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京人的休閒育樂 (2):防疫期間要幹嘛?玩桌遊!

2022/11/24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雖然不知道為什麼已經變成在介紹中世界桌遊了,但要細談做手作這部分內容太多,可能以後分門別類來聊,還是先從輕鬆一點的遊戲開始吧。

卡門棋 (Kvatrutafl)

為什麼會叫他「卡門棋」呢?理由不外乎在遊戲過程中就是有卡住對手和占領「門」的要素在。這個遊戲也叫 Tabula,是從古羅馬的一種棋盤遊戲叫 Ludus duodecim scriptorum 發展來的。材料多半也是木板、石塊、動物骨或角等雕刻、裁切來使用。
被網路哏圖洗到現在看中世紀畫風都想笑
這棋盤遊戲很高級,還殼蟻搭配正方體的三顆骰子來進行。透過擲骰子的數值決定棋子的行動能力,棋子透過佔據另一格(即「門」)來進軍,而對手則能以棋子來阻擋妳的進軍。棋子只被允許停留在空的門或棋子數量勝過對手的那道門,如果妳的棋子剛踏進一道門,而那道門對方只有一個棋子在防守,則得以取走對方的棋子。
現代的樣子
雙方都有 15 枚棋子,只要能行動都必須採取行動。最終,首先取走 15 枚棋子的玩家勝利。詳細遊玩規則和進行方式有興趣殼蟻告訴我,以後另開一篇專門聊這個。

直棋 (Merels or Nine Men's Morris)

這一款棋盤遊戲據聞從古埃及時代就有人在玩。在中世紀隨便流行,在船上、教堂、路邊的板凳、岩石上刻出簡單的棋盤就能遊玩。一樣分成兩支隊伍,每個隊伍九顆棋子,遊戲剛開始回合制地輪流投放旗子到棋盤的節點上,投放過程中如果構成三個同隊伍的連線,即可取走對應位置的對方旗子(怎樣算對應位置有規則可循,這裡先略)。
所以我說旁邊的人物插圖意義何在
投放完畢後,雙方旗子殼蟻依照路線移動,一樣目標是構成三子連線來取走對方的棋子,如此反覆直到其中一方只剩下兩顆棋子為止,另一方則獲勝。順帶一提,在日漫「ヴィンランド・サガ」的動畫版片頭曲畫面中也有出現一幕這款遊戲。
《海盜戰記》(Vinland Saga) 片頭曲的截圖

板棋 (Henfatafl)

這款遊戲在歐洲還是滿多人在玩的,而且遊戲道具都做得超精美、超想收藏,歡迎買來送我!甚至還出了電視劇《維京傳奇》的版本,雕刻得超棒的。據說也是從羅馬人的 latrunculi 抄來的遊戲。
《維京傳奇》(Vikings) 自己出了一款,板子上刻的盧恩文字「ᚱᛅᚴᚾᛅᚱᛣ」,就是傳奇維京英雄朗格納 (Ragnar) 的後弗薩克 (Younger Futhark) 寫法(維京時代的盧恩文字書寫形式)
猜測雛型應該是軍事戰略規劃時作沙盤推演。到維京人那裏還衍生了一句俗諺:「Along with Runes, dice were given to mankind by the All-Father, Odin, and the world has his tafl-board.(『tafl-board』就是「Henfatafl」的英文稱呼)」。
  遊戲底板一般是木造,上頭規劃基數乘以奇數的方格;從 7x7 到 19x19 都有。基本的規則都差不多,分成兩方;一方是護王隊、另一方是討王隊。護王隊將王棋放置在遊戲盤正中央,周圍排列下屬兵棋佈陣為菱形;而討王方沒有王棋,將軍隊列在上下左右並擁有護王方的兩倍兵棋。護王方採取第一個行動回合,並且最終王棋移動到棋盤四個角落的任何一個即獲勝,討王方目標則是阻止王脫逃、將之剿滅。
底板上刻的「ᚼᚾᚽᚠᛅᛏᛅᚠᛚ」是以後弗薩克書寫的「Hnefatafl」
吃兵的方式是我方棋子兩枚上下或左右夾殺對方一枚棋子即可,但王棋則需要四面夾殺才可吃下。所有棋子的移動方式都如同國際象棋的「城堡」。這是所有維京時代棋類遊戲我最想玩的,感覺殼蟻很有戲劇性。當然也有其他規則,這裡講大概就好。

雙人跳棋 (Halatafl)

最後是這一款開放互砍的跳棋遊戲,之所以放在最後自有道理,終於殼蟻在這裡帶入盧恩文字的主題。這一款棋的現代棋盤設計長這個樣子:
雙人跳棋現代版
雙方各有 22 枚棋子,但是會留下中間和邊角五個洞初局不站棋。棋子有兩種移動方式,沿著對角線向前或是向側面平移,但不能向後方移動。棋子能透過跳過對手的棋子來移動,被跳過的棋子會被幹掉,移出遊戲。置中的格子在開局之後不能停駐任何棋子,只殼蟻路過。
  白方先移動一枚棋子到場中央,而紅方跳過它來開局。雙方反覆移動、吃棋進行到其中一方在台面上留有的旗子少於五枚則算輸方,反之則為勝方。這也是為什麼我說這是殼蟻互砍的跳棋了。
  上面有提到盧恩文字,那這棋盤和盧恩文字的關聯出現在哪裡呢?說來真害羞,其實沒有什麼直接關聯,只不過這款棋盤遊戲出現在一塊相當知名的盧恩石碑上——「歐克爾伯盧恩石 (Ockelbo Runestone)」。
瑞典的耶斯特里克蘭 (Gästrikland) 西南部的歐克爾伯盧恩石碑
沒看到嗎?沒關係,我們再近一點看。
歐克爾伯盧恩石碑上的雙人跳棋 (Halatafl)
右邊的人手上不是德國香腸,雖然古北歐人也算是廣義的德國人 (Germanic) 喇。比較可能是牛角杯,台灣版唐吉軻德有時候也買得到(就是小北百貨之類的)。
趁機曬一下自己的牛牛杯杯

