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istant Journey (1949) 觀後感-猶太家庭的困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因為在歐洲猶太議題似乎是很重要的命題,所以我修了一堂課Fear, Faith and Hope: Jews in Cinema,每堂課應該都會看一部猶太議題相關的電影,然後相互討論,我有點害怕討論的這part,但我太想看這些酷電影了。第一堂課看了第一部電影The Distant Journey
The Distant Journey, A.Radok, 1949,Jewish family from Prague in the course of WWII., placed in a Terezin ghetto. It is a very rare combination of a feature film and a documentary.遙遠的旅程,A.Radok,1949 年,二戰期間來自布拉格的猶太家庭,被安置在 Terezin 隔都。這是一部非常罕見的故事片和紀錄片的結合。(老師提供的電影簡介)
看得當下因為不是傳統的電影,有點不熟悉這樣特殊的敘事方式,場景一直跳來跳去,所以會滿困惑的,分不清楚誰是誰,而且雖然有英文字幕,不過有一點不同步
整部電影都用了很特別的轉場技巧,右下角會有小方格,然後再擴散到整個畫面
但是大概能理解劇情是猶太女主Hana和非猶太男主相愛而結婚,之後反猶太的氛圍開始興起,Hana的家人被迫被帶到集中營,而男主角為了保護家人也過的很小心翼翼,展示了猶太人當時艱辛的處境,轉場時jump cut很多商家或街上jewels not welcome的牌子,看了覺得滿難過的
片中運用了很多反射畫面
當時他們結婚時,男主家人不太滿意這個婚事,所以甚至沒來參加婚禮,只有一個哥哥(?)來
我覺得印象深刻的部分是敲碎碗盤的習俗我覺得很特別,一人帶走一塊碎片的含意是什麼呢?期待之後還會團聚嗎?
還有中間有一部份是很多人聚在一個四張長桌圍成的方形的場域,等著填表格。人多必然就吵雜,這時出現一個軍人出來整頓秩序(?),就有路不走,硬要粗暴推倒桌子,抓幾個人去面對牆壁,驚呼和恐懼開始瀰漫。權威的展現,確認階級身分
Just one man ,he get the uniform
待軍人離開後,人們又如無事一般繼續忙碌,把桌子扶起繼續工作,吵雜又起,但這次更多的是衣物相互磨蹭的窸窣聲,整個感受就很令人不寒而慄。在集中營裡有很多人不知道戰爭發生,大家都不知道他們會在那裡勞動
還有一個很令人緊張的片段,是男女主打完電話,女主角開始收拾所有東西,關緊門窗躲在角落的整個過程,手握毒藥隨時準備保護自己的那個模樣,真的很令人心疼
女主爸爸被送到集中營要求髮膠讓女主他們很困惑,我後來才看懂他不想被認為老了,看起來年輕,才能繼續工作,身為勞動力才有價值活著,小孩和老人都會被送走(很大可能就是處理掉了),電影也出現了大家一起刷地板的畫面,我想也蘊含了清理城市之意
有一幕是女主想跟一群小朋友介紹洗澡的淋浴設備,但蒸氣和水一起出來的時候,大家都陷入恐慌,大喊gas gas,看到這樣子不同的日常認知,孩子們承受了對毒氣的恐懼及陰影,真的很令人難過
最後展示自由的時刻非常震撼人心,有個女生努力奔馳著大喊自由,卻毫無反應,沒有人出來,但隨著一次次敲擊鋼琴,人們探頭出來,慢慢舖陳起的情緒,壓抑到解放,氛圍的轉換我很喜歡,最後的集體歡呼十分的鼓舞人心,不過這個自由真的自由了嗎?是為了誰的自由?茫然且空洞依舊在電影尾聲環繞不已
avatar-img
0會員
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ORDY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說是實習,倒不如說是一段短居日本的生活體驗,回來已經一段時間,甚至已經出發到另一個國家才開始動筆想寫寫那段時間所經歷的種種,或許是因為太過想念,亦或不想遺忘 首先,就是為什麼會決定去日本實習?這也是很多人問我的問題。我完全不會日文,日文基礎可以說是零,連五十音都記不熟的那種程度,為什麼我會去日本?活
~立志走遍捷克城堡系列~這次去的是科諾皮什切城堡Konopiště,位於布拉格附近的近郊 首先介紹一下Konopiště的地理位置有點偏遠,在布拉格再往東南的方向一點,從布拉格中央車站搭過來約一小時的車程,走到城堡區還要走約半小時的路程 我是搭捷克國鐵過來的,出站之後要走滿長一段路的,周圍的車都開得
原本還以為是場小型活動,結果來了好多人,因為室友是學性別研究的,某堂課的老師跟他們說前陣子斯洛伐克有兩名同志因為歧視被槍殺,他感到非常難過,這場遊行就是為了聲援他們的權益舉辦的,讓同學們一起參與進來 剛開始就在Jan Plaha 廣場旁邊集合,大概晚上6點左右吧,人還沒有很多,但已經可以看到在魯道夫
說是實習,倒不如說是一段短居日本的生活體驗,回來已經一段時間,甚至已經出發到另一個國家才開始動筆想寫寫那段時間所經歷的種種,或許是因為太過想念,亦或不想遺忘 首先,就是為什麼會決定去日本實習?這也是很多人問我的問題。我完全不會日文,日文基礎可以說是零,連五十音都記不熟的那種程度,為什麼我會去日本?活
