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讀書人選書】在極端之外 訴說移工的日常生活—《移工怎麼都在直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移動式個過渡的過程,能通過、淨化、跟某個難關說再見:移動式為了「離開」什麼、「靠近」什麼。
那移工的「移動」,我們可以討論的,是不是能夠不只是被壓在社會結構下的,相對較負面的移工丈夫外遇、移工無法兼母職,或是經常在媒體看見的移工悲慘際遇,我認為這些當然是存在的,但不能只是這樣而已。移工的移動,也代表了他們來到新的地方,藉由移動,尋找觀念的、愛情的、生活的新可能。

關於「移工」,大部分的論述多集中在賺大錢、衣錦還鄉,及備受壓迫的形象等兩大極端,而在許多情況下,尤其是因為未曾真正接觸他們,我們或許往往忘了在兩大極端之下存在的「中間值」。以此著眼,《移工怎麼都在直播》選擇以更平凡的角度,向讀者介紹移工們的生活與日常樣態,藉由這些窗口,也呈現出移工族群更加多元、立體的群體意象。

從日常看見移工 發現彼此的共同點

雖然是以「直播」為題,但書中所想表現的,絕對不僅僅是解答「移工怎麼都在直播?」這個單一的問題。除了以直播作為暫時逃離現實、與外界聯結窗口,作者江婉琦也從社交、信仰等角度,剖析了那些或許對台灣民眾無法理解的行為。包含在倒垃圾時,難得能夠使用母語與人交流;藉由閒暇時間使用交友軟體結交異性,甚至不惜將珍貴的假日花費大半在交通,只為了能夠從事自己喜歡的興趣,在這些案例的身上,讀者也彷彿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作家林楷倫評論:「這是一本不會令人憤慨的移工書。」但在充斥著刻板印象的台灣社會,就算是從日常的角度,也依舊能夠看到歧視、無法放假及勞權受到忽視等議題,如此抱著矛盾、疑惑的作者,藉由與台灣傳統信仰神明溝通、嘗試找出解答的段落,儘管有些怪力亂神,卻也讓這本關於移工的作品,顯得更加不一樣。

我記得之前也曾經聽顧玉玲老師在演講時說,同理心其實是一個幌子,她真正相信的是好奇心。因為大家都可以說他有同理心,可是人們的生活還是兩條平行線,但如果擁有好奇心,平行線就有交會的可能。

因好奇心而開始的理解旅程

就文字上來說,《移工怎麼都在直播》或許還過於青澀,但也就是這樣未經修飾的段落,讓一位位移工的生命故事,得以展開在眾人面前,並且如同顧玉玲所著的《回家》一般,讓讀者能夠理解在台灣的生活只佔了移工生命的一部分,而我們所經常看見的,尤其只是冰山一角。如同作者在後記所說,唯有好奇心才能讓生命交會,相信這本作品也會引發更多人對於移工的好奇心,有朝一日或許台灣社會也能夠變得更加兼容並蓄。

