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oment!理想狀態》的狀態

《The Moment!理想狀態》的狀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至今看過的演唱會屈指可數,前幾次經歷那樣曲終人散的空虛感,更是讓我為了進入這樣的大型場合,感到小小卻步。當時也曾懷疑自己的體力,是不是坐在硬梆梆的椅子上三、四個小時不得動彈(或者又叫又跳),才讓我在散場後總覺得腰酸背痛,難以釋懷。

但隨著對自己的認識,我知道其實我是害怕人群,對於擁擠的時刻總感到不安,尤其擁擠又幽閉的那種。太專注於過多的他者的時候,相對的也更深刻感受到孤獨,但我同時也知道我不討厭這樣的孤獨,因為深知當下的獨身與隱隱不安,才讓我放大所有的感官,去警戒或者說,去感受所有,感受聲光、舞台和音樂,感受歌手的talking,並且不小心同步臺上的感動。於是曾經就這樣著迷於一個人去看電影、演唱會或者看展聽演講,一個人旅行和散步,雖然隨著飽滿或者絢爛而來的,通常是無可避免的空虛。但那份空虛能令人好好安靜下來,找到自己的理想狀態。

應該和多數人一樣,認識宇宙人的第一首歌是《一起去跑步》,當時也曾真的莫名著迷於一個人跑步,一個人在路上沒有技巧不懂呼吸的亂跑,被紅綠燈和斑馬線阻止前進的時候,才用身體認識「也許被斑馬擋住」是什麼意思。然後就這樣一首一首、一張一張的跟著宇宙人長大,ㄎ一ㄤ的怪的勵志的浪漫的拔辣的,每一首都或多或少打中當時那個年紀、那個狀態下的自己。

然後是這一場疫情。過程中我常無意識地以為宇宙人是最慘的團體吧?從〈明天留給我〉被延到變成線上,〈理想狀態〉開始前又再次陷入確診潮,但當然這是我主觀的認定,因為他們的演唱會是我唯一有在等的一場。從我個人最爛的狀態,等著等著,等到終於緩步且努力的走向所謂理想。

《The Moment!理想狀態》是第一次攜伴前往的大型演唱會,說真的多了可以聊天的對象,就少了全神貫注、完完全全讓自己很進去的機會,所以只遠遠的感受這份「終於」和這份理想。卻也深刻感受到他們說的:「最理想的狀態有你們在我們身邊。」而我覺得如果知道自己怎麼樣會快樂一點,例如期待的演唱會能如期舉行;例如手環的燈還沒熄滅的時候,就能牽著手走遠遠的路,然後確知自己當下的快樂,那就是所謂的理想狀態吧!

raw-image


avatar-img
Yihan的沙龍
49會員
111內容數
名字念起來是易寒,唱起來像遺憾。 於是就這樣其實符名的活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Yiha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不令作品變得滿佈說教意味,而是單純的取材於本土歷史、認同於本土意識,用文化藝術或者娛樂的角度作為切點,讓更多人有了進一步認識這段歷史的新手門票,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3/5台北大空襲
具體來說我應該是先愛上HYUKOH的音樂開始的,在曾經視覺還沒被螢幕綁架的那些年,好像也仍對所有事物感到新鮮和好奇的那些天,每每在書本、廣播、廣告、某個朋友名人,或是各式各樣的哪裡看到一首歌、一個團體的名字,縱使只是單純的一串名字,都足以興致勃勃的把那一串文字或抄或記在腦袋中的某處,待有網路及螢幕、
4/5《AAA tour》2025-Kaohsiung
無論是滅火器、美秀集團那種,吼叫、開圈、衝撞以釋放滿腔熱血的場次;或是像我是機車少女在祭舞台,輕聲鼓掌尖叫、輕柔擺動身體,那種具體而緩補滿能量的場次;又或是聲子蟲,40分鐘的純然樂曲,及刻意改成黑白畫面的大螢幕,搭配黃昏的magic hour,既魔幻且寫實的氛圍,突然有了好喜歡現在這個當下的幸福感。
不令作品變得滿佈說教意味,而是單純的取材於本土歷史、認同於本土意識,用文化藝術或者娛樂的角度作為切點,讓更多人有了進一步認識這段歷史的新手門票,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3/5台北大空襲
具體來說我應該是先愛上HYUKOH的音樂開始的,在曾經視覺還沒被螢幕綁架的那些年,好像也仍對所有事物感到新鮮和好奇的那些天,每每在書本、廣播、廣告、某個朋友名人,或是各式各樣的哪裡看到一首歌、一個團體的名字,縱使只是單純的一串名字,都足以興致勃勃的把那一串文字或抄或記在腦袋中的某處,待有網路及螢幕、
4/5《AAA tour》2025-Kaohsiung
無論是滅火器、美秀集團那種,吼叫、開圈、衝撞以釋放滿腔熱血的場次;或是像我是機車少女在祭舞台,輕聲鼓掌尖叫、輕柔擺動身體,那種具體而緩補滿能量的場次;又或是聲子蟲,40分鐘的純然樂曲,及刻意改成黑白畫面的大螢幕,搭配黃昏的magic hour,既魔幻且寫實的氛圍,突然有了好喜歡現在這個當下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