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錄製有聲書、有聲小說時,除非是個人未曾簽約發表過的原創作品,否則很難繞過版權這個大山。中國市占率很高的有聲平台也會面臨到用戶上傳的有聲作品,並未合法取得版權,影響到平台的長期發展。

而一般演播員,雖不以商業營利為目的,但只要公開發布,都是侵犯到原作者的權益。中國創作者對於個人創作版權的意識普及,如果在網上發現有人使用了他們的作品,很多都直接走法律徒徑。

那麼一個個人演播員,想要公開錄製有聲小說/有聲作品,除了去找進入公有領域的作品之外,還能有什麼選擇呢?而這些公有領域的作品,也不如那些上頭的小說來得吸引人,想要用這類作品來累積個人的聽眾,效率也偏低,如果演播人員自己也不喜歡這類作品,播起來也沒有意思。

演播人員到哪裡找飯吃一文中說到,網路小說平台是有聲/影視的一個故事來源,而中國的網路上小說平台發展至今,平台為了長期獲得更多營利機會,會在最大限度範圍內,保有作者各種出版的權利,也會用簽約作者的方式,以底薪的方式將好作者養在自己平台內。優秀的作家作品,平台當然把相關權利把握得牢牢的,而一些有讀者群體但不那麼受出版社或其他渠道青睞的中間作品,平台也會想其他的方法,幫作者變現,例如有聲書、漫畫。

在有聲小說收聽習慣逐漸提高的市場中,也需要龐大的創作者、演播人員來產出內容,平台為了為創作者提高創收,形成了「版權書」這種遊戲規則,將平台作品釋出給演播人員和演播工作室。在我看過的合同裡,包含以下幾項:

  1. 是否為獨家版權?(通常不是,是的話很貴)
  2. 使用權為幾年?(一般常見是3年和5年,大家偏好簽5年)
  3. 使用權結束後,是否要下架?(有些要,有些不用,大家自己談)
  4. 單次購買打包數量。(10本為單位)

非獨家版權這樣的玩法很不錯,就好像是一個劇本,各家劇團都能演,好壞各有千秋,看戲的可以去追自己喜歡的演員,看自己喜歡的制作詮釋。這個收聽現象,之後再開一篇來分享。

使用權和是否下架這個,關於小說平台或是版權方未來的計劃,就看雙方接受度。

我看過的合同中,單本的價格大概是200rmb起,說貴其實不貴,就看個人想不想出這個錢。除了財力問題外,個人演播員的製作肯定不如工作室規模化分工的製作來得有效率,而且工作的做法拚速度也拚量,一次開10個劇組下去錄書,一次上架10本書,很快就可以知道聽眾的喜好,如果其中一個劇紅了,回本也快。

我看到台灣有些漫畫家,也會和聲音劇團合作,將作品轉化為有聲漫。也期待這個市場能更活躍,為創作者帶來更多機會。


自己挖坑:

