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嬤升職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阿嬤往生在六年前,那一年阿嬤診斷出了肺腺癌,當時高齡85的阿嬤有一些輕微的失憶,但大抵上不會不認識人,只是腦袋沒有年輕的時候那麼清楚。

我和妹妹兩個人向菩薩和老大祈求只要阿嬤不痛,其他的問題就順其自然,畢竟年紀已經那麼年邁了,我們也不希望最後一段時間走得那麼痛苦。因為認識的醫生,順利幫阿嬤安排住進了安寧病房,我們一整家族的人,很默契地每天都會在下班時候在醫院報到,一起陪陪阿嬤聊天、吃飯,佔據整個日光室。

阿嬤是一個很堅強的人,個性也很急,終於不得不在最後的時光緩慢了下來,雖然他也會跟我們聊天,但是說話已經沒有太多力氣,願意吃點東西,我們也覺得很開心,希望她能盡量開開心心的走最後一段路。而我們也努力地持咒、火供、祈求,不外是希望他病程中能夠舒適一點,也是希望在往生過後能夠有更多的資糧,甚至往生到更好的地方去。

因為親人們都覺得阿嬤在世的時間不長,因此每天除了輪流在安寧病房陪伴外,也積極地準備阿嬤的生日,大家齊聚在安寧病房的交誼室為阿嬤切了蛋糕,最後被老大念了一頓,這麼積極地幫阿嬤續命,還要高調的慶生,這樣怎麼能夠延長壽命。原來在生命終結之時,真的有這樣的一個法,能夠遮蔽一些時日,讓人延壽,在老大努力的修法為阿嬤續命的時候,我們還揭開了這個秘密,讓阿嬤的壽命更難維持。

然而阿嬤的生命真的十分頑強,住在安寧病房的期間,我們總是可以看到室友陸續往生,甚至有很年輕20幾歲的女孩,在發作的時候痛不欲生,哭喊到無力,在親友來訪的時候訴說著自己還想活,看了真的很心痛又無奈,生命總是如此的脆弱,業力也不曾真的能夠饒過誰,沒有機緣進入修行的領域,沒有機會接受宗教上面的幫助,很難真正的幫助一個人走在往生的道路上。

向死而生真的是一句很積極的話,每一天都應該活得破釜沉舟,修行最難也最簡單的就是能夠自主生死,至少在生命最後一段路程能夠不要那麼痛苦。插個題外話吧!我姑姑的婆婆,大家都習慣叫他婆婆,最後也是因為肺腺癌,當時身體腫脹,都只能在家休養,雖然沒有送到安寧,但是那段時間也是十分安詳,最終在走之前,甚至能請求家人好好幫她洗了一個澡,舒舒服服的換了衣服,而後在睡夢中安詳離去。

我和妹妹很疑惑,婆婆是一名基督徒,但是沒有感覺有做甚麼修行,據說年輕的時候參加教會活動,因為很會煮食,經常分享食物,在我們小時候的時候跟婆婆同睡,妹妹睡得三百六十度,將腳放到婆婆的臉上,也不曾生氣。老大說就是因為他很慈和,沒有嗔氣,所以在最後這段時間能夠沒有感覺痛苦,甚至能夠感受到喜樂,並答謝家人對他的照顧,往生之後,他也能夠到天界享受福報,因此修脾氣怎麼就不是修呢?

確實是如此呢!彷彿再度應證了吸引力法則以及世界隨心所應化,因為慈和溫柔的對待世界,所以就連業力讓他全身腫脹,明明肺部受到壓迫,呼吸很困難的情況下,沒有感受到太多的痛苦,並全程都能在家中,在家人的陪伴下往生,這真的是一件很有福報的事情,所以情緒脾氣的修練確實也是修行很重要的一環啊!這真的是給我們上了一課,知道修行不僅僅只是禱告、祈求、持咒、念經、供養、行善布施,這些都只是其中一個環節,真正重要的還是要回歸到心。

