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Web3.0 是什麼?介紹 8 種改變世界的 Web3.0 應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9 分鐘

隨著元宇宙(Metaverse)的話題逐漸火熱,Web3.0(也被稱為Web3)一詞儼然成為了報章媒體的寵兒、企業行銷的方針。

早前,有些人認為 Web3.0 依然處於概念階段,充其量只是商業話術,例如特斯拉創辦人 Elon Musk 就曾言:「目前看起來 Web3.0 更像是行銷噱頭而已。」

時至今日,伴隨著加密產業的蓬勃發展,業界對於 Web3.0 的描繪也愈來愈具體,各種 Web3.0 應用方式大量湧現。這篇文章將帶你一探 Web3.0 應用面的現況,以及它們將如何改變世界。

Web3.0 是什麼?介紹 8 種改變世界的 Web3.0 應用

Web3.0 是什麼?介紹 8 種改變世界的 Web3.0 應用



Web3.0 是什麼?三大主要特色

用一句話來簡單解釋 Web3.0,那就是去除「中央集權」的網路服務。透過 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沒有單一機構可以控制,而是網路世界所共同所擁有的公開數位帳本——將科技巨頭大權在握的資訊流,尤其是使用者個資、帳戶權限等等解放出來歸還至用戶手上,實現資訊主權的民主化。以下從 Web3.0 三大特色加以說明:

1. 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

區塊鏈是由一群人(稱節點、礦工、驗證人⋯⋯)共同維護的公開數位帳本,故基於區塊鏈的 Web3.0 網路所有權是分散的,不需要單一伺服器或企業來維持,是「去中心」的。這將讓用戶們「擁有」網路,因為 Web3.0 並不會被個人、公司所主導,而是由社群用戶協同經營。

2021 年 2 月,有一位父親為了讓小孩視訊看診(備註 ①),拍下了小孩的身體部位,提供給醫療人員看診使用,卻被 Google 認為是罪犯並永久刪除他的帳戶⋯⋯法院還他清白後,卻仍然無法恢復帳戶所有權。上述案例絕非個案,因為這些科技巨頭擁有內容審查權,而用戶總是處於弱勢的一方;但在 Web3.0 應用裡,沒有「大台」(檯面上的大型權威機構主導)主宰用戶權限,這是「去中心化」的精神。
 

2. 去信任化(Trustless)

我們生存的中心化世界是一個以「信任」為基礎的世界,例如在轉帳時你只能相信銀行(中間人)會履行承諾完成任務;在去中心化的世界中,區塊鏈技術讓轉帳不再需要「信任」基礎就能完成,這是因為每一筆交易都使用了密碼學做認證,紀錄被放在區塊鏈上公開透明且不可篡改,隨時可以被拿出來考證。

因此,在區塊鏈世界中,兩個陌生人的交易不需要以「信任」做為基礎,因為資料塊上的資訊隨時可以被拿出來考證,這便是區塊鏈的「去信任化」。如今各種 Web3.0 應用,用戶不需要經由第三方中介機構,可以直接和其他用戶進行「點對點」(peer-to-peer)的交易。

憶起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當時「受到信任」的銀行機構包裝並販售低評級的房貸,欺騙所有消費者,造成了嚴重的次級房貸危機,有些人認為「去信任化」概念自始萌芽。
 

3. 無需許可(Permissionless)

無論其種族、性別、年齡、階級、財富或政治立場,公有區塊鏈「無需許可」,允許所有人加入。每個人都享有區塊鏈應用的平等權利,沒有人被排除在外。這是一個開放的網路,所有用戶都可以參與區塊鏈來驗證交易和數據的共識過程。

2022 年 10 月,知名饒舌歌手 Kayne West 因爭議性言論,被金融巨頭摩根大通關閉銀行帳戶(註 ②)⋯⋯後來他戴著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帽子現身,似乎暗示著他將擁抱比特幣、一視同仁的區塊鏈世界。足見其「無需許可」 的 Web3.0 應用價值。區塊鏈只按邏輯行事,沒有立場。Web3.0 世界一視同仁,為所有人敞開大門。

銀行為華爾街服務,區塊鏈為所有人服務。
圖片來源:推特 @Grey Jabesi

圖片來源:推特 @Grey Jabesi

Web3.0 將網路的所有權分散,讓用戶之間擁有平等的權利,避免單一實體控制整個網路。隨著 Web3.0 的發展,出現了許多將改變世界的 Web3.0 應用,例如數位資產所有權、去中心化金融、去中心化自治組織等等。讓我們繼續往下一探究竟。



Web3.0 應用有哪些?

