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工怎麼都在直播》:好奇是理解的開始

更新於 2023/03/27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相信大家現在對「移工」應該都不陌生,不管在家庭照護或工廠生產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不過除了這些勞動的面向,你有好好觀察過他們嗎?這本《移工怎麼都在直播》將會帶你走入移工的生活,探看他們異地打拼的表裡。
會知道這本書,是因為前些日子聽《轉角國際・重磅廣播》的編輯牧宜訪問了此書的作者江婉琦。那時覺得這書名也太有趣就一直放在心上。後來在三餘看到就很興奮地帶回家。
江婉琦她從 2015 年開始接觸移工、移民等議題。書中她走訪各地,帶讀者認識台灣各個角落的移工故事。相當真實鮮活的第一手觀察,完全打開我視角。以下分享些有感的地方。

【移工找連結】

因為移工都是飄洋過海來台灣這異鄉工作,所以一有機會放假就會希望去找「同鄉」的連結。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據點便是臺北車站。江婉琦提到:
由於臺北車站是交通聚集地,所以每到假日,聚集了原本分散在各地,渴求一個公共空間可以放假待著的移工。
印尼人有一個很有趣的「圈圈」文化。他們到臺北車站後習慣坐下來圍圈圈,要是朋友太多,還得一直趕場繞圈。有時一個圈圈的人也會跟旁邊圈圈的人聊天,然後就變成更大的圈圈,相當彈性自在。
除了圍圈,印尼人還有一個重要的文化:握手。不管是與人見面、要加入一個圈圈,又或要與人道別,他們都會相互握手。而且握手還分很多種:
移工們的花式握手(截自《移工怎麼都在直播》)
結束握手後,他們還會用右手碰觸自己胸前心臟的位置,代表「我見到了這個人,我把它放在心中」。有點像是《進擊的巨人》那樣獻出心臟的味道(笑)。
不過台灣並沒有這樣「坐下來」的習慣。許多台灣人甚至對移工坐在車站大廳的行為很不滿。還曾發生以紅龍圍住大廳,不讓人坐地板的「紅龍事件」。當然車站能不能做可能需要更多的討論。但書中江婉琦的這段話我覺得很值得思索:
可不可以坐下來、能不能躺下來,其實是一種社會要我們怎麼做的規訓,是不是我們都忘了,身體是自由的。
關於他者不同的習慣與文化,我們是不是能多一些點想像與理解呢?

【移工混台灣】

移工並不只有單純帶來屬於他們自己的文化,有時也會與台灣的本土文化交集,甚至碰撞出新的火花。比如「廟會裡的漁工」。
如果你去搜尋「東港外勞鼓隊」就可以看到移工們參加東港迎王身影。看著他們在發財貨車上打著大鼓,然後一直搖啊搖,真的超級 high。此外他們還會唱爪哇民歌、印尼皮影戲曲和庶民流行音樂噹嘟,為傳統廟化注入濃濃異國風。
江婉琦說,其實不單在東港,其他如澎湖、小琉球等地的大小廟會都有外籍移工的身影。這是因為鄉里間的年輕人多半都離家,廟會為了補足人手便會找在工廠、漁港的男性移工來幫忙,才促成這樣有趣的風景。
還有一位唱「臺語」歌的移工吳咪的故事也相當有意思。來自爪哇的她,一開始學臺語歌,是因為她照護的阿嬤聽了會很開心。後來她發現鄰近的蓮池潭居然有卡拉OK,在老闆允許下,她便開始在阿公阿嬤午休時騎腳踏車到池邊唱歌。
唱歌的吳咪(截自《移工怎麼都在直播》)
在蓮池潭唱歌的多是六十歲以上的退休阿伯,吳咪是第一位戴頭巾唱臺語歌的外勞,相當顯眼。而阿伯阿姨們不但很常投錢點歌給吳咪唱,還會不時給些紅包小費,對她相當寶貝。
書中還展示的吳咪的兩個手作歌本,一大一小:小的用來點歌,標註著每首歌要升多少 key 和各廠牌伴唱機的點歌碼;大的則是拿來背歌詞,除了手抄中文歌詞,還會用紅筆標註印尼文拼音,超級用心專業。
吳咪的手抄歌本(截自《移工怎麼都在直播》)

