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不同時期的斷捨離歷程,
從最早期四年前,東西囤到我房間已經零空間可收納東西時,不得不開始斷捨離。到有一陣子因為斷捨離,我找到了自信,因為覺得願意放下的自己很棒,光二手賣掉的東西也有好幾千元的進帳。
但到最近的我是:每天都在看我到底還有什麼可以丟?似乎斷捨離成癮了?總覺得每天都要能夠丟掉一些東西,才能證明自己有所成長。
每天都會把房間各個角落巡視一遍,如果有找到一個東西能捨掉,心裡居然是有「鬆了一口氣」的感覺。但反之,如果沒有找到可以丟的東西,就會開始進入無奈、懊惱,甚至自責和自卑等價值低落的情緒。
嚴重一點的話,甚至會刻意找一個明明不想丟,但是硬要賦予這個物品「你必須被我捨掉」的定義,想也知道,捨棄後隨之而來的就是後悔。
可能因為共時性,看到了烏鴉太太的影片,看來我並不孤單啊,甚至可以說我這樣的歷程,也算很正常的事XD
喜歡02:07處:丟東西這個行為如果已經變成一種心理負擔,那就違背了讓生活更舒適的初衷,不如先把這個目標放下。
12:17處:我去斷捨離一個物品,可是我只是去做那個行為,但是我如果沒有去檢視、去思考,或著去反思去觀察自己的話,我可能就只是在做某種行為而已,可是那個行為可能對我還是沒有任何意義。
↑我相信斷捨離還是很有意義的,尤其對於東西囤積太多不得不得清理,已經嚴重影響生活的時候,但我想布蘭達&維尼這邊指的更多是"無意識的行為"。就例如我這個階段,其實生活收納空間已無虞,但非得強迫自己為斷捨離而斷捨離的話,那我又沒有去覺察,斷捨離這件事情可能就會沒意義。
於是我想了一下,我覺察到的是,我會斷捨離成癮,
很大的原因是我從斷捨離的經驗中,找到了不同我以往的自信和成功的喜悅,真的是工作上不曾有過的那種爆棚喜悅。
而當我貪愛這樣的喜悅能夠穩定且源源不斷出現,但現實生活中根本沒有那麼多東西需要被我丟棄時,於是少了一個讓自己快樂的來源,就會變得患得患失。
那又為什麼沒有了斷捨離的喜悅感,我就會變得患得患失呢?
因為我總是為自己設下超高標準,加上我之前的工作都是需要長時間累積才能看到一點點成就,所以獲得喜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斷捨離這件事是一個立即可視的成就感,從過程到結果都是。
那為什麼我非得需要一個立即可視的成就感呢....
再推下去就太私密了哈哈,我就不再自我揭露了><
其實每一個行為要追究回推why,推到最內心深處都還是連結到自己的課題。
另外,說到課題,我現在開始認真覺得,課題不是要拿來解決的。
因為當我念頭一直是執著在解決他,我會很容易沒辦法活在當下。
於是光站在那裏望著那個課題,陪伴那個課題,不給他任何評價,其實可能現階段就很夠了。
這是我目前對於斷捨離成癮的覺察,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