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記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記帳的目的,是讓你清楚自己的財務狀況,如果你的財務狀況很單純,並不需要有記帳的必要。我從念大學的時候就有記帳的習慣,當時我有一台386 PC,用彗星一號設計出月收支表格,列印出來再用手寫記帳,到月底的時候,可以統計出一整個月的花用,進而一整年的花用都很清楚。

當時這樣的記帳模式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必要,單純就是流水帳而已。不過透過記帳卻可以達到激勵自己的目的,因為在每天記帳的過程及月底結算時,可以透過控制讓自己了解自己的"淨值",當每個月的淨值增加時,就像是在玩電動讓自己的積分不斷的升級的成就感,此時的記帳樂趣大於功能。

之前有看過一本書,上面寫著有錢人擅長管理自己的金錢,而且他們都有記帳的習慣。在我出社會之後,我收入、開銷的結構變得比較複雜了,像是有很多的固定開銷、信用卡、房貸、水電代扣、電話費代扣、理財投資、轉帳到投資帳戶、轉帳家用開銷,變得比較複雜了,在初期因為錢都放在活儲中,要扣就讓他扣,也沒太需要做太複雜的規劃。但為了要讓金錢的效用極大化,所以許多的收入支出需要清楚的計算,因此就引入了記帳2.0的方法。


我自己發展出來的記帳2.0方法

這個記帳的方法有點像是預算規劃,我的記賬通常是以月為單位,簡單的分成四大帳戶,每個帳戶又有各自的子帳戶:

1. 銀行帳戶(中信台幣、中信外幣、富邦台幣、玉山台幣、第一台幣...),你有幾個帳戶就可以開幾個帳戶紀錄

2. 投資帳戶(A1-STK、A2-STK、A3-STK、黃金存摺),股票的部分我自己又拆分成3個,A1是生活支出用,A2是給小孩的教育費用,A3是醫療及娛樂帳戶。

3.類定存帳戶(儲蓄險、台幣定存、外幣定存)

4.負債帳戶(信貸、稅務欠款)

因此在月初時,把當月的收入及支出先記帳起來,比如以中信台幣帳戶為例,綠色表示已核實,橘色是時間還沒到,因此列為需要追蹤,APP就可以幫你計算出你現在這個帳戶還有餘額多少錢(已核實 90,199),到月底時還有多少錢(結餘 52,293)。

然後這52,293就是該帳戶這個月還可以動用的錢,也就是通過規劃之後,還可以再運用的錢。而當我把自己的現金流逼得很緊的時候,通常這個結餘有時還會出現負的,因此記帳的金額跟時間就變得很重要,一不小心還可能有違約交割的風險,所以盡可能的讓結餘可以有3~10萬會比較安全。而且當帳戶很多的時候,每個帳戶都要小心管理,所以記帳就變得很重要,以下這個圖就是以中信台幣帳戶為例的。

