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經濟復甦市場活躍,海外搶投資房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近幾個月,新加坡已取消大部分的防疫限制,也積極於推行國際商務活動,因而推升了今年實質經濟成長率估值達3.6%,使得新加坡的經濟表現獲得了相當亮眼的成績。

也正是因為新加坡重新對外開放,經濟和貨幣本就相對強勢,當地房市也在上半年起出現了外國買家的掃貨潮,而值得關注的是,其中又以中國買家為大宗。根據當地房地產顧問公司公開的資訊顯示,自2022年初截至8月,外國買家交易新加坡物業總數已接近疫情前的水準,已逾14,000件。其中,大陸買家買入932個單位,占今年來交易總額的6.7%。而價值500萬新元(約台幣1.12億元)以上的豪宅單位買家當中,大陸人也位居榜首,交易達81戶,占銷售量的19.2%。美國買家排第二,為34戶。

另外,兆豐新加坡交易所房地產收益基金以較高成長性的新加坡REITs為投資主軸,吸引了近期投資市場目光,也於11月8日已獲准成立,這也是目前國內首檔以新加坡幣級別發行的基金,希望能夠藉由提供投資人更加多元和靈活的資金運用方案,吸引更多投資人進駐。研究團隊也表示,雖然今年物價因為戰爭影響有上升的情形,但同時也有機會可以帶動REITs物業租金上漲,可以期待是否有機會增加收益。且在新加坡亮眼的經濟復甦表現下,新加坡REITs股利也很有機會得到更出色的表現,因此建議投資人可趁勢納入新加坡REITs於核心資產配置中,追求累積資產總報酬的空間。

然而海外置產風險高,建議若有置產需求,可以多加詢問專業人士,同時自己也需要多方面評估,才能達到最佳的資產配置效果喔!

參考文章:

