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北歐圓盾與克蘇魯的眷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雖然最近都在發維京文化和相關的迷因,但其實本專頁初衷是想要聊盧恩文字,還有散佈異教思想的使命。為避免大家忘記,來發一篇最近研讀過的盧恩文字出土文物。

盾牌結構大剖析

好的,讓我們從這塊盧恩文字銘刻的出土物開始。這是一塊盾柄的殘片,盾柄就是手持盾牌時能抓握、固定在手臂上的部件。長這個樣子:
Illerup, shield handle
這裡簡單科普一下古北歐圓盾的一般構造(基本上中世紀盾牌都大同小異)。通常盾牌的核心是硬質地木材來提供主要的防禦支撐,一片片木板拼接,比起一體成形更好做也比較有抗打擊的彈性。而拼接木板時中間要留下一個孔洞來安裝其他東西(等等會介紹)。
接著第二層是以纖維布料做為緩衝,除了減輕整體重量之外,纖維質地也讓接下來第三層的獸皮更容易貼合上去,相較於木板光滑的質地。獸皮提供一部分防禦力,一方面也比較防水。好,沒有圖片最好是知道我在講什麼。底下奉上:
題外話,大家有吃過磚壓吐司嗎?我自己超愛。磚壓吐司跟一般吐司的差別是什麼呢?其實就是那些吐司會先用磚頭壓過把多餘的熱量擠出來(並不會)。
磚壓吐司的特徵是把土司邊緣用熱與物理壓制過後使上下兩片吐司密合,食用比較方便不用怕餡料烙跑,一方面表層的烘烤也能增添香氣與酥脆的口感(餓)。
因此,盾牌製成的下一步也相當重要,不想讓妳的盾牌像大麥克一樣在食用過程中菜菜肉肉太奔放的話,邊緣就需要固定;方法就是用鉚釘與鐵皮把所有的美味…我是說盾材,都鎖定在它們該在的位置上。
之所以要用金屬,也考量到盾牌的邊緣通常是交戰中磨耗最嚴重的部分。最後則是整體配重的考量,金屬部件總是比較沉,因此平均分散在盾牌邊緣也讓盾牌使用起來比較俐落、流暢。

盾柄在這裡喇

接著,中央留下的孔洞是用來安裝把手與盾牌的固定軸。
在戰爭片中因為是攝影視角的關係大家看到的多半是盾牌的外側,盾牌正中間那塊金屬就是護鐺,而在盾牌的內側(手持部、靠身體的那一側)的相對位置是一個凹槽,不然盾擊或交戰中的衝撞時的力道會直接傳到手上,手會爛掉而且很痛,會沒辦法拿好磚壓吐司。
盾牌的固定中軸中間部位會穿過護鐺下,中段就是給手持握的位置,有時候會繫上織料增加摩擦力好抓握;這部分就是盾柄。
中軸的安裝有不同形式,上圖例示是將中軸擴增支撐的版本,又窮又懶的話也是可以只設計成手能握的長度就好,但就比較不好支撐整個盾面。
至於支撐軸的材質是木頭、金屬,還是其他合金、貴金屬就是炫耀錢包厚度的領域了。
然後就像影視或遊戲作品中那樣,中世紀盾牌普遍都會在最外層彩繪;表達自己的陣營立場或信仰之類(我想寫「磚壓吐司超讚」在盾牌上)。

回來回來,要講盧恩文字了

我好像太認真在介紹盾牌的結構了,但這樣大家應該知道這塊扭曲的金屬片原本是什麼了吧。先洩漏一下這塊盾柄的個資:
【出土地點】丹麥,日德蘭半島中部的斯坎德堡縣 (Skanderborg Amt),斯坎德魯普教區 (Skanderup Sogn) 的伊勒魯普 (Illerup)。
【鑑定年份】公元 190-210 之間。
【發現年份】公元 1983 年。
【保管地點】丹麥國家博物館 (Nationalmuseet, Danmark)。
【書寫系統】古弗薩克 (Elder Futhark)。