而我的阿嬤是一個堅強又倔強的女人,年輕的時候手藝很好,能夠看著圖片織出各種花紋圖案,也能夠做出各種漂亮的小玩意兒,也能夠修理很多的東西,好似我阿嬤是一個貴婦,其實並不是,他過了好一陣子的顛沛流離,當初阿公提早從福建來到台灣,阿嬤並沒有過來,當時在鄉下家裡做的是捲菸的工作,在這方面阿嬤並不靈巧。

而後家裡讓阿嬤來台灣找阿公,阿嬤先自行到了香港,阿嬤是一個極有方向感的人,適應能力極強,在香港生活了一段時間後,再輾轉來到台灣找阿公,夫妻感情並不能說融洽,阿公是一個會享受生活的人,喜歡去舞廳、喜歡去飲酒,但是阿嬤卻是以自己的手工藝開創了一片天下,當時賣毛衣等物品所賺到的錢往往都是阿公的數倍。

阿公後來生了肝病,住在醫院的期間,才知道阿公將錢借給外人,當時生活變得極其辛苦,五個孩子都還在念書,但是又要照顧阿公,還要照顧孩子,龐大的醫療開銷都成了問題,但是阿嬤硬生生的扛了下來,最終在阿公往生之時,因為無法索討回他人的欠債,抬著棺材去討債,而後艱辛的扛起了整個家,陸續搬家,認了幾個乾兒子乾女兒,讓他們沒事過來吃飯等等,甚至在最後買了三棟房子。

在那樣艱辛的時代背景下,阿嬤真的是一個很堅毅的女子,而在生命最後的一段旅程裡,阿嬤也一如過往的堅毅,老大多次在阿嬤危及之時出魂要去接引,阿嬤都頑強的不願意跟著走,再度復活,不論我們怎麼告訴他記得跟著老大走,在阿嬤腦袋清楚的時候,老大也和阿嬤見過面,不至於不認識人,但阿嬤還是屢次的活了下來。直到關聖帝君誕辰日,阿嬤終於往生,並被關聖帝君接走,回到了家鄉的關聖帝君廟服務,而附帶一提,阿嬤是當時安寧病房住最久的病患,住了超過六個月,數次被趕回家中,但最終還是幸運地回到安寧病房接受照護。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事情,我的阿嬤識得字不多,都是自學,小時候家人只給他獨到小學三年級,就因為繼母的緣故,只能在家幫忙家務及照顧弟妹,因此平常除了因為同鄉的地緣關係,經常會在霞海城隍廟幫忙,也會在迪化街那一代的天公廟拜拜,說拜拜阿嬤說自己不懂,不會念經不會持咒,他就是很虔誠的供養了,站在那邊一臉虔誠地觀看,第一次看到阿嬤如此真的很震撼,因為站了好幾個小時,往生我們一度認為他的緣分會到城隍爺那,沒想到竟然是關聖帝君。

兩三年前,妹妹做了一個夢,夢到阿嬤換上非常美麗的禮服,當時請示老大這個夢境的原因,原來是阿嬤升職了,官階往上升了一等,我們都很高興,覺得阿嬤會有如此的成就不愧是阿嬤。今年,媽媽在夢裡聽到了一個聲音,告知他在農曆11/16的生日要祭拜祖先,媽媽是一個懶惰的婦女,將祖先移回家中後,應該祭拜的時間常常都忘記或是過了才想起來。

此次的提醒,我們先去研究了祖先們的生辰,沒有一個在農曆的11/18,因此感到十分疑惑,再度請示老大,表示阿嬤再度升職了,會再11/18升官,這一次升官必須對於家人要秉公處理,無法再度偷偷地開後門,幫助林家的後代,媽媽可能又再度身體會出現關卡,因此阿嬤悄悄的來提示媽媽讓他好好的祭拜,看能不能讓媽媽的關卡能順利過關,希望媽媽能夠明白這個提示,好好的準備祭拜事宜,感謝阿嬤就連要升官了都不忘守護媽媽這個做的不是很好的媳婦。