新加坡房市外國買家掃貨潮 陸客購買量占近20%

經濟旺房市 兆豐新加坡交易所房地產收益基金11/8成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海外房地產置產的沙龍
2會員
55內容數
2023/02/16
越南被國際貨幣基金(IMF)評價為2022 年亞太地區表現最好經濟體之一,根據IMF報告數據,2022 年越南 GDP 成長率預估值是7%,對比前一年(2021年)的 2.6%,是相當高的成長。並且與其他鄰近亞洲國家的預估經濟成長率(中國 3.2%、南韓 2.6%、日本1.7%、新加坡 3%、馬來西
Thumbnail
2023/02/16
越南被國際貨幣基金(IMF)評價為2022 年亞太地區表現最好經濟體之一,根據IMF報告數據,2022 年越南 GDP 成長率預估值是7%,對比前一年(2021年)的 2.6%,是相當高的成長。並且與其他鄰近亞洲國家的預估經濟成長率(中國 3.2%、南韓 2.6%、日本1.7%、新加坡 3%、馬來西
Thumbnail
2023/02/08
自2022年底以來台灣股市、房市進入震盪期,不少投資人開始考慮布局海外房地產。而馬來西亞的房地產前景怎麼看呢?今天將由(1)大馬政府所公布的2022房地產市場數據、(2)當地物件網站Propertyguru分析未來房市的挑戰以及近期(3)疫情趨緩所增加有利於外國人投資的機會的三個面向介紹,讓您輕鬆了
Thumbnail
2023/02/08
自2022年底以來台灣股市、房市進入震盪期,不少投資人開始考慮布局海外房地產。而馬來西亞的房地產前景怎麼看呢?今天將由(1)大馬政府所公布的2022房地產市場數據、(2)當地物件網站Propertyguru分析未來房市的挑戰以及近期(3)疫情趨緩所增加有利於外國人投資的機會的三個面向介紹,讓您輕鬆了
Thumbnail
2023/01/16
在疫情緩和的短短半年間,許多台人也以海外置產來回應對政治風險的敏感度,使得選擇置產泰國的成交戶數也已回歸疫情前水準,可以說是買氣正熱。那麼究竟是哪些原因使得泰國房產成為台人的熱門投資標的呢?以下可以分為三大方向來理解
Thumbnail
2023/01/16
在疫情緩和的短短半年間,許多台人也以海外置產來回應對政治風險的敏感度,使得選擇置產泰國的成交戶數也已回歸疫情前水準,可以說是買氣正熱。那麼究竟是哪些原因使得泰國房產成為台人的熱門投資標的呢?以下可以分為三大方向來理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陸港市場2日利多頻傳,除了美國債限危機落幕,同時傳出大陸政府為救房市準備推出新政。 2日恒生指數盤中大漲808點或4.44%,升破19,000點大關,並創下3月1日以來最大單日漲幅。 人民幣和陸港股市2日走強,與內外部多個消息息息相關。 內部方面,外媒披露,大陸考量現有政策未能持續推動房市復甦,正商
Thumbnail
陸港市場2日利多頻傳,除了美國債限危機落幕,同時傳出大陸政府為救房市準備推出新政。 2日恒生指數盤中大漲808點或4.44%,升破19,000點大關,並創下3月1日以來最大單日漲幅。 人民幣和陸港股市2日走強,與內外部多個消息息息相關。 內部方面,外媒披露,大陸考量現有政策未能持續推動房市復甦,正商
Thumbnail
日本房市夯,在日元貶值的情形下,越來越多海外的資金正在流入日本房市。專家表示,由於日元迎來了十年來的低點,因此今年日本房地產的銷售表現明顯有成長。除了日元貶值的因素之外,日本相較於其餘亞洲國家,對於海外房地產投資者的限制較少,使得日本房市本身就具有更高的吸引力
Thumbnail
日本房市夯,在日元貶值的情形下,越來越多海外的資金正在流入日本房市。專家表示,由於日元迎來了十年來的低點,因此今年日本房地產的銷售表現明顯有成長。除了日元貶值的因素之外,日本相較於其餘亞洲國家,對於海外房地產投資者的限制較少,使得日本房市本身就具有更高的吸引力
Thumbnail
日圓持續低水,隨着日本開關,連帶海外人士投資日本物業交投開始活躍。 不僅是海外的基金,個人投資者例如台灣、香港和新加坡等的諮詢出現激增,對日本的房地産表示有興趣,日圓兌換海外貨幣持續貶值現象,個人的資金正在流入日本。
Thumbnail
日圓持續低水,隨着日本開關,連帶海外人士投資日本物業交投開始活躍。 不僅是海外的基金,個人投資者例如台灣、香港和新加坡等的諮詢出現激增,對日本的房地産表示有興趣,日圓兌換海外貨幣持續貶值現象,個人的資金正在流入日本。
Thumbnail
近幾個月,新加坡已取消大部分的防疫限制,也積極於推行國際商務活動,因而推升了今年實質經濟成長率估值達3.6%,使得新加坡的經濟表現獲得了相當亮眼的成績。 也正是因為新加坡重新對外開放,經濟和貨幣本就相對強勢,當地房市也在上半年起出現了外國買家的掃貨潮,而值得關注的是,其中又以中國買家為大宗。
Thumbnail
近幾個月,新加坡已取消大部分的防疫限制,也積極於推行國際商務活動,因而推升了今年實質經濟成長率估值達3.6%,使得新加坡的經濟表現獲得了相當亮眼的成績。 也正是因為新加坡重新對外開放,經濟和貨幣本就相對強勢,當地房市也在上半年起出現了外國買家的掃貨潮,而值得關注的是,其中又以中國買家為大宗。
Thumbnail
日本解封加上日圓貶值,燃起了國人海外置產的風氣與夢想。而根據業者的推測,日本房價的長期穩健性與日圓匯率維持低檔正是吸引台人投資的主因,自4月起持續下探的日圓匯率,拉入了原選擇觀望的投資人進場。加上東京奧運帶領的房價上漲以及當地政府的積極建設,讓房市呈現廣受看好的光景。
Thumbnail
日本解封加上日圓貶值,燃起了國人海外置產的風氣與夢想。而根據業者的推測,日本房價的長期穩健性與日圓匯率維持低檔正是吸引台人投資的主因,自4月起持續下探的日圓匯率,拉入了原選擇觀望的投資人進場。加上東京奧運帶領的房價上漲以及當地政府的積極建設,讓房市呈現廣受看好的光景。
Thumbnail
根據聯合報的一篇文章,三件事影響了近期的亞洲政治經濟。甚至,重新形塑了經濟版圖和重分配金融資源。 這將影響亞洲甚至全球的金融領導地位,以及國家地位。 所以,這三個因素為何?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1. 流行病的爆發 2.香港的政治議題 3.全球稅制改革
Thumbnail
根據聯合報的一篇文章,三件事影響了近期的亞洲政治經濟。甚至,重新形塑了經濟版圖和重分配金融資源。 這將影響亞洲甚至全球的金融領導地位,以及國家地位。 所以,這三個因素為何?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1. 流行病的爆發 2.香港的政治議題 3.全球稅制改革
Thumbnail
疫情下各國政府企業們紛紛撐不住,且疫苗接種率高的情況下,國外逐漸打開「與病毒共存」的風氣,新加坡Omicron變種病毒感染高峰似乎已過,新加坡總理李顯龍3月24日宣佈,自29日起將大幅放寬防疫措施,投資銀行巴克萊研判,此舉有助新加坡經濟大躍進,今年經濟成長率有望達4.9%。
Thumbnail
疫情下各國政府企業們紛紛撐不住,且疫苗接種率高的情況下,國外逐漸打開「與病毒共存」的風氣,新加坡Omicron變種病毒感染高峰似乎已過,新加坡總理李顯龍3月24日宣佈,自29日起將大幅放寬防疫措施,投資銀行巴克萊研判,此舉有助新加坡經濟大躍進,今年經濟成長率有望達4.9%。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