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孩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胡適寫給兒子的信》
我養育你,並非恩情,
只是血緣使然的生物本能;
所以我既然無恩於你,你便無需報答我。
反而,我要感謝你,
因為有你的參與,
我的生命才更完整。
我只是碰巧成為了你的父親,
你只是碰巧成為了我的女兒和兒子,
我並不是你的前傳,
你也不是我的續篇。
你是獨立的個體,
是與我不同的靈魂;
你並不因我而來,
你是因對生命的渴望而來。
你是自由的,
我是愛你的,
但我絕不會「以愛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
**************************
卡里.紀伯倫(Kahlil Gibran)
孩子
On Children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
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他們經你而生,但非出自於你,
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愛,但別把你的思想也給他們,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的房子可以供他們安身,但無法讓他們的靈魂安住,
因為他們的靈魂住在明日之屋,
那裡你去不了,哪怕是在夢中。
你可以勉強自己變得像他們,但不要想讓他們變得像你。
因為生命不會倒退,也不會駐足於昨日。
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
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
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
And though they are with you, yet they belong not to you.
You may give them your love but not your thoughts,
For they have their own thoughts.
You may house their bodies but not their souls,
For their souls dwell in the house of tomorrow,
which you cannot visit, not even in your dreams.
You may strive to be like them, but seek not to make them like you.
For life goes not backward nor tarries with yesterday.
*****************************
1.子女應孝敬父母。
2.父母對於未成年之子女,有保護及教養之權利義務。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生,應如春花的絢麗 前言 華人有"養兒防老"的觀念,(看韓劇,似乎比華人更甚)。有此觀念後,當然就會有意無意的表現出來,而子女會從你的言行或交談中得知此點…。觀看某視頻,受訪者以身作則照顧自己的母親,希望女兒在她年老時也能仿效此舉。沒想到德籍女兒直接又明白的告訴她:妳老了之後要自己負責喔,我是不會照
親情不是用來綁架的 前言 <吳若權幸福書房>有集節目是在談論商周出版的《為什麼我們不欠父母》這本書!有意思的是:此集的留言比其他節目多了近十倍。總共有2298則留言(到111.11.30為止)。而且有的留言底下的回覆也有數十則之多,表示他的節目令人深有所感;而留言底下的回覆也是頗得人心。我們先看那兩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前言 2022/11/25 聯合報有篇Lingo寫的名為<難忘那句氣話>的文章,內容大概是說:她生在重男輕女的家庭,媽媽是長媳肩負傳宗接代的壓力,可惜前面幾胎都生女…,或許是因為壓力太大,有天媽媽突然發飆說:「要是沒生你們就好了!」這句氣話從此深烙在
一個頂尖科學家幼年的小故事(當時未保留,有相關資料請告知)。四歲左右的小男生,喝完牛奶後,想幫忙把牛奶放進冰箱,媽媽說太重了,想親自拿去放,小男孩執意不肯。他用力的拿著,搖搖擺擺的走著(因為牛奶實在太重了),然後一個重心不穩,牛奶脫手掉了下去,瓶口蹦開,牛奶灑了一地。他楞在那裡…沒想到,媽媽竟然說:
抖音有個視頻,內容是:有個小男孩把媽媽最心愛的,祖母留給她的古董碗打破了。小男孩慌了,亂了,儍愣愣的看著散落一地的破碗碎片,不知所措(他應該是知道這個碗在媽媽心目中的地位)。小男孩的父親把他把抱上椅子,跟他說:「沒關係,你只是不小心而已,你先坐著不動,我先把它弄乾淨。」掃、擦乾淨後,他問小男孩要怎麼