說文解字的部分

盧恩文字列為:「ᛚᚨᚷᚢᚦᛖᚹᚨ」,以現代泛日耳曼語系拼音念起來最接近「laguþewa」(「þ」音素接近英語的「th」,同時這裡的「w」音應該更接近「v」的發音)。
將「ᛖ」這個盧恩文字寫成ㄇ字型是該時期的特色,畢竟雕刻上比較容易;而將「ᚦ、ᚹ」都寫作「ᛄ」這種雙邊的形式也是地區性的習慣(若是刻意為之則有強化這段符文效果的意味)。這列盧恩文字可以分為兩個字詞的元素來理解。
首先是「lagu-」在古北歐語中是派生自代表「水、海洋」意思的「laguz」(這裡簡略說「派生」是因為完整的理解涉及詞幹、詞綴、字根等語法學概念,但太學究會睡著,有興趣請自行去 google 這些關鍵字來搞懂)。
在古英語與古薩克遜語中「lagu」就已經有「水、海洋」的含意,而在古日耳曼語中也是「laguz」。可見作為同源的泛古日耳曼語系有許多字彙是共通的。
順帶一提,今日的挪威語、瑞典語、挪威語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不需要特別學習,彼此能約略地溝通;冰島語則是例外(因為它幾乎完整保留中世紀的語法、語用、語義,反而在現代顯得很晦澀難懂)。
再來「þewa」則可能是古日耳曼語的「þewaz」,意思是「僕役、從者」。
對比於另一份同時期出土自索爾斯堡 (Thorsberg) 的劍鞘的鞘標,上頭銘刻著「ᛟᚹᛚᚦᚢᚦᛖᚹᚨᛉ (owlþuþewaz)」,其中「owlþu」應該是歌德語「wulþus」的方言音變,意思是「豐饒者、奢侈者」▼
但若本應是「þewaz」,為什麼會少掉「z」呢?這也是地區性的語言結構差異;古高地日耳曼語中有大量名詞都以「z」作詞彙的結尾,但是在低地日耳曼地區(北部)普遍會將「z」去掉(可能也因為他們已經習慣「z」不發音——在古日耳曼語言中,怎麼唸比怎麼寫重要,念法決定寫法,而不是反過來)。
不過,偶爾也有這種非常簡單的理由——單純是書寫空間不夠就省略不寫。

