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照顧要注意甚麼?育兒重點介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照顧新生兒是一件不簡單的事,許多新手爸媽非常擔心自己做不來,不過其實不需要過度緊張,因為其實現在網路上蠻多資料可以做參考,如果會擔心資料正確性,也可以及時尋求醫師幫助。只要家長們認真練習,相信寶寶也可以感受到父母的愛。

哺乳期間,寶寶吐奶、溢奶或嗆奶的情況都很常見,通常是因為在吸奶時吞進太多空氣,所以建議媽媽在餵完奶之後要拍嗝。而比起媽媽親餵,瓶餵較容易因寶寶嘴型無法貼合而吞下更多空氣,所以親餵不太需要拍嗝。如果寶寶的體重有穩定增加,也沒有生病的跡象,媽媽就不需過度擔心嬰兒吐奶問題,多半在1歲大時,這些症狀就會改善許多。

餵奶其實就是最直接可以跟寶寶互動的方式,不過媽媽們在哺乳期間,可能會遇到奶水分泌不足的狀況,記得在餵奶時,要輪流讓寶寶吸2邊的乳房,因為吸吮可以刺激母乳乳汁分泌。另外,遇到如塞奶、脹奶、胸部有硬塊等常見症狀時,建議媽咪們更要盡量親餵寶寶,並且配合乳房按摩、冷溫敷等方式疏通阻塞乳腺、減輕疼痛。但若發現乳房紅腫且有發燒症狀時,則要當心可能是乳腺炎,需要盡快就醫治療。

寶寶的身體狀況也是從一出身就要時刻注意的,在懷孕後期(28週~40週)更需要特別注意胎兒體重的變化,因為這時期是胎兒骨骼的關鍵發展期,平均每週胎兒體重會增加100公克~200公克,媽媽們若發現自己體重增加較多很正常。

為了要滿足胎兒成長的營養需求,懷孕媽媽們在這段期間也需要多攝取蛋白質、鈣和鐵等營養素,但如果醫師沒有特別叮嚀需要增加胎兒體重,則保持均衡飲食即可,以免吃進過多熱量。

