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測時贏過定期定額的定期定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raw-image

剛剛看到有投資達人要試驗"定期定值法",這種投資方法跟定期定額類似,只是每次入金時必須讓此次的資產價值達到一個預設的資產價值。

例如:假設你希望每月的資產價值都保持增加3000元。於是股價下跌時,就必須多投資一些本金,上漲時就少投資一些錢。

因為它內建了股價下跌時多買一點,股價上漲時少買一些,這種方法的報酬率有時後回測會比定期定額還高。

但是也會因為投資的標得的特性不同,在回測績效時產生不同的結果。(不一定總是贏過定期定額)

只是這種定投投資策略,長期投資時存在一個很簡單的問題,每個月增加3000元的資產看起來不難,下跌時多投資一些錢好像就可以補回帳面的價值損失。

可是假設你每月要投資2萬元或更多時,或者久了之後資產價值的變大許多了,就會產生一些執行上的困難點。

例如:本來2022年1月,資產目標已經來到500萬,你投資預定的本金2萬,資產達502萬。

2022年3月,資產目標應該是到506萬,可是當股價下跌10%,此時資產價值只剩455萬,但是你的目標應該是506萬,你必須投入50萬左右的資金才能完成此策略的要求。

如果股價再下跌20%,你應該要投入100萬元左右才能達成這樣的定期定值計畫。

當你回測時都是很完美的,定期定值可以贏過定期定額,但是實際上執行就是不可能,因為你沒有無限的本金在大跌時投入,於是就與回測的結果產生差異。

定期定值能贏過定期定額的最大優勢就是大跌會多買一些,可是最大的問題就剛好是沒辦法大跌時多買一些,在去除這個優勢後,可能就與定期定額的績效不相上下了。

為什麼大叔會印像這麼深呢?