raw-image















通常我是不會去記買飲料花了30元這類的流水帳,如果我從這個帳戶裡領出10,000當生活費,就會有一個項目叫支出-生活費。所以不管是那30元的飲料費、或是晚餐的90元,理所當然就是從10,000的生活費項目去支付了,將來要依科目去統計我的支出就可以知道我花在各個科目的費用是多少了。然後退到總表就可以清楚各子帳戶的狀況了,甚至連本月的損益表都幫你算好了。其實還有一個即時的摘要,順便連當下的總資產(淨值)都幫你統計好了(我沒列出來),你自己去用這個APP就會知道了。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青磚黛瓦-avatar-img
2023/02/13
謝謝分享!
avatar-img
凱斯的分享天地
48會員
111內容數
費曼技巧中能讓自己學習更上層樓的方法,就是教學相長。秉著Stan哥的王道精神,利他就是最好的利己,把自己的點滴經驗藉由分享的方式紀錄,利他更利己。
凱斯的分享天地的其他內容
2024/11/19
投資致富,其實這是個迷思。 以民國111年的主計處統計,可支配所得中位數每戶為94萬元左右,根據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調查,今年退休準備金,比起4年前,增加300萬元,要準備1403萬才行。以1403萬除以94萬=14.9,也就是說一般家庭(中位數),在不吃不喝的狀況下,需要工作15年才有辦法存到1
Thumbnail
2024/11/19
投資致富,其實這是個迷思。 以民國111年的主計處統計,可支配所得中位數每戶為94萬元左右,根據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調查,今年退休準備金,比起4年前,增加300萬元,要準備1403萬才行。以1403萬除以94萬=14.9,也就是說一般家庭(中位數),在不吃不喝的狀況下,需要工作15年才有辦法存到1
Thumbnail
2024/10/20
虛擬資產,如比特幣、或其他的虛擬貨幣,NFT等,在近年來掀起了一股投資熱潮。然而,這種看似虛無的資產為何能擁有如此高的價值,一直是市場上熱議的話題。   比特幣作為最早的加密貨幣,其誕生源於對傳統金融體系的質疑。它具有其獨特特性: 去中心化: 不受任何單一機構控制,交易記錄由全球眾多節點共同維
Thumbnail
2024/10/20
虛擬資產,如比特幣、或其他的虛擬貨幣,NFT等,在近年來掀起了一股投資熱潮。然而,這種看似虛無的資產為何能擁有如此高的價值,一直是市場上熱議的話題。   比特幣作為最早的加密貨幣,其誕生源於對傳統金融體系的質疑。它具有其獨特特性: 去中心化: 不受任何單一機構控制,交易記錄由全球眾多節點共同維
Thumbnail
2024/08/04
回想一下,如果你的投資經歷夠深,在2008年金融風暴來襲之前,你剛好把身上所有股票全出清,當時會不會很高興?而15年後的今天再想一下,現在會不會很後悔?如果當年手上的部位全套在高點了,當時會不會很痛苦?現在會不會很開心? 沒有概念嗎?我舉個實例好了,2009年台積電股價最高69.4,最低38.7。
Thumbnail
2024/08/04
回想一下,如果你的投資經歷夠深,在2008年金融風暴來襲之前,你剛好把身上所有股票全出清,當時會不會很高興?而15年後的今天再想一下,現在會不會很後悔?如果當年手上的部位全套在高點了,當時會不會很痛苦?現在會不會很開心? 沒有概念嗎?我舉個實例好了,2009年台積電股價最高69.4,最低38.7。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今天我又要來與大家談煩人的記帳了,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沒有記帳的習慣,也覺得記帳很煩,或許不少人都了解記帳的重要性,但真要開始去做,卻又無從起步或早早放棄,於是又給自己找了不需要記帳的理由,這篇文章就是要分享如何養成記帳的習慣。 個人或家庭記帳其實跟公司裡的記帳很像,同樣是想或需要知道明確的現金收入與支
Thumbnail
今天我又要來與大家談煩人的記帳了,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沒有記帳的習慣,也覺得記帳很煩,或許不少人都了解記帳的重要性,但真要開始去做,卻又無從起步或早早放棄,於是又給自己找了不需要記帳的理由,這篇文章就是要分享如何養成記帳的習慣。 個人或家庭記帳其實跟公司裡的記帳很像,同樣是想或需要知道明確的現金收入與支
Thumbnail
記帳的目的,是讓你清楚自己的財務狀況,如果你的財務狀況很單純,並不需要有記帳的必要。我從念大學的時候就有記帳的習慣,當時我有一台386 PC,用彗星一號設計出月收支表格,列印出來用手寫記帳,到月底的時候,可以統計出一整個月的花用,進而一整年的花用都很清楚。
Thumbnail
記帳的目的,是讓你清楚自己的財務狀況,如果你的財務狀況很單純,並不需要有記帳的必要。我從念大學的時候就有記帳的習慣,當時我有一台386 PC,用彗星一號設計出月收支表格,列印出來用手寫記帳,到月底的時候,可以統計出一整個月的花用,進而一整年的花用都很清楚。
Thumbnail
為什麼要記帳 首先大家一定都有嘗試過記帳,但是過沒多久就覺得每天紀錄很煩,通常是很難維持下去。但是記帳又很重要,如果你完全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錢,要怎麼開始實行投資理財計劃呢? 記帳的迷思 記帳不是為了省錢 用記帳來幫助你檢視自己的消費行為,把錢花在刀口上,讓每一分錢發揮出最大價值! 從記帳擬定計劃