取名字

在總結之前,跟大家聊聊命名這件事。古日耳曼人或北歐人的命名邏輯沒有太深刻的意涵,新生兒普遍偏高的致死率使得人們對於名諱不如現代人那般在乎。
我是阿美族原住民,很久以前部落裡剛出生的孩子基本上是沒有姓名的,根本不知道會不會活超過五歲,認真思索取名字的意義不大。通常到了一定年紀才會取比較正經的名字;不然用孩子們的特徵信手拈來個暱稱就夠了。
比如說,這傢伙從小臉就很臭,族人都叫他「臭臉」,那臭臉就是他的名字。這個孩子總是尿床,就叫他尿布。
這一點在比較古老的文化中稀鬆平常。有時候甚至匿名比正式的名諱還響亮。古日耳曼人或古北歐人也是如此。名字多半和他們的社會階級、天賦、職業綁在一起。
回到主題,整列盧恩文字的意思就是「sea/water-servant」,換句話說,可以是水手、船夫、海之從者(好帥)或克蘇魯的眷屬的意思。
以當時的命名邏輯來說,「þewaz」作為姓名字根相當常見,因此推測是要表達這面盾牌的擁有者的意思。
再根據這塊盾柄的材質,竟然是銀製的且作工特別細緻,有理由相信持有者應該是一位相當重要的酋長或領導者,而且水性頗優秀的人物。不愧是克蘇魯的眷屬。
Ftagn! Iä! Iä!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ᛏᛁᛋᛁᛣ᛫ᚢᚴ᛫ᚼᛁᚱᛅᛣ᛫ᛁᚴ᛫ᚼᛅᛁᛏᛁ᛫ᚢᛁᛏᛁᚢᛅᛣ᛬ᚢᛁᛚᚴᚢᛘᛁᚾ᛫ᛏᛁᛚ᛫ᚢᛁᛏᛁᚢᛅᚦᛁᚴᛁ ▖女士們、先生們,我是異教人,歡迎來到異教人議會 ᛉ. 北歐神話、盧恩文字、維京人、異教 ᛉ. 講座/課程/文案/諮詢/藝文合作 ᚦᛅᚴᛅᚦᛁᛣ(謝謝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卐』在被納粹拿來用之前,其實在東方早就是佛教、印度教等宗教中的重要精神符號。有著象徵著慈悲、吉祥」的正面意義。」東方文化我不太理解,但至少知道印度教(把吠陀時期也算進來)及佛教的源起,不見得比西方最早「廣泛」使用「卐」字符號的信仰體系來得更早。
上週日一位會在動脈上刺青「動脈」的朋友傳訊息來問: :「你知道這是啥嗎?」 :「恐…(想了想不對,這個不是恐懼之盔 (Helm of Awe),而是另一個很像的什麼?)…」
剛接觸盧恩文字的時候,我想大家多少都會和我一樣有類似的困惑。儘管有魯納/盧恩/如尼等多種翻譯,但大部分情況至少都知道它們指的是「Rune」;然而,有些時候好像又有「弗薩克」這種稱呼。那麼,這兩者指涉的是同一種東西嗎?
維京人或許沒讀過什麼書,甚至不識字;但有足夠的遊歷,也能羅織出美麗的詩歌。這一片盧恩文字的出土物來自挪威的卑爾根 (Bergen),約莫是公元 1170 年的文物;以古諾斯語 (Old Norse) 寫成的詩體片段,使用盧恩文字是「後弗薩克 (Younger Futhark)」。
向大家介紹我的愛團 Heilung 其中一首曲子〈Othan〉當中的神話旨趣。當中涉及了古北歐的詩歌《埃達》(Edda) 中的文本,也就是人們熟悉的所謂「北歐神話」的本源。
「『卐』在被納粹拿來用之前,其實在東方早就是佛教、印度教等宗教中的重要精神符號。有著象徵著慈悲、吉祥」的正面意義。」東方文化我不太理解,但至少知道印度教(把吠陀時期也算進來)及佛教的源起,不見得比西方最早「廣泛」使用「卐」字符號的信仰體系來得更早。
上週日一位會在動脈上刺青「動脈」的朋友傳訊息來問: :「你知道這是啥嗎?」 :「恐…(想了想不對,這個不是恐懼之盔 (Helm of Awe),而是另一個很像的什麼?)…」
剛接觸盧恩文字的時候,我想大家多少都會和我一樣有類似的困惑。儘管有魯納/盧恩/如尼等多種翻譯,但大部分情況至少都知道它們指的是「Rune」;然而,有些時候好像又有「弗薩克」這種稱呼。那麼,這兩者指涉的是同一種東西嗎?
