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從真相中看見媒體毒害/《罪後真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連續看了兩部張孝全的新作(另一部《童話·世界》),這個從一出道我就跟著他長大的演員,總算演得好、也撐得起一個近中年的角色,而且比《童話·世界》發揮得更好一點。

這個從棒球場發生命案而延伸的故事,有點頭重腳輕,前後的比重有點不協調,花了很長的時間在舖陳主要角色的細節,在結尾有點草草了事的揭開真相,可以說是可惜了一點,但比起其他台灣這類型的戲劇已經算是一部緊湊沒有冷場的電影,特別是雙雙入圍金馬男女主角的張孝全和方郁婷,完全撐起了這部電影的某些不足。

大多數人讚許這部電影的故事情節和推理懸疑的細節,我反而覺得劉立民這個新聞網紅所要表現的,才是這部電影的要點:藉媒體辦案表現出這個時代不論是自媒體、傳統媒體與新興的網路媒體所影響整個世代(時代)看待犯罪的方式,以及為了創造高流量、高點閱率而形成的社會現象(社會亂象)。

拿「媒體」(這裡就不加「新聞」兩個字了)及輿論來推演劇情,我想最經典的應該是透過大數據和演算法最後創作出叫好又叫座的《我們與惡的距離》,爾後這時代進入了任何人皆可成為媒體、蓬勃發展的階段。

傳統媒體轉戰網路媒體的劉立民與許雅靜帶著滿腔熱血、抱負,想利用新的閱聽習慣來達成自己對於新聞自由與查找、報導真相的期許。從這個角度出發,就使這部電影要說的就不會只有命案與真相。

這個部分若是長期對媒體或網路現象特別關注且留意的人,會在看電影的時候微微的揚起嘴角笑了出來。這些在真實生活裡發生,明明常常荒唐且不可思議的行為,搬進電影劇情時,看來格外諷刺,特別是當那些直播留言、網友群起的憤怒連結起這個虛構的殺人案時,更是使得那些逼人跳樓的言論或是路上堵人的劇情,突顯了「目前、當下」在這樣眾人皆媒體的時代中,大多數人失去對真相的質疑、討論、推理(且符合邏輯)、思考的能力,總是只看表相的、輿論的聲音,以及被操作的風向。

如果從媒體這個角度看這部電影,就讓這部電影更立體也更有趣了。辦案有什麼難?我們有鍵盤可以追真相,有手機可以拍照、錄音、錄影,還有時時可以開啟直播使眾人都成為案發現場的當事者,全民公審就是比花時間了解事情背後的脈絡來的容易!

劉立民這個角色寫得頗好。他的年紀恰恰比起現今網路媒體這代的傳播人更年長些,介於傳統不求上進只看業配的老屁股與追求聲量及流量的新媒體人中間。還帶點自己身為媒體人對新聞自由和真相的頑固,但也不得不面對時代的浪潮,必須在自己的新聞專業裡順口的說出「按讚、分享、訂閱、開啟小鈴噹。加進真真這個活在網路傳播新世代的孩子,關於張正義的殺人案,就有了不同面向看待犯罪的方式。

這個時代下的「真相」透過快速的、大量的、沒有查證的、加油添醋的⋯⋯轉發,風向每天都在變,過程常常急轉直下,人們對於「傳播媒體」的信任度也相對的降低,並經常性的「不當一回事」、「不用太認真以對」以致於容易無法辨識「自己應該相信什麼」或是出現「我只相信什麼」而缺少了中間辨證的可能!

若再從這些媒體亂象回看台灣的劇本創作,也能看出一些劇本不夠深厚的原因(不是說這部電影,而是從這部電影看到的媒體毒害)大多數的寫作者、創作者(含蓋所有傳播者)忽略了身為傳播圈圈中的其中一員,除了自己想說的和為了揣想什麼是觀眾(受眾)會喜歡的,沒有花時間去思考這之中最深層的人性,所以總是看起來「浮浮的」。

真正能撐起最後表層看到的樣貌,其實是經由很強健的基底才能突顯的。當底部的細節打得不夠,要撐起故事的說服力也就弱了。這應該要歸咎於,台灣的創作者在媒體識讀的能力很差,只看表相,不思考「現象怎麼形成的」像資方一樣「只需要很大的聲量(噱頭)而不在乎它正確與否,也不在乎它是否能真的直指人心」。

就像電影裡那場王父的墜樓,它必須要再花點時間舖陳讓這個角色有自殺的動機,沒有時間舖陳就不要拍出來,要拍就要把脈絡放進情節發展裡,否則就會變成很理所當然「這個人這時候就應該去死」而沒有人的情緒(人性),也就少了這個場次原有應該有的分量!