Thumbnail
為什麼要記帳 首先大家一定都有嘗試過記帳,但是過沒多久就覺得每天紀錄很煩,通常是很難維持下去。但是記帳又很重要,如果你完全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錢,要怎麼開始實行投資理財計劃呢? 記帳的迷思 記帳不是為了省錢 用記帳來幫助你檢視自己的消費行為,把錢花在刀口上,讓每一分錢發揮出最大價值! 從記帳擬定計劃
Thumbnail
是的, 你沒看錯, 想提早退休一開始就是記帳. 因為有了記帳記錄你才會清楚知道 你的錢都花哪裡去了? 我從學生時期就一直有記帳的習慣, 最早是手記本. 後來用了excel來記帳, 因為項目整合加總比較方便. 現在使用的範本一樣是2008 也能讓自己對每年的花費規劃有個粗估的概況, 今日重點:
Thumbnail
是的, 你沒看錯, 想提早退休一開始就是記帳. 因為有了記帳記錄你才會清楚知道 你的錢都花哪裡去了? 我從學生時期就一直有記帳的習慣, 最早是手記本. 後來用了excel來記帳, 因為項目整合加總比較方便. 現在使用的範本一樣是2008 也能讓自己對每年的花費規劃有個粗估的概況, 今日重點:
Thumbnail
我知道很多人超討厭記帳的,要特別記得每天每一筆花費是一件很煩人的事情,尤其是要坦然面對自己實際花了多少錢,多數人選擇逃避,不知道就沒壓力。 有的人認為他只要可以控制花費,大概知道每個月的支出就可以了,不需要詳細的記下每一筆消費紀錄。 而我認為,記帳是理財的第一步,而且是最簡單的一步。
Thumbnail
我知道很多人超討厭記帳的,要特別記得每天每一筆花費是一件很煩人的事情,尤其是要坦然面對自己實際花了多少錢,多數人選擇逃避,不知道就沒壓力。 有的人認為他只要可以控制花費,大概知道每個月的支出就可以了,不需要詳細的記下每一筆消費紀錄。 而我認為,記帳是理財的第一步,而且是最簡單的一步。
Thumbnail
圖片來自 cloudhoreca 分享一點點對於現今市面上所有的記帳軟體的一點想法及疑惑。 像我們這種老百姓如果有在記帳的話不外乎幾種方式,這裡的方式是指電腦應用面的,而非會計上的-像流水帳,可能簡單的用試算表記一記,隨著使用經驗的豐富、資料的增長,譬如說加入帳戶管理、資產負債管理、預算控制等等,屆
Thumbnail
圖片來自 cloudhoreca 分享一點點對於現今市面上所有的記帳軟體的一點想法及疑惑。 像我們這種老百姓如果有在記帳的話不外乎幾種方式,這裡的方式是指電腦應用面的,而非會計上的-像流水帳,可能簡單的用試算表記一記,隨著使用經驗的豐富、資料的增長,譬如說加入帳戶管理、資產負債管理、預算控制等等,屆
Thumbnail
透過實務性的儲蓄,再來就是記帳,儲蓄和記帳是不可分離的連體嬰,開始要儲蓄,都是想可以存越多越好,但不可能所有的進帳都存進戶儲蓄,除非吃喝拉撒睡都是家裡供應,如果是這樣的生活,當有一天換你管理家裡帳務,已經沒有這個能力管理,不經過鍛鍊就不會有這份能力。為何絕大多數透過中獎,沒經過幾年就把中獎財富消耗
Thumbnail
透過實務性的儲蓄,再來就是記帳,儲蓄和記帳是不可分離的連體嬰,開始要儲蓄,都是想可以存越多越好,但不可能所有的進帳都存進戶儲蓄,除非吃喝拉撒睡都是家裡供應,如果是這樣的生活,當有一天換你管理家裡帳務,已經沒有這個能力管理,不經過鍛鍊就不會有這份能力。為何絕大多數透過中獎,沒經過幾年就把中獎財富消耗
Thumbnail
月底總是沒錢??想要存錢不知道要怎麼做?那就要從記帳開始吧!    賺多少、花多少、卻沒有存到多少,是許多人的痛點,看著存摺裡毫無成長的數字,與其煩惱自己到底把錢花到哪裡,不如利用記帳來增加存款吧。    記帳是一種輔助工具,幫助你了解自己的消費習慣,進而去改變自己的收支狀況,減少不必要的花費並且
Thumbnail
月底總是沒錢??想要存錢不知道要怎麼做?那就要從記帳開始吧!    賺多少、花多少、卻沒有存到多少,是許多人的痛點,看著存摺裡毫無成長的數字,與其煩惱自己到底把錢花到哪裡,不如利用記帳來增加存款吧。    記帳是一種輔助工具,幫助你了解自己的消費習慣,進而去改變自己的收支狀況,減少不必要的花費並且
Thumbnail
記帳的目的,是需要了解自身花費總類、項目與流量。而其中最需要被注意的事情是,保持著正向豐盛的循環。每一筆花出去的錢,都感謝宇宙萬有賜予豐盛,才能越花越有錢。
Thumbnail
記帳的目的,是需要了解自身花費總類、項目與流量。而其中最需要被注意的事情是,保持著正向豐盛的循環。每一筆花出去的錢,都感謝宇宙萬有賜予豐盛,才能越花越有錢。
Thumbnail
每逢月底,你我身邊多多少少會以「這個月好像有點花太多了,先不要算我好了」「要等到發薪日才有錢」的理由推掉飯局或出遊的朋友。賺多少、花多少、卻沒有存多少,是許多上班族的痛點,看著每個月底存摺中的數字總是毫無成長,更是經常懷疑自己到底把錢花到哪裡去。 甚至不少理財達人會文章會建議,想存錢、理財,「記帳
Thumbnail
每逢月底,你我身邊多多少少會以「這個月好像有點花太多了,先不要算我好了」「要等到發薪日才有錢」的理由推掉飯局或出遊的朋友。賺多少、花多少、卻沒有存多少,是許多上班族的痛點,看著每個月底存摺中的數字總是毫無成長,更是經常懷疑自己到底把錢花到哪裡去。 甚至不少理財達人會文章會建議,想存錢、理財,「記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