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科幻電影的預言與真實:人類命運的科學想像、思辯與對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萬聖節剛過,我相信科幻電影裡有很多角色會是角色扮演的首選,比如說:《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的白髮博士布朗,八成已經被扮到爛、扮到膩了。


書的封面

書的封面

在這本書裡也有將《回到未來》提出來討論一番,章節目錄如下:

(是不是根本可以拿來當成必看電影的清單了!)

—目錄—

版權訊息

前言 電影背後的科學

            1. 絕地救援The MarTian

            2. 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

            3. 星際效應Interstellar

            4. 決戰猩球Planet of the aPes

            5. 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

            6. 28天毀滅倒數28 Days Later

            7. 駭客任務The MaTrix

            8. 千鈞一髮Gattaca

            9. 人造意識Ex Machina

            10. 異形Alien

致謝

名詞對照

我必須承認,看到書的封面時……我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但結論是:

非‧常‧喜‧歡‧這書。

(然後我才發現超粒方跟超級歪都是封面上的推薦人XD)

我原本以為這本書我會看一半就放棄了,因為封面的大標題感覺很像在看《大陸尋奇》的權威學者文謅謅地說著一連串理論。還好翻閱之後發現不是這麼回事。非常精彩,就連物理廢材(我)也可以理解80%的精闢講解。

這本書的呈現方式大概分成3個類型:

1. Rick 跟 Michael 的聊天內容。(本書兩位作者對科學的反思與提問)

2. 解釋上述的聊天內容,可能是揭穿科幻電影的真相。(吐槽電影內容啦!哈哈)

3. 談論電影情節在現實世界/科學上可以實現的程度。(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我想擷取兩個片段來給大家一覽一下這本書精彩的程度,但我得說,這本書的精采程度絕對不只這兩段,非常推薦大家可以閱讀完整內容。


侏儸紀公園

「去滅絕(De-extinction)」聽起來很酷又很有未來感,對吧?但現在也是可能發生的事了。事實上,我們可以說已經做到了,對象是一種已經絕種的野生山羊,庇里牛斯山羊(Pyrenean ibex)。

也就是說呢,復活恐龍我們是做得到的!這個山羊實驗發生在2003年,奇怪的是到了現在2022年,怎麼會沒有任何報導,關於此項實驗性突破等的消息呢?這章節最後也有對此做了一些解釋。


回到未來

霍金一定用心看了這部電影,而不只是說說而已。他不相信有任何方法能改變歷史。你不會殺了你的祖父,因為你已經存在。如果你回到過去,打算殺了你的祖父,你會發現有許多阻止你的行為—你的時光機會失靈,槍會卡彈,你要開槍的時候會滑倒,你殺掉的人其實根本和你沒有血緣關係……你懂我的意思。這就是「時序保護」,不管你的意圖為何,宇宙會讓你失敗。

是不是顛覆了小時候看太多哆啦A夢所留下根深柢固的想法?雖然這段引文只是闡述史蒂芬.霍金的想法,事實上,此書接續的是,作者提出了一個物理理論、一個未解之謎來支持霍金的說法。

巧的是,身為物理廢材的我竟然記得高中物理老師說過這個理論,印象裡只記得老師說得很生動,但沒有辦法理解老師心中的熱情。

內容大致是...(真的是非常大致,我記得的內容有限)

科學家進行光的折射實驗,光是有兩種行進的方式。在雙折射的實驗中,光竟然會因為科學家觀察光的方式來改變自己進行的方向。奇怪的是,光怎麼知道科學家是怎麼觀察它的,難道光會思考?自然不是!這個理論又與回到過去有什麼關聯?這本書後來都有給出解釋。


