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念、執念、妄念障道因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以下兩則為同一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自己的盲點需要自己突破,生活就是我們的道場,不讓自己陷入貪嗔癡的迷霧裡。因為在看房子,過程中房價真的越來越貴,自己也知道可能要二年後自己的資金會比較方便。但還有很多業障沒有償還,因此心中無形產生了拉鋸,起心動念陷入了煩惱。
當一件事沒有隨緣的心態,起了貪嗔痴,被外境所牽引,陷入執心便起了煩惱與障礙。在這拉鋸的過程中,身邊沒有善知識,真的容易起退轉心。淨空法師:「情執是退轉的的第一因素。」以前對情執只在感情的執著。經過這樣的過程,深入反省自己在過程中的錯誤思維。
阿伯常提醒我:「外道習氣很重、情執很深。」我一直去思考我沒有的部分,所以沒有發現自己的盲點,相信身邊善知識的提醒,都是希望我能提升。情執、傲慢、懷疑,這三樣有一樣都是障道,不是別人障礙我們,而是自己障礙自己,聽不進佛菩薩及善知識的法。
淨空法師說:「諸佛菩薩講經說法,你聽不懂因為自己有障礙,這三樣都是障道,而三樣東西都有,這難了,麻煩真大了。」在過程中的錯誤思維,一直去思考自己沒有的部分,也是傲慢。
必須用卑下心真心懺悔。卑下就是謙卑、低下,一個人若能抱著虛懷若谷的態度,對人和氣、姿態放低,必會引起別人的好感,自己也會受益良多,「滿招損,謙受益」,這是古人的教誨,只是現代人大多數都會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反而使自己處處受限、不能進步。一個修行的人如果不能有卑下心,是很難精進的。這也是精舍提倡的精神:「慈悲心、歡喜心、卑下心」。感恩阿伯的提醒,感恩善知識的教誨!
分享二
怎麼拔除情執?淨空法師說:「情執是退轉的第一因素。」貪嗔痴的核心是情執,一切從「有我」開始。我見、我愛、我痴、我慢組成的。我愛是貪,我痴是愚痴,我慢是瞋恚。貪的核心是情執,最難斷的。但世間的事物都是假的,不是真的。
不知道它是假的而堅固執著,執著這個永遠出不了六道輪迴。輪迴是它變現出來的,六道輪迴的種子。
瞋恚的核心是傲慢。
愚痴的核心是懷疑。
要斷三毒煩惱要從情執、傲慢、懷疑下手,就有辦法把貪瞋痴放下。治病要從最嚴重的下手,其他慢慢來。把要命的先對治它。情執、傲慢、懷疑,這三樣有一樣都是障道。諸佛菩薩講經說法,因為自己有障礙,所以聽不懂,這三樣都是障道,而三樣東西都有,難了,麻煩真大了。
淨空法師說方法:「唸佛是很好的方法,佛號唸不下去,於是功夫不得力了。要怎樣才能產生效果?還是智慧。智慧從哪來?從持誦大乘經典而來。
古人說:「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話是真的。佛說的非常好,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慧開了,情執就化掉了,化成智慧。問題真能解決,所以學習,決定不能疏忽。一門深入,長時薰修。
我們知道這個方法,沒做到。長時間都是在胡思妄想。身心安靜的人生智慧不生煩惱。煩惱裡頭最嚴重的就是情執,只有身心安靜下來,才有智慧把情執化開,真正解決問題。人聰明,不迷惑,不糊塗了,眼光擴大了,不專注在現實,會想到將來,會想得很遠。
我們在這世間相愛的人,聚散無常。真正覺悟了、明白了,大家一起唸佛,求生淨土。只有智慧開了,眼光遠了,這才是我們要走的一條路。」
貪都是從小的地方開始,貪吃是最小的貪,貪好的東西物質,房子更是,很多都是從小開始。我自己就是喜歡吃好吃的,當自己有錢有權,可能貪得更多。這些都是外道習性的養成,因為沒有智慧,定力一定不足。
現在能更深體會修行人為什麼需要用嚴格的戒律要求自己,一門深入長時薫修,才能斷掉外道的習氣和習性,更藉由讀經及心性提升的過程,讓自己漸漸放下貪瞋痴,因守戒嚴格,才能有定力,因定開慧,智慧開了,才能化掉情執。
永遠反省,自己找自己的錯誤,才能發現自己的盲點與錯誤,承認自己的錯誤,才有機會改正。自度自修,自修自行。時時觀察自己的思維與行為。才能讓自己心性提升,自性自度。
(分享完畢)
哲學家蘇格拉底:「沒有經過反省的生命,是不值得活下去的。」我們學佛修行,更是要能夠從生活的起心動念中,去找出、看清自己的盲點在何處。
情執、傲慢心、懷疑心都是障道的根本,有緣人不斷地省思,點出了自己及我們一般人的問題癥結所在─ ─情執。
人在世上誰沒有感情呢?沒有任何感情就變成木頭、石頭了!但是感情一旦起了執著、起了自私自利的心,就變成了情執。情執不單單只有親情、愛情、友情……對人感情上的執著,對於各種物質起了貪求與享受的念頭,也是一種物慾的情執,因此,情執的範圍是很廣的。
