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隨筆】2022-10-22<我讀「莎沐躬海」>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圖文/後製:潘韻婷

最近在進行文本蒐羅的過程,閱讀到一篇名為<莎沐躬海>的散文。


<莎沐躬海>作者:姜憲銘;第12屆臺灣原住民族文學獎-散文組第一名

.

(文章附註中,說明提到「莎沐躬海」,是阿美族語Samukongay中譯;意思是做木工的人、做工的人。)

.

◎而我上族語E樂園查詢時,不論是馬蘭阿美、恆春阿美、海岸阿美、秀姑巒阿美以及南勢阿美時,其實都查無此字;或許作者不是用「阿美書寫系統」去進行拼音,所以才查找不到。但我用「木工」或「做工的人」、「工人」等中文,反向回去查字時,也找不到。

.

但暫且不論,拼字上的問題,我按照註記上所寫Samukongay,其實是讀得出來,可能的阿美語讀音。

(因為我的程度,沒有到很流利,所以我不敢說我的讀音精準無誤)而我之所以覺得此篇作者厲害的原因,在於:

他藉「莎沐躬海」四個中文字的語義,跟阿美族語所做的連結,讓中文語義,去呈現常見的原住民生活,也就是「做木工」這件事,如何跟「海洋」連結起來。

文章開頭第一段寫到「早上的太陽沒有直直給溫柔我們,它斜斜過來,只是讓衣服乾燥久一點,等一下幾分鐘而已,昨天晚上吃的鹽巴就會黏在衣服上面,都知道全部大家,那個不是沒有洗不乾淨,那是很認真的「莎沐躬海」,很認真賺小孩子的學費,很認真賺回家的時間早一點。」

(常見的原住民腔調與句法;迥異於中文文法,也在這樣的書寫中,使讀者,讀出族人用中文寫作時,呈現的族語邏輯。)

.

接著文章聚焦在描述工地生活以及場域中,不同時期的人,如何來到工地,受的教育程度又是如何?工地福利社文化,以及工人,和其他外籍勞工的互動。並提到,在工地作為超級小工的退伍軍人,傳料身手的矯健。

作者寫到

在怎麼樣,練20年的體能,傳料速度還是有相當的水準,這樣的身手在工地打拼,很多老闆喜歡可是沒有珍惜,因為好用就被亂用,弄到好久才有可能變成師傅,這是一種忠誠度的訓練,就看超級小工會撐多久。

raw-image

(這篇散文很多細節的描述,不是用悲情的方式呈現生活的面貌。讀著讀著,不經意會在文中的某個段落,凝聚出淡淡哀愁的思緒。)

  • 接著寫「蓋了一輩子的房子,都是別人的家」這件事;自己可能連一棟房子都買不起;然而每次經過,都還是會暫歇,看看自己的傑作。

接著來到文章最後的結尾,也是我最喜歡的部分。

莎沐躬海也是一片海,工作機會是推動這片海的洋流,前面的日子還在北邊打拼,過一段時間可能又漂到南邊,沒有工作就回到東邊繼續等待流向,一直這樣看著海浪,就是沒有看到家鄉給自己很多希望。如果家裡附近可以有工作,誰會想拿鐵鎚在離家很遠的地方,工具袋綁久了腰會痛,坐在辦公室吹冷氣又沒有我們的命,只能在這片海讓海流帶去很遠的地方,漂到沒有力量了,就讓還在游離的人送自己回家,送自己回去那片,最後安定我們的海。

raw-image
raw-image

(全文完)


  • 讀完這篇散文時,不禁會想到我爸爸。爸爸14歲,台東職訓中心結訓,就離開台東池上,前往西部的台中,找尋機會與可能性。爸爸跟同期結伴,一下火車,就在台中火車站前方,遇到職業介紹所的人,向他們說有工作,要不要跟他們走?涉世未深的狀態下,就這樣跟著別人走,連身分證都被拿走。上車後,不知不覺被載到彰化,後來想盡辦法,才脫身,並機靈地拿回身分證。(過程的故事,我有點忘記爸爸怎麼說。)


  • 爸爸去台中後,生活逐漸穩定。讀台東高商的媽媽,會計系畢業前,接到爸爸劫後餘生的電話(因他跟別人去台中港游泳,結果差點死掉)不知為何,膽子壯大之下,就問我媽要不要來台中?兩人多年曖昧的情感,才真真切切地表露,於是媽媽去了台中;接著小舅舅東公高工畢業,也前往台中開創可能性。


