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定額怎麼會失敗?

定期定額是怎麼一回事?
很多人一定有聽過「定期定額」這種投資策略。定期定額的實行方式是在每個固定時間區間內,投入固定金額。這種方式強調利用分散投入的方式去降低過度集中在短時間內投入過多金額的風險。
因為攤低了投資的成本,並且在理論上可以度過市場下跌,享受到上漲的好處。
但真的是這樣嗎?
定期定額是怎麼失敗的?
坊間有很多檢討定期定額的論點,如什麼要找長期上漲的市場才適合。或是要找有微笑曲線的才適合定期定額。但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投資人本身。
三月份的時候有這麼一則新聞,標題是「定期定額人數破54萬 創五年新高」
但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可以發現,三月份的定期定額人數已經來到57萬人。
看起來真是一篇欣欣向榮的繁榮景象。
接下來要告訴各位,定期定額會怎麼失敗了。
這是2018年定期定額人數跟加權股價指數的對照圖。
各位可以看到在2018年9月股市開始下挫。從一萬一千點下跌到9千7百點。總共下跌超過一千三百點,其實也不多,大約只下跌了11.8%。
跟去年三月相比算是跌幅較輕微的,但為什麼定期定額的人數卻有明顯的下降?我想最主要的差別是在於連續的下跌。
去年三月雖然重挫,但整個股市在四月份投資人還沒來得及反應就又開始回升。2018年卻是連續下跌了3個月,散戶投資人終於對市場開始有了反應。最直接了當的做法就是停止扣款。
如果停扣的投資人要等指數漲回到2018年9月的位置才開始恢復扣款,大約是要等到2019年5月。
資料來源:MoneyDJ.com
如上圖可以看到,到目前為止總報酬率約是50%。
但如果有另外一個投資人不停止定期定額,到目前為止報酬率大約是60%。
資料來源:MoneyDJ.com
投資人之間的財富差距,就是這樣拉開的。不用八年,只要八個月的時間就足以創造出10%的報酬落差。
而這還是有「浪子回頭」,要是沒回頭,現在就是零。
定期定額就是不擇時
其實說來說去,還是人性作祟。明明設計定期定額這種投資方式就是希望你可以不要主動擇時,不要判斷市場變化,堅持投入。但投資人還是相信自己可以打敗大盤,可以趨吉避凶。
很多人只看市場成功人士的論點,但卻沒有注意到這些逃離市場的投資人,在市場下跌的時候,內心有多恐慌。
不過這並不是要告訴你,看到定期定額人數大減就是逢低加碼的好時機。或許市場情緒確實是很恐慌,但現實來說我們也不知道是否就會快速回升。
也不是要告訴你在定期定額人數來到五年新高的時候,就是要退出市場或是轉手做空。
因為我們無法預測市場會怎麼走,然後持續行情多久。
想想那些說萬點就該減碼或是出場的人,現在都不敢承認自己很懊悔~~XD
有些指數化投資人會拿美國Vanguard的資料來說,指數化投資人都很理性,不會輕易退出市場。但或許該想想怎麼解讀這份資料。
Vanguard有很強大且友善的團隊在支持客戶進行理性的投資決策,但沒有這種資源的投資人呢?真的有這麼理性嗎?
定期定額不代表要設定停利點
有些人會建議投資人需要設定停利點,這點我覺得對採行定期定額的投資人也很不恰當。怎麼說?
我們就用去年三月來做個假設。假設有個投資人從去年三月開始定期定額,設定報酬率一到15%就贖回。根據試算,應該在同年八月就會到達設定點。
資料來源:MoneyDJ.com
但各位知道後面還有多少嗎?33.55%。
資料來源:MoneyDJ.com
所以定期定額還有可能怎麼失敗?在上漲的過程中因為害怕報酬損失,所以過早離開市場。
失敗都是因為人性
很奇妙的,定期定額明明本來是設計給投資人可以不被情緒左右,並且持續長期投資的投資策略。但人性總是不可小覷,總是會改變自己當初下的決定。
下跌要脫離市場,上漲也想脫離市場。你來做投資,難道只是為了趕快脫離市場嗎?
雖然有這種定期定額的機制幫助你,但在沒有辦法限制投資人下決定時,失敗的機率還是沒有減少。
所以各位投資朋友們,就算有定期定額這種機制都不見得能幫助投資人完全脫離人性。走自主理財進行指數化投資的朋友,你們真的有修練到完全不動心,時間到就投入而不會手軟嗎?
真的讓你看了很多文章,你就可以一往無前的勇敢投入嗎?
再回頭來看看從去年一月到現在新增的這十幾萬定期定額投資人,這些人會不會在下一個股市修正週期時,又默默地退出了市場。
而你是不是在這群人之中?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