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國家發展委員會在2022年3月底發佈的「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中,說明台灣希望能在2050年朝向零碳發展,執行的四大策略為產業轉型、能源轉型、生活轉型與社會轉型等。
在產業轉型的策略下,更提出
製程改善、能源提效及轉換和
循環經濟三大面向,包含設備汰舊更新、數位化節能、使用綠電/氫能、原料替代和資源整合等共十一項減碳措施。
且產業特性和企業營運息息相關,不同產業特性,執行的減碳重點也不盡相同,以下參考
WEF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Net-Zero Challenge: The supply chain opportunity」報告,提供各產業選擇減碳方式的參考建議。
1.電子供應鏈
電子等資通訊業不只是台灣主要產業,也是台灣高碳排產業之一。
更有效率的新製程/流程和環保材料使用方式:
可減低約2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使用更有效率的新製造流程或優化的工藝技術、增加材料使用率,或使用可回收及環保材料等方式,共計可節省20%二氧化碳排放量。
數位科技可以達成ESG中提到,根據
精實管 理中減少浪費的核心精神,很多企業是利用工業4.0或智慧製造的技術,不只做到提質、增效、降本、減存等提升生產效益,更同時達到環境永續。
從產品設計的源頭增加減少廢棄物產生(Reduce)、重複使用(Reuse)和回收再利用(Recycle)的3R概念、物料採購條件納入可回收/可循環材料的要求、生產過程中的副產品再利用等。更多說明,在
循環經濟,達成「碳中和」的策略之一文章中說明。
減少製程的碳排放方式,一開始就要利用
碳盤查數位工具,了解目前碳排量的狀況,再針對高碳排的製程或設備,進行減碳計畫的擬定。
使用再生能源:
可減低約3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電子相關產業有3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發生在製造產線的電力使用。短期可思考利用符合ISO的能源管理系統,以建立智慧化的能源監控方式,讓能源使用效益最大化。長期可利用像太陽能光電或風電等再生能源和綠電,來降低最大部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使用再生熱能:
可減低約3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將製程中原本使用煤炭和石油的高碳排動力,改為利用氫氣、生質燃料或沼氣等更環保的方式,可減少3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2.交通工具供應鏈
交通工具供應鏈的製造過程,是屬於高耗能類型。如何在製造過程中,選擇使用更環保有效益的加工方式、或是各種再生能源和熱能的種類,都能大幅度的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使用再生能源:
可減低約4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交通工具供應鏈有4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因為生產鋁、電池或玻璃等項目的生產過程中,使用的電力所產生。所以利用像是太陽能光電或風力發電等環保的再生能源,即可能減低4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使用再生熱能:
可減低約2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像新興的交通工具應鏈中,很重要的一個項目是電池的製造。以電池的生產來看,若能在製造過程中,以綠色的熱能,來進行乾燥的程序,則可能減少2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更有效率的新製程:
可減低約1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利用
碳盤查報告的數據,找出
高碳排的製程,再利用
精實管理TPS做到減少製程中的浪費,優化製程效率,達到新製程的效果。
或是直接更換設備,像是鋼鐵的生產製程,若將原本使用的鍋爐高碳排的生產方式,改成電爐式較環保的製造流程,即可望降低約1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3.快速消費品供應鏈
快速消費品包含個人或家庭的清潔用品、化妝品等領域,產品使用週期短。
使用再生熱能:
可減低約3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快速消費品供應鏈中,使用很多化學相關的生產方式,需要用到低溫和高溫的能量轉化方式。若能量的處理方式,改成可再生熱量(如熱泵或沼氣)的方式,就可能減少3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提高供應鏈的原物料生產效率:
可減少約2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快速消費品顧名思義,是生活中都會一直使用的消耗品。消費者使用產品後就馬上會丟棄,所以容易產生非常多的廢棄物,快速製造又丟棄的過程,造成大量的溫室氣體排放。
塑膠、紙類等是快速消費品最常用的包裝材質,若是提供原料的供應鏈廠商,在生產過程中就提高生產效率,降低能源的浪費,或是做好包裝材料等,後續循環回收的設計,就可能降低約2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使用可回收材料:
可減低約1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若在產品設計時,就不使用原始材料,而選擇環保回收的材質,像是PET、PVC、PE、PP、PS等經過回收再製的塑膠材料,就可以減少1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4.食品供應鏈
從食材種植的方式、食品製造流程的優化和能源的使用,和食物運輸載具的能源選擇,都會影響溫室氣體排放的狀況。
優化材料使用和生產流程:
可減低約2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在食材種植和畜牧的過程中,優化氮肥相關的使用方式。且因生產氮肥需要高溫高壓的製程,應優化氮肥的生產方式,並增加低溫室氣體排放的肥料種類的生產力和使用效益。在食品製造過程中,利用數位工具中的數據,降低食材的報廢量。這樣總體可減少約2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使用再生能源:
可減低約1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在食品加工和包裝的製造過程中,若能使用如太陽能光電或畜、農、漁電共生等再生能源的方式,則可減少1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使用環保的運輸燃料:
可減低約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在食品配送的運輸過程中,若能將原本使用的汽油或柴油,改為更環保的電池或氫氣等綠色燃料,則可降低約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5.紡織供應鏈
紡織業因為製程的高耗能,在世界各國都是政府進行節能減碳的重點產業之一。
使用再生能源:
可減低約4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紡織及服裝的材料製造過程,原本都使用燃煤、燃油等高碳排的石化工業技術進行。若將生產方式為天然氣替代燃煤、燃油,並增加設置太陽能光電及陸地風電等再生能源,就可能減低約4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和供應商一起進行製程優化:
可減低約2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要求供應商提高製程效率,像是製程設備的汰舊換新,或導入智慧化的生產管理系統,將製造過程能夠升級到能耗更低的縫紉、紡紗、織造和針織等製程的機械設備和產線設計,即可減少約1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科技協助產業做到淨零碳排
上述不同產業的減碳的重點項目,雖然減碳的執行細節不同,但都和「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提出的產業轉型:
製程改善、能源提效及轉換和
循環經濟三大面向的主軸相同。
國發會並提出產業轉型三大面向的短期減碳建議方式,表示企業在短期,可以思考透過智慧數位系統,優化製造設備的生產效率,或是將舊的製程和設備淘汰,更換為更節能減碳的數位智慧型產品,不只減碳更能節省電力和電費,且生產效率更好。
並利用
碳盤查和
能源管理的數位系統,更有效率的符合ISO 14064、ISO 14067和ISO 50001等國際標準,以建立智慧化的碳排放和能源監控方式,協助企業從了解自身的用電高峰和重點用電設備等狀況,不只讓能源使用效益最大化,更同時做到
節能減碳的目的。
你所在的企業特性是什麼?是否已經選擇適合的減碳和節能方式,並開始朝淨零碳排的方向邁進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