Web3.0 應用一:NFT

最知名的 Web3.0 應用非 NFT 莫屬。NFT 象徵著數位資產的所有權,同時也開創了全新的商業模式。

NFT 全名為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每個 NFT 都是獨一無二且不可分割。正如同我們依賴紙本簽名、用印等方式認證,NFT 則是靠區塊鏈防偽技術來背書,為圖片、影像、音樂等數位資產「確權」(相應權利的確認),而且公開透明。

NFT 作為大家最耳熟能詳的 Web3.0 應用,如今各大產業、品牌也積極踏入 NFT 市場做探索。我們舉 3 個例子,讓大家了解這項創新技術的應用場景。

  • 會員憑證
    如美國知名音樂俱樂部 Afterparty 使用 NFT 作為 VIP 通行證(註 ③), 讓會員們透過 NFT 憑證參加音樂節、派對、藝術展和其它好康活動。
     
  • Web3.0 網域(Web3.0 Domains)
    曾多次登上 OpenSea 單日交易量榜首的「以太坊域名服務」(Ethereum Name Service, ENS)本身是一個 NFT。用戶申請專屬於自己的域名,並綁定在錢包地址上,讓錢包地址變得簡約且更有個性。這樣別人要轉帳時,就不用再去輸入複雜且不規律的錢包地址。
ENS 就是透過好記的「以太坊域名」指向到難記的「錢包地址或其它字符」  

ENS 就是透過好記的「以太坊域名」指向到難記的「錢包地址或其它字符」  

  • 版稅
    藉由設定 NFT 版稅(Royalty,用戶之間「每一次」轉手交易時都可以讓 NFT 作者分潤,為他帶來了長期被動收入。直至 2022 年 7 月,NFT 龍頭 Yuga Labs 已經從 BAYC 項目中,賺取價值 4,900 萬美元的版稅。
      

Web3.0 應用二:遊戲化金融(GameFi)

項目方在區塊鏈上面開發遊戲(區塊鏈遊戲,簡稱「鏈遊」),誕生了 GameFi 這項 Web3.0 應用。顧名思義,結合 Game 與 Finance 成為「遊戲化金融」實現 Play-to-Earn(邊玩邊賺)的商業模式;之後也發展出其它 X-to-Earn 的營銷口號,例如最出圈 GameFi 項目 STEPN,主打 Move-to-Earn(邊走邊賺)。

  • 遊戲產業新趨勢
    做為既能娛樂又能掙錢的 Web3.0 應用,項目方把遊戲中的角色、道具做成數位資產的形式販售;玩家在遊戲中賺取的加密貨幣、NFT 也可以在區塊鏈上進行交易,是未來遊戲產業的新趨勢。
     
  • 融合元宇宙生態系
    相信不少人對於元宇宙(Metaverse)的想像始 2018 年上映的一部美國科幻冒險電影《一級玩家》(註 ④),既然稱為「玩」家,勢必和 GameFi 要素脫離不了關係。
     

Web3.0 應用三:創作者經濟

Web2.0 時代,用戶體驗與社群行銷現有平台緊緊綁定,創作者比較難在其中充分實現內容的所有權價值,且收入也會被平台抽成大半;而 Web3.0 去中心化技術、加密貨幣的出現則改變了價值分配方式,將內容所有權回歸於創作者。那些被「中間商拿走」的價值,將重新回歸到創作者手中。

例如,台灣最大付費創作閱讀平台 vocus 方格子,於 2022 年 1 月所推行 NFT:vocus and Friends(簡稱 VAF)項目,已吸引超過 2700 人入手。 VAF 是 vocus 方格子探索「創作者經濟」Web3.0 應用的新嘗試,為 IP、藝術家、創作者的既有商業模式開創全新面貌:

