇大的東西是愛情/友情的正常現象」,反而認為愛情/友情的正常現象,代表營業. 恐同. 羞恥等等。本來,就沒有人,過了18歲之後,談戀愛的目的,是給別人看啊。
中文圈很多觀眾,生活的環境反動保守,而且這種反動保守,是會去破壞LGBT的組織性(美國也有反動保守團體,但是,很難去阻止LGBT產生公民組織度),這導致: 所有針對這些觀眾的媒體,可見的LGBT,容易趨向獵奇。
所以BL劇營業,反而趨向比BG營業更誇大婚禮形式,或更誇大表面的肢體碰觸。
這在我看來,並不是腐女討厭男女配,而是基於趨向獵奇才能被相信。
可是,獵奇的不可持續性特別強,任何人,不可能天天都戲劇化。如果芭莉絲希爾頓都不能,其他人為什麼能?
BL劇後續營業的「漸漸減少戲劇化」,實際上,也不是出於互害或恐同---只是在趨於互害或恐同的社會,演BL劇,這種相對(被視為)B級題材的演員,趨向更邊緣.更互害的那一類,於是,所有的表現,都非常缺乏性平意識,甚至是缺乏對人的尊重。
(我為什麼非常討厭台腐的報導? 就是顯得大驚小怪,缺乏性平意識和人本)
BL劇的確要營業,幾乎所有表演,都需要售後營業。
但是,根本來講「營業」應該是種收尾的藝術,就像甚麼呢? 就像是雲門舞集的掃地。
舞台上發生的一切,是假的,人們需要認知到這點,但是,藝術家不能夠,一再地表現虛假的事物與概念,否則,人們很快會發現這種虛假無情。
不著痕跡的收尾,是緩慢地讓觀眾從虛構,步向真實,在這個過程中得以反芻,將虛構舞台傳遞的概念,化為某一類足以實踐的信念。
所以,雲門舞集部分劇本,會給觀眾看最後清掉滿地碎屑的畫面,讓觀眾知道這個場景本質沒那麼唯美,但是,我們認真地對待這個場面,觀眾慢慢回到現實去反芻。
http://www.xuexuecolors.org.tw/upimg/collection/CLOUDG/CLOUDG_F_009.jpg
以拍一部BL劇為例,我們必須營業,不能真正下了戲,就當對方死人,當對方陌生人。
如果,演員下片,突然就假裝我們都不熟,忘記自己拍BL片,那對觀眾是極大的不誠懇。
這就好像,大家買票進場,謝幕時林懷民老師突然---莊重地走出來說,整個晚上你們看到的雪花,全部都是撒灰塵,你們的眼睛業障重,這樣合理嗎?
不合理,除非他想晚節不保。這就是為什麼,演完BL急著辯解性向為直,很不敬業和不尊重。
這也是所謂Behind the Scenes(幕後花絮)的價值,營業的終極是互相尊重對方做為演員,做為敘事,做為溝通者的存在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