物理老師!我終於理解你了。

推薦指數:★★★★★

通過/不通過:PASS

※以上分享非常不客觀,也不具任何參考價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Ms. Rio-avatar-img
2023/01/14
我對這本書非常感興趣!! 很謝謝你的介紹,讓我立刻想找來一讀。讓我聯想到了一本我讀過的冷門小書(說是小書只是因為它很薄又開本小),我想作者鐵定是科幻迷,讀者讀這本書會忍不住想把書中提到的書都找來讀一輪(至少我因此找了更多的書來讀,也推薦給你:《科幻世界的哲學凝視》,作者:陳瑞麟
avatar-img
名落孫山也沒關係
6會員
14內容數
我這也寫寫、那也寫寫,有時候沒被錄取也沒關係。
2024/08/16
有別於大理石的地板,皮鞋在石板路上喀達、喀達響…… 現在的步調,像在清晨布拉格的查理大橋上信步漫遊。走著、走著,吸吐的 霧氣似乎漸濃,濃到伸手不見五指,瞬間的冷氣灌進喉嚨裡。 讓人緊張了起來,原本看不清的前方忽然出現橋上雕像的臉在眼前,表情痛苦、眼角還滲出了血來。 嚇得讓人退了一步,怎麼瞬間
Thumbnail
2024/08/16
有別於大理石的地板,皮鞋在石板路上喀達、喀達響…… 現在的步調,像在清晨布拉格的查理大橋上信步漫遊。走著、走著,吸吐的 霧氣似乎漸濃,濃到伸手不見五指,瞬間的冷氣灌進喉嚨裡。 讓人緊張了起來,原本看不清的前方忽然出現橋上雕像的臉在眼前,表情痛苦、眼角還滲出了血來。 嚇得讓人退了一步,怎麼瞬間
Thumbnail
2024/07/28
直到19世紀下半麻醉藥與抗菌藥才問世。 現在的醫療發達,現在的人逐漸遺忘在過去的年代,「治病」與「痛苦」幾乎是同義詞。現代的醫療時常標榜「無痛」,我是連做醫美都喊痛的人…… 在19世紀以前,人家是生命的鬥士,醫生則是科學的先驅,而非現在醫護過勞。   這本書除了彙整了歷史上荒誕、怪奇的病
Thumbnail
2024/07/28
直到19世紀下半麻醉藥與抗菌藥才問世。 現在的醫療發達,現在的人逐漸遺忘在過去的年代,「治病」與「痛苦」幾乎是同義詞。現代的醫療時常標榜「無痛」,我是連做醫美都喊痛的人…… 在19世紀以前,人家是生命的鬥士,醫生則是科學的先驅,而非現在醫護過勞。   這本書除了彙整了歷史上荒誕、怪奇的病
Thumbnail
2024/05/31
我曾聽過人喜歡賞鳥的理由,除了喜歡鳥類美麗的身姿、多多接近大自然以外,同時也提高了洞察力,感官知覺的提升,聽力、視覺靈活,且也與冥想有相同的效果。 或許賞畫也有些相似的地方……   2003年柯林佛斯特Colin Firth 跟史嘉蕾喬韓森Scarlett Johansson 演的電影《戴珍珠
Thumbnail
2024/05/31
我曾聽過人喜歡賞鳥的理由,除了喜歡鳥類美麗的身姿、多多接近大自然以外,同時也提高了洞察力,感官知覺的提升,聽力、視覺靈活,且也與冥想有相同的效果。 或許賞畫也有些相似的地方……   2003年柯林佛斯特Colin Firth 跟史嘉蕾喬韓森Scarlett Johansson 演的電影《戴珍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人類對未來的三種不同想像方式:科幻娛樂作品對遙遠未來的創意描繪、科學家基於現實數據的預測,以及對近未來的具體構思。科幻作品如《回到未來》激發了對未來科技的幻想,科學預測提供了基於現有趨勢的現實展望,而近未來構想則關注即將到來的變化,共同塑造了我們對未來的理解。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人類對未來的三種不同想像方式:科幻娛樂作品對遙遠未來的創意描繪、科學家基於現實數據的預測,以及對近未來的具體構思。科幻作品如《回到未來》激發了對未來科技的幻想,科學預測提供了基於現有趨勢的現實展望,而近未來構想則關注即將到來的變化,共同塑造了我們對未來的理解。
Thumbnail
疑似看太多電影跟影集的關係,以前的我常常會覺得要是我回到過去,一定可以修正一些人生中錯誤的決定,甚至是用自己的能力改變一些歷史之類,讓先進的自己在落後的過去成為一個受大家崇拜的人!
Thumbnail
疑似看太多電影跟影集的關係,以前的我常常會覺得要是我回到過去,一定可以修正一些人生中錯誤的決定,甚至是用自己的能力改變一些歷史之類,讓先進的自己在落後的過去成為一個受大家崇拜的人!
Thumbnail
電影《異星入侵》的原著小說集, 裡面還有很多很有趣的故事, 用很有趣的角度將科學融入劇情中。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電影《異星入侵》的原著小說集, 裡面還有很多很有趣的故事, 用很有趣的角度將科學融入劇情中。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CHATGPT三部曲—穿越古今,超狂大卡司的<回到未來4>※我們的第三次接觸:筆者的第一篇作品是<讀你>這首詩的創作,我希望能徹底的了解和我聊天的CH。第二篇與他談<傳統與創新>,發現CH先生很難被說服"他",還是支持創新一派!全新的未來電影感受將帶給觀眾更多驚奇和感動,一定讓你意猶未盡......
