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農:民主制度的破壞者

班農:民主制度的破壞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撰文:張簡仲益

「民主死於黑暗中」

2016年11月8日,川普當選第四十五屆美國總統。而「民主死於黑暗中」(Democracy Dies in Darkness)這段話是自2017年開始,華盛頓郵報在官方網站下面寫下這行字,同時也在暗諷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民粹崛起,美國言論自由被限縮,同時也暗示著美國民主正在衰亡。但沒有人知道,讓川普入主白宮、掀起往後幾年全球民粹政治崛起的關鍵人物,就是川普的顧問。他就是史蒂芬.班農(Steve Bannon),而他也被美國《時代》雜誌冠上「偉大的操縱者」的稱號。

圖片來源:時代雜誌、華盛頓郵報官網

圖片來源:時代雜誌、華盛頓郵報官網

近期因美國國會正在調查2021年1月6日所爆發的國會山莊暴動案,班農拒絕出席國會聽證會,而被陪審團判定兩項藐視國會罪。因為這件事情,讓許多人開始回顧班農近幾年所做的事情,才發現他除了影響美國民主之外,更早已往歐洲發展他的勢力。

本文將介紹班農的生平,以及隨著川普入主白宮後,他是如何一步步摧毀美國的民主政治,甚至是帶領全球走向民主政治的終結。最後討論民粹政治高漲的時代,我們的民主制度該怎麼維持下去。

站在川普身後的男人

班農出身在一個支持民主黨的家庭,在大學畢業後,從事過許多不同的工作。他在2012年成為「布萊巴特新聞網」(Breitbart News Network)的執行董事。該網站是極具爭議的保守派新聞網站,有批評者認為該網站訴諸民族主義、民粹主義、種族主義及排外思想等較為的激進思想。班農後來承認「布萊巴特新聞網」有主張民族主義,但否認了有關種族主義和排外思想的指控。而在2016年,他選擇辭去執行董事,全心全意輔佐川普競選美國總統。

班農在選戰中透過一連串的操作,利用民眾的恐慌心理,成功激起美國的民族與民粹主義,鞏固大量右翼、保守陣營的選票,進而成功幫助川普拿下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更在之後成為川普的白宮首席策略師與美國總統顧問。班農擔任首席策略師與美國總統顧問的期間,協助川普推動相關的貿易保護及移民禁令等相關政策,甚至讓川普決定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一事也出自班農之手,可見他的所作所為已經影響美國的政治乃至全球民主政治的走向。

班農與川普 圖片來源:美聯社

班農與川普 圖片來源:美聯社

但班農僅上任短短7個月之後,就向白宮提出辭呈。有傳聞是班農在白宮的影響力太過龐大,並且與川普的合作過程中產生許多的嫌隙,同時與其他川普團隊成員發生許多的爭執。最終班農在白宮孤立無援,選擇以辭職來結束短短七個月的任期(亦有傳聞是川普開除他),回歸「布萊巴特新聞網」。

計畫已久的政治革命

自班農離開白宮後,他開始製作大大小小的節目,到處都能看到他的身影。這些節目不外乎是要使美國民眾不相信政府、煽動民族主義、激起人民對政治精英的憤怒,並透過系統性地抹黑政治人物,藉此撕裂整個社會。換句話說,他與川普試圖喚起美國的民族主義,訴諸「美國優先」與「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讓美國民眾認為,投給川普,就能回到美國在二戰後獨霸全球的時代。

川普競選造勢 資料來源:路透社

川普競選造勢 資料來源:路透社

根據統計,曾經上過他節目的保守派甚至是極端右翼政治人物,有許多人已獲得共和黨在今年期中選舉的提名,這些人不乏都是川普的支持者,也代表班農雖已離開川普的團隊,但實際上他的所作所為都是在加強極右派保守人士的忠誠度,同時也在鞏固川普在國內的勢力及聲望。

