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課程回顧:
課程的開始,老師一樣先引導大家回顧上個月的課程,有什麼是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
.上個月大家在我的小農場挖集水溝,除草時,同學丸仔收集了許多藤類要做陶藝品的防撞包裝。感謝丸仔的發現,不然我平常都把他們當作「雜草」看待而已,並沒有意識到他們在生態系中的重要位置。老師分享到:每種生物、植物、動物在生態系中都有他的位子,Climber(藤類)也有他的位子。
.同學碧雯分享到自己幫朋友的BD農場「牛角農莊」思考收集水的方法,老師建議在農場集水用池塘比用水塔好,不要做「三光」(三面光禿禿)的集水系統。池塘可以慢慢改變微氣候、生態系,植物與動物都能受惠。
2020/11/14 & 11/15
課程來到第五個月——氣候變遷。回顧這堂課,有點像是在彌補薇國高中沒有學好的地科、物理、地理知識,腦海響起了小時候長哼的一首歌:
如果有一天,陽光不見了; 世界會變冷,什麼也看不到。如果有一天,小雨不下了; 水兒不再流,花兒也凋謝了。
他們都與我緊緊相連呀!感謝這堂課讓我能重新認識「陽光」、「空氣」、「雨水」、「土壤」。
老師先讓我們討論什麼是「天氣現象」?
那「氣候」又是什麼?氣候是長時間、找出規律的一種Pattern(模式)
「氣候變遷」是什麼?
其實氣候一直在變遷,只是現在變遷的速度人類已經快要跟不上、難以預測了。
政府政策是否跟得上氣候變遷的速度?
地方風系則是被地形、海洋、陸地影響
註:藍色線是風,綠色是樹
氣候帶及其影響
成因:日照、緯度、降雨量、地形
影響:土壤、植物、動物、經濟活動
*Biomass:生物質量
*請描述宜蘭的氣候~(印象中/現在的狀況)
冬季:多雨(東北季風帶來的水氣,連續下雨三週以上)、潮濕、反潮
夏季:颱風、風大、豪大雨
衣服曬不乾,家家戶戶需要除濕機
比較沒有雷陣雨(較不受西南氣流影響)
平原地形(下完雨較乾燥)
接下來幾年,夏季會更熱,無風帶會越來越大,颱風會越來越少,集中在秋天。
*善用微氣候
Ex.種落葉喬木,可調整不同季節的遮光/照光。春夏季樹葉茂密時可以遮光擋熱,秋冬季落葉時可以保持光照。
Ex.在建築的西/南面種植爬藤作物(豆類、瓜類),協助遮光,解決夏季西曬問題。
*歷史上曾運用的氣象武器:
-孔明借東風
-人造雨的發明–>源自美軍對付越軍
-應龍&旱魃的故事
-強迫某地區降雨造成另一地區的乾旱–>美軍對付古巴
*我們也聊到了氣候變遷為何變更嚴重了?
因為人類的活動、人類造林、畜牧業,更加速了氣候變遷的腳步。
*臺灣有哪些災害?地震、颱風、核災、海嘯、土石流、水災、旱災、⋯⋯(還有很多)
可以如何解決?
-種樹、做好水土保持
-減少不必要的消費及生產
-覆蓋土地、保濕/保溫
-儲水、收集雨水
-種植防風林
-做好排水、入滲、治洪池
-製作浮島種菜
-準備防災避難包(怎麼帶著家人活下去、活到救援抵達)
平時多種植防災作物、留意哪裡有野生(不用刻意照顧的)緊急糧食
Ex.緊急糧食有:辣木、樹薯、樹豆、佛手瓜、地瓜、芋頭、芭蕉、大花咸豐草、麵包樹……
Ex.防災作物(不易馬上燒完):香蕉、白千層(paper bark)
需求與感受練習
Parama翻譯了「需求與感受」卡,讓我們分組練習客觀描述自己有情緒的事件,並且清楚說出自己的需要,傾聽者也能跟描述者確認彼此的看見和需要。非常適合讓從小很少這樣練習觀照自己情緒的我們!哈哈!這套卡片未來有機會販售,有興趣歡迎詢問Pa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