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觀察的 12 條準則】上 #設計心理 #圖像視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圖解筆記《設計師要懂心理學》
製作圖卡要發揮效益,自然要了解用戶看到圖卡的體驗:用戶看到圖卡時是如何思考、閱讀、識別,甚至後續如何引發用戶的行動,因此,本次挑選《設計師要懂心理學》共讀,了解設計心理學,提升設計水平。
閱讀本系列的文章,您將可以獲得:100個設計相關的心理學。
作者蘇珊·溫欽克 (Susan M. Weinschenk)是行為心理學家,研究將心理學應用於設計(用戶體驗)30餘年,本書是她查找多本論文、書籍,反覆研究選出的理論、概念和案例,以及總結她於用戶介面設計的經驗教訓書寫而成。
歡迎跟我一起共讀《設計師要懂心理學》

01 眼見非腦見—視錯覺

一般以為,當我們觀察周遭,眼睛將資訊傳給大腦,大腦進行資訊處理,會讓我們感受到真實的世界。實則不然,大腦每秒接受約4000萬次的感官資訊輸入,為更快解析意義,大腦會根據以往經驗,去猜測看到什麼,但有時會出錯,產生所謂的「視錯覺」。
慕勒-萊爾錯覺 (Muller-Lyer illusion)
「視錯覺」就是大腦錯誤解析視覺資訊的現象,在1889年德國社會學家弗朗茨·米勒-萊爾發現,人的大腦對於兩個平行端是一樣長的箭頭,會認為箭頭向外的更長,這是最早的視錯覺圖案之一,又被稱為慕勒-萊爾錯覺 (Muller-Lyer illusion)。
👉 每個人觀察到的影象,會受到用戶自身經驗、文化水平、對事物熟悉程度,以及期待看到的內容影響,因此,製作圖卡時,除了考慮排版配色,更要關注用戶調研,以確保用戶能理解。

02 人有兩種視覺—中央和周邊

人有兩種視覺,中央和周邊視覺:中央視覺用來直視觀察事物細節,周邊視覺(餘光)則觀察視野中的其他周邊區域,中央視覺很重要,但周邊視覺則主導人們對於場景的認知,對於理解情境場景有很大意義。
周邊視覺容易被設計者給忽略
現代人多具備周邊視覺,書中提出,在古代若無法注意到周圍環境的危險,比如,草叢藏著老虎,就很難生存下來,因此周邊視覺保留下來,這也說明為什麼,當瀏覽網頁時,若旁邊有廣告、動畫在閃爍,會很容易分心。
👉 在製作圖卡時,不僅中央位置要表達清晰,連周邊細節也要注意,不要認為沒有人會注意旁邊的細節唷,用戶的周邊視覺會讓他們注意到。

03 識別物體會找規律

發現規律會加速處理資訊的速度,即使原本沒有規律,大腦或眼睛會主動去找到規律,比如,圖卡中的圖案,你看到的會是3組圖案、每組2個點,而非6個點,你把距離當作一個規律。
你是看到3組圖案或6個點呢
關於人如何觀察及辨識物體,過去認為大腦有個儲存上百萬物體的記憶庫,當人看到物體時,會與記憶庫的物體比對,直到找到匹配的為止。然而,近代有研究表明,人是通過將複雜物體拆解成基本形狀,來辨識物體,如下圖(Irving Biederman, 1985)。
引用自《設計師要懂心理學》,左側為基本形狀,右側為複雜物體
此外,羅伯特·索爾(Robert L.Solso)2005年發表論文,指出當人想像某事物時,其大腦皮質會比實際觀察到該事物時更為活躍,這可能因為刺激物時既不存在,所以視覺皮質的工作量更大。
總結來說,大腦以二維形式接受觀察到的資訊,所以當物體為三維而非二維的情況下,大腦需要先將物體拆解成基本形狀,在辨別物體為何,以及當物體需要想像時,大腦的工作量會增加。
👉 既然人類在識別圖象時會尋找規律,在製作圖卡時,盡可能多用排版理論中的分組與間隔創造規律;為降低大腦的認知負荷,增加資訊識別效率,則可以多使用二維元素。