依照阿嬤的個性,能夠升職,感覺貌似也不太稀奇,畢竟阿嬤就是一個急性子的人,做起事情來風風火火,並且完成度很高,很負責也很努力,不管在哪一件事情上面,阿嬤從來不曾懈怠,而過去阿嬤雖然貌似沒有修行,但是信力也是一種力量,老大也說你們怎麼知道上輩子阿嬤就沒有修行呢?記錄下這些故事,緬懷阿嬤,也恭賀阿嬤能順利升官,能夠救度更多的眾生,能夠修行更上一層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笑眼狐狸的沙龍
86會員
120內容數
總該有一束光將生活照得熠熠生輝!
笑眼狐狸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4/03
2024/4/3是艾揚格協會(是瑜伽派系),邀請印度的Raya老師來台做分享教學的第一天。 想著連續五天瑜伽課,可能無法抽出時間好好錄影,於是清晨六點半,不清醒的我努力睜開還黏著的眼皮,爬起身洗漱,表定7:30-40預計出門,8:30必須報到,領購買的輔具包,沒想到出現了第一個意外,過度疲憊讓我遲
2024/04/03
2024/4/3是艾揚格協會(是瑜伽派系),邀請印度的Raya老師來台做分享教學的第一天。 想著連續五天瑜伽課,可能無法抽出時間好好錄影,於是清晨六點半,不清醒的我努力睜開還黏著的眼皮,爬起身洗漱,表定7:30-40預計出門,8:30必須報到,領購買的輔具包,沒想到出現了第一個意外,過度疲憊讓我遲
2023/05/05
命運,這個用詞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是消極面對生命的說法,然而在個人認知裡認知命運,也就是所謂的因果,是一個給予自己積極改變的機會和動力,是正向改革自己生命軌跡的機會,能夠讓人在所有選項裡面選擇最好的那一條路徑。然而人生歷程當中經常會有很多難解、痛苦、困惑的時候,感受到的煩悶苦痛就是還業的過程。 有些人
Thumbnail
2023/05/05
命運,這個用詞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是消極面對生命的說法,然而在個人認知裡認知命運,也就是所謂的因果,是一個給予自己積極改變的機會和動力,是正向改革自己生命軌跡的機會,能夠讓人在所有選項裡面選擇最好的那一條路徑。然而人生歷程當中經常會有很多難解、痛苦、困惑的時候,感受到的煩悶苦痛就是還業的過程。 有些人
Thumbnail
2023/02/08
在生命的旅途上,曾經無數次的詢問: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兒時,以為在哲學裡面會找到答案,在閱讀了無數哲學書籍之後,雖然沒有找到答案,但是發現解開每一個困境,可能是身而為人必須做的事情。 青年,以為在心理學裡面有答案,發現人心與人性的複雜面,以及每個人渴望被照顧到的情緒和慾望。在最近的時間裡,利用心理學
Thumbnail
2023/02/08
在生命的旅途上,曾經無數次的詢問: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兒時,以為在哲學裡面會找到答案,在閱讀了無數哲學書籍之後,雖然沒有找到答案,但是發現解開每一個困境,可能是身而為人必須做的事情。 青年,以為在心理學裡面有答案,發現人心與人性的複雜面,以及每個人渴望被照顧到的情緒和慾望。在最近的時間裡,利用心理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再一次,讓我們放下彼此的直念。再愛一次,那位不熟悉、卻曾經愛過你的親人。
Thumbnail
再一次,讓我們放下彼此的直念。再愛一次,那位不熟悉、卻曾經愛過你的親人。
Thumbnail
活著的最後一日,病房的物品非常單純。 必須的只有盥洗用品、藥品和紀錄輸入輸出的表格。機械注入點滴與氧氣。 呼吸停止的時刻,因為不再急促喘息顯得非常安詳。
Thumbnail
活著的最後一日,病房的物品非常單純。 必須的只有盥洗用品、藥品和紀錄輸入輸出的表格。機械注入點滴與氧氣。 呼吸停止的時刻,因為不再急促喘息顯得非常安詳。