習慣性交代一下這塊盧恩石碑的個資▼

【出土地點】瑞典,耶斯特里克蘭 (Gästrikland) 西部的,歐克伯爾教區 (Ockelbo socken)。
【鑑定年份】公元 1075-1100 之間。
【發現年份】公元 1795 年於歐克伯爾教堂的地基底下挖到,當初將它移開原址時分成三個部分(畢竟蓋教堂比較重要,這種異教不祥物當然滾越遠越好),之後又在 1830 年當地的農場中發現,被當作門檻使用。重新發現後移置教堂存放,然而 1904 年教堂失火跟著一起遭殃。因此現存的這座石碑是 1932 年所重建的。
【保管地點】歐克伯爾教堂門口馬路對面(超隨便欸)。
【書寫系統】後弗薩克 (Younger Futhark)。
比較有趣的部分在於,這塊石碑算是系列作。上頭盧恩文字經考古學家試圖還原後的主流釋義是:「布樓薩 (Bläsa) 建起了這些美好的石碑,以紀念他的兒子史法托佛迪 (Svarthôfði)。 佛利德爾菲爾 (Friðelfr) 是他的母親。」
  只是看這段應該會完全摸不著頭緒,所以說它是系列作,目前知道與之相關的盧恩石碑作品至少包含同樣在耶斯特里克蘭的歐爾聖達教堂 (Årsunda kyrka)、歐斯特范尼布教堂 (Österfärnebo kyrka) 所發現的兩塊石碑。
歐斯特范尼布教堂的盧恩石碑
歐爾聖達教堂的盧恩石碑
然而,以上只是出現在耶斯特里克蘭的盧恩石,此系列還有另外散落其他地方的盧恩石,這裡就不一一介紹,故事會超級長。因為這系列的石碑的圖騰與盧恩文字在記述一則著名傳奇——伏爾松薩迦 (Völsunga saga)——這一連串故事集也部分收錄在《詩體埃達》(Poetic Edda) 中。
  說《伏爾松薩迦》可能比較少台灣人會知道,但有在玩手遊 Fate/Grand Order,或玩過奇幻類型遊戲的諸君大概會聽過這位屠龍者——「齊格飛 (Siegfried)/希古德 (Sigurd)」 — — 他便是來自這部家族薩迦中的主要角色之一。
  另一方面,喜歡古典藝文的朋友可能會知道勃艮地古詩歌《尼伯龍根之歌》(Nibelungenlied)(勃艮地人也是古日耳曼人的一支),以及歌劇作曲家華格納 (Wilhelm Richard Wagner) 的《尼伯龍根的指環》(Der Ring des Nibelungen) 中都有刻劃這位英雄;不過多少都有一些出入與改編。
  伏爾松這號人物在薩迦中被刻畫為北歐神話中的智慧之神奧丁的曾孫,而希古德則是伏爾松的孫子。這部薩迦人物關係之龐大還能繼續下分到當代最有名的傳奇維京人朗格納 (Ragnar Lodbrok)(他也有一個兒子叫希古德,但通常會稱呼為「蛇眼.希古德」(Sigurd Snake-in-the-Eye) 做區分。)
  這系列的石碑上多半都繪有中柱結構物,外環繞一圈蛇並將盧恩文字雕刻其身,中間的柱狀分支物通常就代表著北歐神話中的世界樹 (Yggdrasill),而環繞這些插圖故事又成載著故事本身的則是圈起整個中土世界(人類寓居的世界)的中土大蛇 (Jörmungandr)。至於圖騰述說的故事與相關傳奇,或許以後專門寫伏爾松薩迦系列再來仔細聊聊吧。

最後,那西洋棋呢?

好問題,維京人當然玩西洋棋,甚至比歐洲許多地方還早開始玩。不過,由於西洋棋這部分有太多能說的故事,留到下一篇再談談。甚至殼蟻說,透過其中一組西洋棋考古文物,就能說一長串維京人的生活故事了。
兵卒
▋ᛏᛁᛋᛁᛣ᛫ᚢᚴ᛫ᚼᛁᚱᛅᛣ᛫ᛁᚴ᛫ᚼᛅᛁᛏᛁ᛫ᚢᛁᛏᛁᚢᛅᛣ᛬ᚢᛁᛚᚴᚢᛘᛁᚾ᛫ᛏᛁᛚ᛫ᚢᛁᛏᛁᚢᛅᚦᛁᚾᚴᛁ ▖女士們、先生們,我是異教人,歡迎來到異教人議會 ᛉ. 北歐神話、盧恩文字、維京人、異教 ᛉ. 講座/課程/撰稿/諮詢/文藝推廣 ᛉ. 週二、週五更新 ᚦᚯᚴ.ᚠᚢᚱᛁᛣ(謝謝你)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