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與中華開發金控攜手合作 舉辦「中小企業減碳調查」 四成尚未啟動淨零轉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圖說:中小企業減碳調查記者會。圖左起為中華開發金控發言人潘玲嬌、中華開發金控行銷長賀龍、經濟部政務次長陳正祺、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_攝影劉咸昌。

圖說:中小企業減碳調查記者會。圖左起為中華開發金控發言人潘玲嬌、中華開發金控行銷長賀龍、經濟部政務次長陳正祺、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_攝影劉咸昌。

【李婉如/ 報導】《今周刊》與中華開發金控攜手合作,針對台灣中小企業的專業經理人、高階主管以及決策者進行減碳調查,並於今天(16日)舉辦「中小企業減碳調查」記者會,公布調查結果。本次調查發現,有七成企業知道台灣減碳目標為2050年前達到淨零排放、八成五企業則聽過「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且有近七成已展開碳盤查相關作業,但卻有四成企業表示在淨零轉型上「仍未採取任何行動」,目前也僅5%的企業有淨零轉型路徑規劃,而採購綠電比例更低,只有3.9%。由此調查結果可見,台灣中小企業雖有減碳概念,但實際行動比例偏低,大多還在觀望階段。

國發會在今年三月正式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六月,歐洲議會拍板通過「CBAM」,預計2027年起,台灣製造的產品若要進到歐洲市場,都須購買憑證,鋼鐵、鋁、水泥、有機化學品、塑膠等多項產業首當其衝。當前國際響應減碳趨勢銳不可當,不僅加快淨零時程,同時增強減碳措施力道,然而,《今周刊》與中華開發金控合作的「中小企業減碳調查」結果顯示,台灣中小企業面臨全球與台灣淨零轉型過程中,主要二大困境分別是63%的企業認為產業資源或輔導不足、62.3%認為企業內部無相關專業人才,也因此未能展開行動,導致跟不上國際腳步。

《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在記者會中說到,《今周刊》一直關切ESG議題,也非常關心淨零排放。我們團隊就提出一個想法:工總以大企業為主,台灣高達159萬的中小企業怎麼面對淨零問題?於是尋找中小企業總會,以及在各方面積極協助中小企業的開發金控合作,進行「中小企業減碳大調查」。

由於中小企業的人力有限,沒有專一部門,甚至沒有專人處理減碳工作,以致於問卷的進行難度很高。經過近二個月的努力,email、電話的不斷催促,終於完成近300份有效問卷。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超過七成中小企業擔心碳費的衝擊。問卷的許多發現,相信對經濟部、國發會、環保署等相關部門,及像開發金控關心中小企業發展的金融機構,甚至對中小企業都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中小企業減碳停滯不前,經濟部工業局規劃成立各種產業聯盟,目的由大企業帶領供應鏈內的中小企業投入減碳;而在訂單的壓力下,不少企業尋求轉型之道,面對資源有限、缺乏專業人才等困境,調查結果中,確實有近五成企業有意願加入自主減碳策略聯盟,向政府爭取相關輔導資源以突破難關。經濟部政務次長陳正祺表示,經濟部從四大部分著手協助,包括企業、住商、交通,以及能源轉型。有些學者稱淨零轉型是綠色工業革命,陳正祺提到未來企業在淨零轉型會面對的兩大挑戰分別是,供應鏈挑戰及金融支持的挑戰。

陳正祺指出,從調查中可以發現,中小企業有動機要做轉型,但資源、知識不足,不過企業願意了解政策並配合。陳正祺指出台灣GDP佔比有27%以上來自製造業,「我們的挑戰比較大,製造業就是會排碳、使用能源。尤其能源轉型非常困難,無論如何,能源供應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的投資在疫情期間,是投資增加最快的兩年,用電成長也成長很多,讓綠能的比例稍微拖延,疫情間又面臨缺工、通膨。2026年綠電佔比可以達到兩成。」

針對中小企業所面對的淨零轉型困境,陳正祺也回應,預計保留三成綠電於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專門提供給中小企業。另外,經濟部也有相關碳盤查工具、節能減碳的網站,讓企業了解政府可以提供的協助。

另外,調查進一步發現,淨零轉型的另一個困難之處在於「資金問題」,包括投入轉型資金不足、融資管道不足,調查結果也反映出有近九成的公司希望政府或金融業提供優惠融資專案。承諾2045年全資產組合(Total Portfolio)淨零碳排的中華開發金控,將以金融投資的影響力引導產業轉型,在綠色金融商品方面,包括綠色授信、綠色債券、綠色籌資就超過600億元。中華開發金控發言人潘玲嬌表示,淨零轉型已經成為企業競爭力的關鍵,為協助中小企業實現低碳轉型,開發金控制定了各項氣候變遷因應計劃,並推出氣候風險評估模型,協助中小企業強化氣候變遷韌性,透過金融影響力加速產業低碳轉型。

最後,《今周刊》編輯團隊撰述委員黃煒軒強調,透過這次調查,從認知(觀念)、轉型(科技應用)、作為(具體做法)這三大面向媒合金融產業找出可協助之作法,以永續金融的角度引導產業無痛轉型,帶動零碳經濟成長!