另外,造成嬰幼兒發燒的原因有很多種,常見的有:急性腸胃炎、上呼吸道感染(俗稱感冒)、肺炎、泌尿道感染等。另外,由非感染原因引起的發燒林林總總,包括脫水、中暑,甚至是少見的川崎氏症、自體免疫疾病、惡性腫瘤或是汗腺發育異常等。上述描述的發燒病因看起來很可怕,但其實嬰兒體溫過高時,也有可能只是假性發燒,不是真發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莊璞媛的沙龍
0會員
1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哺乳大哉問:站在新手村的媽咪,你餵對了嗎? 第一次當母親,產後的首要功課就是餵奶,功課做足才可以避免掉許多麻煩,而俗話說新生兒骨頭軟,餵奶姿勢便很重要了,媽咪怎麼抱寶寶喝奶,才不會因為姿勢不正確而傷害到嬰兒軟軟的脖頸呢?請跟著作伴小編的腳步看下去吧!
Thumbnail
哺乳大哉問:站在新手村的媽咪,你餵對了嗎? 第一次當母親,產後的首要功課就是餵奶,功課做足才可以避免掉許多麻煩,而俗話說新生兒骨頭軟,餵奶姿勢便很重要了,媽咪怎麼抱寶寶喝奶,才不會因為姿勢不正確而傷害到嬰兒軟軟的脖頸呢?請跟著作伴小編的腳步看下去吧!
Thumbnail
新手媽媽有追奶的困擾嗎?或是每次拼死拼活擠奶但奶量少的可憐的壓力嗎?媺嫚媽媽看過新手媽媽因為擠不太出奶導致壓力很大而落淚,也聽過擠奶的量太少擔心寶寶不夠喝而造成憂鬱症,其實以上的奶量困擾,媺嫚媽媽都有遇過但不給自己壓力才是最重要的。 現在醫院和婦嬰診所都是推行母乳,尤其是初乳,醫師會告知母乳營養成分
Thumbnail
新手媽媽有追奶的困擾嗎?或是每次拼死拼活擠奶但奶量少的可憐的壓力嗎?媺嫚媽媽看過新手媽媽因為擠不太出奶導致壓力很大而落淚,也聽過擠奶的量太少擔心寶寶不夠喝而造成憂鬱症,其實以上的奶量困擾,媺嫚媽媽都有遇過但不給自己壓力才是最重要的。 現在醫院和婦嬰診所都是推行母乳,尤其是初乳,醫師會告知母乳營養成分
Thumbnail
育兒好夥伴之關於泌乳二三事 1.在孕期中,補充好對應的營養,自然就會有奶量 2.親餵胸部變形?其實是擠乳器挑選到size不合適的喇叭罩 3.親餵的好處很多,培養與寶寶的親密感,還有訓練寶寶的吸吮能力及嘴周邊肌肉 4.正確的親餵技巧_寶寶正確含乳是關鍵! 5.正確的手擠奶方式:先往後壓,往乳頭根部退~
Thumbnail
育兒好夥伴之關於泌乳二三事 1.在孕期中,補充好對應的營養,自然就會有奶量 2.親餵胸部變形?其實是擠乳器挑選到size不合適的喇叭罩 3.親餵的好處很多,培養與寶寶的親密感,還有訓練寶寶的吸吮能力及嘴周邊肌肉 4.正確的親餵技巧_寶寶正確含乳是關鍵! 5.正確的手擠奶方式:先往後壓,往乳頭根部退~
Thumbnail
☆親餵母乳不會痛 ☆會痛多半是因為寶寶含乳姿勢需要調整 ☆餵奶請將乳頭對準寶寶的「鼻尖」 ☆不是把乳房直接督到寶寶的嘴巴裡
Thumbnail
☆親餵母乳不會痛 ☆會痛多半是因為寶寶含乳姿勢需要調整 ☆餵奶請將乳頭對準寶寶的「鼻尖」 ☆不是把乳房直接督到寶寶的嘴巴裡
Thumbnail
#新莊悠之家月子日記20(11/11)- 這次的悠之家的課程內容是-新生兒常見問題 (針對呼吸,視力,腸胃,大便,皮膚) 1.新生兒鼻道短無鼻毛氣管狹小,易打噴涕,呼吸聲較大。 2.需緊急救醫情形: 3個月嬰兒發燒,移動莫名大哭無法停止,高燒超過40度,呼吸次數驟降,胸肋凹...等
Thumbnail
#新莊悠之家月子日記20(11/11)- 這次的悠之家的課程內容是-新生兒常見問題 (針對呼吸,視力,腸胃,大便,皮膚) 1.新生兒鼻道短無鼻毛氣管狹小,易打噴涕,呼吸聲較大。 2.需緊急救醫情形: 3個月嬰兒發燒,移動莫名大哭無法停止,高燒超過40度,呼吸次數驟降,胸肋凹...等
Thumbnail
真的是生了小孩之後,才知道有查不完的功課 (焦慮媽媽已上線) 剛開始那段時間,真的很像無頭蒼蠅,完全不知道該怎麼準備新生兒的物品 到底哪種配方奶粉對寶寶的營養成份比較好,價格也可以接受 在還不肯定寶寶能接受哪種奶粉的情況下,我們先買了明治樂樂Q貝帶去診所及月中 在診所月中這段時間,大多由護理人員瓶餵
Thumbnail
真的是生了小孩之後,才知道有查不完的功課 (焦慮媽媽已上線) 剛開始那段時間,真的很像無頭蒼蠅,完全不知道該怎麼準備新生兒的物品 到底哪種配方奶粉對寶寶的營養成份比較好,價格也可以接受 在還不肯定寶寶能接受哪種奶粉的情況下,我們先買了明治樂樂Q貝帶去診所及月中 在診所月中這段時間,大多由護理人員瓶餵
Thumbnail
經歷了懷胎十月,終於把寶寶生下來了,雖然身體很累,但心裏很想第一時間與他接觸,而將要面對挑戰的就是哺乳,哺乳歷程會很辛苦嗎?又擔心自己沒有足夠的母乳!心裡實在產生了很多疑問?很多媽媽知道餵哺母乳對自身及寶寶都帶來一定好處。https://wowmama.com.hk 哺乳前應注意什麼?
Thumbnail
經歷了懷胎十月,終於把寶寶生下來了,雖然身體很累,但心裏很想第一時間與他接觸,而將要面對挑戰的就是哺乳,哺乳歷程會很辛苦嗎?又擔心自己沒有足夠的母乳!心裡實在產生了很多疑問?很多媽媽知道餵哺母乳對自身及寶寶都帶來一定好處。https://wowmama.com.hk 哺乳前應注意什麼?
Thumbnail
發燒是生病的警號,也是人體免疫機制的正常反應,當人體受到病毒或細菌入侵,會自動將體溫提高,目的是足夠殺死病毒、病菌,讓生存減低,適度的發燒可增加人體的抵抗力,所以發燒是自然防禦機制的一種,另一種發燒是接受免疫注射後的反應。大部分的發燒不一定要馬上就醫,爸媽可以先觀察嬰兒的狀況,如果寶寶活動力正常、飲
Thumbnail
發燒是生病的警號,也是人體免疫機制的正常反應,當人體受到病毒或細菌入侵,會自動將體溫提高,目的是足夠殺死病毒、病菌,讓生存減低,適度的發燒可增加人體的抵抗力,所以發燒是自然防禦機制的一種,另一種發燒是接受免疫注射後的反應。大部分的發燒不一定要馬上就醫,爸媽可以先觀察嬰兒的狀況,如果寶寶活動力正常、飲
Thumbnail
早產,主要是指胎兒在分娩時間介於懷孕20週至未滿37週期間,還有出生體重小於1500克的嬰兒,其嬰兒被稱為早產嬰兒。https://wowmama.com.hk 根據全球統計數字,早產的發病率約為11%,當中發展中國家會較高,發達國家就較低。而根據香港婦產科學會2009年的審計報告,本港嬰兒早產的比
Thumbnail
早產,主要是指胎兒在分娩時間介於懷孕20週至未滿37週期間,還有出生體重小於1500克的嬰兒,其嬰兒被稱為早產嬰兒。https://wowmama.com.hk 根據全球統計數字,早產的發病率約為11%,當中發展中國家會較高,發達國家就較低。而根據香港婦產科學會2009年的審計報告,本港嬰兒早產的比
Thumbnail
全書分成六大篇章:第一章迎接寶寶的誕生、第二章寶寶常見的各項表徵、第三章寶寶怎麼吃才健康、第四章孩子生病了、第五章三大過敏症、第六章黃醫師的貼心叮嚀,提醒父母預防嬰幼兒事故傷害、小兒汽車安全座椅、小小孩看電視、疫苗接種、零食文化等議題探討。
Thumbnail
全書分成六大篇章:第一章迎接寶寶的誕生、第二章寶寶常見的各項表徵、第三章寶寶怎麼吃才健康、第四章孩子生病了、第五章三大過敏症、第六章黃醫師的貼心叮嚀,提醒父母預防嬰幼兒事故傷害、小兒汽車安全座椅、小小孩看電視、疫苗接種、零食文化等議題探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