04 人臉有專門識別區域

南希·蓋爾·坎維舍(Nancy Gail Kanwisher)(1997)發現大腦視覺皮質區有一特殊區域專門用來識別人臉。
該區域被稱為梭形臉部區(FFA, Fusiform Face Area),人臉能繞過通常的視覺解析通道,獲得快速辨別的優勢,而梭形臉部區距離杏仁核也很靠近,所以也能容易識別出他人的情緒。
根據眼球追蹤的研究,我們會不由自主的看向別人眼睛所看向的方向,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們跟著看向某個方向,並不代表注意或關注,只是看而己。
提醒:自閉症的人臉識別並不走梭形臉部區—人臉與物體都走通常的視覺解析通道
👉 人臉能夠繞過通常的解析通道,獲得快速辨別,也就是說,若圖卡有出現人臉,用戶會最快注意到,而我們也能用,該人臉的眼睛視線來引導用戶看向某個方向:視覺動線引導。

05 微側府視視標準視角

斯蒂芬·E·帕爾默 (Stephen E. Palmer)1981年發表文章提到,他請世界各地的人畫咖啡杯,發現人們畫出的咖啡杯多數是略俯視的角度,並稍稍偏向側面,這角度稱作「標準視角」,幾乎沒有人選擇畫從上俯視的視角,如圖卡右圖。
這是我畫的2個咖啡杯~哪個容易辨別呢
你或許會想,因為大多數人都是用府視角度來看待咖啡杯,但這個實驗並不僅限於咖啡杯,還包括很多物體,連常被人類居高臨下俯瞰的貓狗,被畫時都以標準視角被畫出一一標準視角的識別速度最快。

👉總結來說,人類用標準視角思考、記憶、想像、辨別物體,因此,若要在圖卡上使用物體的圖象或圖標,請使用標準視角。

06 人根據預期瀏覽螢幕

人們對於想看的內容及其位置有先入為主的心智模型,心智模型會預想各種內容在電腦螢幕考、 APP或網站上的位置。比如,當人打開FB社群軟體,若是想要瀏覽朋友動態,並不會看向右方,而會認為重要內容在中央,而優先看向中央。
重要的內容要放在螢幕中央或上1/3處
掃一眼螢幕,人的閱讀動線就和語言習慣一致(自左向右,自右向左,或自上而下),如果旁邊出現大圖(動態或有人臉),則會打破原先的閱讀傾向。

