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復興?我對香港電影的憂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最近《明日戰記》及《飯戲攻心》兩齣港產片票房成績優異,讓部分人士再度高呼港產片復興的聲音。不過,筆者對此反應頗為反感,明顯地把電影業的復興看得非常簡單,以為高票房就代表電影業發展良好,實際香港電影業仍充滿隱憂。

一.不客觀的票房成績

《明日戰記》、《飯戲攻心》,乃至《闔家辣》和《阿媽有咗第二個》也有不錯的票房;但同一時間,像《心裏美》、《一路瞳行》等中小型港產片,票房成績未如預期。

至於那些賣座的港產片,它們的票房成績為何突出呢?《明日戰記》為罕見的港產科技大片,對不少觀眾來說充滿新鮮感;但新鮮感過後呢?日後類近的港產片能否保持強勢呢?特別是《明日戰記》遭批評的劇本問題,會否影響日後類近港產片的票房呢?這仍需觀察。

另外,《飯戲攻心》和《闔家辣》原本於年初上映,但疫情問題卻拖近了半年才上映,宣傳期較其他電影長,這是否有助其票房成績呢?今天港產片賣座,不等於半年、一年後港產片也有良好票房,這一切都有待觀察。這裡仍沒提及高票價、港產片包場普及等,讓票房數字並不客觀的問題。

二.政治審查

現今不少港產片因政治審查而無法上映,即使這些電影如《時代革命》、《憂鬱之島》在海外獲得良好評價,形成一股港產片力量也好,它們無法在香港上映,始終顯得香港電影明顯的缺陷。一個有明顯缺陷的電影業,用「復興」、「小陽春」來形容它,始終顯得格格不入,像無視這類電影存在似的。

另外,政治審查讓部分電影項目無法製作,或需作重新修改如《風再起時》。政治審查為創作帶來不便,從而自我審查。部分電影工作者因而保守,影響創作題材的多元化,以及其工作前景,破壞電影業原有的活力及創意。

雖然部分政治審查嚴厲的國家,其電影業看似有著不俗的發展,例如中國市場有著強勁的票房收入、伊朗導演以創意游走在政治審查邊緣。不過,這些都是表面現象,政治審查對創作者的安危、電影項目的發展,在獨裁國家有明顯的破壞。

至於香港,香港不像中國大陸般,擁有龐大的電影市場和產量,所以這些被禁上映的港產片,更顯得重要;香港亦不像伊朗電影般,部分被打壓的導演早在國際上成名,較易得到國際聲援及幫助。香港更多的是年輕導演,本身寂寂無名或經驗不多,要他們得到香港以外的資金,來拍攝香港不能上映的電影,並不容易,更何況那些拍攝敏感題材的香港導演,無人能保證他們無須受到法律制裁。如果他們像部分伊朗導演般,需要到外國才能拍攝電影的話,那是人才流失,對香港電影沒有好處的。

三.未來經濟表現及基層員工利益

票房有時反映經濟狀況,經濟不景的話,電影票房亦會受到影響,這是大家理解的道理。現時不少人看淡明年香港乃至全球經濟,未來香港電影票房成績,仍充滿疑問。這種情況下,我們怎能因一時的票房成績,就斷言香港電影有復興蹟象呢?

即使香港電影票房一直保持良好,或有助投資者增加投資香港電影,香港電影數目增加,部分人士認為,電影工作者工作機會也因而增加,帶動其收入增加⋯⋯不過殘酷的現事是,大部分香港電影工作者,不會因港產片票房良好,而有所得益如加薪;得益的,最多也是該片的導演、演員,及部分主創成員。大部分電影工作者沒有得益,工作量增加的,可能只有少數;電影行業的各種剝削如低薪,依舊存在;因移民或收入問題而離開行業的,依舊離開。

積極及長遠的電影政策

香港電影的其中一個問題,就是沒有長遠且積極的電影政策及措施。香港不少的電影措施,仍停留在讓多些電影工作者有工作,或只著重提拔新導演,但這不能解決一些行內一直存在的問題,例如編劇等崗位待遇過低、電影種類未見多元化。沒有行之有效的電影政策和措施,就算香港電影真的復興,恐怕只是曇花一現。