【移工秀自己】

最後來聊聊書名:移工怎麼都在直播。因為這本書才知道移工們很愛直播,而甚至可說無處不直播。有看護會直播在雇主家煮飯;也有漁工會直播在漁船上睡午覺;甚至住工廠的移工們連深夜睡覺時都還開著直播螢幕。
移工直播相當普遍(截自《移工怎麼都在直播》)
但是為什麼移工們那麼喜歡直播呢?
江婉琦說她最常聽到的答案是「希望別人看見自己在臺灣很好」。藉由直播,他們可以展現自己過得好的一面給別人看。書中的一名移工妮妮就說:「辛苦的時候不可以直播。」
也有人把直播當成是跟同鄉朋友傳播資訊的管道。書中就有訪問一位移工小翠,她每星期一、三晚上九點都會直播,告訴大家最新的勞資訊息。協助同鄉們處裡工作上的糾紛。因此對很多移工來說,直播也是一個彼此支持的網路。
而移工們愛直播,或許還有更深層的理由。書中訪談移工伊達的段落,讓人看得很是心疼:
工作的那個家裡,有十二顆監視鏡頭。對伊達來說,只有手機的那顆直播照相鏡頭,對於身為移工的她,最自由。
喜歡江婉琦在書中說的:
但其實移工直播,是因為那是連結,在直播裡舒服地說自己的語言,表現快樂、展現自由,和同鄉在網路上互助支持。移工是孤鳥,孤鳥在飛行的時候,直播可以讓他們脫離現實,在網路的世界裡回巢、透氣呼吸。
或許,直播是移工展現自己的一種方式吧。只有手機鏡頭前,他們才能找回自己。
當移工直播的時候,他可以說話,表達自己。那一刻才終於不是一枚勞動力,而是完整的人。因為在直播的世界裡,還有聲音。
移工們在直播中能找回自己的聲音(截自《移工怎麼都在直播》)

【後記:理解始於好奇】

這本書打破許多過往對移工的想像。像過去總覺得移工都是因為經濟問題才會來台賺錢。但移工英格利就說,很多人來臺灣是為了「逃脫」。可能是逃脫一段失敗的感情、不愉快的婚姻或生意失敗的羞恥。她的這句「家裡幸福快樂的人,是不可能來臺灣的,相信我。」在我心中迴盪許久。
當然書中不只有沉重的部分,其實讀這本書時最常出現的感受是:「好有趣啊!」林楷倫在推薦序中的這段話說的精彩:
這是一本看了不會令人憤慨的移工書,卻讓人進入移工的日常,那些好的、不壞的、普普通通的生命裡,一同晃遊轉移與生活著。
江婉琦說,很多關於移工的報導文學都著重在光譜的兩端,不是談論他們「勞動辛苦」就是「勵志動人」,對光譜的中央,也就是移工的生活,反而少有人去著墨。但很多時候移工們真正的生活,距離這些「標籤」都很遙遠。
書中有個很有趣的小篇章是關於江婉琦向神民千歲爺爺「問事」。千歲爺爺隨興卻智慧的言語常讓我有被「震到」的感覺。比如下面這段對話:
我:我想問千歲爺爺,為什麼人會在另一個人身上貼標籤?
千:那個就是觀察不徹底。
江婉琦在後記中提到她對移工理解也經歷過很多轉變,從小時候覺得移工「危險」,後來覺得「可憐」,但後來才發現「可憐」其實也是一種標籤,因為身而為人,本來就有很多種樣子。想來好像真的是這樣子,就如同過去總以為移工就是缺錢才會來臺灣一樣,我從未真正觀察理解過這些來臺的「異鄉人」們。
很喜歡書中的這段話:
大家都可以說他有同理心,可是人們生活還是兩條平行線,但是如果擁有好奇心,平行線就會有交會的可能。
江婉琦在這本書中的確就是打開好奇之眼,不下標籤、不帶偏見,誠懇地帶讀者認識移工的生活百貌。有趣的是,這樣的向外觀看,也幫助她看見「自己」。
我發現,幾乎在每場訪談裡,每一位看護、漁工、廠工的生命情境,或多或少,我都在裡面發現了一些自己的影子。
也因此,書的最後一章她從移工轉回聊自己在工廠的媽嗎,相當的點睛動人。覺得方念萱在推薦序的這段話為本書下了很好的註解:
在不知道何謂「徹底」而仍樂在觀察的路上,婉琦看外勞看移工看眾人,從而認識自己,這就是她知己知彼的紀錄。
想來這樣藉由向外探再回看自我的過程與我閱讀的經驗也很貼合呢。總之,很真誠深刻的作品,是今年到目前讀到最喜歡的一本書,強力推薦給大家!