因為在2020年時的四次鎔斷發生前,我們社團就有人分享自己要用定期定值+資產配置來長期投資。可是在四次鎔斷的半路上,他連買進並持有都作不到,直接說他要停損等抄底,然後就被大叔給踢出社團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中老年fc的指數化奇幻漂流
602會員
287內容數
中老年fc的指數化奇幻漂流
2024/11/25
假設“投資沒有對錯之分”,那“反對主動投資”與“贊成主動投資”應該都要是“投資沒有對錯”集合中的一個成員,這樣所謂的“沒有對錯”才會成立,如果你說該集合不包含“反對”時,那你集合的歸類就有問題了。 例如你手邊的投資解決方案有兩種,分別是“使用主動投資”與“不使用主動投資”,因為假設“投資沒有對錯”
2024/11/25
假設“投資沒有對錯之分”,那“反對主動投資”與“贊成主動投資”應該都要是“投資沒有對錯”集合中的一個成員,這樣所謂的“沒有對錯”才會成立,如果你說該集合不包含“反對”時,那你集合的歸類就有問題了。 例如你手邊的投資解決方案有兩種,分別是“使用主動投資”與“不使用主動投資”,因為假設“投資沒有對錯”
2023/08/02
很多推廣指數型ETF的投資網紅經常捍衛的是"自己的投資",而不是柏格的指數化投資。 譬如你批評到他們關於VT、AOA、英股、因子、0056、0050、正二....之間的分析比較文章,他們絕對會跟你辯論到底。 但是他們不會多花時間去跟主動投資方辯論低費用、廣泛且分散、買進並持有...等指數化投資該
2023/08/02
很多推廣指數型ETF的投資網紅經常捍衛的是"自己的投資",而不是柏格的指數化投資。 譬如你批評到他們關於VT、AOA、英股、因子、0056、0050、正二....之間的分析比較文章,他們絕對會跟你辯論到底。 但是他們不會多花時間去跟主動投資方辯論低費用、廣泛且分散、買進並持有...等指數化投資該
2023/06/15
同事問大叔「有需要現在就教小孩怎麽投資理財嗎?」 大叔很老實的跟他說「連你自己都搞的不清不楚的事,你是要怎麽引導小孩子走到正確的投資理財道路?」。 拋開投資策略先不談,你必需要先讓孩子懂得什麽是「貨幣」,也就是「金錢」的價值與存在意義,以及金錢的取得方法與作用有多大。 讓小孩在務實的條件設定下(普通
Thumbnail
2023/06/15
同事問大叔「有需要現在就教小孩怎麽投資理財嗎?」 大叔很老實的跟他說「連你自己都搞的不清不楚的事,你是要怎麽引導小孩子走到正確的投資理財道路?」。 拋開投資策略先不談,你必需要先讓孩子懂得什麽是「貨幣」,也就是「金錢」的價值與存在意義,以及金錢的取得方法與作用有多大。 讓小孩在務實的條件設定下(普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存股好幾年,期間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每當股價在相對低點時,因為個人的預判錯誤,導致沒有資金可再買入的困境。所以找了許多方法,想要解決有效控制資金分配的問題。 有一天在一本書上看到二個策略,覺得是長期獲利的好方法,於是在去年8月開始實驗, 沒想到結果竟然……
Thumbnail
存股好幾年,期間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每當股價在相對低點時,因為個人的預判錯誤,導致沒有資金可再買入的困境。所以找了許多方法,想要解決有效控制資金分配的問題。 有一天在一本書上看到二個策略,覺得是長期獲利的好方法,於是在去年8月開始實驗, 沒想到結果竟然……
Thumbnail
剛剛看到有投資達人要試驗"定期定值法",這種投資方法跟定期定額類似,只是每次入金時必須讓此次的資產價值達到一個預設的資產價值。 例如:假設你希望每月的資產價值都保持增加3000元。於是股價下跌時,就必須多投資一些本金,上漲時就少投資一些錢。 因為它內建了股價下跌時多買一點,股價上漲時少買一些,這種方
Thumbnail
剛剛看到有投資達人要試驗"定期定值法",這種投資方法跟定期定額類似,只是每次入金時必須讓此次的資產價值達到一個預設的資產價值。 例如:假設你希望每月的資產價值都保持增加3000元。於是股價下跌時,就必須多投資一些本金,上漲時就少投資一些錢。 因為它內建了股價下跌時多買一點,股價上漲時少買一些,這種方
Thumbnail
最近很流行投資ETF,總會有些疑問,到底是每個月定期定額好,還是到達自己所認定的價格再買好,其實這沒有絕對的答案,只有適不適合自己,以及所選擇的標的。 定期定額是什麼? 定期定額是指在某個時間點投入固定金額,利用長期投入平均價格分攤風險 例如:每個月月初固定投入5000元。
Thumbnail
最近很流行投資ETF,總會有些疑問,到底是每個月定期定額好,還是到達自己所認定的價格再買好,其實這沒有絕對的答案,只有適不適合自己,以及所選擇的標的。 定期定額是什麼? 定期定額是指在某個時間點投入固定金額,利用長期投入平均價格分攤風險 例如:每個月月初固定投入5000元。
Thumbnail
在透過前幾篇的分析,確認「定期定額」是能夠分散風險的投資策略,只要投資的時間夠長,都有機會在任一時點開始投資的情況下,以達到本金均為正報酬的投資優勢。 穩健的投資,是需要時間這個關鍵因子配合方可達成。該如何同樣在不盯盤的情況下,同時能縮短達到本金均為正報酬的時間、增加配息金額、且壓低平均購入成本?
Thumbnail
在透過前幾篇的分析,確認「定期定額」是能夠分散風險的投資策略,只要投資的時間夠長,都有機會在任一時點開始投資的情況下,以達到本金均為正報酬的投資優勢。 穩健的投資,是需要時間這個關鍵因子配合方可達成。該如何同樣在不盯盤的情況下,同時能縮短達到本金均為正報酬的時間、增加配息金額、且壓低平均購入成本?
Thumbnail
在過去的文章中提過,透過主動投資提高年均報酬率、複利,與持續的本金挹注是縮短財富自由距離的方式。使用的計算模型是定期定額的變形,即初期本金來自未長年積蓄,而後續的加碼金額來自每期收支結餘的一部分且金額固定,一般而言每期加碼金額皆小於初期本金。這裡要談的是:有沒有其他更有利的本金挹注方式?
Thumbnail
在過去的文章中提過,透過主動投資提高年均報酬率、複利,與持續的本金挹注是縮短財富自由距離的方式。使用的計算模型是定期定額的變形,即初期本金來自未長年積蓄,而後續的加碼金額來自每期收支結餘的一部分且金額固定,一般而言每期加碼金額皆小於初期本金。這裡要談的是:有沒有其他更有利的本金挹注方式?
Thumbnail
定期定額是怎麼一回事? 很多人一定有聽過「定期定額」這種投資策略。定期定額的實行方式是在每個固定時間區間內,投入固定金額。這種方式強調利用分散投入的方式去降低過度集中在短時間內投入過多金額的風險。 因為攤低了投資的成本,並且在理論上可以度過市場下跌,享受到上漲的好處。 但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定期定額是怎麼一回事? 很多人一定有聽過「定期定額」這種投資策略。定期定額的實行方式是在每個固定時間區間內,投入固定金額。這種方式強調利用分散投入的方式去降低過度集中在短時間內投入過多金額的風險。 因為攤低了投資的成本,並且在理論上可以度過市場下跌,享受到上漲的好處。 但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近期高漲的投資氛圍,讓投資大眾無論進場與否,都呈現了苦惱與焦躁的心情。 「沒買,怕錯過持續上漲的賺錢機會;買了,卻害怕成了開始下跌的地獄倒霉鬼。似乎怎麼做都不對,該怎麼辦才好?」網友來信這樣問到。
Thumbnail
近期高漲的投資氛圍,讓投資大眾無論進場與否,都呈現了苦惱與焦躁的心情。 「沒買,怕錯過持續上漲的賺錢機會;買了,卻害怕成了開始下跌的地獄倒霉鬼。似乎怎麼做都不對,該怎麼辦才好?」網友來信這樣問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