張正義這個即將赴美的棒球天才發生命案的故事主軸,在劇本的舖陳裡沒有太多瑕疵,除了頭重腳輕的比重不諧調外,大概就是幾個配角撐不起那個角色,安心亞的怪里怪氣的腔調更令人出戲(她其他劇或電影都還不錯呢!有興趣的人可以找《阿嬤的夢中情人》來看。)另一個問題就是:哪個逃獄的殺人犯會穿著鮮黃色的外套逃亡啦!

P.S
孝全跟郁婷都棒棒!(我一整個臉盲,一直到看完電影才想起《美國女孩》XDDDD)

《罪後真相》The Post-Truth World/2022
導演:陳奕甫
編劇:葉乃菁
主演:張孝全、陳昊森、方郁婷、鍾瑤、安心亞、石知田

圖片來源:《罪後真相》Facebook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891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電視.電影.聽音樂.閱讀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換日線的沙龍
17.0K會員
883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上班族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來看線線怎麼說;業餘的時候,也來跟線線一起看劇看電影及看書;有空的話一起來學做出版、編輯和電子書吧!
換日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29
《女孩上場2》給打過籃球的女生、還在打籃球的女生、熱愛籃球的女生,非常大的想像空間與對未來的期許,或者在戲劇上、在運動的選項裡,告訴觀眾在這些領域裡終須有女性的一席之地!
Thumbnail
2024/11/29
《女孩上場2》給打過籃球的女生、還在打籃球的女生、熱愛籃球的女生,非常大的想像空間與對未來的期許,或者在戲劇上、在運動的選項裡,告訴觀眾在這些領域裡終須有女性的一席之地!
Thumbnail
2024/10/16
故事最後,編劇還是留了個溫柔的結局,但我還是選擇相信它就是一場表演!因為在現實的人生中,真正反轉的人生少,故態復萌的例子比比皆是!這也許是我人到中年,對於溫暖或溫柔的情境比較不抱持期待吧!
Thumbnail
2024/10/16
故事最後,編劇還是留了個溫柔的結局,但我還是選擇相信它就是一場表演!因為在現實的人生中,真正反轉的人生少,故態復萌的例子比比皆是!這也許是我人到中年,對於溫暖或溫柔的情境比較不抱持期待吧!
Thumbnail
2024/09/03
從打壓女性到男性的變裝,電影最後回到了「我」這個課題上,不論男性或女性,都有各自在社會中的刻板印象,女性應該怎麼樣、男性就是要成為什麼,「我」才是最重要的事!這部電影不單單偷渡了對女性的反省,也同時是在解放男性那些必然被局限的角色扮演。
Thumbnail
2024/09/03
從打壓女性到男性的變裝,電影最後回到了「我」這個課題上,不論男性或女性,都有各自在社會中的刻板印象,女性應該怎麼樣、男性就是要成為什麼,「我」才是最重要的事!這部電影不單單偷渡了對女性的反省,也同時是在解放男性那些必然被局限的角色扮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模仿犯 #台劇 #推薦 #netflix #有雷 #有雷慎入 / 2023年目前最夯的話題劇集《模仿犯》,甫一上架便引發討論熱潮,更一度登上全球非英語影集排行榜第二名。故事改編自日本推理女王宮部美幸的同名暢銷小說,經過改編之後,劇情背景設定在90年代,講述郭曉其檢察官(吳慷仁 飾)在追蹤一起以斷
Thumbnail
#模仿犯 #台劇 #推薦 #netflix #有雷 #有雷慎入 / 2023年目前最夯的話題劇集《模仿犯》,甫一上架便引發討論熱潮,更一度登上全球非英語影集排行榜第二名。故事改編自日本推理女王宮部美幸的同名暢銷小說,經過改編之後,劇情背景設定在90年代,講述郭曉其檢察官(吳慷仁 飾)在追蹤一起以斷