誠品線上:https://reurl.cc/Ay8Nnp
金石堂網路書城:
https://reurl.cc/28gd4a
博客來:
https://reurl.cc/MXdlvX
讀冊生活:
https://reurl.cc/MXdldX
讀冊二手書:
https://reurl.cc/104549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每週介紹一本書 (國定假日不定期加碼) 主成分:臺灣文化、社會科學、歷史、文學 ⚠️不含投資、雞湯書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看似偵探小說的劇情,實際上卻帶領著讀者看見移工被忽視的人權、台灣司法的弊病,以及漁業與政治力背後複雜的盤根錯節;其中對於「廢死」議題的著墨,不只點出許多道貌岸然底下的嗜血本性,更以諷刺的結局,呈現其難以逃脫政治操弄的宿命。
名為「覆面書」的行銷方式,不管在國內外都曾經出現過,趁著30歲的契機,加上介紹的書本已經達到一定數量後,也讓我想要嘗試藉由這樣的方式,來讓許多精彩卻相對不那麼熱門的書籍,被更多人看見、認識,並且被閱讀享受。 簡單來說,所謂「覆面書」就是在購買者看不到作品本身的狀態下,靠著介紹人的幾句話,來達
在量販店、超市林立的現代,尤其是居住在都市的年輕一輩,且缺乏餘裕準備三餐的人們,「菜市場」或許已經成為童年記憶中,隱約帶著一點聲響的陳舊名詞。儘管它們依舊存在於各大鄉鎮、城市中,卻因為生活作息的不同,成為某一群人偶爾才會遇見的平行時空異世界。
​​「大危機」之後,生態環境毀壞,經濟崩潰,地球人口從60億減少到剩下20億。有一天,放射化學家哈勒姆發現盒子裡的鎢186變成了鈽186,但奇怪的是,我們的宇宙裡根本不可能自然出現這種同位素。 被譽為是科幻界的「宗師級」人物, 以撒・艾西莫夫(Isaac Asimov)的作品,或許是許多科幻迷書架上
我是達拉,談還,一顆橡實。(中略)我有博物學家的西陵,準科學家的頭腦,而且從骨子裡為人類對自然界的冷漠和破壞感到厭煩。傾吐在這些篇頁上的文字,表達了我與野生動植物的連繫,試圖解釋我看待世界的方式,並苗是我們一家人如何齊心度過一場場風暴。 近期因為韓劇《非常律師禹英禑》,引發許多關於自閉症的討論,藉由
超商如今已成為台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尤其是在疫情期間藉由其高密度才得以進行的口罩實名制,更是超商與日常生活緊密依存的明證。然而,在享受其便利性的同時,超商店員卻往往成為理所當然,甚至是被忽略的存在,殊不知其實他們正是現代台灣社會中,勞動者在職場所面臨困境的最佳代表。
看似偵探小說的劇情,實際上卻帶領著讀者看見移工被忽視的人權、台灣司法的弊病,以及漁業與政治力背後複雜的盤根錯節;其中對於「廢死」議題的著墨,不只點出許多道貌岸然底下的嗜血本性,更以諷刺的結局,呈現其難以逃脫政治操弄的宿命。
名為「覆面書」的行銷方式,不管在國內外都曾經出現過,趁著30歲的契機,加上介紹的書本已經達到一定數量後,也讓我想要嘗試藉由這樣的方式,來讓許多精彩卻相對不那麼熱門的書籍,被更多人看見、認識,並且被閱讀享受。 簡單來說,所謂「覆面書」就是在購買者看不到作品本身的狀態下,靠著介紹人的幾句話,來達
在量販店、超市林立的現代,尤其是居住在都市的年輕一輩,且缺乏餘裕準備三餐的人們,「菜市場」或許已經成為童年記憶中,隱約帶著一點聲響的陳舊名詞。儘管它們依舊存在於各大鄉鎮、城市中,卻因為生活作息的不同,成為某一群人偶爾才會遇見的平行時空異世界。
​​「大危機」之後,生態環境毀壞,經濟崩潰,地球人口從60億減少到剩下20億。有一天,放射化學家哈勒姆發現盒子裡的鎢186變成了鈽186,但奇怪的是,我們的宇宙裡根本不可能自然出現這種同位素。 被譽為是科幻界的「宗師級」人物, 以撒・艾西莫夫(Isaac Asimov)的作品,或許是許多科幻迷書架上
我是達拉,談還,一顆橡實。(中略)我有博物學家的西陵,準科學家的頭腦,而且從骨子裡為人類對自然界的冷漠和破壞感到厭煩。傾吐在這些篇頁上的文字,表達了我與野生動植物的連繫,試圖解釋我看待世界的方式,並苗是我們一家人如何齊心度過一場場風暴。 近期因為韓劇《非常律師禹英禑》,引發許多關於自閉症的討論,藉由
超商如今已成為台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尤其是在疫情期間藉由其高密度才得以進行的口罩實名制,更是超商與日常生活緊密依存的明證。然而,在享受其便利性的同時,超商店員卻往往成為理所當然,甚至是被忽略的存在,殊不知其實他們正是現代台灣社會中,勞動者在職場所面臨困境的最佳代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工作盡管有各式各樣,我依舊把它分成行商座賈兩類。這跟工作內容無關,只是方式問題。一樣的仲介,有人喜歡到處跑,有人喜歡在固定的地方接待不同的案件!就好像工廠的生產工人,有人是某個廠的編制內,有人喜歡去人力派遣公司。 從十八歲就工讀到正式工作,我的年代沒有勞基法,而勞保不是根本,是員工福利!這不是要談