《今周刊》本次調查的十大發現,主要包括:

  1. 八成五聽過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逾二成六認為影響很大
  2. 七成聽過《清潔競爭法案》,逾二成認為影響很大
  3. 近七成擔心碳費的衝擊、逾五成認為應分階段徵收碳費
  4. 淨零轉型動機逾四成為自主意識
  5. 近五成五已開始規劃淨零路徑
  6. 欲購買綠電者,兩成二買不到
  7. 已完成碳盤查者不到一成
  8. 近四成對淨零轉型尚無相關作為
  9. 供應鏈大小廠合作,一半有意願
  10. 轉型資金不足,近九成期盼政府或金融業提供優惠融資

更多詳細資訊,歡迎參閱《今周刊》1352期 〈小台廠的減碳追殺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時尚品味生活誌的沙龍
9會員
627內容數
2025/03/26
大陸配偶劉振亞(網名「亞亞」)因在網路上發表有關兩岸關係的言論,遭內政部移民署廢止居留許可,並限期於3月25日離境。劉振亞最終於當日晚間7點在松山機場召開記者會後離境,事件引發社會關注。 新黨副祕書長游智彬發表言論表示,雖然「100個亞亞喊武統也不會有武統」,但他認為若總統賴清德推動台獨,將會
Thumbnail
2025/03/26
大陸配偶劉振亞(網名「亞亞」)因在網路上發表有關兩岸關係的言論,遭內政部移民署廢止居留許可,並限期於3月25日離境。劉振亞最終於當日晚間7點在松山機場召開記者會後離境,事件引發社會關注。 新黨副祕書長游智彬發表言論表示,雖然「100個亞亞喊武統也不會有武統」,但他認為若總統賴清德推動台獨,將會
Thumbnail
2025/03/25
記者/陳均 德國IF官方公布 2025 獲獎名單,今年共有72個參賽國家,近 11,000 件作品參賽,如此輝煌的參賽數量再次證明了iF設計獎作為全球最舉足輕重、最具有影響力的設計獎項之一的地位。 今年的一大創新是更加強調永續性作為五項評選標準之一,評審團從創新性、功能性、美學價值、永續性與
Thumbnail
2025/03/25
記者/陳均 德國IF官方公布 2025 獲獎名單,今年共有72個參賽國家,近 11,000 件作品參賽,如此輝煌的參賽數量再次證明了iF設計獎作為全球最舉足輕重、最具有影響力的設計獎項之一的地位。 今年的一大創新是更加強調永續性作為五項評選標準之一,評審團從創新性、功能性、美學價值、永續性與
Thumbnail
2025/02/27
▲錠嵂保經40週年 承諾同仁一起創造幸福樂活的人生。(圖/錠嵂保經提供) 記者陳正安/台中報導 2025錠嵂春季藍鵲業務大會「錠嵂40 壯出幸福新篇章」26日於台中臻愛花園飯店隆重登場,超過2000位同仁和嘉賓一齊感受錠嵂40年來奠定的根基文化、並與奧運金牌選手李洋、金曲歌后彭佳慧,共同
Thumbnail
2025/02/27
▲錠嵂保經40週年 承諾同仁一起創造幸福樂活的人生。(圖/錠嵂保經提供) 記者陳正安/台中報導 2025錠嵂春季藍鵲業務大會「錠嵂40 壯出幸福新篇章」26日於台中臻愛花園飯店隆重登場,超過2000位同仁和嘉賓一齊感受錠嵂40年來奠定的根基文化、並與奧運金牌選手李洋、金曲歌后彭佳慧,共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如果你是銀行,你願意投資、融資給哪種企業?
Thumbnail
如果你是銀行,你願意投資、融資給哪種企業?
Thumbnail
世界各種局勢和環境狀況變化越來越快速,製造業更面臨全球供應鏈重組和淨零碳排等各種壓力。要如何從產業特性,並利用數位科技找到企業轉型利基點?讓各界專家,以ESG的角度告訴你!
Thumbnail
世界各種局勢和環境狀況變化越來越快速,製造業更面臨全球供應鏈重組和淨零碳排等各種壓力。要如何從產業特性,並利用數位科技找到企業轉型利基點?讓各界專家,以ESG的角度告訴你!
Thumbnail
產業的特性差異很大,所以不同產業,適合的減碳方法不同。各產業有什麼減碳重點呢?
Thumbnail
產業的特性差異很大,所以不同產業,適合的減碳方法不同。各產業有什麼減碳重點呢?
Thumbnail
減碳是產業現在就需要馬上面對的課題,「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提出製造產業的轉型,應該要做到〈製程改善、能源轉換和循環經濟〉的三大面向。成本是選擇減碳方式的重要參考依據,協助企業判斷,找出最符合經濟效益的選項。
Thumbnail