無論是何種情執,若開始深陷其中,就很難以自拔,甚至為了滿足自身的執著,產生許多貪、瞋、癡的妄想與行為。正因有了各種情執,煩惱便因應而生,如同漫地雜草愈長愈多,凡夫的煩惱與輪迴也就永無止盡。
淨空法師:「凡夫的愛不離情執,所以他苦。諸佛菩薩的大愛,大慈大悲,這裡頭沒有情執,所以他沒有苦。這個道理我們要懂,我們要能夠轉過來,化情執為智慧。」要想化情執為智慧,首先要把自私自利的心放下,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把所有一切現象當作「我」,所以心不斷地向外追求與執著,認為境界對我有利的,就感到開心,境界對我不利的,就感到失魂落魄、煩惱叢生。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語錄》:「去我執,即沒有執著心,不執著於人;無我相,即超出物我兩界,不執著於物;將心思沉澱,放空,來也空空,去也空空,如如不動,看破放下,來去隨緣,不住於心,身心方能自在。」
要想能夠放下許多執著,還要學會「謙卑」,擁有虛懷若谷的心,才不會時時眼睛專挑別人的錯誤,總認為別人犯了很多錯,卻很少能夠接納其他人的意見,也看不到自身的缺點,如此是極其危險,讓自己處於傲慢的境地而不自知。
傲慢會讓生活處事處處與人結怨,事事得不到善緣協助,而處處碰壁,而傲慢更會導致自身的習氣毛病更加牢固。沒有了謙卑,無論是修行或是任何世間的事都沒有進展的空間,因為傲慢之心填滿了一切,看不到自身的盲點,再也裝不下任何可以讓自身進步的空間。
聖嚴法師開示:「有的人常常不經意會表現出驕傲、自負的態度,但是聽聞佛法以後,懂得觀察和反省自己的缺點,就會有慚愧心,也會變得謙虛;而且想到自己些微的成果和貢獻,是由許多人共同促成的,有時是因為『時勢造英雄』,靠環境造成的,有時是因為有貴人幫忙才完成的,不全然是因為自己的因素。能夠這樣想,漸漸就會轉變自己的觀念,而不再老是覺得自己了不起,傲慢的態度和習氣,慢慢地就會轉變為謙虛和慚愧。如此,自我就能夠減少一點,自我也就消融一點了。
所以,自我消融是要可以用慚愧的心、謙虛的心,而一點一滴地完成。一開始從消融百分之零點零就好,只要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等到消融到百分之九九點九九九的時候,不就是大菩薩了嗎?」
自我消融就是把傲慢的我執心一點一滴在生活中去消除,少一點我執,煩惱就少一點,智慧自然多了點,真正的快樂與自在也就更多一點。佛菩薩是完全沒有任何我執,心中只有平等、清淨的大愛之心,慈悲地引導著眾生,這也是我們所要學習的一個目標。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何謂卑下?即是慈悲心與歡喜心之大集,以恆心、愛心、耐心、悲心來面對眾生;己立立人,己達達人,懂得懺悔、反省與改善自己,並能謙虛地容納聽取別人的意見;海納百川,心繫蒼生,有教無類,不起分別,隨緣渡眾,導正眾生使其免於六道輪回之苦。」
修行路上有著佛法的經典指導與善知識的引導下,我們也要不斷地去挖掘自己內心最脆弱、最執著的那一塊,當自心能破除最堅固的情執,就不會再認假為真,如《楞嚴經》云:「情重斯幽,想明斯聰。」懂得調伏自心,菩提大道即刻敞開!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同修參加年度同學會,主辦的同學家有山莊、農場、露營渡假村……等等,此次同學會規模龐大,北、中、南部的同學與親眷都來參加,費用全免,會後還有當地的伴手禮,行程精彩、收穫豐富,大家都非常滿意。 這位同學是學校當年第一屆的傑出校友,本身非常認真努力,苦讀進修高升成為學校老師、主任,
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業力牽引越深,兩人之間的吸引力越大,因果牽連下來,就像磁鐵有致命的吸引力,想逃又逃不了。」 前兩天和一位朋友聊到感情的事情,她說從二十歲到現在,已經歷過十段感情,但每段感情都讓她很傷心難過,每段感情都讓她很失望。最後的結果都是,她選擇了劈
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回首職場生涯一路坎坷。未學佛前,曾經也去問過算命師,何時才能擺脫低潮,出運飛黃騰達?沒想到自以為長期以來的低潮,在算命師的口中是一句冷冷的:「你沒失業找工作,就算職場的高點了!」聽了難免心情更失落,只好認命了。 在萬念俱灰下,與牟尼精舍結緣的時機,就像盲龜在大海中伸出頭來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佛有慈悲心嗎?有!佛有大神通嗎?有!既有慈悲心又有大神通,為何看著世人受苦,不直接救拔呢? 因為佛也有四件事做不到: 一、因果不能改。自因自果,果報自受,任何人都替代不了。 