~立志走遍捷克城堡系列~這次去的是科諾皮什切城堡Konopiště,位於布拉格附近的近郊 首先介紹一下Konopiště的地理位置有點偏遠,在布拉格再往東南的方向一點,從布拉格中央車站搭過來約一小時的車程,走到城堡區還要走約半小時的路程 我是搭捷克國鐵過來的,出站之後要走滿長一段路的,周圍的車都開得
原本還以為是場小型活動,結果來了好多人,因為室友是學性別研究的,某堂課的老師跟他們說前陣子斯洛伐克有兩名同志因為歧視被槍殺,他感到非常難過,這場遊行就是為了聲援他們的權益舉辦的,讓同學們一起參與進來 剛開始就在Jan Plaha 廣場旁邊集合,大概晚上6點左右吧,人還沒有很多,但已經可以看到在魯道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夢想集中營》的故事主要描述居住在集中營外的德國軍官一家人的生活,並環繞著關於幸福和罪惡的命題逐步展開。幸福是否必然與罪惡有關呢?如果從歷史和社會層面來看,這部電影或許可以作為某種索引,並讓我們重新追問:某些「幸福」與罪惡之間,究竟形成了什麼樣的關係?
Thumbnail
電影《當我們混在一起》是一部描述兩家單親家庭走向多包容與和諧的溫馨家庭電影。在非洲度假的過程中,父母與小孩們逐漸互相瞭解、磨合,並終於形成一個新的家庭。影片呈現了愛、犧牲、以及原始動物生態之間的對應關係,讓觀眾反思家庭和社會的溫暖與缺失。亞當山德勒精湛的演技也讓這部片成為值得推薦的好電影。
Thumbnail
一台相機竟拍下了窗外人物的醜態,電影開場就以一張張相片幻燈片,道出英國杜倫郡礦區小鎮的「排外」心理,他們對這群剛抵達的敘利亞難民表示不歡迎。當主角提傑向難民女孩雅拉釋出善意,他提議把自己叔叔的相機賣掉,就有錢去修雅拉摔壞的鏡頭,自此雅拉便開始收到各方拍照的邀請,先是從理髮廳裡的婦女拍起,再到大街上路
Thumbnail
《夢想集中營》是一部以納粹加害者視角呈現德軍在奧斯威辛集中營所進行暴行的電影。影片透過指揮官和家人的日常生活,引起觀眾對納粹心理歷程的深入反思。儘管電影並未呈現血腥場景,卻通過這種平靜的描寫讓觀眾感受到窒息的恐怖。此外,影片處理了視覺和聲音之間的不同感官刺激,進一步引起觀眾對暴力和創傷的思考。
Thumbnail
二戰時期,一位納粹軍官的家庭座落於集中營旁,大人們試圖用藤蔓掩蓋鐵絲網、用室內溫室抵擋炊煙、用玩樂淹沒槍聲與尖叫。《夢想集中營》由同名小說改編,美國、英國、波蘭三國合資拍攝,榮獲坎城評審團大獎及費比西獎,甚至代表英國角逐奧斯卡。
今年奧斯卡熱門之一《夢想集中營》(The Zone of Interest, 2023)原文片名或可理解為利害地帶,用來指稱攸關憲法或類似的基本法架構、需要規範或制約的重大課題。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中,總共有三部紀錄片,《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而這三步就是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出發,神人之家是我,日常對話是她,給阿媽的一封信是你,而我選擇介紹的是日常對話。 導演兒時,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以逃離持刀父親的搜
Thumbnail
《夢想集中營》改編自真實故事,講述奧斯維辛集中營指揮長魯道夫・霍斯(Rudolf Höss)與家人在奧斯維辛集中營隔壁旁建立屬於他們的夢想家園。畫面聚焦於美好的田園式家庭生活,透過視覺以及聽覺的調動,使觀眾自己拼湊出「畫面之外、聲音之中」猶太人大屠殺的全貌,一次看見兩種歷史敘述以及邪惡/平庸的共在。
Thumbnail
全片從一對住在安養中心的年邁夫妻之間所發生的日常點滴故事,與老先生在事隔七十年後的一趟遠行,引領觀眾跟著主角的回憶,走進了時光甬道,回到了20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從1944年6月6日展開的諾曼第登陸一役,因戰亂引爆衍生而出的人心輾轉,也見證了永恆綿長療癒身心靈的愛,依然存在這世上。
Thumbnail
常常和學生說;有四種主題的電影一定好看。一是探討同志議題的電影,二是探討黑白種族議題的電影,三是探討二次大戰猶太人大屠殺的電影,還有一種是述說女性故事的電影(最近的一部電影「愛欺」(the wife)就是一例)。 上面這張照片是半個世紀前的家族照,剛好是六位跨三代的女性,每一位女性都有足以寫成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夢想集中營》的故事主要描述居住在集中營外的德國軍官一家人的生活,並環繞著關於幸福和罪惡的命題逐步展開。幸福是否必然與罪惡有關呢?如果從歷史和社會層面來看,這部電影或許可以作為某種索引,並讓我們重新追問:某些「幸福」與罪惡之間,究竟形成了什麼樣的關係?