本篇中提到「平台與用戶」也會開一篇分享中國的有聲平台與用戶(出版方創作者與聽眾)之間的關係,與收聽/閱讀習慣產生的有聲書/有聲小說行銷方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憶裳思思的沙龍
47會員
108內容數
有聲書、有聲劇、廣播劇....有什麼差別?一本書化成有聲書的過程中,一個演播人員是如何參與其中?在版權的面前,是作者、愛好者、市場…共贏成長的鎧甲?還是揮向誰的武器?在這個行業中的每個角色,又能從中學到什麼……除了有聲書,演播人員還能參與到哪些作品中?本專題將由演播人員的視角出發,觀察有聲市場的變化與需求
憶裳思思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2/19
網配圈在做什麼? "網配圈"是網絡配音圈的簡稱,也就是活躍於網路上的配音愛好者,除了喜歡各類配音作品外,也會組織小團隊創作完整劇作,大部分為非專職的興趣愛好者,也有部分人群是將之作為往專業方向的鍛鍊。 網配圈主要的創作類型為廣播劇、情感電台、有聲劇、有聲漫等。在中國有配音秀、戲鯨、麥萌這類的配音類a
Thumbnail
2022/12/19
網配圈在做什麼? "網配圈"是網絡配音圈的簡稱,也就是活躍於網路上的配音愛好者,除了喜歡各類配音作品外,也會組織小團隊創作完整劇作,大部分為非專職的興趣愛好者,也有部分人群是將之作為往專業方向的鍛鍊。 網配圈主要的創作類型為廣播劇、情感電台、有聲劇、有聲漫等。在中國有配音秀、戲鯨、麥萌這類的配音類a
Thumbnail
2022/12/05
說到AI朗讀,大家想到的是什麼?是google小姐的聲音?很機械音的冰冷感?如果是這樣那你一定沒有聽過好的AI朗讀! 因為最近一直在關注有聲書,AI朗讀有聲書已經發展多年,在演播人員哪裡找飯吃?一文中我故意漏掉了一點沒說,就是聲音授權研究和使用。大型的音頻平台在累積了大量的聲音庫之後,也同時做聲音的
Thumbnail
2022/12/05
說到AI朗讀,大家想到的是什麼?是google小姐的聲音?很機械音的冰冷感?如果是這樣那你一定沒有聽過好的AI朗讀! 因為最近一直在關注有聲書,AI朗讀有聲書已經發展多年,在演播人員哪裡找飯吃?一文中我故意漏掉了一點沒說,就是聲音授權研究和使用。大型的音頻平台在累積了大量的聲音庫之後,也同時做聲音的
Thumbnail
2022/12/03
這是一本博士論文,卻讓我讀得精神抖擻亢奮得睡不著覺。 作者:張毓如 博士 指導教授:范銘如 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2018年出版) 閱讀連結:https://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119041/1/950101.pdf 這是一
Thumbnail
2022/12/03
這是一本博士論文,卻讓我讀得精神抖擻亢奮得睡不著覺。 作者:張毓如 博士 指導教授:范銘如 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2018年出版) 閱讀連結:https://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119041/1/950101.pdf 這是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有聲作品」是小說/文學/漫畫創作者的一項發行選擇型式 眼睛總是在忙,耳朵永遠有空 連續幾年,大家都在說台灣的有聲市場起飛,台灣的收聽群眾的確一直在增加,小說/故事演播、廣播劇改編,是圖文創作者在實體書本、電子書、電視劇、電影以外的的發行型式。在許多國家,因為有聲劇帶起了收聽數,促成電視劇電影爭取改
Thumbnail
「有聲作品」是小說/文學/漫畫創作者的一項發行選擇型式 眼睛總是在忙,耳朵永遠有空 連續幾年,大家都在說台灣的有聲市場起飛,台灣的收聽群眾的確一直在增加,小說/故事演播、廣播劇改編,是圖文創作者在實體書本、電子書、電視劇、電影以外的的發行型式。在許多國家,因為有聲劇帶起了收聽數,促成電視劇電影爭取改
Thumbnail