  • VAF
    方格子創世 PFP 系列,等同方格子的 Web3.0 VIP,代表這個創作生態系中最核心的參與者,享有最主要的實際賦能運用。
     
  • Tokenized IP
    VAF 與知名創作者、藝術家合作將 IP 代幣化,讓創作者與粉絲一起在 Web3.0 共創價值。
     
  • vocuverse Adventure
    VAF 與不同的藝術家、創作者、音樂人合作,與社群齊心協力展開冒險⋯⋯一個集體創作的圖像故事、一個線上展演平台和空間。
     
  • $VOC
    方格子預計於 2023 年發行 $VOC,啟動 Create-to-Earn 代幣經濟。
     

Web3.0 應用四:公開數據庫

區塊鏈分為公鏈、聯盟鏈與私有鏈。聯盟鏈及私有鏈由中心化組織營運,一般作為企業商用,這邊只討論最符合去中心化精神的「公鏈)」(public chain) Web3.0 應用。

  • 鏈上數據平台
    作為公鏈,鏈上用戶的權益不受任何機構管控,人人自由參與;所有交易數據公開透明,人人都可檢索。這讓許多鏈上數據平台崛興起,在此脈絡下「數據變現」正式成為一條公平競爭的 Web3.0 應用賽道。
     
  • 公開帳本
    公鏈運作機制讓用戶享有「半匿名」的彈性,如果沒有任何線索可以連結錢包位址與使用者真實身份,那麼保有「匿名性」是沒問題的。形成一個公開透明與隱私共存的 Web3.0 應用網路環境。
     

Web3.0 應用五:去中心化金融(DeFi)

DeFi 全稱為 Decentrazilied Finance,中文譯做「去中心化金融」,與傳統金融一樣,提供了貸款、託管、支付、槓桿,甚至是買賣保險的功能;但不同的是,DeFi 採用區塊鏈技術與智能合約工具,來完成以上金融服務,不需要透過權力中心、人工審核把關。

過去,加密貨幣只能作一些簡單的支付、交易、轉帳。直至 2020 年「DeFi 之夏」大爆發,市場上出現了許多 DeFi 項目。它們相當符合 Web3.0 調性,因為用戶可以透過 去中心化加密貨幣錢包(熱錢包) 與各種 DeFi 生態系互動。毫無疑問的,DeFi 將會是顛覆、重塑金融體系的重要 Web3.0 應用場景。

  • 去中心化交易所(DEX)
    Web3.0 用戶可以透過像是 Uniswap、Curve 這類型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在不需要第三方中介的情況下,透過智能合約和自動做市商(AMM)機制,在流動池交換(swap)加密貨幣。
     
  • 去中心化衍伸品交易所
    專門交易金融衍生品的 DEX,例如 dYdX 提供用戶操作(永續)合約商品,大幅增加市場資金利用率。
     

Web3.0 應用六: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

DAO 全稱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中文譯做「去中心化自治組織」,是一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發展出來的組織,通常是為了實現某種目標而成立,可以在無人干預和管理的情況下自主運行。DAO 裡面不會有負責下決策的領導,而是由社群成員共同訂定規則,透過投票、區塊鏈智能合約(自動執行的程式),形成一個人人平等、齊心經營的組織。

  • DAO 鏈上治理
    一個去中心化協議,是由參與群眾共同決定組織營發展走向,其中包含了資金使用、協議升級等。例如 Uniswap DAO 是去中心化交易所 Uniswap 的 DAO,參與者不但擁有治理投票權,更能直接發起投票,共同決定項目的未來。
     
  • DAO 風氣文化
    在 Web3.0 應用的蓬勃發展下,DAO 的定義也正在悄然變化。許多不依靠智能合約管理、沒有發行代幣的加密社群,也會稱該組織為 DAO;例如針對開源軟體的捐款平台 Gitcoin 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 DAO 在招聘和募集有志人士,為了解決某個問題而一起共事,形成一種互助文化。
     

Web3.0 應用七:募資與行銷

隨著區塊鏈技術發展,透過加密貨幣 ICO(首次代幣發行)成為一種籌集資金的管道。加密產業的白皮書(white paper)猶如傳統產業的「公開說明書」,據此說明一個計畫的理念,在各大社群媒體、網站上向公眾發表,爭取大家支持購買未來將要發行的代幣;另有更專責、安全的加密貨幣募資管道,例如經由交易所審查的 IEO 首次交易所發行、由政府審查 STO 證券型代幣等。