Thumbnail
電影《當我們混在一起》是一部描述兩家單親家庭走向多包容與和諧的溫馨家庭電影。在非洲度假的過程中,父母與小孩們逐漸互相瞭解、磨合,並終於形成一個新的家庭。影片呈現了愛、犧牲、以及原始動物生態之間的對應關係,讓觀眾反思家庭和社會的溫暖與缺失。亞當山德勒精湛的演技也讓這部片成為值得推薦的好電影。
Thumbnail
一台相機竟拍下了窗外人物的醜態,電影開場就以一張張相片幻燈片,道出英國杜倫郡礦區小鎮的「排外」心理,他們對這群剛抵達的敘利亞難民表示不歡迎。當主角提傑向難民女孩雅拉釋出善意,他提議把自己叔叔的相機賣掉,就有錢去修雅拉摔壞的鏡頭,自此雅拉便開始收到各方拍照的邀請,先是從理髮廳裡的婦女拍起,再到大街上路
Thumbnail
《夢想集中營》是一部以納粹加害者視角呈現德軍在奧斯威辛集中營所進行暴行的電影。影片透過指揮官和家人的日常生活,引起觀眾對納粹心理歷程的深入反思。儘管電影並未呈現血腥場景,卻通過這種平靜的描寫讓觀眾感受到窒息的恐怖。此外,影片處理了視覺和聲音之間的不同感官刺激,進一步引起觀眾對暴力和創傷的思考。
Thumbnail
二戰時期,一位納粹軍官的家庭座落於集中營旁,大人們試圖用藤蔓掩蓋鐵絲網、用室內溫室抵擋炊煙、用玩樂淹沒槍聲與尖叫。《夢想集中營》由同名小說改編,美國、英國、波蘭三國合資拍攝,榮獲坎城評審團大獎及費比西獎,甚至代表英國角逐奧斯卡。
今年奧斯卡熱門之一《夢想集中營》(The Zone of Interest, 2023)原文片名或可理解為利害地帶,用來指稱攸關憲法或類似的基本法架構、需要規範或制約的重大課題。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中,總共有三部紀錄片,《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而這三步就是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出發,神人之家是我,日常對話是她,給阿媽的一封信是你,而我選擇介紹的是日常對話。 導演兒時,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以逃離持刀父親的搜
Thumbnail
《夢想集中營》改編自真實故事,講述奧斯維辛集中營指揮長魯道夫・霍斯(Rudolf Höss)與家人在奧斯維辛集中營隔壁旁建立屬於他們的夢想家園。畫面聚焦於美好的田園式家庭生活,透過視覺以及聽覺的調動,使觀眾自己拼湊出「畫面之外、聲音之中」猶太人大屠殺的全貌,一次看見兩種歷史敘述以及邪惡/平庸的共在。
Thumbnail
全片從一對住在安養中心的年邁夫妻之間所發生的日常點滴故事,與老先生在事隔七十年後的一趟遠行,引領觀眾跟著主角的回憶,走進了時光甬道,回到了20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從1944年6月6日展開的諾曼第登陸一役,因戰亂引爆衍生而出的人心輾轉,也見證了永恆綿長療癒身心靈的愛,依然存在這世上。
Thumbnail
常常和學生說;有四種主題的電影一定好看。一是探討同志議題的電影,二是探討黑白種族議題的電影,三是探討二次大戰猶太人大屠殺的電影,還有一種是述說女性故事的電影(最近的一部電影「愛欺」(the wife)就是一例)。 上面這張照片是半個世紀前的家族照,剛好是六位跨三代的女性,每一位女性都有足以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