👉 對圖卡製作的啟發是,將重要的內容至於中央,以及在圖卡的上1/3處,讓用戶第一眼能夠掃到。
週六更新下半篇 :D 若喜歡本篇,請點愛心支持 :D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圖解讀書會後的文字稿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知識圖卡由邏輯思維(思考結構化)與設計思維(思考可視化)組成,前者是指知識萃取,後者是指視覺呈現,而圖解剛好可以滿足這兩件事,因此,如果你對製作圖卡有興趣,或對圖解有興趣,歡迎閱讀此篇文章。 本篇是思考結構化篇,本書提供幾個模型協助文本的結構化,有些文本甚至結構化後就可以直接放在圖卡上,因為,結構
此為知識圖卡讀書會的記錄,如果有不清楚地請讓我知道唷。 前兩周,我們一起閱讀了《洋蔥閱讀法》,重點摘要如下: 1. 如何開始閱讀? 2. 閱讀的四種方法? 舉例:去尋找非暴力溝通的概念來源是哪本論文、書籍、去探究其原理及底層邏輯,觀察是否有雷同的概念在其他領域,並嘗試在各場景應用。
昨日,舉辦讀書會,今日再次將講稿改為文字檔。 這本書的內容為第4手知識,屬於經驗技巧型,彭小六整理其閱讀經驗,總結出的閱讀方法論(這本書並未去提煉出四種方法論的底層邏輯)。 本書分為四部分:閱讀的認知與心態、四種閱讀方法、一種筆記方法、兩種閱讀與變現方式 第一部分 閱讀的認知與心態
知識圖卡由邏輯思維(思考結構化)與設計思維(思考可視化)組成,前者是指知識萃取,後者是指視覺呈現,而圖解剛好可以滿足這兩件事,因此,如果你對製作圖卡有興趣,或對圖解有興趣,歡迎閱讀此篇文章。 本篇是思考結構化篇,本書提供幾個模型協助文本的結構化,有些文本甚至結構化後就可以直接放在圖卡上,因為,結構
此為知識圖卡讀書會的記錄,如果有不清楚地請讓我知道唷。 前兩周,我們一起閱讀了《洋蔥閱讀法》,重點摘要如下: 1. 如何開始閱讀? 2. 閱讀的四種方法? 舉例:去尋找非暴力溝通的概念來源是哪本論文、書籍、去探究其原理及底層邏輯,觀察是否有雷同的概念在其他領域,並嘗試在各場景應用。
昨日,舉辦讀書會,今日再次將講稿改為文字檔。 這本書的內容為第4手知識,屬於經驗技巧型,彭小六整理其閱讀經驗,總結出的閱讀方法論(這本書並未去提煉出四種方法論的底層邏輯)。 本書分為四部分:閱讀的認知與心態、四種閱讀方法、一種筆記方法、兩種閱讀與變現方式 第一部分 閱讀的認知與心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判斷未知的事物時,我們在潛意識中很難擺脫最初獲得的資訊,經常以此做為標準。
凝視某一點會發現它在後退,不停地收縮,一眨眼又恢復原來的樣子,這個世界的原貌是什麼? 當我們凝視某一點時,會發現它好像在後退,甚至在不停地收縮,但一眨眼又恢復原來的樣子。這個現象提醒我們,這個世界的原貌或許並不是我們眼前所見的那樣。 眼睛的錯覺 首先,這個現象可以解釋為眼睛的錯覺。我們的眼睛和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的誤會,有時候是因為我們自行的腦補及想像機制而造成的。 人腦很神奇…… 我現在跟你說顏色,並且請您想像一種顏色。 但此刻你腦中出現的,可能不只是顏色,還有該顏色可能的相關影像。
Thumbnail
2022.08.03 最近看到這句話,「思想走在觀察前面」,真是太貼切了。 你如何想,決定了你看見什麼,更決定了後續的事情。 因此每個不同的領域、不同的人,都像是戴著各自的有色眼鏡在觀看世界。 這個眼鏡,就是「思維模式」,是你如何「概念化」這個世界,以方便自己理解並接受它。 它關乎你如
Thumbnail
我們的大腦在演化過程中,慢慢改變,有些思維模式在遠古時代有其必要,到了現代,卻可能變成一種阻礙。《思考101:耶魯大學改變人生的一堂思辨課》整理出經常困住我們的八大錯誤思維,並說明這些思維的緣起與解決方法。 一、流暢效應-「順」的誘惑 當我們看到看似流暢、熟練或稀鬆平常的成果,就會相信那個過
Thumbnail
  《眼與心》(L'Œil et l'esprit, 1961)是法國哲學家梅洛龐蒂(Maurice Merleau-Ponty, 1908-1961)的最後書寫,其主要著作有《知覺現象學》(Phénoménologie de la, 1945)、《可見與不可見》(Le Visible et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主觀性、脈絡和情境如何影響消費者行為和行銷策略。透過融合主觀、脈絡和情境的思維方式,提高行銷成功機率。
孩子,人的感覺與知覺,就是一種維度的呈現與表徵。你在書中看到的顏色錐形圖,你也可以套用在你們所謂的長寬高的三維數學當中。而第四維並不是時間,而是意識,也就是你們在研究的知覺,心理感覺的歷程。 視覺是你們的肉體運用光的折射的活動現象,撈取並且建築這個世界的其中一種樣貌展現給你們理解的工具。而看到這些
