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BL劇怎麼了。

2022/08/2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有這麼值得大驚小怪嗎?
最近日本和韓國的BL劇,比如「美麗的他」,或是「語意錯誤」,從傳說中十分保守的大環境,相當激進地浮上檯面,許多人在問:前幾年,理論上開放的台灣,也可以帶領BL劇的風潮,為什麼後繼非常無力
答案是:BL劇或許特別,但是它不會特別到「超越該國演藝環境」本身。不會因為題材與粉絲特殊,就可以欺騙觀眾智商,或是假裝製作組擁有自己沒有的知識、沒有的能量。
既然日劇、日漫發展多年,有它的長期追捧者;韓劇近年很熱門,有它的一套農場制度與公關法則,那麼,他們真正想開,去做BL劇了,當然是不用操心的。
而泰腐的本質,其實是,泰劇的裡子,類似早年日劇的「二番煎」東南亞版: 二番煎之後,又加上辣椒與打拋葉,可以視為泛東南亞地區,看日劇長大的一代,掌握製作組之後,生成的靈魂結晶。
泰國有個更吃香的特點是,對西方人來說,泰國才是東方情調的代表,這導致國際品牌的鄙視鏈上,泰腐的層級,就是一定會高於台腐。如果看不懂這一點,表示過去歧視東南亞的歷史教育,害各位錯估了泰國。「為啥黑幫少爺愛上我的贊助商是瑪莎拉蒂」,因為,瑪莎拉蒂的上層,認識泰國比台灣多啊
也就是說,不能訴諸於二次元、訴諸於課金系統的文化產業,台灣(甚至講白一點,2000年代後的兩岸三地都算,雖然這樣得罪人)的贊助鄙視鏈其實超低。因為,既有潛在義和團傾向,又不西化,老想要東升西降;又不像日本人韓國人,至少曾經敢打(日本人敢打美國,韓國人敢屋頂架機槍)。這跟台灣人有沒有同婚制度沒關係,是台灣領導文化風潮的那群人,很多還不配擁有一個婚姻平權的社會
扯遠了,搞得很像政治專欄。
我的意思是:台灣是笨人在搞BL劇(笨的是組織裡的哪層,不好說),而笨人搞砸BL劇的本質是,搞別種劇,也不會比較聰明
聰明人在台灣是搞音樂,室內設計和工業設計,甚至,天哪,我覺得搞造型的,都還聰明一點。
台灣BL的問題,根本不是非常沒錢,也不是真的贊助商普遍認為BL傷害形象,何以見得?台灣BL劇的場景與造型,普遍很講究、很驚艷。還有音樂,根本不知道在認真什麼,這些都是花錢,需要外援的項目。
但是,台灣BL,也有被「沒錢」影響:台灣的製作組,不擅長創造令人心動的偶像
這就像,台灣的音樂,在任何年代,都有一種indie氣質----對,各位沒看錯,包括羅大佑,包括全盛期的周杰倫,這個indie是要跟同時期,類似文化圈的主流音樂來比較。
台灣的藝術創作是indie的,甚至可以說不indie不會辦事,也許這是我們的特色。但是,這種特色,導致有些人拙劣模仿這種indie,變成了類似蠢左。
於是,會完全無視於農場制度或公關法則,甚至瞧不起。只想拍得獎片拿補助,不然就是被傷害,而改為流水線作業。這很不利於什麼?很不利於年輕藝人與創作者的專業化
所以,明明就有瓊瑤劇這種老的例子可以參考,劇組卻不願意改編暢銷的BL小說。
---世界上幾乎所有成功的商業BL劇都是暢銷小說或漫畫
---這種另類世界線的瓊瑤/007,可以掩蓋,甚至修正過於indie氣質,不擅長賣萌的缺點。
所以,台灣的年輕男藝人,往往不能得體的回答記者詢問「演gay感覺如何」之類的鳥毛問題,媒體往往誇大演男男激情戲的受害感。
---台灣社會多數只是事不關己,而不是真開放。而演藝界的不少人,並不敢「給新的社會一份新的提案」,這種提案者的自覺,沒有農場制度,是養不起來的,沒有公關法則,是操作不起來的,不能只期待個別英雄的犧牲。
台灣BL劇最大的麻煩根源:就是原劇本本身,原劇本之外的事情,並沒有那麼貴。原劇本會形塑演員的口條和樣貌;原劇本作者不夠強勢,才容易讓導演走錯方向。這個不肯花錢,花到其他窟窿的錢太多,然後,回頭說製作費很少。
櫻桃魔法那個劇情,「物理場景」是要花多少錢?
可是它賣日式小青年情調非常成功
真正沒錢的部分,是不肯給暢銷作者應有的尊重
這個心結不解,台灣的任何戲劇,都是同等程度的沒有救,並非BL獨自枯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顛茄長在於此。 心態像個愛德華時代的單身漢,性傾向與經濟來源很可疑的那種。 間歇性地成為作者,然後自我嘲笑: 所有不工作的畢業生,都自以為是作家。 數年風雨,在為人送死與養生之間掙扎,作者的身分一再被拋棄,而歲月是不為我等待的。 所以留下隻字片語,為我的存在。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