Thumbnail
非虛構寫作有的時候讀起來特別沉重,同鄉的這本著作描述的是多數東南亞移工在臺灣的處境,熟悉的一廣,或說東協廣場發生的故事,雖然就在生活周遭,但實話說來並不熟悉,但因為讀了這本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臺中移工聚集的地點非一廣莫屬,想年輕時候還曾經到那裏瞎買一些流行商品,如今成了移工的集散地。作者為了打入
Thumbnail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由記者簡永達耗時七年,從臺中第一廣場開始,跨越臺灣與越南多個城市所採集合成的故事,整本書分為「地下社會」、「危險之島」、「異鄉家人」、「人權大浪」四大主軸。
少子化、高齡議題日益擴大 回想剛出社會的正義凜然 到今日外籍移工的整體處境
探討移工、移工黑數、移工不為人知的下一代⋯⋯
Thumbnail
這不是從什麼暢銷勵志書裡看來的概念,而是我出國之後深刻體會出來的。
Thumbnail
「精彩、引人入勝」無法完整形容我看完本書的觀感,他帶給我更多的是對自我探問,以及對移工朋友生活現況的好奇心。這本書是由一位長期關注移工議題的資深記者簡永達、根據 7 年間對政府、移工團體、仲介採訪的內容所出版的著作《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內容淺顯易懂,並能引領讀者用更開闊的思考方式觀察移工議題。
Thumbnail
臺灣面臨著嚴重缺工,各行各業都急著調整條件搶人才。此篇文章闡述了人們對夢幻工作的渴求,以及對於體面工作意義的反思。同時強調了每個工作者都是平衡社會運作的重要角色,無論是仰賴腦力或體力的工作都需要承擔辛苦與困難。文章最終呼籲讀者要懂得感恩,專注、講究,在自律的道路上不斷成長。
Thumbnail
打工者必須釐清打工不是打雜,而是培養職場競爭力的過程。對工作的態度決定生活質量和人生的層次,隧道視野效應理論描述視野越小,能力提升越受限。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工作盡管有各式各樣,我依舊把它分成行商座賈兩類。這跟工作內容無關,只是方式問題。一樣的仲介,有人喜歡到處跑,有人喜歡在固定的地方接待不同的案件!就好像工廠的生產工人,有人是某個廠的編制內,有人喜歡去人力派遣公司。 從十八歲就工讀到正式工作,我的年代沒有勞基法,而勞保不是根本,是員工福利!這不是要談
Thumbnail
非虛構寫作有的時候讀起來特別沉重,同鄉的這本著作描述的是多數東南亞移工在臺灣的處境,熟悉的一廣,或說東協廣場發生的故事,雖然就在生活周遭,但實話說來並不熟悉,但因為讀了這本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臺中移工聚集的地點非一廣莫屬,想年輕時候還曾經到那裏瞎買一些流行商品,如今成了移工的集散地。作者為了打入
Thumbnail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由記者簡永達耗時七年,從臺中第一廣場開始,跨越臺灣與越南多個城市所採集合成的故事,整本書分為「地下社會」、「危險之島」、「異鄉家人」、「人權大浪」四大主軸。
少子化、高齡議題日益擴大 回想剛出社會的正義凜然 到今日外籍移工的整體處境
探討移工、移工黑數、移工不為人知的下一代⋯⋯
Thumbnail
這不是從什麼暢銷勵志書裡看來的概念,而是我出國之後深刻體會出來的。
Thumbnail
「精彩、引人入勝」無法完整形容我看完本書的觀感,他帶給我更多的是對自我探問,以及對移工朋友生活現況的好奇心。這本書是由一位長期關注移工議題的資深記者簡永達、根據 7 年間對政府、移工團體、仲介採訪的內容所出版的著作《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內容淺顯易懂,並能引領讀者用更開闊的思考方式觀察移工議題。
Thumbnail
臺灣面臨著嚴重缺工,各行各業都急著調整條件搶人才。此篇文章闡述了人們對夢幻工作的渴求,以及對於體面工作意義的反思。同時強調了每個工作者都是平衡社會運作的重要角色,無論是仰賴腦力或體力的工作都需要承擔辛苦與困難。文章最終呼籲讀者要懂得感恩,專注、講究,在自律的道路上不斷成長。
Thumbnail
打工者必須釐清打工不是打雜,而是培養職場競爭力的過程。對工作的態度決定生活質量和人生的層次,隧道視野效應理論描述視野越小,能力提升越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