  • 我讀幼稚園前,爸爸是在燒大樓鋼構的電焊。常常,媽媽就會帶我跟妹妹去看,我爸工作的身影。如今,某些時候,爸爸也會提到,他曾經燒過哪些大樓的鋼構。燒過大樓的鋼構,做過公賣局的送貨員,到後來,經過各式各樣的嘗試,爸爸現在是開職業大貨車,有時候托平板,有時候載砂石舉斗子,這些年來,我只去跟車過一次。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不知道爸爸的心中,是不是也有一片海?我想爸爸有時的沉默,和不擅言詞,或許是他也在心中,為自己留了一片海,也說不定?

◎圖:2020年2月28陪爸爸去料廠時拍的;也是我第一次跟他一起去上班。

聽這個寫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寶藏女孩潘婷喜法精的沙龍
8會員
20內容數
大概就是我對生活的一些體悟,可能是散文、極短篇,隨筆,或是小說。 生活就是創作,創作就是生活,又該如何在這其中:「斷虛實呢?」
2023/05/04
【生活隨筆_兒文所時光】 <2023-05-04:快樂星期四&機車媽媽> 每週四,對於兒文所辦公室來說,都是格外特別的時刻。星期四,是個較多老師、同學們均出現的日子。所以每每星期四時,總會有一股忙碌的氣息,忙碌中,又帶有一股生機的流動。 . 上週,我就期待可以在週四時,將訂購的《機車媽媽》拿給繪者周
Thumbnail
2023/05/04
【生活隨筆_兒文所時光】 <2023-05-04:快樂星期四&機車媽媽> 每週四,對於兒文所辦公室來說,都是格外特別的時刻。星期四,是個較多老師、同學們均出現的日子。所以每每星期四時,總會有一股忙碌的氣息,忙碌中,又帶有一股生機的流動。 . 上週,我就期待可以在週四時,將訂購的《機車媽媽》拿給繪者周
Thumbnail
2022/11/11
從平地,緩緩往山前行,沿途可見,路面突然地凸起;也可看見三角錐警示的地方,其實是個略深的洞,若沒注意,可能被凹洞絆倒而摔跤;前進的同時,靠山的左側,就是崩坍的土石流。在這前進的過程,好幾次,我內心有股,因恐懼,而不想前進的念頭浮現,然而在男友的堅持之下,我們還是前行著。
Thumbnail
2022/11/11
從平地,緩緩往山前行,沿途可見,路面突然地凸起;也可看見三角錐警示的地方,其實是個略深的洞,若沒注意,可能被凹洞絆倒而摔跤;前進的同時,靠山的左側,就是崩坍的土石流。在這前進的過程,好幾次,我內心有股,因恐懼,而不想前進的念頭浮現,然而在男友的堅持之下,我們還是前行著。
Thumbnail
2022/10/21
最近才有種,真的懂寫作的感覺。然而,是從何處,使自己產生「懂」的感覺呢?而所謂懂的面向,是指何處呢? 其實現階段,我才有種懂「標點符號」的感觸。忽然懂得一篇文章,在這段落,為何用「,」或為何用「;」以及為何用「。」
Thumbnail
2022/10/21
最近才有種,真的懂寫作的感覺。然而,是從何處,使自己產生「懂」的感覺呢?而所謂懂的面向,是指何處呢? 其實現階段,我才有種懂「標點符號」的感觸。忽然懂得一篇文章,在這段落,為何用「,」或為何用「;」以及為何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住在大武山腳下,是吹不到海風的。 但太平洋黑潮上的風,卻悄悄透過網路,鑽進我心中早已遺忘25年的生鏽老風鈴。 那風鈴從來不發出悅耳的聲音,我很怕被風搖響,雙手遮住耳朵,不想再聽到暗夜在東海岸公路,狂飆機車青年的哭聲。
Thumbnail
住在大武山腳下,是吹不到海風的。 但太平洋黑潮上的風,卻悄悄透過網路,鑽進我心中早已遺忘25年的生鏽老風鈴。 那風鈴從來不發出悅耳的聲音,我很怕被風搖響,雙手遮住耳朵,不想再聽到暗夜在東海岸公路,狂飆機車青年的哭聲。