二、智慧不可賜。任何人要想開智慧,都離不開自身的磨難去悟。 三、真法不可說。宇宙的真相語言是說不明白的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創業做生意,要遵守法律,也要遵從天道,過程都是學習和修行。若要做吃的生意,儘量賣素食,避免造下殺生業報,跟眾生結下惡緣。」 有一天與表哥聊天,他提到公司因想犒賞員工而殺掉兩頭豬。早上表哥還看到那兩頭豬在地上活蹦亂跳的,下午就成了人們的鍋中肉、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對自己曾修偏的行為,曾做錯的行為要懺悔。」 中秋節前,堂姐堂哥們有買禮盒來送給父母,所以媽媽打電話叫我們送回禮去給大伯。但我覺得沒必要,與大伯也不熱絡,心裡一直不想去,想逃避這個差事,負面情緒一直湧上來。即使妹妹已經把禮盒準備好,媽媽請我跑腿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同修參加年度同學會,主辦的同學家有山莊、農場、露營渡假村……等等,此次同學會規模龐大,北、中、南部的同學與親眷都來參加,費用全免,會後還有當地的伴手禮,行程精彩、收穫豐富,大家都非常滿意。 這位同學是學校當年第一屆的傑出校友,本身非常認真努力,苦讀進修高升成為學校老師、主任,
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業力牽引越深,兩人之間的吸引力越大,因果牽連下來,就像磁鐵有致命的吸引力,想逃又逃不了。」 前兩天和一位朋友聊到感情的事情,她說從二十歲到現在,已經歷過十段感情,但每段感情都讓她很傷心難過,每段感情都讓她很失望。最後的結果都是,她選擇了劈
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回首職場生涯一路坎坷。未學佛前,曾經也去問過算命師,何時才能擺脫低潮,出運飛黃騰達?沒想到自以為長期以來的低潮,在算命師的口中是一句冷冷的:「你沒失業找工作,就算職場的高點了!」聽了難免心情更失落,只好認命了。 在萬念俱灰下,與牟尼精舍結緣的時機,就像盲龜在大海中伸出頭來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佛有慈悲心嗎?有!佛有大神通嗎?有!既有慈悲心又有大神通,為何看著世人受苦,不直接救拔呢? 因為佛也有四件事做不到: 一、因果不能改。自因自果,果報自受,任何人都替代不了。 二、智慧不可賜。任何人要想開智慧,都離不開自身的磨難去悟。 三、真法不可說。宇宙的真相語言是說不明白的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創業做生意,要遵守法律,也要遵從天道,過程都是學習和修行。若要做吃的生意,儘量賣素食,避免造下殺生業報,跟眾生結下惡緣。」 有一天與表哥聊天,他提到公司因想犒賞員工而殺掉兩頭豬。早上表哥還看到那兩頭豬在地上活蹦亂跳的,下午就成了人們的鍋中肉、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對自己曾修偏的行為,曾做錯的行為要懺悔。」 中秋節前,堂姐堂哥們有買禮盒來送給父母,所以媽媽打電話叫我們送回禮去給大伯。但我覺得沒必要,與大伯也不熱絡,心裡一直不想去,想逃避這個差事,負面情緒一直湧上來。即使妹妹已經把禮盒準備好,媽媽請我跑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切善惡的根本是自己的心,應當捨棄惡心劣意,生起慈心善意。「貪心」,概括而言指的是對別人所擁有的人、事、物等產生非分之想,不滿足於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例如:貪財、貪名、貪他人之配偶、貪他人的工作成果…...。貪心的過患極為嚴重!很多人常會因為一念的貪心,而失去分寸與做事的準則,犯下無法挽回的錯
瞋恚之五過失與修忍之五德 人們貪愛某物,得不到的很想得到,得到以後又怕它損壞、遺失,或被人搶奪。所以,佛陀說八苦都是來自於貪著。對外物的貪著而產生「求不得苦」;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貪著,就有「愛別離苦」;有的是一看就討厭,再看更傷心,自己怨恨的人卻天天要見面,這是「怨憎會苦」。
慈悲心呢是很重要的,他主要的就是要對治瞋恨心,瞋恨心幾乎呢每一個人都有,只是明顯不明顯,容易爆發,不容易爆發而已,那可以說是境界,還沒有現前,那麼有些人平時呢都很溫和的,欸!有一次突然間暴怒起來,哇~這就是說呢我們每一個人呢貪瞋癡的習氣,都是存在的,而且是很強的。
Thumbnail
每個人身上都有貪嗔痴慢疑的病毒,只是我們怎麼對治這些問題呢?
