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島爵士101】●No.16●一琴一人的即興傳說─科隆音樂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Keith Jarrett / The Köln Concert(1975)

奇斯‧傑瑞特 / 科隆音樂會

「靈魂,永遠永遠,比土地之灰褐堅實長久,比水之漲落長久。」─美國詩人 惠特曼(Walt Whitman)
*建議播放音樂搭配下方文章閱讀
明澈豐饒、狂喜的歡欣載舞,如冬日暖陽下乍生的青芽,亟欲向上茁長、向這個世界發出啼聲、向自我的成長褒揚。替靈魂那從不饜足的乾渴滴上甜潤璀璨的生命泉水,毫不停歇地在心田內引吭高歌…
1975年的德國科隆歌劇院,一琴一人,全然即興演奏的四段式篇章,鋼琴家奇斯‧傑瑞特(Keith Jarrett)催生了一則詩情的即興傳說。
Keith Jarrett當時在身心狀況與樂器調教皆處在準備不充分之時,他卻展現了無與倫比的技術和情感釋放,創作出難以界定風格的一段音樂,令聽者每一次聆聽都依然那樣地新鮮、那樣的與眾不同。
《科隆音樂會》達到了如同德國哲人尼采所論持之「超人」境界,說明了「人本需超越自我」與「人類的目標應當是懸在個人的極致上」,給予我們面對人生中種種困難的勇氣。《科隆音樂會》(The Köln Concert)這張令ECM大放異彩的現場演奏作品,在銷售面與評價上雙雙空前地成功,其中的傳說與軼事族繁不及備載。從錄音層面來聽那明晰透亮的質感令人著迷,獨特的音樂風格更是難以舉詞定義,Keith Jarrett的卓越演出更是為鋼琴獨奏立下前所未有的精神標竿,成為了跨越所有樂風、最具名氣與藝術價值的一張鋼琴獨奏作品。
Keith Jarrett他那呢喃低語的詠嘆、乘著彷如波滔邁進的琴浪。時而放縱、時而寬慰、隨心所欲、恣意無礙的諧和音調,早已無關技術與樂識、凌越一切表象價值。這些純粹且真誠的音符似乎可以永無止境地飄揚下去…永遠永遠…
Keith Jarrett高昂忘我的創作熱情,卓越明淨的寬闊胸襟,深深懷著對於生命肯定之祝福。這是一段不斷地向自我探索、向靈魂致敬的幸福頌歌。
【聆聽更多】
*文章圖片版權為ecmrecords所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荒島唱片意指若你漂流到無人的島上,會想要在這個小島上陪伴孤單的你過日的唱片。 雖然這些唱片不全是各大爵士榜單的最佳優選,但卻對不同時期的我都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也想重新藉由文字、去梳理自己對於它們滿懷感謝的心情,推薦給喜愛爵士樂的朋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eith Jarrett Trio / Bye Bye Blackbird(1993) 奇斯‧傑瑞特鋼琴三重奏 / 再會吧!黑鳥 「一段獻給爵士巨擘Miles Davis最後的墓誌銘。」 *建議播放音樂搭配下方文章閱讀 1991年10月,邁爾士·戴維斯(Miles Davis)逝世的次月,奇斯‧傑
Nils Petter Molvær / Solid Ether(2000)(ECM1722) 尼利斯·彼得·莫瓦 / 固態乙醚 「當爵士樂被電音節拍給觸到電,一股令人興奮的節奏焦香撲鼻而來。」 *建議播放音樂搭配下方文章閱讀 「ECM」意指「當代樂集」(Edition of Comtempery
Keith Jarrett / My Song(1978)(ECM1115) 奇斯.傑瑞特 / 我的歌 「當歐風民俗音樂巧遇爵士樂,美麗地令人眷戀。」 *建議播放音樂搭配下方文章閱讀 《我的歌》(My Song)無庸置疑是ECM早期爵士樂的最佳範例之一、197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一張名盤,精采深度的音
Jaco Pastorius / Jaco Pastorius(1976) 傑可·帕斯透瑞斯 / 傑可·帕斯透瑞斯同名專輯 「他狂妄自大、但他的天份讓所有人驚艷不已;他目中無人、但他的才華卻又讓所有人都注視著他。」 *建議播放音樂搭配下方文章閱讀 當這張傑可·帕斯透瑞斯(Jaco Pastorius
The Quintet / Jazz At Massey Hall(1953) 咆勃五重奏 / 馬賽廳名演 「一張被譽為『The greatest jazz concert ever』的唱片,正好恰如其名!」 *建議播放音樂搭配下方文章閱讀 爵士樂的團隊組成自1930年代搖擺大樂隊時代結束後,因戰爭