為了宣傳自家的代幣,行銷戰場從傳統的 Facebook、Instagram⋯⋯轉移到了 Discord、Telegram 等幣圈人常用的社交媒體,多方嘗試不同的觸及模式,藉此吸引更多用戶。以下用兩個例子說明:

  • 代幣空投
    代幣空投(AirDrop)是加密產業為了推廣其專案,普遍常用的一種行銷策略。涉及將其原生加密貨幣免費分發給既有或潛在用戶,通常需要達成一些條件才能符合資格,多半視錢包的鏈上交互紀錄,取「快照」(snapshot)來定奪。
     
  • 白名單任務
    白名單(Whitelist)就像是活動邀請卡,以正面表述哪些人符合資格,在幣圈一些很搶手的 NFT 項目中,持有白名單身分意謂著你一定買的到。項目方會讓用戶完成特定任務,例如協助推廣、參與活動⋯⋯再授予白名單資格。
     

Web3.0 應用八:去中心化身份(DID)

在傳統 Web2 裡,我們是透過不同平台、不同社群媒體的帳號來貼文、與他人互動,以此建立 Web2 網路身份;而在 Web3.0 中,則是透過區塊鏈來建立去中心化身份(Decentralized Identity, DID)。

DID 不會被單一平台綁定,用戶只需要一個錢包地址就可以暢遊 Web3.0 各大平台。經簽署授權,所有 Web3.0 應用都在區塊鏈上被記錄下來,憑此追溯個人過往的行為。

DID 另外一個重要的構面 ,就是靈魂綁定代幣(Soulbound Token, SBT),它是一種不可轉讓、非金融化的代幣,可作為「有信度」的證明。例如,當我們參與某個活動、擁有某份工作經驗⋯⋯都可能因此獲得相對應的 SBT,將一個人的無數特徵和成就,以區塊鏈的形式進行標記。

  • 活動參與證明
    無論是線上/線下活動,主辦方可以創建獨一無二的活動參與證明,稱出席證明協議(Proof of Attendance Protocol, POAP)以代表你的經歷,成為你去中心化身份的一部份。
     
  • 專業技能證明
    例如在 Kleoverse 工作媒合平台上,旨在幫助自由職業者在 Web3.0 創建一個職業身份,取代了傳統履歷需求,不需提供個資,而是根據個人在 DAO 完成的項目——被記載記載在區塊鏈上——的人才證明(Proof of Talent)SBT 來接洽任務。這項 Web3.0 應用重塑了以往的工作模式。


Web3.0 與、區塊鏈、加密貨幣、NFT、元宇宙差在哪裡?

讓我們回顧以下這些伴隨著 Web3.0 應用常見到的名詞,並釐清它們之間的關聯性。

Web3.0 是一種理想中的網路架構,在 2014 年由以太坊聯合創辦人 Gavin Wood 所提出,此網路架構是基於區塊鏈技術來實現;區塊鏈是透明的分散式電子帳本,用來儲存與傳輸資訊;加密貨幣是一種由密碼學保護,並透過區塊鏈技術運作的電子交易媒介,最早的加密貨幣是在 2008 年,由中本聰(化名)所提出;NFT 也是區塊鏈技術的另一種應用方式,透過生成獨一無二的代幣,用以標記數位資產所有權。

簡單來說,Web3.0 是人們對於網路環境改革的願景,以區塊鏈技術為基底,透過加密貨幣、NFT 等 Web3.0 應用來漸漸將 Web3.0 的概念具現化,改變世界、改變我們的生活。

元宇宙也是人們對於未來生活的想像之一,這個詞彙第一次出現在科幻小說《Snow Crash》,後經 Meta 創辦人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在 2021 年推廣此概念,讓元宇宙名聲大噪。其目標是將我們的生活,透過 VR 虛擬實境、AR 擴增實境等方式連結虛擬世界。

近期祖克柏讓旗下產品(FB、IG)支援數位收藏品展示,過去也曾開發 Diem 區塊鏈;元宇宙遊戲龍頭之一 The Sandbox 讓用戶在虛擬世界中透過加密貨幣購買 NFT 土地,使我們能「擁有」數位資產。

種種跡象顯示,Web3.0 與區塊鏈、加密貨幣、NFT、元宇宙的關係是密不可分。



Web3.0 應用什麼時候會大爆發?