Thumbnail
  原文:若心不能住一所緣,於一所緣,為令如欲,勘能住故,修止等時,若數觀察,住心不生,故於爾時則須止修,於止觀時以此當說。   心不能住一所緣,當我們關注一件事的時候,非常專心,不為所動。反之,當我們心不能專注在善緣上,容易胡思亂想,亂想的時候就煩惱所在的根源。   從踏入社會工作開
Thumbnail
非關宗教,純粹欣賞「貪嗔癡慢疑」的字義,簡單詮釋了其內涵,分享這份美好~ 貪——貪愛五欲 對順的境界起貪愛,非得到不可,否則,心不甘、情不願,意指是對於喜好的過分偏執。 《大乘義章》卷五說:「於外五欲染愛名貪。」 嗔——嗔恚無忍 對逆的境界生嗔恨,沒稱心如意就發脾氣,不理智、意氣用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達賴喇嘛曾說,一個人會有破壞性的情緒,都是因為貪瞋癡慢疑引起的。因為貪不到,或是貪不夠,所以生氣,氣到極點,做出愚癡衝動的行為,兩敗俱傷。又或是疑心另一半不忠,所以生氣,氣到極點,做出不可挽回、玉石俱焚的憾事。又或是被人蓄意怠慢、輕賤、看不起,所以生氣,氣到極點,做出不可饒恕的事情。 貪瞋癡五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切善惡的根本是自己的心,應當捨棄惡心劣意,生起慈心善意。「貪心」,概括而言指的是對別人所擁有的人、事、物等產生非分之想,不滿足於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例如:貪財、貪名、貪他人之配偶、貪他人的工作成果…...。貪心的過患極為嚴重!很多人常會因為一念的貪心,而失去分寸與做事的準則,犯下無法挽回的錯
瞋恚之五過失與修忍之五德 人們貪愛某物,得不到的很想得到,得到以後又怕它損壞、遺失,或被人搶奪。所以,佛陀說八苦都是來自於貪著。對外物的貪著而產生「求不得苦」;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貪著,就有「愛別離苦」;有的是一看就討厭,再看更傷心,自己怨恨的人卻天天要見面,這是「怨憎會苦」。
慈悲心呢是很重要的,他主要的就是要對治瞋恨心,瞋恨心幾乎呢每一個人都有,只是明顯不明顯,容易爆發,不容易爆發而已,那可以說是境界,還沒有現前,那麼有些人平時呢都很溫和的,欸!有一次突然間暴怒起來,哇~這就是說呢我們每一個人呢貪瞋癡的習氣,都是存在的,而且是很強的。
Thumbnail
每個人身上都有貪嗔痴慢疑的病毒,只是我們怎麼對治這些問題呢?
Thumbnail
  原文:若心不能住一所緣,於一所緣,為令如欲,勘能住故,修止等時,若數觀察,住心不生,故於爾時則須止修,於止觀時以此當說。   心不能住一所緣,當我們關注一件事的時候,非常專心,不為所動。反之,當我們心不能專注在善緣上,容易胡思亂想,亂想的時候就煩惱所在的根源。   從踏入社會工作開
Thumbnail
非關宗教,純粹欣賞「貪嗔癡慢疑」的字義,簡單詮釋了其內涵,分享這份美好~ 貪——貪愛五欲 對順的境界起貪愛,非得到不可,否則,心不甘、情不願,意指是對於喜好的過分偏執。 《大乘義章》卷五說:「於外五欲染愛名貪。」 嗔——嗔恚無忍 對逆的境界生嗔恨,沒稱心如意就發脾氣,不理智、意氣用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達賴喇嘛曾說,一個人會有破壞性的情緒,都是因為貪瞋癡慢疑引起的。因為貪不到,或是貪不夠,所以生氣,氣到極點,做出愚癡衝動的行為,兩敗俱傷。又或是疑心另一半不忠,所以生氣,氣到極點,做出不可挽回、玉石俱焚的憾事。又或是被人蓄意怠慢、輕賤、看不起,所以生氣,氣到極點,做出不可饒恕的事情。 貪瞋癡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