在學習演播和試音過程中,會自然接觸到各種「行話」,本來不覺得有啥高深的啦,但在一些單純有聲書討論的或是想要自製有聲書討論中發現,這些話,還真的是行內話,所以就來說說我所知道的行話吧~
Thumbnail
在學習演播和試音過程中,會自然接觸到各種「行話」,本來不覺得有啥高深的啦,但在一些單純有聲書討論的或是想要自製有聲書討論中發現,這些話,還真的是行內話,所以就來說說我所知道的行話吧~
Thumbnail
做平台還是做內容/服務?這是在互聯網創業一開始大家都會自問的問題,如今大家最熟知的內容平台包括了Youtube, Spotify, KKBox....等,這些平台他們自製內容嗎? 大部分是不做的,就算做,也只占平台的一小部分,平台的任務創造一個友善的空間,讓內容創作者和他的閱聽人們能有好的互動體驗。
Thumbnail
做平台還是做內容/服務?這是在互聯網創業一開始大家都會自問的問題,如今大家最熟知的內容平台包括了Youtube, Spotify, KKBox....等,這些平台他們自製內容嗎? 大部分是不做的,就算做,也只占平台的一小部分,平台的任務創造一個友善的空間,讓內容創作者和他的閱聽人們能有好的互動體驗。
Thumbnail
錄製有聲書、有聲小說時,除非是個人未曾簽約發表過的原創作品,否則很難繞過版權這個大山。中國市占率很高的有聲平台也會面臨到用戶上傳的有聲作品,並未合法取得版權,影響到平台的長期發展。 而一般演播員,雖不以商業營利為目的,但只要公開發布,都是侵犯到原作者的權益。中國創作者對於個人創作版權的意識普及,如果
Thumbnail
錄製有聲書、有聲小說時,除非是個人未曾簽約發表過的原創作品,否則很難繞過版權這個大山。中國市占率很高的有聲平台也會面臨到用戶上傳的有聲作品,並未合法取得版權,影響到平台的長期發展。 而一般演播員,雖不以商業營利為目的,但只要公開發布,都是侵犯到原作者的權益。中國創作者對於個人創作版權的意識普及,如果
Thumbnail
8月的時候,和一個朋友閒聊,她知道我對有聲演播這個行業有興趣,就跟我聊到了中國的直播行業。我說我對直播行業沒興趣,原因就不在這兒多說了,後面聊起了中國的有聲行業,我隨手把外賣漢堡紙袋撕開,邊說邊聊。本篇就那天隨手畫的圖說起好了。 找飯吃這事就關乎市場,而演播人員的飯呢永遠都會跟「文創版權」這事掛勾。
Thumbnail
8月的時候,和一個朋友閒聊,她知道我對有聲演播這個行業有興趣,就跟我聊到了中國的直播行業。我說我對直播行業沒興趣,原因就不在這兒多說了,後面聊起了中國的有聲行業,我隨手把外賣漢堡紙袋撕開,邊說邊聊。本篇就那天隨手畫的圖說起好了。 找飯吃這事就關乎市場,而演播人員的飯呢永遠都會跟「文創版權」這事掛勾。
Thumbnail
說實話,抄襲之風愈演愈烈,我一點也不意外。 因為真正有才華有創意肯努力的人不多,而這三者還得源源不絕不得停歇,確實讓人挺頭疼的,所以那些才華有限,又不肯下功夫,更不願花時間去等待成功之果開花的人受不了這種折磨,他們就選擇抄襲,剽竊別人的東西,其實和搶沒兩樣,但因為搶的不是真金白銀,是無形資產,於是他
Thumbnail
說實話,抄襲之風愈演愈烈,我一點也不意外。 因為真正有才華有創意肯努力的人不多,而這三者還得源源不絕不得停歇,確實讓人挺頭疼的,所以那些才華有限,又不肯下功夫,更不願花時間去等待成功之果開花的人受不了這種折磨,他們就選擇抄襲,剽竊別人的東西,其實和搶沒兩樣,但因為搶的不是真金白銀,是無形資產,於是他
Thumbnail
最近新書即將出版,雖然已出過好幾本書了,但這回特別不容易,有的人可能會很納悶,都打通了渠道,出版的書大部份也都賣斷貨了,怎麼會更艱辛呢? 這份艱辛,其實和大陸這十年來的市場變化有很大的關係,我們先簡單回溯一下這十年的發展。 第一個時期 2008年,我第一次出書,和大家一樣,拿首印數*版稅的錢。 前三
Thumbnail
最近新書即將出版,雖然已出過好幾本書了,但這回特別不容易,有的人可能會很納悶,都打通了渠道,出版的書大部份也都賣斷貨了,怎麼會更艱辛呢? 這份艱辛,其實和大陸這十年來的市場變化有很大的關係,我們先簡單回溯一下這十年的發展。 第一個時期 2008年,我第一次出書,和大家一樣,拿首印數*版稅的錢。 前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