Thumbnail
故事從海風鹹、日頭毒,台南沿海地帶的濱海小村落開啟,女性仍屬於油麻菜籽命的年代,生在貧脊鹹土地上的人家,刻苦耐勞、樂天知命是過日子的基本條件,主角前半生的命運經歷養家、招贅、生子、還債、離鄉的種種困境,承受家暴、怨懟、偷情的插曲,在大時代環境的變遷下為了生活努力拚搏。
Thumbnail
故事從海風鹹、日頭毒,台南沿海地帶的濱海小村落開啟,女性仍屬於油麻菜籽命的年代,生在貧脊鹹土地上的人家,刻苦耐勞、樂天知命是過日子的基本條件,主角前半生的命運經歷養家、招贅、生子、還債、離鄉的種種困境,承受家暴、怨懟、偷情的插曲,在大時代環境的變遷下為了生活努力拚搏。
Thumbnail
最近在進行文本蒐羅的過程,閱讀到一篇名為<莎沐躬海>的散文。 「早上的太陽沒有直直給溫柔我們,它斜斜過來,只是讓衣服乾燥久一點,等一下幾分鐘而已,昨天晚上吃的鹽巴就會黏在衣服上面,都知道全部大家,那個不是沒有洗不乾淨,那是很認真的「莎沐躬海」,很認真賺小孩子的學費,很認真賺回家的時間早一點。」
Thumbnail
最近在進行文本蒐羅的過程,閱讀到一篇名為<莎沐躬海>的散文。 「早上的太陽沒有直直給溫柔我們,它斜斜過來,只是讓衣服乾燥久一點,等一下幾分鐘而已,昨天晚上吃的鹽巴就會黏在衣服上面,都知道全部大家,那個不是沒有洗不乾淨,那是很認真的「莎沐躬海」,很認真賺小孩子的學費,很認真賺回家的時間早一點。」
Thumbnail
做伙來唸詩 ●〈大自然〉/蘇聖詠 ●〈風颱神〉/曾江山 ●〈喙〉/洪錦田 ●〈大欉樹影〉/袖子 ●〈庄生活〉/蘇晏德 ●〈六輕ê風leh吹啥mi̍h〉/張東雄 ●〈種稻仔iah是種厝〉/龔乾權 演講稿 ●〈印象上深ê一个所在〉/魏素湄 囡仔詩 Lán來講看māi 心內話 ●〈做生理〉/林淑珍
Thumbnail
做伙來唸詩 ●〈大自然〉/蘇聖詠 ●〈風颱神〉/曾江山 ●〈喙〉/洪錦田 ●〈大欉樹影〉/袖子 ●〈庄生活〉/蘇晏德 ●〈六輕ê風leh吹啥mi̍h〉/張東雄 ●〈種稻仔iah是種厝〉/龔乾權 演講稿 ●〈印象上深ê一个所在〉/魏素湄 囡仔詩 Lán來講看māi 心內話 ●〈做生理〉/林淑珍
Thumbnail
到底是誰讓我們相信「你要用功讀書,不要像那個誰誰誰就是不讀書才去做XXX」這句話?我想多半很多時候是從我們的父母輩做工、從農而辛勞得無法溫飽,以及整天黑黑髒髒的不夠體面,讓父母有了「你就是應該要好好讀書才能有成就」(我們不要你像我一樣辛苦)的念頭,也讓我們深信不已「我才不要跟父母一樣」!
Thumbnail
到底是誰讓我們相信「你要用功讀書,不要像那個誰誰誰就是不讀書才去做XXX」這句話?我想多半很多時候是從我們的父母輩做工、從農而辛勞得無法溫飽,以及整天黑黑髒髒的不夠體面,讓父母有了「你就是應該要好好讀書才能有成就」(我們不要你像我一樣辛苦)的念頭,也讓我們深信不已「我才不要跟父母一樣」!
Thumbnail
《山地話/珊蒂化》是由原民同志詩人馬翊航撰寫的散文作品,圍繞於他的兒時記趣、父母來去和生活記事,透過各種字詞感官與修辭將一個故事寫成原式幽默的感性,而在這柔情下也透露出關於原住民於此或曾經到底有過什麼,生為一位被標籤下陰柔的同志和原住民又將為自己多出何種很平凡的體驗。
Thumbnail
《山地話/珊蒂化》是由原民同志詩人馬翊航撰寫的散文作品,圍繞於他的兒時記趣、父母來去和生活記事,透過各種字詞感官與修辭將一個故事寫成原式幽默的感性,而在這柔情下也透露出關於原住民於此或曾經到底有過什麼,生為一位被標籤下陰柔的同志和原住民又將為自己多出何種很平凡的體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