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罰】咀嚼後的反思

2022/11/2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將法律視為經緯,善良當成座標,有為有守的前行。
費迪南的“懲罰”,為短篇精要合集、文字簡潔,故事情節常常僅是幾句話,便已勾勒出一幅速寫。
尤其,結局的峰迴路轉,令人無限低迴。
懲罰
有時以為真的是意外,如潛水伕。有時真不是意外,如藍天明亮的日子。
妻子到底是無法承受丈夫的癖好,抑或對自己的疏離。
替罪的母親發現孩子竟被父親凌虐至死,她終於知曉,卻深陷囹圄。
最末一個故事,第一人稱的視角,回溯了“我的朋友”,那前後反差,令人唏噓。其中提及我們最常安慰人的話語——這不是誰的錯。
是呀,有時候,你真不知是誰的錯,但懊悔卻依舊鋒利的劃開了現實,與無法原諒自己的生命。
故事娓娓道來,那些人物的心理轉折、生命壓抑過的痕跡、看似沒有選擇的選擇,這一切,昔日律師今日作家用著淺白的口吻,刻畫在一個又一個或掙扎、或矛盾、或無可奈何的靈魂裡。
他們的犯行、一時疏忽、一瞬動念的抉擇,不見得有法律上的懲處,但內心深處,或迴蕩著歲月的重量、或承載著生命的無常、或縈繞著毫無依憑的徬徨,那些,又何嘗不是一種懲罰。
小說,我常常偏好創作性質極高的虛構、徜徉在不同國度而愉悅。然費迪南筆下,卻活生生的彷彿就在周遭——你我他之間。
案件後的餘韻,讓我們忍不住省思、忍不住反芻——真的別無選擇嗎?
在人生的岔路上,我們也曾踟躕、徘徊良久,到底要向何方前行?
也必定在灰色調的模糊不清中,搖擺不定,矛盾掙扎不已。
那些動機,或許,有些昭然若揭、有些隱微而深沉,就像是這個世界,從來都不是只有一個版本。而你,很可能只是看到其中一個模樣。
那麼,我們能做出什麼判定呢?我們又能為他們的人生,做出什麼裁決呢?
如同第一章——參審員,迷惘著自己的人生與抉擇,意外翻轉了審判結果。她又何曾知道蝴蝶振翅的過往,漣漪成海嘯的影響。
——法律是道德最後的底線。
人們這麼定義著。
我終於明白,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將法律視為經緯,善良當成座標,有為有守的前行。
這個世界,從來都不是只有一個版本。而你,很可能只是看到其中一個模樣。

後話:
說起來,也是先從罪行開始接觸作者的文字,卻先從懲罰讀起。
短篇閱讀起來格外輕鬆,但後勁真的是悠長啊,得各自體悟了呢!
允芯
允芯
聊一段小說、傾一湖生活的細雨。 訴一曲樂章、乘一葉日常的微風。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