Thumbnail
阿嬤往生在六年前,那一年阿嬤診斷出了肺腺癌,當時高齡85的阿嬤有一些輕微的失憶,但大抵上不會不認識人,只是腦袋沒有年輕的時候那麼清楚。 我和妹妹兩個人向菩薩和老大祈求只要阿嬤不痛,其他的問題就順其自然,畢竟年紀已經那麼年邁了,我們也不希望最後一段時間走得那麼痛苦。因為認識的醫生,順利幫阿嬤安排住進了
Thumbnail
阿嬤往生在六年前,那一年阿嬤診斷出了肺腺癌,當時高齡85的阿嬤有一些輕微的失憶,但大抵上不會不認識人,只是腦袋沒有年輕的時候那麼清楚。 我和妹妹兩個人向菩薩和老大祈求只要阿嬤不痛,其他的問題就順其自然,畢竟年紀已經那麼年邁了,我們也不希望最後一段時間走得那麼痛苦。因為認識的醫生,順利幫阿嬤安排住進了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前陣子出勤一宗救護案件時有一些體悟,出勤前指揮中心就有通報,那是一件到院前無呼吸、心跳等生命徵象的案件,到場後看到一位阿嬤坐在椅子上。當下我先貼上AED貼片(傻瓜電擊器),同時準備其他的救護器材,這時學長要我等一下,因為一旁的家屬好像有不急救的要求,要我先繼續看AED的判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前陣子出勤一宗救護案件時有一些體悟,出勤前指揮中心就有通報,那是一件到院前無呼吸、心跳等生命徵象的案件,到場後看到一位阿嬤坐在椅子上。當下我先貼上AED貼片(傻瓜電擊器),同時準備其他的救護器材,這時學長要我等一下,因為一旁的家屬好像有不急救的要求,要我先繼續看AED的判
Thumbnail
人離開這塵世之後,連自己最後的歸處也常是不由己,既然如此又有什麼可以計較的呢?人的存在不在形體上的侷限,而是活在那些珍視的人心中。
Thumbnail
人離開這塵世之後,連自己最後的歸處也常是不由己,既然如此又有什麼可以計較的呢?人的存在不在形體上的侷限,而是活在那些珍視的人心中。
Thumbnail
過了幾天平靜日子,都是為了迎接以下兩天重頭戲:藥懺和告別式。經過討論,決定藥懺和三七(查某仔七-以女兒為主祭的儀式)一起做。
Thumbnail
過了幾天平靜日子,都是為了迎接以下兩天重頭戲:藥懺和告別式。經過討論,決定藥懺和三七(查某仔七-以女兒為主祭的儀式)一起做。
Thumbnail
鄉下的家在巷內馬路旁,以前阿嬤阿公會坐在外面的椅子看人,喊著路過的人來坐。現在路邊搭了張桌子摺蓮花,路過的親戚五十過來捻香坐下說話,每個人說著他認識的那位老人家,我的阿嬤。大家說的內容拼拼湊湊,大抵和我記憶中相同,結語都是說阿嬤去得快,走得安詳,願喪家安寧。
Thumbnail
鄉下的家在巷內馬路旁,以前阿嬤阿公會坐在外面的椅子看人,喊著路過的人來坐。現在路邊搭了張桌子摺蓮花,路過的親戚五十過來捻香坐下說話,每個人說著他認識的那位老人家,我的阿嬤。大家說的內容拼拼湊湊,大抵和我記憶中相同,結語都是說阿嬤去得快,走得安詳,願喪家安寧。
Thumbnail
2021,充滿挫折的一年。 阿嬤在這時過世了。 心裡曾經的恨,在醫院的重逢重拾我與阿嬤的關係。 死亡面前,曾經所為的一切都可歸零嗎?
Thumbnail
2021,充滿挫折的一年。 阿嬤在這時過世了。 心裡曾經的恨,在醫院的重逢重拾我與阿嬤的關係。 死亡面前,曾經所為的一切都可歸零嗎?
Thumbnail
呷奔沒? 是我的印象裡,阿嬤最常跟我說的話。即使她躺在床上,藥物讓她連自己吃飯都不記得,她還是不停重複這句話。 明明已經認不出我們了,卻還是關心著我們,孩子們是否吃飽穿暖,是不是當了父母之後,也成了他們生命的一部分。
Thumbnail
呷奔沒? 是我的印象裡,阿嬤最常跟我說的話。即使她躺在床上,藥物讓她連自己吃飯都不記得,她還是不停重複這句話。 明明已經認不出我們了,卻還是關心著我們,孩子們是否吃飽穿暖,是不是當了父母之後,也成了他們生命的一部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