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

含有「移動」共 3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一個是確保乘車時有不錯的精神,一個是準備好你要在車上讀的書或做的事情。它們看似單純,但卻經常被我們忽略。因為當我們需要長途乘車時,要不我們是要去外地參與某項工作、要不我們是打算旅行度假,我們往往會把焦點放在要去的那個定點或活動,而忽略了對「移動時」的考量。
A sojourner reminds herself, “Must bring!” 温馨提醒:本文內容純屬個人經歷、信念、情緒、行為,僅供參考與啟發!文中的「我」,以「某人」取代為宜!請務必依自身個別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活出專屬自己豐盛喜悅的人生! 🍀最近的旅居生活,讓我的體悟
蜂聲-avatar-img
2025/06/14
喜歡你這篇“空”靈魂的思考,我認為自己總是想得太多,慾望也太多,其實可以少一點更好!
當下的香草-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15
蜂聲 多也好、少也好,都好!🤣🤣🤣🥰 一切隨心👍🏻🥰 妳的心會帶妳到該去的地方🥰🍀 但有如此的自我覺察,我替妳感到開心👍🏻👍🏻👍🏻🥰🥰🥰🍀🍀🍀
付費限定
我第一時間的直覺應該是腳步聲, 但是那些腳步聲的共鳴── 就像是幾萬個人用著同樣的步伐往前邁進。 一步、一步、一步、一步, 宛如同調光子一樣。 跟戴文傑的意識相處久了, 腦子內也多了無用的知識了嗎? 同調光子,是Laser嗎? 然而眼前的狀況
Thumbnail
宇牛-avatar-img
2025/05/05
宇宙真的那麼多嗎?
老鳳-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5/05
宇牛 很抱歉 我們只能看見一個
付費限定
那是一條蕭瑟的街道,我與戴文傑就像是這條街上唯一的活人們。西裝上的燙線雕刻著一個難以描述的圖樣,我也不清楚我為何會注視著這個複雜的圖形。 「這裡就是起點。」戴文傑站在街口說道:「跨過這個十字路口之後就不是安全區了,安全區外才有觀察者。你知道要怎麼尾隨
Thumbnail
宇牛-avatar-img
2025/04/02
要開始了!
老鳳-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03
宇牛 yoyoyoyo
「觀看先於話語,」約翰.伯格(John Berger)在他的經典名著《觀看的方式》(Ways of Seeing)中寫道,「嬰孩還不會說話,就會看會認知。」但移動甚至比觀看更早。嬰孩還在子宮裡,尚未睜眼看時,就在移動了。 我們藉由移動發現自我,我們透過移動、觸碰、抓取、緊握來理解世界。移動構成
Thumbnail
本書作者將焦點鎖定於人們移動的路徑與方式,試圖把過往曾有過的動感與活力再次注入,使過去又能「活」過來。本書邀請讀者重新思考我們周遭靜止不動的道路、古蹟和文物,也探討移動性對於個人、時代和文化有何不同意義。 阿潑/文字工作者 翁稷安/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莊家銘/國立成功大學
Thumbnail
不知道這裡有沒有去過格陵蘭的朋友呢?對那裡的印象是一片青綠蓊鬱,還是一片雪白抑鬱呢?相信若非挑準時間、地點,白茫茫的一片應該是命中率最高的景色。既然如此,為什麼還叫綠地(格陵蘭 "Greenland")?
Thumbnail
一開始寫小說是這個平台開始,但慢慢察覺這個平台推文很慢, 幾乎都不推不動,看到觀看數字完全不樂觀, 也沒有一個很好的觸及點, <當霸總愛上黑道> 身為俄羅斯最大黑手黨家族掌權人的養子——安東.瓦烈里.馬斯洛夫,在家人的期待下,強迫自己成為第一名、成為知名大學法律系大學生。除了大學生的身份以
9月12日晚間,李潔珂於大稻埕郭怡美書店舉行《離散的植物》新書分享會,與《沒口之河》作者黃瀚嶢談植物與人的遷徙,及其用寫作梳理的方式,追索邊界的多重可能。此次來台,更是她首次在台灣舉辦出版相關活動。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