Thumbnail
改編日本知名小說的《模仿犯》在上線前就得到很多關注和討論。導演和編劇團隊很有企圖心,除了懸疑驚悚,也在乎社會層面的表達,不願意流為形式的警匪追兇。然而實際看完劇後,卻感覺改編後的劇情,無論是社會問題的討論、人物的刻畫,還是推理線索的鋪陳,都不是那麼完整...
Thumbnail
改編日本知名小說的《模仿犯》在上線前就得到很多關注和討論。導演和編劇團隊很有企圖心,除了懸疑驚悚,也在乎社會層面的表達,不願意流為形式的警匪追兇。然而實際看完劇後,卻感覺改編後的劇情,無論是社會問題的討論、人物的刻畫,還是推理線索的鋪陳,都不是那麼完整...
Thumbnail
對於喜歡看懸疑小說的我,雖然沒有看過《模仿犯》原著,但用10集了解作品的雛形應該也是一個蠻值得的投資,於是毫無懸念的點下影片的播放鍵,開始收看。 果然影片沒有讓我失望,符合我對懸疑、驚悚的期待。影片裡的糾結、害怕、報復、犯罪、人性的軟弱有更多思考的空間。 媒體角色的定位探討 整部影片設定的年代在90
Thumbnail
對於喜歡看懸疑小說的我,雖然沒有看過《模仿犯》原著,但用10集了解作品的雛形應該也是一個蠻值得的投資,於是毫無懸念的點下影片的播放鍵,開始收看。 果然影片沒有讓我失望,符合我對懸疑、驚悚的期待。影片裡的糾結、害怕、報復、犯罪、人性的軟弱有更多思考的空間。 媒體角色的定位探討 整部影片設定的年代在90
Thumbnail
在《模仿犯》中,透過一樁「斷掌案」,進而探討媒體生態、社會現況、司法體制,背後更有著豐沛的情緒,包括愛情、友情與親情等,讓這部主打懸疑驚悚的影集,卻有著令人動容的情感,更因此衍伸出不少能令觀眾印象深刻的台詞,今天就來盤點劇中金句,再次回味《模仿犯》中那些無法忘懷的片段。
Thumbnail
在《模仿犯》中,透過一樁「斷掌案」,進而探討媒體生態、社會現況、司法體制,背後更有著豐沛的情緒,包括愛情、友情與親情等,讓這部主打懸疑驚悚的影集,卻有著令人動容的情感,更因此衍伸出不少能令觀眾印象深刻的台詞,今天就來盤點劇中金句,再次回味《模仿犯》中那些無法忘懷的片段。
Thumbnail
傳統媒體轉戰網路媒體的劉立民與許雅靜帶著滿腔熱血、抱負,想利用新的閱聽習慣來達成自己對於新聞自由與查找、報導真相的期許。從這個角度出發,就使這部電影要說的就不會只有命案與真相。
Thumbnail
傳統媒體轉戰網路媒體的劉立民與許雅靜帶著滿腔熱血、抱負,想利用新的閱聽習慣來達成自己對於新聞自由與查找、報導真相的期許。從這個角度出發,就使這部電影要說的就不會只有命案與真相。
Thumbnail
本片是金馬培力新星程偉豪導演新作品,一如以往的選擇自己拿手的懸疑推理題材,與《目擊者》相同的辦案情節層層堆疊推理出隱藏的關鍵,作為觀眾的我們似乎都習慣著這樣的規律(或說導演的故事邏輯),這類型的電影第一直覺的兇手絕對不會是最後的真兇,在情節的層層積累與反轉,隱藏於作案手法後最赤裸的動機,在最終才
Thumbnail
本片是金馬培力新星程偉豪導演新作品,一如以往的選擇自己拿手的懸疑推理題材,與《目擊者》相同的辦案情節層層堆疊推理出隱藏的關鍵,作為觀眾的我們似乎都習慣著這樣的規律(或說導演的故事邏輯),這類型的電影第一直覺的兇手絕對不會是最後的真兇,在情節的層層積累與反轉,隱藏於作案手法後最赤裸的動機,在最終才
Thumbnail
非常驚艷而且興奮,在2021剛開春,國片就迎來如此高質量、高水準的作品,不管是劇本編排、核心價值、演員演技、視覺特效、配樂攝影剪輯,一項一項都把本片拉到與其他國片,完全不一樣的格局與高度,厲害的程度,根本就宛如電影版的《誰是被害者》呀!
Thumbnail
非常驚艷而且興奮,在2021剛開春,國片就迎來如此高質量、高水準的作品,不管是劇本編排、核心價值、演員演技、視覺特效、配樂攝影剪輯,一項一項都把本片拉到與其他國片,完全不一樣的格局與高度,厲害的程度,根本就宛如電影版的《誰是被害者》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