我們可以發現共和黨內的主流民意還是以川普的支持者為大宗。而在共和黨內除了川普的勢力之外,更還有在川普任期結束前就撕破臉的前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以及在小布希政府時代擔任副總統的迪克錢尼(Dick Cheney)之女,同時也是主導調查2021年國會暴動案的共和黨眾議員麗茲錢尼(Liz Cheney)兩股勢力。彭斯與麗茲錢尼實質上是共和黨內的第二及第三號人物,但他們卻無法和川普的龐大勢力對抗。今年共和黨期中選舉的黨內初選,彭斯與麗茲錢尼支持的候選人因為川普勢力紛紛中箭落馬,甚至連麗茲錢尼在黨內初選也被川普勢力擊敗。麗茲錢尼更表示,若無法順利繼續阻止川普在共和黨的勢力,她不排除要參選2024總統大選,阻止川普繼續破壞美國民主制度。

彭思與麗茲錢尼 圖片來源:美聯社/紐約時報

彭思與麗茲錢尼 圖片來源:美聯社/紐約時報

班農除了在美國繼續推動相關的民粹主義運動,更將他的勢力往歐洲延伸,與歐洲的極右翼民粹勢力結盟,繼續大力鼓吹種族主義、白人至上等思想,希望藉此推翻歐盟及傳統的歐洲建制派,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匈牙利總理奧班(Viktor Orban)及法國的勒龐。而推翻歐盟,則是為了使歐洲碎片化,讓美國可以更方便的與歐洲國家進行貿易,而不是透過歐盟所訂下的複雜貿易規章,進而達到「讓美國再次偉大」的願景。所以我們看的出來,班農的所作所為都是有目的性,甚至是可以被稱為計畫以久的「政治革命」,就只為了重新洗牌全球的政治局勢,重振美國在國際政治中的領導地位。

班農與勒龐 圖片來源:法新社

班農與勒龐 圖片來源:法新社

但班農在美國實行的「政治革命」,在歐洲推動時卻遇到了困難。歐洲經過二戰納粹的慘痛教訓後,為了防止類似的事情發生,歐洲大部分國家對民粹主義以有所提防,所以班農試圖在歐洲複製美國的成功經驗似乎並沒有想像中順利。而班農的似乎想要在歐洲組成一個民粹主義聯盟,但他卻忽略民粹主義最重要的成因,就是「民族主義」以及「排外」。

我們不得不否認,「民族主義」以及「排外」是組成民粹主義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對於民粹主義者及政黨來說,要他們組成一個團體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因為這就代表著要與其他國家相互妥協。對於民粹主義者及政黨來說是一件完全不可能做得到的事情,因為他們就是強調國家的偉大及光榮,突然要他們放棄自身所相信的事物來與其他人及政黨合作是非困難的。這就是為什麼當班農與歐洲各國民粹主義者及政黨接觸時,他們非常的開心,但久而久之卻轉變成不理不睬的態度。但我們不可否認的是,班農這些煽動民粹主義的行為,的確對歐美、甚至是全球的民主制度的運作造成不可抹滅的影響,甚至是將民主制度推至一個瀕臨崩壞的一個狀態。

民主的終結已經開始?

這場民主危機很不幸的自2016年已經開始了,當英國脫歐、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就是一個開端。但筆者認為極端民粹政治的發生卻不是這些民粹主義者及政黨的錯,這些人及政黨只是做為一個推手,班農亦是如此。大力推崇民主制度的美國知名政治學家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自蘇聯瓦解後,他出版《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之人》一書。書中他提出了「歷史終結論」的理論,認為自由民主制度將會是人類社會演化的終點、是人類政府的最終形式。但近年民粹主義的快速發展,讓他否認了自己提出來的理論。

我們不得否認,遭到民粹主義所侵害的國家,如英國、法國、美國、義大利,其實早已產生了不可逆的負面影響,甚至出現了「恐怖平衡」(注:當國內政治極端化時,所有的決策都可能挑起國內社會的動盪,為了避免動盪發生,政治端將會達成某種平衡,稱為「恐怖平衡」)雖然現今除了美國之外,歐洲國家的民粹政治看似有減緩的跡象,但就筆者觀察而言,歐洲民粹主義還是處於一個隨時都會再度掀起社會動盪的情勢,今年法國總統大選就是一個最為明顯的例子。梅蘭雄及勒龐分別代表著極左與極右的勢力,就算這次總統大選馬克洪成功連任,在下一次大選,將會是極左與極右的民粹勢力對決,法國將會成為一個更為分裂的國家,這是我們能所預見的情勢。