Thumbnail
CHATGPT三部曲—穿越古今,超狂大卡司的<回到未來4>※我們的第三次接觸:筆者的第一篇作品是<讀你>這首詩的創作,我希望能徹底的了解和我聊天的CH。第二篇與他談<傳統與創新>,發現CH先生很難被說服"他",還是支持創新一派!全新的未來電影感受將帶給觀眾更多驚奇和感動,一定讓你意猶未盡......
Thumbnail
萬聖節剛過,我相信科幻電影裡有很多角色會是角色扮演的首選,比如說:《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的白髮博士布朗,八成已經被扮到爛、扮到膩了。
Thumbnail
萬聖節剛過,我相信科幻電影裡有很多角色會是角色扮演的首選,比如說:《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的白髮博士布朗,八成已經被扮到爛、扮到膩了。
Thumbnail
克里斯多福諾蘭在疫情未減的2020,無畏地將《天能》搬上螢幕。假若你喜歡《天能》這類穿梭未來與過去的科幻電影,你應該也會喜歡其他穿越時空的科幻電影。就諾蘭來說「已經發生的就已經發生了」,但是有些穿越時空的科幻故事,卻真能改變未來。
Thumbnail
克里斯多福諾蘭在疫情未減的2020,無畏地將《天能》搬上螢幕。假若你喜歡《天能》這類穿梭未來與過去的科幻電影,你應該也會喜歡其他穿越時空的科幻電影。就諾蘭來說「已經發生的就已經發生了」,但是有些穿越時空的科幻故事,卻真能改變未來。
Thumbnail
未來是可以選擇的—《關鍵報告》 前言 許久沒有打點東西,覺得自己文筆有點下滑,所以想做個30天挑戰。 每天觀賞一部電影並寫出自己的感想,藉以練習自己的寫作和抒發。 沒想到已經30天挑戰的最後一篇,雖然有幾天都偷懶但還是完成了。 謝謝各位的觀賞,將來也會盡量時不時地更新。 內容大綱: 你可以選擇
Thumbnail
未來是可以選擇的—《關鍵報告》 前言 許久沒有打點東西,覺得自己文筆有點下滑,所以想做個30天挑戰。 每天觀賞一部電影並寫出自己的感想,藉以練習自己的寫作和抒發。 沒想到已經30天挑戰的最後一篇,雖然有幾天都偷懶但還是完成了。 謝謝各位的觀賞,將來也會盡量時不時地更新。 內容大綱: 你可以選擇
Thumbnail
所謂的物理學,大概也就是我們所處的現實世界的「世界觀」吧——在這個每一天都看似理所當然的世界裡,人類其實還沒有參透當中的真理,因此物理學家基於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與想像,提出種種嚴謹而難懂的假說來臆測這個世界
Thumbnail
所謂的物理學,大概也就是我們所處的現實世界的「世界觀」吧——在這個每一天都看似理所當然的世界裡,人類其實還沒有參透當中的真理,因此物理學家基於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與想像,提出種種嚴謹而難懂的假說來臆測這個世界
Thumbnail
2816年,地球上的原始智人已瀕臨絕種。擁有自我進化修復繁衍能力的現代智人取而代之,以各種不同機型(姓氏+稱謂)面貌生存下來,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文明。與大部分悲觀的科幻電影一樣,他們計算出『必須將不斷破壞生態平衡的原始智人消滅,才能永續經營這個星系』的結論...
Thumbnail
2816年,地球上的原始智人已瀕臨絕種。擁有自我進化修復繁衍能力的現代智人取而代之,以各種不同機型(姓氏+稱謂)面貌生存下來,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文明。與大部分悲觀的科幻電影一樣,他們計算出『必須將不斷破壞生態平衡的原始智人消滅,才能永續經營這個星系』的結論...
Thumbnail
在《離開太陽系》,無論是星球的天然條件與改造計畫,或是太陽系外的宇宙,滿滿都是知識與推論,不只有科學角度,有歷史上的發現與臆度,還有這些星球在科幻電影與小說中的想像與詮釋。對於喜歡探索宇宙、星球科學、或是揣卜未來的讀者,都能在此書讀到有趣的內容,肯定是源源不絕的未來科技靈感與末世題材。
Thumbnail
在《離開太陽系》,無論是星球的天然條件與改造計畫,或是太陽系外的宇宙,滿滿都是知識與推論,不只有科學角度,有歷史上的發現與臆度,還有這些星球在科幻電影與小說中的想像與詮釋。對於喜歡探索宇宙、星球科學、或是揣卜未來的讀者,都能在此書讀到有趣的內容,肯定是源源不絕的未來科技靈感與末世題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