如果大家有閱讀近十年評論香港電影業的文章,都發現每隔幾年都有香港電影復興的聲音;但這些聲音之後呢?一個電影業的復甦,從不容易,要長遠發展,需要解決現有問題之餘,仍需要創新及多元的措施支持;可惜,這方面香港電影仍然不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筆記電影會:袁廸旗
24會員
48內容數
袁廸旗,「筆記電影會」召集人,影視工作者,眼見香港影視業問題多多,因此撰文分析及批評現今香港影視問題,希望問題得到大眾注意。
2023/12/29
2023年的香港電影可謂不乏話題、甚或特殊的一年。年初《毒舌大狀》破香港票房紀錄,甚至有人高呼香港電影踏入小陽春;但到下半年已明顯後勁不繼。另外也有過往較少出現的議題如紀錄片倫理、提名「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香港代表等爭議。不過在筆者看來,2023年香港電影情況,在之後會如何發展呢?筆者當中有不少疑問
Thumbnail
2023/12/29
2023年的香港電影可謂不乏話題、甚或特殊的一年。年初《毒舌大狀》破香港票房紀錄,甚至有人高呼香港電影踏入小陽春;但到下半年已明顯後勁不繼。另外也有過往較少出現的議題如紀錄片倫理、提名「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香港代表等爭議。不過在筆者看來,2023年香港電影情況,在之後會如何發展呢?筆者當中有不少疑問
Thumbnail
2022/07/13
近日有人發表電影宣言,如果計算近年香港出現過的電影宣言,以及與宣言性質相類似的的聯署、聲明,甚至評論及報導,你會發覺相關的文章數目不少⋯⋯ 這不只是電影界在變動,而是整個香港藝術文化慢慢引起的轉變,電影只是其中一環,政治問題是重要的漣漪。
Thumbnail
2022/07/13
近日有人發表電影宣言,如果計算近年香港出現過的電影宣言,以及與宣言性質相類似的的聯署、聲明,甚至評論及報導,你會發覺相關的文章數目不少⋯⋯ 這不只是電影界在變動,而是整個香港藝術文化慢慢引起的轉變,電影只是其中一環,政治問題是重要的漣漪。
Thumbnail
2022/05/20
每一種嗜好的愛好者,都有一群不良份子,他們沉迷相關嗜好,但不斷做出影響他人或欠公德心的行為,例如不良鐵路迷被稱為「鐵膠」;而在戲院內,亦充斥相近的不良影迷,即「影膠」。 究竟「影膠」有何特徵?詳情如下: 三﹒未正式放映,就駡人沒關上手提電話。 七﹒無論看甚麼電影,也會大笑或恥笑。
Thumbnail
2022/05/20
每一種嗜好的愛好者,都有一群不良份子,他們沉迷相關嗜好,但不斷做出影響他人或欠公德心的行為,例如不良鐵路迷被稱為「鐵膠」;而在戲院內,亦充斥相近的不良影迷,即「影膠」。 究竟「影膠」有何特徵?詳情如下: 三﹒未正式放映,就駡人沒關上手提電話。 七﹒無論看甚麼電影,也會大笑或恥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2023年的香港電影可謂不乏話題、甚或特殊的一年。年初《毒舌大狀》破香港票房紀錄,甚至有人高呼香港電影踏入小陽春;但到下半年已明顯後勁不繼。另外也有過往較少出現的議題如紀錄片倫理、提名「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香港代表等爭議。不過在筆者看來,2023年香港電影情況,在之後會如何發展呢?筆者當中有不少疑問
Thumbnail
2023年的香港電影可謂不乏話題、甚或特殊的一年。年初《毒舌大狀》破香港票房紀錄,甚至有人高呼香港電影踏入小陽春;但到下半年已明顯後勁不繼。另外也有過往較少出現的議題如紀錄片倫理、提名「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香港代表等爭議。不過在筆者看來,2023年香港電影情況,在之後會如何發展呢?筆者當中有不少疑問