隨著 Web3.0 應用的百花齊放,逐漸進入一般民眾的生活中,許多傳統產業也看見並想抓住這個機會;例如美國知名論壇 Reddit 推出數位替身(Avatar)頭像,短短數個月內就吸引超過 300 萬個加密錢包註冊;又如公鏈 Solana 打算將加密貨幣和 Web3.0 行動化,將推出讓內建 dApp(去中心化應用程式)商店的智慧型手機。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有更多的機構投入,致力降低區塊鏈的技術門檻,使用戶——在不知不覺中——踏進 Web3.0 應用的世界!

現時,各種 Web3.0 應用仍在發展,沒有人知曉其終點,但眼前所見,Web3.0 已經逐漸滲入、改變我們的生活。

參考資料備註:
為視訊看診拍兒子生殖器 父親被谷歌停權、慘被當罪犯 - TVBS
Kanye West 被金融巨頭摩根大通關閉銀行帳戶 - Cryptotimes美國知名音樂俱樂部 Afterparty 官網電影《一級玩家》 - wikipedia


❏ 投資加密貨幣,懂這些就夠了!從新手到穩健獲利的全方位幣圈入門課

浩瀚的區塊鏈世界不是只有比特幣而已,如果你想要有系統地學習這些知識,並且不受人數、時間、場地(海外地區朋友敲碗已久)的限制,不妨研究看看(加密貨幣課程怎麼選?),報名《鏈習生》平台這門新手友善的線上課程:

投資加密貨幣,懂這些就夠了!從新手到穩健獲利的全方位幣圈入門課

另一門課重視實戰,由美國私募基金分析師領軍的專業幣圈投資顧問團隊「呢喃貓」手把手帶大家從已習得的知識基礎上,把一身的武功實際運用出來。

股票操盤人轉戰幣圈! 精選 10 招實戰獲利策略

不論你是完全零基礎的投資小白,或是希望提升獲利能力的新手,都是最適合這些課程的學員;還可以在學員專屬 LINE 社群即時交流,閱讀筆耕也在群裡,歡迎前來與我相認喔!😊

結帳時輸入【創作者經濟 IMO】專屬優惠碼「IMO300」,都可以折減 300 元,讓我們在 Web3 世界裡一起成長學習,還要獲利!💪

raw-image

更多 Web3 好文都在 VAF 社群專題:

認識 vocus and Friends - VAF:

