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張員瑛國籍爭議看韓國華僑在韓處境

從張員瑛國籍爭議看韓國華僑在韓處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近來炙手可熱的偶像張員瑛在2018年Mnet的選秀節目《Produce 48》中以第一名在限定團體IZ*ONE出道,活動期間創下多項音源、銷量紀錄,期滿解散後回到原公司Starship以IVE再次出道,憑著〈ELEVEN〉、〈LOVE DIVE〉、〈AFTER LIKE〉三部曲再達高峰,已是今年新人獎的討論人選;張員瑛卻在此時被韓國網友挖出其實不是韓國人,而是華僑後代,家族成員活躍於華僑圈、父親開設中餐館、曾就讀華僑學校等,雖未獲證實,但已經掀起一陣不小的討論。

其實員瑛的國籍問題已不是第一次被挑起:早在當年《Produce 48》的網頁上,名字旁的拼音不是韓國拼音JANG WON YOUNG,而是台灣人相對熟悉的CHANG YUAN YING,那時已有耳語:張員瑛有台灣血統嗎?不過隨著公司的冷處理、團體的活躍,似乎大家也逐漸淡忘這件事。

raw-image

但今天不是要討論員瑛的國籍(或許是個羅生門?),而是想藉著這件事,寫寫自己知道的韓國華僑(下稱韓華)處境。

大部分在韓華僑始於二十世紀上半葉的國共內戰:當時大批中國人隨著蔣介石政權逃來台灣,也有部分中國人往泰國、韓國等地,成為當地華僑。中華民國政府認定只要具有華人血統皆可領有中華民國護照,也因大韓民國護照的難以取得性,許多韓華至今仍未領有韓國的身分證明,像是外國人一般的在朝鮮半島生活著。隨著時光流轉,雖然領有中華民國護照卻可能一輩子沒去過台灣(中華民國政府實際管轄地)、到了台灣可能也被認為是韓國人、韓國人卻沒認為他們是同類,韓華成為了一群認同失落的存在。

韓國人向來排外,這點可從演藝圈略知一二:久一些的,全智賢至今仍受到血統質疑;近期的,《Girls Planet 999》的中國籍參賽者沈小婷經常被網友感嘆,「可惜不是韓國人」……。除了排斥外國人,對韓華更是鄙視:韓華導演張智瑋的半自傳電影《醬狗》對此有深刻的描述,也讓同為韓華身分的藝人畢書盡、孫盛希深有同感

員瑛作為選秀節目的C位活動,當年簡訊投票時韓國人瘋狂地為他投票:「不要讓日本人當C位」;自此紅遍大街小巷,代言、雜誌、時尚資源滿滿;如今陷入是否為純韓國人的爭議中,韓國人所感受到的被背叛感或許也情有可原。

而接下來,Starship的公關該如何面對這次敏感的國籍議題,就考驗他們的智慧了。


延伸閱讀:韓半島永遠的異鄉人:在韓出生長大,卻被韓國人要求「滾回中國」、「不要假裝台灣人」的韓國華僑


avatar-img
Sensen Lin的沙龍
8會員
15內容數
患有精神疾病、沒有住過精神科病房的我,基於忿忿不平、基於好奇,某種程度也呼應了林奕含的〈你該去看精神科了〉,採訪了曾經處在精神科這個場域中的醫生、護理人員、患者,我想透過他們的眼睛,知道「精神科」是什麼樣的一個地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ensen L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幾年國旅大爆發,越來越多人往山上跑,我也是其中之一。 今年年初,朋友問我「要不要去爬玉山前峰?」開始了我的高山之路。進行準備時,我有許多的擔心與疑惑:衣服要怎麼穿?登山包要怎麼準備?高山症要怎麼預防?遇到了怎麼辦? (本文只是我看完後的筆記,不是內容的節錄喔)
最近家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大掃除,從各處翻找出「根本已經忘了有這個東西」的物品,不禁想著以前為何這麼會買、又這麼會囤積……剛好趁著這次機會來個深層代謝。 清出的物品以衣服為大宗,那今天來聊聊:在衣櫃斷捨離後,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跟舊衣說再見呢?
三年一科的東港迎王剛剛結束,但心中的震撼及感動至今仍在。 想當初自己不知道哪來的勇氣一個人從台北到東港,決定把過程好好的記錄下來; 若有人三年後想參加,這篇文章也能提供給各位參考。 看到最後有彩蛋!
最近因為一篇臉書貼文〈你的人生日劇是什麼〉:看著留言的盛讚,我內心對這部劇更加好奇,就把這部找來看了。短短11集我不到一個禮拜全部嗑完;至於我為什麼現在才看呢?因為他的主視覺真的像國民黨了⋯⋯看那個華麗的青天白日滿地紅⋯⋯這樣的偏見讓我時隔一年才完食這部神作⋯⋯
我不禁想問,林美怎麼會想接受我們的訪問?他說因為他很受不了大學校園中種種對精神疾病的無知與不友善。之前在學校擔任社團幹部參加了一個營隊,第一天就發病暈倒、送急診,指導老師在他回宿舍之後說「大家都沒遇過這種狀況,你嚇到大家了,你要不要道歉」,在那個當下也不知道怎麼辦,就道歉了。
這幾年國旅大爆發,越來越多人往山上跑,我也是其中之一。 今年年初,朋友問我「要不要去爬玉山前峰?」開始了我的高山之路。進行準備時,我有許多的擔心與疑惑:衣服要怎麼穿?登山包要怎麼準備?高山症要怎麼預防?遇到了怎麼辦? (本文只是我看完後的筆記,不是內容的節錄喔)
最近家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大掃除,從各處翻找出「根本已經忘了有這個東西」的物品,不禁想著以前為何這麼會買、又這麼會囤積……剛好趁著這次機會來個深層代謝。 清出的物品以衣服為大宗,那今天來聊聊:在衣櫃斷捨離後,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跟舊衣說再見呢?
三年一科的東港迎王剛剛結束,但心中的震撼及感動至今仍在。 想當初自己不知道哪來的勇氣一個人從台北到東港,決定把過程好好的記錄下來; 若有人三年後想參加,這篇文章也能提供給各位參考。 看到最後有彩蛋!
最近因為一篇臉書貼文〈你的人生日劇是什麼〉:看著留言的盛讚,我內心對這部劇更加好奇,就把這部找來看了。短短11集我不到一個禮拜全部嗑完;至於我為什麼現在才看呢?因為他的主視覺真的像國民黨了⋯⋯看那個華麗的青天白日滿地紅⋯⋯這樣的偏見讓我時隔一年才完食這部神作⋯⋯
我不禁想問,林美怎麼會想接受我們的訪問?他說因為他很受不了大學校園中種種對精神疾病的無知與不友善。之前在學校擔任社團幹部參加了一個營隊,第一天就發病暈倒、送急診,指導老師在他回宿舍之後說「大家都沒遇過這種狀況,你嚇到大家了,你要不要道歉」,在那個當下也不知道怎麼辦,就道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