維京人或許沒讀過什麼書,甚至不識字;但有足夠的遊歷,也能羅織出美麗的詩歌。這一片盧恩文字的出土物來自挪威的卑爾根 (Bergen),約莫是公元 1170 年的文物;以古諾斯語 (Old Norse) 寫成的詩體片段,使用盧恩文字是「後弗薩克 (Younger Futhark)」。
向大家介紹我的愛團 Heilung 其中一首曲子〈Othan〉當中的神話旨趣。當中涉及了古北歐的詩歌《埃達》(Edda) 中的文本,也就是人們熟悉的所謂「北歐神話」的本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杜卡特源自於威尼斯同名金幣;埃斯庫多意為「盾」,也可稱為「金盾幣」。
Thumbnail
「骨笆」為太悟語翻譯而來,是指同個部落一起祭祀祖靈、議事的場所,近似雅人的村廟,一般是由板岩、頁岩和竹子構築。矮籬笆會先圍出一塊空地,再於中間偏後的位置上,岩石以形似蛇鱗排列的方式,一片片疊出小屋,內置壺甕與獸骨作為祭壇,平時則於外頭的廣場商討部落大事。
Thumbnail
盧恩rune是北歐維京人使用的一種文字系統,通常刻在石頭、木頭、金屬等物質上。盧恩符文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公元150年至800年之間的維京時代,並在中世紀以前一直流行於北歐地區。 盧恩符文由24個符號組成,每個符號代表一個具體的音素或概念。它們既可以表示單個字母,也可以表示整個單詞或短語。盧恩在維京時
Thumbnail
▪︎咒語描述: 頂部是青黃色不規則的琺瑯紋理與薄薄的筆觸,底部是紅銅材質,內部是象牙白琺瑯紋理,外部是帶有光澤的青黃綠琺瑯紋理,形狀為沒有蓋子的圓柱體,純色背景。 ▪︎工具:Bing Dall-E3 Copilot ▪︎咒語描述: 頂部是青黃色不規則的薄薄琺瑯紋理與薄薄的筆觸,底部
Thumbnail
現在不妨想像一下,我們手上正捧著一個圓形的托盤,奉茶敬拜神明,這個圓形托盤象徵著四季的流轉: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各自佔據圓形托盤的四個方位。24個盧恩符文裡,有四個盧恩符文標誌著四個季節點。
Thumbnail
盧恩符文石---古代的社群媒體 盧恩符文不僅是美麗的藝術品,滿足人們對美的渴望;透過對盧恩符文的探索,我們可以勾勒千年前人們的生活,藉由鑑古知今,也提供現代人了解自己的另一個視角。
貢糖 相傳金門先民為了繳稅給朝廷,以當地盛產的花生加入麥芽糖,以手工敲擊,「摃」捶成一種香酥可口的特殊「花生酥」,因此稱為「摃糖」。 ... 砲彈鋼刀 用當年戰爭所遺留下來的砲彈,經過繁複打鐵鍛冶製成的砲彈鋼刀,是金門最獨特、最能代表戰地風情的名產。 經過烘烤後的閩式燒餅,層層酥皮散發芝麻
Thumbnail
發現喜歡手工藝的朋友們越來越多,袖珍也是其中一環。 先前擺攤時,客人們也會來問問這些小東西要怎麼做。 當然來上我的課就會知道啦(大笑) 先來説説必備工具吧! 基本上, ❣️牙刷和鋁箔紙: 要讓黏土變得精細絕對少不了這兩樣道具,可以讓他更有精細感。 ❣️尺: 很多人應該會看到老師拿壓平器,其實也不需
Thumbnail
  唐菲確信,平日裡見到戰士身上掛著的武器,不是石製就是獸骨打磨而成。   這把刀又是怎麼回是?!   擎見女兒直愣愣的盯著大刀,以為女兒也如當初的自己般被戰刀的凌厲鋒銳震撼痴了,便為閨女解釋到:   「這刀可是我們九焱族祖上傳承下來的,由一種名為隕星寒鐵的金屬礦石打造,極其鋒銳堅韌,加上這一把
Thumbnail