↓↓也歡迎大家來追蹤〈姆斯的閱讀空間〉的臉書、哀居和Podcast↓↓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
姆斯的閱讀空間 IG
姆斯的閱讀空間 Podcast
avatar-img
191會員
237內容數
分享讀書所感,期望藉由書寫梳理自己的思考,透過文字與他人產生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姆斯的閱讀空間 的其他內容
《如果我們無法以光速前進》是本小說集,收錄了韓國新銳女作家金葉草的七個中短篇作品。七篇故事各有精采,除了帶讀者進入充滿想像力的科幻世界外,還探索了許多人與人、人與物或人與自己間那種無以名狀的糾葛情愫。是本浪漫又溫柔的科幻小品。
這本《英文閱讀技術》是周昱翔老師的新作,曾分享過他的《6堂課學會英文速讀》,很開心又看到老師的新作品。此書中,他提出所謂 「6D閱讀法」,透過 6 步驟讓人徹底掌握閱讀內容。此外還針對旅遊、歷史、科技等眾多主題設計 24 篇閱讀測驗,方便直接演練所學。相當推薦給對英文「長文」苦手的人。
現在的歐洲不管在科學、經濟或政治等層面都位居主導位置,許多現代社會制度也都源於它們。但過去西方世界曾只是歐亞大陸的政經邊緣地帶,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它們一轉頹勢,成為當今世界的核心呢?這本《巨變時代》認為關鍵就發生在 1490~1530這 40 年中。
這本《完美投資組合》親訪 10 位近代經濟專家學者,每章都以一位專家為軸,介紹他們的個人略傳與對投資領域的貢獻,並請他們分享心中「完美」的投資策略。透過這些大師故事,得以了解他們如何苦心追求,步步建立現在的投資科學面貌。
這本《推力》是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查.泰勒與哈佛法學院教授凱斯.桑斯坦所共同撰寫。書中從行為經濟學的角度出發,深入淺出地講解推力的概念,並運用大量實例,帶讀者認識推力如何幫我們擺脫心理偏誤,做出更好的選擇。
會看這本《價值,從視野開始》,是因先前看過同是水野學寫的《品味,從知識開始》,很喜歡這位日本設計大師的想法與理念,所以又買了這本「姊妹作」來拜讀。
《如果我們無法以光速前進》是本小說集,收錄了韓國新銳女作家金葉草的七個中短篇作品。七篇故事各有精采,除了帶讀者進入充滿想像力的科幻世界外,還探索了許多人與人、人與物或人與自己間那種無以名狀的糾葛情愫。是本浪漫又溫柔的科幻小品。
這本《英文閱讀技術》是周昱翔老師的新作,曾分享過他的《6堂課學會英文速讀》,很開心又看到老師的新作品。此書中,他提出所謂 「6D閱讀法」,透過 6 步驟讓人徹底掌握閱讀內容。此外還針對旅遊、歷史、科技等眾多主題設計 24 篇閱讀測驗,方便直接演練所學。相當推薦給對英文「長文」苦手的人。
現在的歐洲不管在科學、經濟或政治等層面都位居主導位置,許多現代社會制度也都源於它們。但過去西方世界曾只是歐亞大陸的政經邊緣地帶,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它們一轉頹勢,成為當今世界的核心呢?這本《巨變時代》認為關鍵就發生在 1490~1530這 40 年中。
這本《完美投資組合》親訪 10 位近代經濟專家學者,每章都以一位專家為軸,介紹他們的個人略傳與對投資領域的貢獻,並請他們分享心中「完美」的投資策略。透過這些大師故事,得以了解他們如何苦心追求,步步建立現在的投資科學面貌。