Thumbnail
早前《施政報告》中的電影政策,可以視為笑話,甚麼推動香港與外國合作拍電影、資助開拓大陸電影市場,要不跟過往政府論調相近,毫無創新之餘,看不對電影業有任何幫助。外國公司及電影工作者,有何誘因與香港合作呢?他們要否或是否願意遵守國安條例呢?香港電影開拓大陸市場已久,當中曾出現不少爭議,加上大陸各種審查及
Thumbnail
早前《施政報告》中的電影政策,可以視為笑話,甚麼推動香港與外國合作拍電影、資助開拓大陸電影市場,要不跟過往政府論調相近,毫無創新之餘,看不對電影業有任何幫助。外國公司及電影工作者,有何誘因與香港合作呢?他們要否或是否願意遵守國安條例呢?香港電影開拓大陸市場已久,當中曾出現不少爭議,加上大陸各種審查及
Thumbnail
為何《毒舌大狀》能在香港本地突圍,成為「現象級電影」?究竟《毒舌大狀》做對了什麼事,能夠讓台灣電影借鏡?今天我們就來淺談這部香港影史票房最高的港產片。
Thumbnail
為何《毒舌大狀》能在香港本地突圍,成為「現象級電影」?究竟《毒舌大狀》做對了什麼事,能夠讓台灣電影借鏡?今天我們就來淺談這部香港影史票房最高的港產片。
Thumbnail
2023年元旦,用廢文一篇總結一下過去一年 暨 在戲院觀賞的最喜愛9套電影!
Thumbnail
2023年元旦,用廢文一篇總結一下過去一年 暨 在戲院觀賞的最喜愛9套電影!
Thumbnail
最近《明日戰記》及《飯戲攻心》兩齣港產片票房成績優異,讓部分人士再度高呼港產片復興的聲音。不過,筆者對此反應頗為反感,明顯地把電影業的復興看得非常簡單,以為高票房就代表電影業發展良好,實際香港電影業仍充滿隱憂。 一.不客觀的票房成績 《明日戰記》、《飯戲攻心》,乃至《闔家辣》和《阿媽有咗第二個》也有
Thumbnail
最近《明日戰記》及《飯戲攻心》兩齣港產片票房成績優異,讓部分人士再度高呼港產片復興的聲音。不過,筆者對此反應頗為反感,明顯地把電影業的復興看得非常簡單,以為高票房就代表電影業發展良好,實際香港電影業仍充滿隱憂。 一.不客觀的票房成績 《明日戰記》、《飯戲攻心》,乃至《闔家辣》和《阿媽有咗第二個》也有
Thumbnail
隨著香港防疫政策鬆綁,電影院重開,近半年來大量香港電影上映,這些電影也陸陸續續來到台灣的電影院,一解我們對香港電影的久久期盼與思鄉之愁。這些電影既有香港最當紅的藝人,也有大量爆笑且節奏明快的情節,論製作論創意完全不輸美國日本韓國的電影。但台灣的電影院中,只要是上映香港電影,大概就是空場。
Thumbnail
隨著香港防疫政策鬆綁,電影院重開,近半年來大量香港電影上映,這些電影也陸陸續續來到台灣的電影院,一解我們對香港電影的久久期盼與思鄉之愁。這些電影既有香港最當紅的藝人,也有大量爆笑且節奏明快的情節,論製作論創意完全不輸美國日本韓國的電影。但台灣的電影院中,只要是上映香港電影,大概就是空場。
Thumbnail
十多年前,一位香港電影界的前輩在大陸拍電影,其後他分享是次製作的事宜時,提及大陸廣電總局對其電影的評價是「難得有香港劇本如此健康」,該電影涉及勵志和親情,在當時港產片或合拍片中,這類題材並不算普及。 一.結尾為大團圓結局,至少不會悲劇收場。 二.柔和的燈光。 四.至少有一場痛哭或人物情緒失控的戲。
Thumbnail
十多年前,一位香港電影界的前輩在大陸拍電影,其後他分享是次製作的事宜時,提及大陸廣電總局對其電影的評價是「難得有香港劇本如此健康」,該電影涉及勵志和親情,在當時港產片或合拍片中,這類題材並不算普及。 一.結尾為大團圓結局,至少不會悲劇收場。 二.柔和的燈光。 四.至少有一場痛哭或人物情緒失控的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