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從真相中看見媒體毒害/《罪後真相》
付費限定

從真相中看見媒體毒害/《罪後真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連續看了兩部張孝全的新作(另一部《童話·世界》),這個從一出道我就跟著他長大的演員,總算演得好、也撐得起一個近中年的角色,而且比《童話·世界》發揮得更好一點。

這個從棒球場發生命案而延伸的故事,有點頭重腳輕,前後的比重有點不協調,花了很長的時間在舖陳主要角色的細節,在結尾有點草草了事的揭開真相,可以說是可惜了一點,但比起其他台灣這類型的戲劇已經算是一部緊湊沒有冷場的電影,特別是雙雙入圍金馬男女主角的張孝全和方郁婷,完全撐起了這部電影的某些不足。

大多數人讚許這部電影的故事情節和推理懸疑的細節,我反而覺得劉立民這個新聞網紅所要表現的,才是這部電影的要點:藉媒體辦案表現出這個時代不論是自媒體、傳統媒體與新興的網路媒體所影響整個世代(時代)看待犯罪的方式,以及為了創造高流量、高點閱率而形成的社會現象(社會亂象)。

拿「媒體」(這裡就不加「新聞」兩個字了)及輿論來推演劇情,我想最經典的應該是透過大數據和演算法最後創作出叫好又叫座的《我們與惡的距離》,爾後這時代進入了任何人皆可成為媒體、蓬勃發展的階段。

傳統媒體轉戰網路媒體的劉立民與許雅靜帶著滿腔熱血、抱負,想利用新的閱聽習慣來達成自己對於新聞自由與查找、報導真相的期許。從這個角度出發,就使這部電影要說的就不會只有命案與真相。

這個部分若是長期對媒體或網路現象特別關注且留意的人,會在看電影的時候微微的揚起嘴角笑了出來。這些在真實生活裡發生,明明常常荒唐且不可思議的行為,搬進電影劇情時,看來格外諷刺,特別是當那些直播留言、網友群起的憤怒連結起這個虛構的殺人案時,更是使得那些逼人跳樓的言論或是路上堵人的劇情,突顯了「目前、當下」在這樣眾人皆媒體的時代中,大多數人失去對真相的質疑、討論、推理(且符合邏輯)、思考的能力,總是只看表相的、輿論的聲音,以及被操作的風向。

如果從媒體這個角度看這部電影,就讓這部電影更立體也更有趣了。辦案有什麼難?我們有鍵盤可以追真相,有手機可以拍照、錄音、錄影,還有時時可以開啟直播使眾人都成為案發現場的當事者,全民公審就是比花時間了解事情背後的脈絡來的容易!

劉立民這個角色寫得頗好。他的年紀恰恰比起現今網路媒體這代的傳播人更年長些,介於傳統不求上進只看業配的老屁股與追求聲量及流量的新媒體人中間。還帶點自己身為媒體人對新聞自由和真相的頑固,但也不得不面對時代的浪潮,必須在自己的新聞專業裡順口的說出「按讚、分享、訂閱、開啟小鈴噹。加進真真這個活在網路傳播新世代的孩子,關於張正義的殺人案,就有了不同面向看待犯罪的方式。

這個時代下的「真相」透過快速的、大量的、沒有查證的、加油添醋的⋯⋯轉發,風向每天都在變,過程常常急轉直下,人們對於「傳播媒體」的信任度也相對的降低,並經常性的「不當一回事」、「不用太認真以對」以致於容易無法辨識「自己應該相信什麼」或是出現「我只相信什麼」而缺少了中間辨證的可能!

若再從這些媒體亂象回看台灣的劇本創作,也能看出一些劇本不夠深厚的原因(不是說這部電影,而是從這部電影看到的媒體毒害)大多數的寫作者、創作者(含蓋所有傳播者)忽略了身為傳播圈圈中的其中一員,除了自己想說的和為了揣想什麼是觀眾(受眾)會喜歡的,沒有花時間去思考這之中最深層的人性,所以總是看起來「浮浮的」。

真正能撐起最後表層看到的樣貌,其實是經由很強健的基底才能突顯的。當底部的細節打得不夠,要撐起故事的說服力也就弱了。這應該要歸咎於,台灣的創作者在媒體識讀的能力很差,只看表相,不思考「現象怎麼形成的」像資方一樣「只需要很大的聲量(噱頭)而不在乎它正確與否,也不在乎它是否能真的直指人心」。

就像電影裡那場王父的墜樓,它必須要再花點時間舖陳讓這個角色有自殺的動機,沒有時間舖陳就不要拍出來,要拍就要把脈絡放進情節發展裡,否則就會變成很理所當然「這個人這時候就應該去死」而沒有人的情緒(人性),也就少了這個場次原有應該有的分量!