減碳是產業現在就需要馬上面對的課題,「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提出製造產業的轉型,應該要做到〈製程改善、能源轉換和循環經濟〉的三大面向。成本是選擇減碳方式的重要參考依據,協助企業判斷,找出最符合經濟效益的選項。
Thumbnail
【李婉如/ 報導】《今周刊》與中華汽車合作綠色運輸轉型調查,針對台灣中小企業在迎接淨零時代之下,運輸減碳的策略布局,並於今天(14日)舉辦記者會公布調查結果。本次調查主要發現,超過九成的中小企業已意識到未來將面對運輸碳中和的挑戰,並有五成以上企業認為綠色運輸具有急迫性,尤其是已被客戶要求碳盤查的企業
Thumbnail
【李婉如/ 報導】《今周刊》與中華汽車合作綠色運輸轉型調查,針對台灣中小企業在迎接淨零時代之下,運輸減碳的策略布局,並於今天(14日)舉辦記者會公布調查結果。本次調查主要發現,超過九成的中小企業已意識到未來將面對運輸碳中和的挑戰,並有五成以上企業認為綠色運輸具有急迫性,尤其是已被客戶要求碳盤查的企業
Thumbnail
|這不是國際玩笑!是真正的綠色GAME大BUG! 在全球積極追求淨零碳排的時代潮流下,臺灣中小企業廠商作為出口國際導向,正在忍受著客戶們的巨大壓力,歐盟的CBAM、各國各產業不同的『碳門檻』等等,然而臺灣綠電供應卻還未完全跟上進度!!這讓許多中小企業為了不被甩在後面而各種煩惱。
Thumbnail
|這不是國際玩笑!是真正的綠色GAME大BUG! 在全球積極追求淨零碳排的時代潮流下,臺灣中小企業廠商作為出口國際導向,正在忍受著客戶們的巨大壓力,歐盟的CBAM、各國各產業不同的『碳門檻』等等,然而臺灣綠電供應卻還未完全跟上進度!!這讓許多中小企業為了不被甩在後面而各種煩惱。
Thumbnail
氣候變遷是全球共同面臨的挑戰,台灣雖小但我們仍是地球上的一份子,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降低碳排放的行為,除了是為整個地球環境的永續生存盡力, 也是為了台灣經濟發展的競爭力而付出。
Thumbnail
氣候變遷是全球共同面臨的挑戰,台灣雖小但我們仍是地球上的一份子,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降低碳排放的行為,除了是為整個地球環境的永續生存盡力, 也是為了台灣經濟發展的競爭力而付出。
Thumbnail
【李婉如/ 報導】《今周刊》與中華開發金控攜手合作,針對台灣中小企業的專業經理人、高階主管以及決策者進行減碳調查,並於今天(16日)舉辦「中小企業減碳調查」記者會,公布調查結果。本次調查發現,有七成企業知道台灣減碳目標為2050年前達到淨零排放、八成五企業則聽過「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
Thumbnail
【李婉如/ 報導】《今周刊》與中華開發金控攜手合作,針對台灣中小企業的專業經理人、高階主管以及決策者進行減碳調查,並於今天(16日)舉辦「中小企業減碳調查」記者會,公布調查結果。本次調查發現,有七成企業知道台灣減碳目標為2050年前達到淨零排放、八成五企業則聽過「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
Thumbnail
※本專欄之文章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請讀者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麥斯產業前瞻分析》及作者無涉。
Thumbnail
※本專欄之文章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請讀者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麥斯產業前瞻分析》及作者無涉。
Thumbnail
根據《巴黎氣候協定》,全球必須在 2050 年前達到碳淨零的目標,才能避免全球暖化幅度超過攝氏 2 度。不過,到目前為止執行得如何呢?渣打集團今年的《零碳經濟報告》(Zeronomics)顯示,約有半數的大中華地區企業在「轉型至淨零排放」的速度仍不夠快,導致企業方便 2050 年達成淨零排放目標的
Thumbnail
根據《巴黎氣候協定》,全球必須在 2050 年前達到碳淨零的目標,才能避免全球暖化幅度超過攝氏 2 度。不過,到目前為止執行得如何呢?渣打集團今年的《零碳經濟報告》(Zeronomics)顯示,約有半數的大中華地區企業在「轉型至淨零排放」的速度仍不夠快,導致企業方便 2050 年達成淨零排放目標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