John Zorn / Naked City(1990) 約翰·佐恩 / 裸體城市 「瘋狂荒誕的後現代拼貼主義。」 (*本文章可能內含令人不舒服之圖文,未成年請勿觀閱) *建議播放音樂搭配下方文章閱讀 如果你確定你這一生只想投資一次怪奇的前衛爵士專輯,請確定是紐約實驗噪音派大老約翰‧佐恩(John
Keith Jarrett Trio / Bye Bye Blackbird(1993) 奇斯‧傑瑞特鋼琴三重奏 / 再會吧!黑鳥 「一段獻給爵士巨擘Miles Davis最後的墓誌銘。」 *建議播放音樂搭配下方文章閱讀 1991年10月,邁爾士·戴維斯(Miles Davis)逝世的次月,奇斯‧傑
Nils Petter Molvær / Solid Ether(2000)(ECM1722) 尼利斯·彼得·莫瓦 / 固態乙醚 「當爵士樂被電音節拍給觸到電,一股令人興奮的節奏焦香撲鼻而來。」 *建議播放音樂搭配下方文章閱讀 「ECM」意指「當代樂集」(Edition of Comtempery
Keith Jarrett / My Song(1978)(ECM1115) 奇斯.傑瑞特 / 我的歌 「當歐風民俗音樂巧遇爵士樂,美麗地令人眷戀。」 *建議播放音樂搭配下方文章閱讀 《我的歌》(My Song)無庸置疑是ECM早期爵士樂的最佳範例之一、197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一張名盤,精采深度的音
Jaco Pastorius / Jaco Pastorius(1976) 傑可·帕斯透瑞斯 / 傑可·帕斯透瑞斯同名專輯 「他狂妄自大、但他的天份讓所有人驚艷不已;他目中無人、但他的才華卻又讓所有人都注視著他。」 *建議播放音樂搭配下方文章閱讀 當這張傑可·帕斯透瑞斯(Jaco Pastorius
The Quintet / Jazz At Massey Hall(1953) 咆勃五重奏 / 馬賽廳名演 「一張被譽為『The greatest jazz concert ever』的唱片,正好恰如其名!」 *建議播放音樂搭配下方文章閱讀 爵士樂的團隊組成自1930年代搖擺大樂隊時代結束後,因戰爭
John Zorn / Naked City(1990) 約翰·佐恩 / 裸體城市 「瘋狂荒誕的後現代拼貼主義。」 (*本文章可能內含令人不舒服之圖文,未成年請勿觀閱) *建議播放音樂搭配下方文章閱讀 如果你確定你這一生只想投資一次怪奇的前衛爵士專輯,請確定是紐約實驗噪音派大老約翰‧佐恩(John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珍一直感覺到與音樂有種超凡的聯繫。每當她在吉他上彈奏音符時,她的靈魂似乎與琴弦融為一體。她的作品不僅僅是歌曲,而是將情感與夢想交織在一起的橋梁。一天傍晚,珍在暮色的天空下撥弄吉他,她注意到周圍的空氣開始閃爍,夕陽的柔和色彩似乎與她的音樂融為一體。
Thumbnail
賦予鋼琴個性與靈魂的調音師,儘管關鍵不可或缺,卻往往隱身於幕後,不為人所知。這部作品為調音師描繪出清晰的輪廓,以調音師作為舞台中心,順著樂音的震動,向外牽引著「人」如觸動音樂或是被音樂觸動的人、「物」如悠久或是被廢棄的鋼琴樂器,串以「事」譜寫出人與物尋覓共鳴的孤單與無悔。
Thumbnail
爵士樂融合所有。琴俠回憶焚香操琴赤腳 琴俠回憶。 我所有同學朋友皆知我彈琴一定得。焚香。赤腳。操琴。從不照譜彈。 故給在下看譜無用。 香直接安於吉他或古琴上。焚香杳杳無限創機。靈感充沛。 如吉他名曲。愛的羅曼史。彈十二次十二次皆不同不再現。 愛的羅曼史成變成爵士羅曼史。搖滾羅曼史。佛拉門哥羅曼史。印
Thumbnail
國家交響樂團2024年歐巡,才剛完成三場在瑞士的演出,馬不停蹄的團隊,今由音樂總監準・馬寇爾帶領,在德國時間7日晚間在德國布藍什外格國家劇院完成演出,獨奏小提琴家黃俊文也獻演四大小提琴協奏曲之一的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他表示,這是他音樂道路上最親密的作品,從早年的學習到找到表達這首作品的方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主角在兒時被音樂老師霸凌的痛苦回憶,以及在京都與朋友相遇,開啟對爵士樂與Chet Baker的喜愛之情。隨著時間的流逝,他逐漸接受並擁抱音樂,與音樂產生關聯的人、地點、以及逝去的回憶成為他心中永恆的存在。
Thumbnail