這本《推力》是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查.泰勒與哈佛法學院教授凱斯.桑斯坦所共同撰寫。書中從行為經濟學的角度出發,深入淺出地講解推力的概念,並運用大量實例,帶讀者認識推力如何幫我們擺脫心理偏誤,做出更好的選擇。
會看這本《價值,從視野開始》,是因先前看過同是水野學寫的《品味,從知識開始》,很喜歡這位日本設計大師的想法與理念,所以又買了這本「姊妹作」來拜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星期天,與受訪者相約北車大廳會面。每次踏進這裡都再次提醒我:台灣是個移民社會。從 1990 年代跨國婚姻與工作普及,東南亞移民、移工人數至今已步入近 80 萬人,無疑成為台灣 人的一分子。雖然東南亞的移民的議題獲得愈來愈多關注,但是一般民眾看見的卻大多是新 聞中的社會案件,那些「台灣人」觀點的詮釋。
Thumbnail
大學時期,我每每搭火車下新竹,都會想「怎麼火車站這麼多外勞?」不管是桃園的、中壢的,抑或是新竹的火車站,站前總會聚集一群外勞。車廂內,也時有外勞坐著看手機,我偶爾幾次瞄到螢幕,看到的都大多是其他外勞的直播。 「外勞好愛直播」、「他們身上的香水味好重」等印象,就此烙在我的腦海裡。雖然我沒有那個意思,
Thumbnail
從台商離開以後,輾轉到美商服務,2023年則是進入到日商就職。生活圈從平陽省搬到越南胡志明市來,有種從新竹搬到台北的感覺。進到市區的生活模式和以前大不相同,我也花了一段時間適應。看完外派人的一天:臺商製造業的外派工廠生活體驗分享,來分享外派人市區版的真實生活。
Thumbnail
在大疫之後,所有人的生活都受到影響,全球趨勢的轉變更讓這個議題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跟著獨立記者簡永達所著的《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跨國勞動在臺灣》,讀者也將了解台灣社會與移工間的關係,或許正在處於黃金交叉的關鍵期。
Thumbnail
臺灣人不說「北漂」,他們會用更多正向性的夢幻字眼,形容那些奔赴台北大都會的年輕人。 是啊,所以他們後來到底是怎麼走散的呢? 在只是個不紅的綜藝咖時,有回在捷運上,她習慣性戴著耳機,耳邊傳來懷舊女郎 的纏綿曲目,讓她一時鬼迷心竅地想起這個問題,忍不住摀著口罩染濕眼眶。
Thumbnail
非虛構寫作有的時候讀起來特別沉重,同鄉的這本著作描述的是多數東南亞移工在臺灣的處境,熟悉的一廣,或說東協廣場發生的故事,雖然就在生活周遭,但實話說來並不熟悉,但因為讀了這本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臺中移工聚集的地點非一廣莫屬,想年輕時候還曾經到那裏瞎買一些流行商品,如今成了移工的集散地。作者為了打入
Thumbnail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由記者簡永達耗時七年,從臺中第一廣場開始,跨越臺灣與越南多個城市所採集合成的故事,整本書分為「地下社會」、「危險之島」、「異鄉家人」、「人權大浪」四大主軸。
Thumbnail