這場民主危機短時間內不會結束,民主非常脆弱,就如同一個人走在鋼絲繩上搖搖欲墜,只要一步走錯,將會很快速的瓦解。民粹主義的出現,除了代表著長久的社會問題都無法解決之外,同時也是有心人士獲得自身利益最好的方式。民粹主義最基本的的核心,就是煽動民眾的恐懼。筆者認為我們不應該過度害怕,我們出身在一個將民主視為理所當然的世代,我們的使命就是繼續保持著相互理解,而非彼此分裂的心態,才能繼續保持著民主的順利運作,同時也能抵擋民粹主義所帶來的激進浪潮。否則,民主將會被我們自己摧毀,一步步地邁向「終結」。

參考資料:

1.    川普讓人絕望?《華郵》網站寫下「民主已死」-自由時報

2.    白宮「偉大的操縱者」巴農,為何黯然離去?-風傳媒

3.    「灰衣主教」班農,小船歐洲擱淺-風傳媒

4.     為何從歷史終結,走向民主衰敗?-天下雜誌








avatar-img
LBB 嚕嗶啵的嗶嗶啵啵
447會員
574內容數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用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 歡迎來到嚕嗶啵的世界 和我們一起嗶嗶啵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Claudia Goldin 鄭重推薦:「如果你只讀一本經濟學的書,就選這本吧!」《經濟學中的小故事與大觀念》以淺顯易懂的方式,透過歷史中的小故事交代經濟學的發展脈絡,包含COVID-19對經濟的影響、人工智慧對人類的風險等議題,有趣又輕鬆的文字,幫助讀者輕鬆入門!
「哲學就是想太多?」哲學總是與我們若即若離,似乎藏著什麼難以親近的奧秘。《戴上哲學的眼鏡看世界》捨棄了晦澀難懂的⾔詞,並使⽤許多⽣活中常⾒的議題切入,提供哲學⼩⽩⼀個舒適的入⾨管道,也讓讀者驚覺:原來哲學離我這麼近!
如果我們回顧波蘭的歷史,我們能夠從中得到什麼樣的教訓呢?美國經濟學家曼瑟爾.奧爾森在其名著《集體行動的邏輯》裡曾指出一種特殊困境,即基於特權組成的尋租聯合體壟斷並操縱政治發展的問題。當這個尋租聯合體尾大不掉,寄生在國家之上,肆無忌憚的吸食著民脂民膏並阻止任何改革之時……
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Claudia Goldin 鄭重推薦:「如果你只讀一本經濟學的書,就選這本吧!」《經濟學中的小故事與大觀念》以淺顯易懂的方式,透過歷史中的小故事交代經濟學的發展脈絡,包含COVID-19對經濟的影響、人工智慧對人類的風險等議題,有趣又輕鬆的文字,幫助讀者輕鬆入門!
「哲學就是想太多?」哲學總是與我們若即若離,似乎藏著什麼難以親近的奧秘。《戴上哲學的眼鏡看世界》捨棄了晦澀難懂的⾔詞,並使⽤許多⽣活中常⾒的議題切入,提供哲學⼩⽩⼀個舒適的入⾨管道,也讓讀者驚覺:原來哲學離我這麼近!
如果我們回顧波蘭的歷史,我們能夠從中得到什麼樣的教訓呢?美國經濟學家曼瑟爾.奧爾森在其名著《集體行動的邏輯》裡曾指出一種特殊困境,即基於特權組成的尋租聯合體壟斷並操縱政治發展的問題。當這個尋租聯合體尾大不掉,寄生在國家之上,肆無忌憚的吸食著民脂民膏並阻止任何改革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