在爵士樂裡,鋼琴和低音提琴的二重奏較為少見。至少都是加上鼓組的三重奏,或是再加上兩把管樂器的五重奏。或許是許多人對低音提琴的極限感到匱乏,不太敢就這樣赤手空拳地一對一單打。 不過,一位天才在1940年代就把低音提琴的彈奏極限打破,這人就是當時在艾靈頓公爵樂團當中的低音提琴手Jimmy Blanto
Thumbnail
色彩是琴鍵,雙眼是打擊的槌,靈魂是有多根弦的琴。藝術家是那一隻彈奏的手,總能輕觸琴鍵與靈魂共鳴。-- 康丁斯基
Thumbnail
就像是一封獻給徬徨之人的溫柔情書,若玗在這首遲了將近十年的曲子中,向我們袒露了她的軟肋。若玗說,身為這個世代的鋼琴家,不論是來自外界的聲音要自己和主流靠攏、或是要在社群媒體獲得流量,這些都讓人身心俱疲。
Thumbnail
寫在前面: 如往常一樣,不專業的我,又來寫一篇2024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聆聽心得。今年的指揮是一位德國人——名叫克里斯蒂安.提勒曼(德文:Christian Thielemann)今年六十四歲了(看不出來呢,還以為五十幾歲而已)。這是他第二次指揮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第一次是2019年元旦,剛
Thumbnail
珍一直感覺到與音樂有種超凡的聯繫。每當她在吉他上彈奏音符時,她的靈魂似乎與琴弦融為一體。她的作品不僅僅是歌曲,而是將情感與夢想交織在一起的橋梁。一天傍晚,珍在暮色的天空下撥弄吉他,她注意到周圍的空氣開始閃爍,夕陽的柔和色彩似乎與她的音樂融為一體。
Thumbnail
賦予鋼琴個性與靈魂的調音師,儘管關鍵不可或缺,卻往往隱身於幕後,不為人所知。這部作品為調音師描繪出清晰的輪廓,以調音師作為舞台中心,順著樂音的震動,向外牽引著「人」如觸動音樂或是被音樂觸動的人、「物」如悠久或是被廢棄的鋼琴樂器,串以「事」譜寫出人與物尋覓共鳴的孤單與無悔。
Thumbnail
爵士樂融合所有。琴俠回憶焚香操琴赤腳 琴俠回憶。 我所有同學朋友皆知我彈琴一定得。焚香。赤腳。操琴。從不照譜彈。 故給在下看譜無用。 香直接安於吉他或古琴上。焚香杳杳無限創機。靈感充沛。 如吉他名曲。愛的羅曼史。彈十二次十二次皆不同不再現。 愛的羅曼史成變成爵士羅曼史。搖滾羅曼史。佛拉門哥羅曼史。印
Thumbnail
國家交響樂團2024年歐巡,才剛完成三場在瑞士的演出,馬不停蹄的團隊,今由音樂總監準・馬寇爾帶領,在德國時間7日晚間在德國布藍什外格國家劇院完成演出,獨奏小提琴家黃俊文也獻演四大小提琴協奏曲之一的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他表示,這是他音樂道路上最親密的作品,從早年的學習到找到表達這首作品的方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主角在兒時被音樂老師霸凌的痛苦回憶,以及在京都與朋友相遇,開啟對爵士樂與Chet Baker的喜愛之情。隨著時間的流逝,他逐漸接受並擁抱音樂,與音樂產生關聯的人、地點、以及逝去的回憶成為他心中永恆的存在。
Thumbnail
在爵士樂裡,鋼琴和低音提琴的二重奏較為少見。至少都是加上鼓組的三重奏,或是再加上兩把管樂器的五重奏。或許是許多人對低音提琴的極限感到匱乏,不太敢就這樣赤手空拳地一對一單打。 不過,一位天才在1940年代就把低音提琴的彈奏極限打破,這人就是當時在艾靈頓公爵樂團當中的低音提琴手Jimmy Blanto
Thumbnail
色彩是琴鍵,雙眼是打擊的槌,靈魂是有多根弦的琴。藝術家是那一隻彈奏的手,總能輕觸琴鍵與靈魂共鳴。-- 康丁斯基
Thumbnail
就像是一封獻給徬徨之人的溫柔情書,若玗在這首遲了將近十年的曲子中,向我們袒露了她的軟肋。若玗說,身為這個世代的鋼琴家,不論是來自外界的聲音要自己和主流靠攏、或是要在社群媒體獲得流量,這些都讓人身心俱疲。
Thumbnail
寫在前面: 如往常一樣,不專業的我,又來寫一篇2024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聆聽心得。今年的指揮是一位德國人——名叫克里斯蒂安.提勒曼(德文:Christian Thielemann)今年六十四歲了(看不出來呢,還以為五十幾歲而已)。這是他第二次指揮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第一次是2019年元旦,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