Thumbnail
心理學概述 在本章中,我們將介紹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心理學的起源、發展和主要分支,以及心理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通過了解心理學的基礎知識,讀者將能夠更好地理解後續章節中的內容。 心理學的起源 心理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當時的哲學家開始探討人類思想和行為背後的原因。隨著時間的推移
Thumbnail
淺意識是由心理學家所提出的一個概念,是指位於我們意識之下、較難察覺的心靈層面。這一概念的形成歷程涉及多個心理學派的研究和理論,以下是一些對淺意識產生的主要影響: 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 許多對淺意識的研究起源於弗洛伊德的心理學理論。他認為,人的心靈活動可以分為三個層次:意識、前意識和潛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判斷未知的事物時,我們在潛意識中很難擺脫最初獲得的資訊,經常以此做為標準。
凝視某一點會發現它在後退,不停地收縮,一眨眼又恢復原來的樣子,這個世界的原貌是什麼? 當我們凝視某一點時,會發現它好像在後退,甚至在不停地收縮,但一眨眼又恢復原來的樣子。這個現象提醒我們,這個世界的原貌或許並不是我們眼前所見的那樣。 眼睛的錯覺 首先,這個現象可以解釋為眼睛的錯覺。我們的眼睛和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的誤會,有時候是因為我們自行的腦補及想像機制而造成的。 人腦很神奇…… 我現在跟你說顏色,並且請您想像一種顏色。 但此刻你腦中出現的,可能不只是顏色,還有該顏色可能的相關影像。
Thumbnail
2022.08.03 最近看到這句話,「思想走在觀察前面」,真是太貼切了。 你如何想,決定了你看見什麼,更決定了後續的事情。 因此每個不同的領域、不同的人,都像是戴著各自的有色眼鏡在觀看世界。 這個眼鏡,就是「思維模式」,是你如何「概念化」這個世界,以方便自己理解並接受它。 它關乎你如
Thumbnail
我們的大腦在演化過程中,慢慢改變,有些思維模式在遠古時代有其必要,到了現代,卻可能變成一種阻礙。《思考101:耶魯大學改變人生的一堂思辨課》整理出經常困住我們的八大錯誤思維,並說明這些思維的緣起與解決方法。 一、流暢效應-「順」的誘惑 當我們看到看似流暢、熟練或稀鬆平常的成果,就會相信那個過
Thumbnail
  《眼與心》(L'Œil et l'esprit, 1961)是法國哲學家梅洛龐蒂(Maurice Merleau-Ponty, 1908-1961)的最後書寫,其主要著作有《知覺現象學》(Phénoménologie de la, 1945)、《可見與不可見》(Le Visible et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主觀性、脈絡和情境如何影響消費者行為和行銷策略。透過融合主觀、脈絡和情境的思維方式,提高行銷成功機率。
孩子,人的感覺與知覺,就是一種維度的呈現與表徵。你在書中看到的顏色錐形圖,你也可以套用在你們所謂的長寬高的三維數學當中。而第四維並不是時間,而是意識,也就是你們在研究的知覺,心理感覺的歷程。 視覺是你們的肉體運用光的折射的活動現象,撈取並且建築這個世界的其中一種樣貌展現給你們理解的工具。而看到這些
Thumbnail
心理學概述 在本章中,我們將介紹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心理學的起源、發展和主要分支,以及心理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通過了解心理學的基礎知識,讀者將能夠更好地理解後續章節中的內容。 心理學的起源 心理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當時的哲學家開始探討人類思想和行為背後的原因。隨著時間的推移
Thumbnail
淺意識是由心理學家所提出的一個概念,是指位於我們意識之下、較難察覺的心靈層面。這一概念的形成歷程涉及多個心理學派的研究和理論,以下是一些對淺意識產生的主要影響: 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 許多對淺意識的研究起源於弗洛伊德的心理學理論。他認為,人的心靈活動可以分為三個層次:意識、前意識和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