盧恩符文是一種古老的字母體系,主要用於歐洲北歐地區,被多個日耳曼民族,尤其是維京人所使用。這種文字具有悠久的歷史,起源於公元150年左右,並在古代歐洲的各種文化和社會中廣泛應用。盧恩符文被用來書寫各種日耳曼語言,包括古諾爾斯語、古撒克遜語、古弗里西亞語等。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杜卡特源自於威尼斯同名金幣;埃斯庫多意為「盾」,也可稱為「金盾幣」。
Thumbnail
「骨笆」為太悟語翻譯而來,是指同個部落一起祭祀祖靈、議事的場所,近似雅人的村廟,一般是由板岩、頁岩和竹子構築。矮籬笆會先圍出一塊空地,再於中間偏後的位置上,岩石以形似蛇鱗排列的方式,一片片疊出小屋,內置壺甕與獸骨作為祭壇,平時則於外頭的廣場商討部落大事。
Thumbnail
盧恩rune是北歐維京人使用的一種文字系統,通常刻在石頭、木頭、金屬等物質上。盧恩符文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公元150年至800年之間的維京時代,並在中世紀以前一直流行於北歐地區。 盧恩符文由24個符號組成,每個符號代表一個具體的音素或概念。它們既可以表示單個字母,也可以表示整個單詞或短語。盧恩在維京時
Thumbnail
▪︎咒語描述: 頂部是青黃色不規則的琺瑯紋理與薄薄的筆觸,底部是紅銅材質,內部是象牙白琺瑯紋理,外部是帶有光澤的青黃綠琺瑯紋理,形狀為沒有蓋子的圓柱體,純色背景。 ▪︎工具:Bing Dall-E3 Copilot ▪︎咒語描述: 頂部是青黃色不規則的薄薄琺瑯紋理與薄薄的筆觸,底部
Thumbnail
現在不妨想像一下,我們手上正捧著一個圓形的托盤,奉茶敬拜神明,這個圓形托盤象徵著四季的流轉: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各自佔據圓形托盤的四個方位。24個盧恩符文裡,有四個盧恩符文標誌著四個季節點。
Thumbnail
盧恩符文石---古代的社群媒體 盧恩符文不僅是美麗的藝術品,滿足人們對美的渴望;透過對盧恩符文的探索,我們可以勾勒千年前人們的生活,藉由鑑古知今,也提供現代人了解自己的另一個視角。
貢糖 相傳金門先民為了繳稅給朝廷,以當地盛產的花生加入麥芽糖,以手工敲擊,「摃」捶成一種香酥可口的特殊「花生酥」,因此稱為「摃糖」。 ... 砲彈鋼刀 用當年戰爭所遺留下來的砲彈,經過繁複打鐵鍛冶製成的砲彈鋼刀,是金門最獨特、最能代表戰地風情的名產。 經過烘烤後的閩式燒餅,層層酥皮散發芝麻
Thumbnail
發現喜歡手工藝的朋友們越來越多,袖珍也是其中一環。 先前擺攤時,客人們也會來問問這些小東西要怎麼做。 當然來上我的課就會知道啦(大笑) 先來説説必備工具吧! 基本上, ❣️牙刷和鋁箔紙: 要讓黏土變得精細絕對少不了這兩樣道具,可以讓他更有精細感。 ❣️尺: 很多人應該會看到老師拿壓平器,其實也不需
Thumbnail
  唐菲確信,平日裡見到戰士身上掛著的武器,不是石製就是獸骨打磨而成。   這把刀又是怎麼回是?!   擎見女兒直愣愣的盯著大刀,以為女兒也如當初的自己般被戰刀的凌厲鋒銳震撼痴了,便為閨女解釋到:   「這刀可是我們九焱族祖上傳承下來的,由一種名為隕星寒鐵的金屬礦石打造,極其鋒銳堅韌,加上這一把
Thumbnail
盧恩符文是一種古老的字母體系,主要用於歐洲北歐地區,被多個日耳曼民族,尤其是維京人所使用。這種文字具有悠久的歷史,起源於公元150年左右,並在古代歐洲的各種文化和社會中廣泛應用。盧恩符文被用來書寫各種日耳曼語言,包括古諾爾斯語、古撒克遜語、古弗里西亞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