張正義這個即將赴美的棒球天才發生命案的故事主軸,在劇本的舖陳裡沒有太多瑕疵,除了頭重腳輕的比重不諧調外,大概就是幾個配角撐不起那個角色,安心亞的怪里怪氣的腔調更令人出戲(她其他劇或電影都還不錯呢!有興趣的人可以找《阿嬤的夢中情人》來看。)另一個問題就是:哪個逃獄的殺人犯會穿著鮮黃色的外套逃亡啦!

P.S
孝全跟郁婷都棒棒!(我一整個臉盲,一直到看完電影才想起《美國女孩》XDDDD)

《罪後真相》The Post-Truth World/2022
導演:陳奕甫
編劇:葉乃菁
主演:張孝全、陳昊森、方郁婷、鍾瑤、安心亞、石知田

圖片來源:《罪後真相》Facebook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891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電視.電影.聽音樂.閱讀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換日線的沙龍
16.3K會員
880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上班族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來看線線怎麼說;業餘的時候,也來跟線線一起看劇看電影及看書;有空的話一起來學做出版、編輯和電子書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換日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流麻溝十五號》是個好故事,也沒有特別要強調任何的平反或是誰一定該死的意念。那個大時代下,誰都可能成為政權爭鬥的犠牲品。一個說得好的歷史故事,能使觀影的人起身去找查那些我們必要知道但不知道的事,光是能做到這點,就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自閉症光譜中,每一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行為表現,不應該用「單一」的方式去定義有哪些行為或是哪些特別出眾的表現(例如:高智商)就是/才是這個光譜裡的族群,這個光譜中(或說這世界裡)「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獨特!
期待有一天,台灣能拍出非常美好的女女戀,有性、有愛,有沒有結果沒關係(或者有遺憾),要熱烈且美好綻放出花火的愛!妳會在看見花火的那一瞬明白那些沒有言說的都是真真切切的愛,即使只能痛徹心扉的愛!
性或者慾望,本身就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這部電影的男性只能是配角,雖然看似主軸在那兩個文學師徒的男人身上,但如同片名《은교》,恩喬連結起兩個不同年紀的男性,觀看愛、對待性(慾望)的方式,而她則在這兩個男性中,綻放那少女最初的美!
所有的故事都是先由「關係」來發生,或有時在任何結葛中爭鋒相對互相砍殺,或有時老死不相往來誰也不原諒誰,更經常有的是日後想起不論是當時的痛與淚、笑與滿足,都僅是記憶中/生命裡的一小角。
這部電影沒有什麼特別精采或是能夠爆紅的元素,但若是恰好正在學習韓文的人找來看,應該能夠感受到文字的被創建出來及它的邏輯系統都別有一番巧妙之感,或許在熟記讀音時,會經由電影的呈現通曉些什麼,也能從中感受到世宗大王想要使語言和文字結合讓知識得已有機會讓每個人接觸到的心情。
《流麻溝十五號》是個好故事,也沒有特別要強調任何的平反或是誰一定該死的意念。那個大時代下,誰都可能成為政權爭鬥的犠牲品。一個說得好的歷史故事,能使觀影的人起身去找查那些我們必要知道但不知道的事,光是能做到這點,就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自閉症光譜中,每一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行為表現,不應該用「單一」的方式去定義有哪些行為或是哪些特別出眾的表現(例如:高智商)就是/才是這個光譜裡的族群,這個光譜中(或說這世界裡)「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獨特!
期待有一天,台灣能拍出非常美好的女女戀,有性、有愛,有沒有結果沒關係(或者有遺憾),要熱烈且美好綻放出花火的愛!妳會在看見花火的那一瞬明白那些沒有言說的都是真真切切的愛,即使只能痛徹心扉的愛!
性或者慾望,本身就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這部電影的男性只能是配角,雖然看似主軸在那兩個文學師徒的男人身上,但如同片名《은교》,恩喬連結起兩個不同年紀的男性,觀看愛、對待性(慾望)的方式,而她則在這兩個男性中,綻放那少女最初的美!
所有的故事都是先由「關係」來發生,或有時在任何結葛中爭鋒相對互相砍殺,或有時老死不相往來誰也不原諒誰,更經常有的是日後想起不論是當時的痛與淚、笑與滿足,都僅是記憶中/生命裡的一小角。
這部電影沒有什麼特別精采或是能夠爆紅的元素,但若是恰好正在學習韓文的人找來看,應該能夠感受到文字的被創建出來及它的邏輯系統都別有一番巧妙之感,或許在熟記讀音時,會經由電影的呈現通曉些什麼,也能從中感受到世宗大王想要使語言和文字結合讓知識得已有機會讓每個人接觸到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