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電視上看了Dev Patel主演的電影《綠騎士》(The Green Knight),導演是David Lowery,還蠻喜歡的,以下感想有雷。
電影改編自中世紀歐洲的敘事詩《高文爵士與綠衣騎士》,我並沒有讀過,從維基百科的內容來看基本上是在描述高文爵士為了信守他對綠騎士的承諾而出發的旅程。一般來說,這種離開家鄉出門遠征、面對種種挑戰的故事,會將主人翁描繪成一個英雄,他會歷經磨難 (有時候和朋友一起) 最後成為一個更好的、甚至是偉大且受人景仰的人。
旅程中經常會有陷阱跟誘惑,除了有必須被打敗的邪惡反派,還有需要幫助的平凡老百姓 (有時候反派也有苦衷或悲慘童年,主角還要能與之同理)。不論是什麼樣的劇情和角色,主角都有固定的行為模式,很弱的會越來越強,迷惘的會越來越堅定,無辜者被拯救,犧牲都有所價值,少年成長,英雄接受自己的命運與責任,故事結束。
但這部電影的主角可以說一直都很迷惘,他一直在問自己或是被別人質問,我準備好了嗎?一定要去嗎?可以/應該這樣做嗎?這麼做的意義是什麼?這真的是我此生想追求的嗎?做到了我就是騎士了嗎?不論是母親、叔叔 (亞瑟王)、妓院相好的女孩還是路上遇到的各個角色,他們都將某些期望加諸在高文身上,滿足這些期待似乎跟成為騎士的理想重疊在一起。但是這麼做了我就會滿足嗎?成為一個強大勇敢的王者真的是我想要的嗎?
電影呈現了英雄旅程的反面。如果說,英雄其實一直都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如果英雄其實只是個想要同時擁有世俗快樂跟偉大名聲的普通人呢?那些史詩上記載的大人物說不定其實一直都很怕死,說不定其實也很疑惑為什麼自己做了某些事就足以被稱為英雄。說不定只是因為,其他人都把你當成通過歷練的勇者,你也就只好(或是滿心歡喜地)接受欽羨的眼光繼續演下去。
城堡的女主人說「紅色是慾望的顏色,但綠色是慾望所留下的」(Red is the color of lust, but green is what lust leaves behind)。後來高文在面對綠騎士的斧頭時看到了那個「留下來的東西」。那個自己被視為英雄,(成為他人期待模樣的)慾望結束之後剩下來的人生,彷彿一種王者的角色扮演。這個未來的景象,讓那句旅程開始前叔叔跟他說的「一切都只是遊戲」有了不同的意義。「遊戲」原本是指高文跟綠騎士的約定(一年之後來綠教堂讓我做你對我做的事,也就是砍下他的頭顱),但現在「遊戲」更像是高文試圖追求騎士名譽的人生。
電影裡只有這一幕高文的眼神中沒有疑惑、沒有恐懼也沒有疲倦,慾望的剩餘索然無味,滿足他人的遊戲不值得追求,高文解開那條保護他不受傷害的綠色腰帶,對綠騎士說「現在我準備好了」。對此綠騎士則回應「做得好,我勇敢的騎士」,並且伸出食指朝他的脖子一比說「現在,砍下你的頭」,而沒有真的用斧頭去砍。
結尾有兩種解釋我覺得都可行。
【1】當高文看見使用綠腰帶逃避砍頭(某種程度算是作弊、違背承諾)後的餘生, 因而想清楚了自己要的是什麼,他不想再逃避自己的承諾,而這麼做不只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望而是為了自己。當他坦然接受,綠騎士的砍頭就變成了一個遊戲(假裝砍)。
【2】但是也有可能當高文看見自己從綠教堂回去後的人生,發現成為英雄後仍處處受制他人眼光,騎士的身分有無數規約得遵守,他寧可被砍頭死在這裡也不想回去扮演一輩子的英雄。
如果是第一種就比較接近典型的英雄故事,主角決意信守承諾,成為更好的人是為了自己而不是虛名。但如果是第二種,那麼接受死亡反而是為了從一種樣板人生中逃逸。電影停在綠騎士那句「Now, off your head.」 就結束了。我們不知道高文真實的心境跟想法,不知道綠騎士之後有沒有真的用斧頭砍下高文的頭,也不知道如果沒有那麼高文回去後的生活過得如何。但是我們看到了一個更少見的東西,那就是在英雄歸來之前發生的事,英雄被當成英雄以外的部分,那些所有既不光榮也不偉大的,甚至是拒絕成為英雄的可能性。
備註
1 電影的配樂很好聽,作曲者是Daniel Hart,用了許多具有宗教風格的吟唱跟斑鳩琴(應該是吧),有一種既神聖又古老的奇幻氛圍。
2 看了一些影評覺得這部影片談的蠻有趣的,講者是Nathan Wellman。
《The Green Knight: The Uncanny Horror of Masculinit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K7hl21Yc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