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星期六
閨蜜帶孩子來家裡玩,看見三大箱的momo,我說裡頭是打算先寄回老家的書。距離離開台北還有三個月,租屋處和男友合計的近兩百本書,是每個月買書、每三個月賣書,來去留下的。哪些書真的可以處理掉呢?我每天站在書櫃前反反覆覆地邊摸邊想,心緒像世間最慢的火車一樣,輪子看起來不大聰明的轉動著,卻不知不覺去到很遠的地方。
乾小孩都回家後,將客廳打掃一輪,突然想把三箱書都拆開。嘖,發現除了第三箱,前兩箱的必要性很不合理啊。或許就像初稿和完稿的差別,取取又疊疊,反覆感受放回老家的用意,才真正把第一箱封上。黑貓宅配一箱170,想要對得起這個數字哪。
11月13日星期天
朋友教我認識「心流」這個詞,馬上聯想到沈迷於薛丁格方程式近一個月的男友,大概每天都自然而然地伴隨心流過日子吧。週末上午有很多事想做,但光在書櫃前就可以貌似發呆地坐上四十分鐘。
眼神飄過每一本立著的書脊,盤算著這個月想看完哪本、下個月行程裡還可以塞讀哪本。哪幾本讀完要帶去哪些地方送,哪幾本可以包裝起來寄往他方。
月初寄了兩小箱書到平台上賣,意外地一週裡就核可上架,更意外是1111購物節竟跟二手書有關聯——在那天一直收到被下單的通知電郵。興奮地打開網站檢視我的二手書架還剩下哪些,發現今年已上架90本書。
即將成為舊家的每一格書櫃,每一天都變得鬆動一點點。原本費心整理出來放書的帶門的倉儲空間,如今也全清空了。門後坦蕩蕩的,沒有要隱瞞的東西(原本放了我羞於見人的老男人寫的書們,掰掰)。
12月6日星期二
才打算接下來還在台北的日子絕不買書,星期一和新朋友約好初訪大稻埕的郭怡美書店,被三層樓的建築內裝美呆,書又多,忍不住物色著要帶走哪幾本,才對得起待了三小時獲得的雞皮體驗。
在店裡讀完一本字很少的新書《去書店買個好人生》,據說是著作等身的日本推書第一人(雖然想到著作等身就想到很矮小的余光中先生),千田琢哉,他在「不要只依賴網路書店,每週一次前往實體書店掌握潮流」這一章提到:偶爾去實體書店逛逛,能獲得只有在實體書店才能體會的靈活資訊。讓人想大力點頭,接著靈活擺動雙臂。
鼓吹買書不要手軟的他,說書不要用借的(!),又說起自己曾因為要搬家,決心清掉90%的藏書(真是前輩!)——賣掉千萬不要覺得可惜,哪天真要用再買回來就好;只有賣書時才會發現這本書你有多想看。以上是千田先生的一些教誨。
個人想補充的是,買書回家趕快先打開看,就像是買了新衣服就要趕快穿,如果一週內都不會穿到的話,之後可能也很難穿到了(最有可能是忘記)。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