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5
實作課的早上,我們先分成三大組:
1.到牛頭司挖牛糞
2.做木工,製作土磚的模具
3.剪稻草
前置準備工作:
A.準備黏土(我們用田土,因是當天現挖,有點過濕,需再加砂。如果能先挖好瀝乾/曬乾些濕度會更剛好)
B.準備盛裝容器黏土、牛糞等材料的容器&工具
C.大張帆布(要在上面踩土)
D.足夠將土磚攤開晾乾的空間(有屋簷、通風陰涼處佳)
E.稻草
F.製作模具的廢木料
G.砂(備用)
現挖田土:
收集牛糞
需要取用的是牛糞內的短纖維,如果可以不要太濕、曬乾更好。
製作木模具
將稻草依需求剪至所需合適的長度(我們這次用30cm 或更長)
黏性測試:
測試黏性的標準是像「baby poo嬰兒大便」,取好預定比例的材料,混均勻後,用力砸在手上,如果可以黏在手上十秒,代表黏性和濕度剛好。如果會提早墜落可能是太濕(過重),需要調整材料的比例。
確定完黏性後,開始製作土磚。
先取好預定的體積,開始手腳併用,混勻土團。
當土團快被踩出帆布外時,要拉帆布邊緣,將土團調整回中心,不然土團掉出帆布外,會混到其他東西,就浪費啦~
這個「拉帆布」的動作看似輕鬆,但其實非常的重,也非常重要。
看看我們動用這麼多雙手還如此猙獰的表情就知道啦!
在土團即將混勻時,另一組人馬可以先將做好的模具沿著會接觸的土的邊緣刷上一層水,方便脫模。
我們就地取材,用稻草捲起,沾水塗刷,省去特地準備刷子。
輪到我和同學孟盛刷模具的時候,我一邊沾水一邊說:「刷這個好像在做什麼法會、儀式喔!」
協助扶著木模具的孟盛,不小心被我噴到水,我急忙道歉:「啊!對不起!不小心噴到你!」
孟盛幽默地說:「沒關係,這也是儀式的一部分啊!」
哈哈哈!
接下來就是入模了!
入模重要口訣:
1.先塞飽四角
2.在將中間補平
3.最後開溝(增加中間較厚的地方增加表面積,幫助土磚均勻的乾)
接下來就是脫模、等乾啦!
因冬季的宜蘭潮濕多雨,乾燥的過程長達1~2個月,要留意別讓土磚發霉、長香菇了。
每過幾天要檢查土磚的乾濕度,時常幫他翻身。
註:土磚、土團的技術是在古代就很常被使用的技術,製作方法百百種,這篇記錄的是我們課程中製作的方法,並非唯一的方法。使用材料及製作方法可以就地取材、減少碳足跡、減少不必要的生產為優先最佳!
課程文字紀錄:Wei
手寫筆記:Wei
照片攝影:Parama、姿綺、Rema、Aria、孟盛、Wei
感謝各位提供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