👉 加入 VAF Discord 一同討論交流 Web3 創作者經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創作者經濟 IMO
28.5K會員
760內容數
關注各種對「創作者經營」有益的各種話題,例如創作技巧、心態及習慣養成、閱聽方法(輸入)、筆記方法(輸出)、文案、SEO、社群經營、數位行銷、數據分析、不同創作平台比較⋯⋯終而實現創作有價,結成「創作者經濟」的果實。 免費訂閱電子報 https://creatoreconomyimo.substack.com/
創作者經濟 IMO的其他內容
2025/04/18
BTCC 交易所是什麼?安全嗎?如何註冊?以及「跟單交易」功能怎麼玩?這篇文章要帶你一次搞懂,讓我們馬上開始吧!
Thumbnail
2025/04/18
BTCC 交易所是什麼?安全嗎?如何註冊?以及「跟單交易」功能怎麼玩?這篇文章要帶你一次搞懂,讓我們馬上開始吧!
Thumbnail
2025/01/10
睽違半年,幣安交易所 Megadrop 終於有新活動!這篇文章要手把手教你如何參加 Megadrop 第三彈的 Solv Protocol(SOLV)積分活動,馬上一起來賺。
Thumbnail
2025/01/10
睽違半年,幣安交易所 Megadrop 終於有新活動!這篇文章要手把手教你如何參加 Megadrop 第三彈的 Solv Protocol(SOLV)積分活動,馬上一起來賺。
Thumbnail
2025/01/01
中國知名商業顧問劉潤提出「底層邏輯」的理論:褪去了不同的情境包裝,那些不變而穩定的規則。在我看來,參加 XREX Academy 加密貨幣新手課程,就是在鍛鍊你在區塊鏈世界中的底層邏輯。
Thumbnail
2025/01/01
中國知名商業顧問劉潤提出「底層邏輯」的理論:褪去了不同的情境包裝,那些不變而穩定的規則。在我看來,參加 XREX Academy 加密貨幣新手課程,就是在鍛鍊你在區塊鏈世界中的底層邏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區塊鏈和Web3.0(第三代互聯網)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本篇解釋兩者之間的關係,與未來發展的趨勢。
Thumbnail
區塊鏈和Web3.0(第三代互聯網)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本篇解釋兩者之間的關係,與未來發展的趨勢。
Thumbnail
⋯⋯以開放和包容的態度看待 Web3.0,理解它不僅僅是一個技術的演進,而是一個能夠重塑我們社會運作方式的革命性改變。
Thumbnail
⋯⋯以開放和包容的態度看待 Web3.0,理解它不僅僅是一個技術的演進,而是一個能夠重塑我們社會運作方式的革命性改變。
Thumbnail
Web 3.0、虛擬貨幣和區塊鏈,這三個術語的討論正在迅速竄升。儘管對後兩者有所了解,但對 Web 3.0 的概念幾乎是完全陌生的。雖然沒有太多人完全理解,但已成為話題。 專家認為,Web 3.0 在數據所有權和補償方面具有還原互聯網初衷的潛力。Web 3.0 建立在人工智能、區塊鏈和機器學習等革命
Thumbnail
Web 3.0、虛擬貨幣和區塊鏈,這三個術語的討論正在迅速竄升。儘管對後兩者有所了解,但對 Web 3.0 的概念幾乎是完全陌生的。雖然沒有太多人完全理解,但已成為話題。 專家認為,Web 3.0 在數據所有權和補償方面具有還原互聯網初衷的潛力。Web 3.0 建立在人工智能、區塊鏈和機器學習等革命
Thumbnail
WEB3.0賦能數字經濟新時代 介紹Web3.0的核心技術理念和目前現實的運用。
Thumbnail
WEB3.0賦能數字經濟新時代 介紹Web3.0的核心技術理念和目前現實的運用。
Thumbnail
隨著元宇宙的話題火熱、區塊鏈與加密貨幣產業的蓬勃發展,業界對於 Web3.0 的描繪也愈來愈具體。這篇文章將帶你一探 Web3.0 應用面的現況,以及它們將如何改變世界。
Thumbnail
隨著元宇宙的話題火熱、區塊鏈與加密貨幣產業的蓬勃發展,業界對於 Web3.0 的描繪也愈來愈具體。這篇文章將帶你一探 Web3.0 應用面的現況,以及它們將如何改變世界。
Thumbnail
根據Google trends顯示,近幾個月來Web3.0在全球的搜尋量中大幅飆升,與此同時也被路透評選為2021年10大科技熱門詞彙。成功引起支持者、反對者兩派激烈爭論。然而,在討論Web3.0是炒作還是革命之前,或許該先好好了解到底什麼是Web3.0。今天就跟著馬克一同認識什麼是Web3.0。
Thumbnail
根據Google trends顯示,近幾個月來Web3.0在全球的搜尋量中大幅飆升,與此同時也被路透評選為2021年10大科技熱門詞彙。成功引起支持者、反對者兩派激烈爭論。然而,在討論Web3.0是炒作還是革命之前,或許該先好好了解到底什麼是Web3.0。今天就跟著馬克一同認識什麼是Web3.0。
Thumbnail
在區塊鏈的火熱之下,名詞詮釋的主導權很快就被搶奪過來。現在 Web3 這個名詞,毫無疑問的,是屬於區塊鏈與加密貨幣世界的,被相關領域的人認為是網際網路的下一個未來。
Thumbnail
在區塊鏈的火熱之下,名詞詮釋的主導權很快就被搶奪過來。現在 Web3 這個名詞,毫無疑問的,是屬於區塊鏈與加密貨幣世界的,被相關領域的人認為是網際網路的下一個未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