最近在台中火車站內見到零星的遊民,同樣是帶著裝滿東西的行李箱或紙箱,就地鋪著厚紙板,或坐或臥,三三兩兩,席地閒聊,有些都已躺著睡著了。車站內相對寬敞明亮,衛生設施也還不錯,遊民容易在車站公厠梳洗,所以渾身看起來不會那麼髒兮兮。 某個冬夜,我也曾在住家附近的〔半平厝公園〕公厠及凉亭發現遊民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星期天,與受訪者相約北車大廳會面。每次踏進這裡都再次提醒我:台灣是個移民社會。從 1990 年代跨國婚姻與工作普及,東南亞移民、移工人數至今已步入近 80 萬人,無疑成為台灣 人的一分子。雖然東南亞的移民的議題獲得愈來愈多關注,但是一般民眾看見的卻大多是新 聞中的社會案件,那些「台灣人」觀點的詮釋。
Thumbnail
大學時期,我每每搭火車下新竹,都會想「怎麼火車站這麼多外勞?」不管是桃園的、中壢的,抑或是新竹的火車站,站前總會聚集一群外勞。車廂內,也時有外勞坐著看手機,我偶爾幾次瞄到螢幕,看到的都大多是其他外勞的直播。 「外勞好愛直播」、「他們身上的香水味好重」等印象,就此烙在我的腦海裡。雖然我沒有那個意思,
Thumbnail
從台商離開以後,輾轉到美商服務,2023年則是進入到日商就職。生活圈從平陽省搬到越南胡志明市來,有種從新竹搬到台北的感覺。進到市區的生活模式和以前大不相同,我也花了一段時間適應。看完外派人的一天:臺商製造業的外派工廠生活體驗分享,來分享外派人市區版的真實生活。
Thumbnail
在大疫之後,所有人的生活都受到影響,全球趨勢的轉變更讓這個議題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跟著獨立記者簡永達所著的《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跨國勞動在臺灣》,讀者也將了解台灣社會與移工間的關係,或許正在處於黃金交叉的關鍵期。
Thumbnail
臺灣人不說「北漂」,他們會用更多正向性的夢幻字眼,形容那些奔赴台北大都會的年輕人。 是啊,所以他們後來到底是怎麼走散的呢? 在只是個不紅的綜藝咖時,有回在捷運上,她習慣性戴著耳機,耳邊傳來懷舊女郎 的纏綿曲目,讓她一時鬼迷心竅地想起這個問題,忍不住摀著口罩染濕眼眶。
Thumbnail
非虛構寫作有的時候讀起來特別沉重,同鄉的這本著作描述的是多數東南亞移工在臺灣的處境,熟悉的一廣,或說東協廣場發生的故事,雖然就在生活周遭,但實話說來並不熟悉,但因為讀了這本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臺中移工聚集的地點非一廣莫屬,想年輕時候還曾經到那裏瞎買一些流行商品,如今成了移工的集散地。作者為了打入
Thumbnail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由記者簡永達耗時七年,從臺中第一廣場開始,跨越臺灣與越南多個城市所採集合成的故事,整本書分為「地下社會」、「危險之島」、「異鄉家人」、「人權大浪」四大主軸。
Thumbnail
最近在台中火車站內見到零星的遊民,同樣是帶著裝滿東西的行李箱或紙箱,就地鋪著厚紙板,或坐或臥,三三兩兩,席地閒聊,有些都已躺著睡著了。車站內相對寬敞明亮,衛生設施也還不錯,遊民容易在車站公厠梳洗,所以渾身看起來不會那麼髒兮兮。 某個冬夜,我也曾在住家附近的〔半平厝公園〕公厠及凉亭發現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