著名作家黃大米出生於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迄今受此影響。受訪時她曾提及得知家裡不讓她升學後,她號啕大哭,並憤而離家出走,她在受訪節目中巨細靡遺的描述出走狀況:如何邊哭邊走到車站,站旁車夫問她怎麼回事?她不知如何回答,也不敢接受人家好意,因此轉身離開車站,走到媽媽工作的場所,覺得環境比較熟悉,因此默默的
生,應如春花的絢麗 前言 華人有"養兒防老"的觀念,(看韓劇,似乎比華人更甚)。有此觀念後,當然就會有意無意的表現出來,而子女會從你的言行或交談中得知此點…。觀看某視頻,受訪者以身作則照顧自己的母親,希望女兒在她年老時也能仿效此舉。沒想到德籍女兒直接又明白的告訴她:妳老了之後要自己負責喔,我是不會照
親情不是用來綁架的 前言 <吳若權幸福書房>有集節目是在談論商周出版的《為什麼我們不欠父母》這本書!有意思的是:此集的留言比其他節目多了近十倍。總共有2298則留言(到111.11.30為止)。而且有的留言底下的回覆也有數十則之多,表示他的節目令人深有所感;而留言底下的回覆也是頗得人心。我們先看那兩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前言 2022/11/25 聯合報有篇Lingo寫的名為<難忘那句氣話>的文章,內容大概是說:她生在重男輕女的家庭,媽媽是長媳肩負傳宗接代的壓力,可惜前面幾胎都生女…,或許是因為壓力太大,有天媽媽突然發飆說:「要是沒生你們就好了!」這句氣話從此深烙在
一個頂尖科學家幼年的小故事(當時未保留,有相關資料請告知)。四歲左右的小男生,喝完牛奶後,想幫忙把牛奶放進冰箱,媽媽說太重了,想親自拿去放,小男孩執意不肯。他用力的拿著,搖搖擺擺的走著(因為牛奶實在太重了),然後一個重心不穩,牛奶脫手掉了下去,瓶口蹦開,牛奶灑了一地。他楞在那裡…沒想到,媽媽竟然說:
抖音有個視頻,內容是:有個小男孩把媽媽最心愛的,祖母留給她的古董碗打破了。小男孩慌了,亂了,儍愣愣的看著散落一地的破碗碎片,不知所措(他應該是知道這個碗在媽媽心目中的地位)。小男孩的父親把他把抱上椅子,跟他說:「沒關係,你只是不小心而已,你先坐著不動,我先把它弄乾淨。」掃、擦乾淨後,他問小男孩要怎麼
著名作家黃大米出生於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迄今受此影響。受訪時她曾提及得知家裡不讓她升學後,她號啕大哭,並憤而離家出走,她在受訪節目中巨細靡遺的描述出走狀況:如何邊哭邊走到車站,站旁車夫問她怎麼回事?她不知如何回答,也不敢接受人家好意,因此轉身離開車站,走到媽媽工作的場所,覺得環境比較熟悉,因此默默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紀伯倫《先知》散文詩 : 孩子 On Children 一個懷裡抱著嬰兒的婦人說,跟我們說說「孩子」吧。 於是他說: 孩子不是你的, 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他們經你而生,但非出自於你, 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愛,但別把你的思想也給他們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來自父母,但只要離開了母親的身體,我們每個人就是一個獨立的人格,從無法用言語表達、牙牙學語,到擁有自己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跟世界觀 這個過程裡最大的難題之一就是父母到底要不要放手?應該什麼時候放手?我在別人眼中應該是個「不正常」的父親⋯⋯
Thumbnail
世上有無條件的愛,就只有孩子對父母的愛 父母為子女付出,含辛茹苦養活子女,那是應份的事,把他們帶到這個世上,理應有能力照顧好他們,這是作為父母之本,不需常常被歌頌父母如何偉大。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有條件的,期望他們聽教聽話,懂得感恩,甚或乎要求他們追逐世間的功利,長大成才,供養父母。相反,孩子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你的孩子不是你的,他們經你而生,但非出自於你,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他們愛,但別把你的思想也給他們,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近期與家人有一搭沒一搭的會為了別人家的事情爭論,父母對於 #我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 這樣的想法根深蒂固的無
父母有父母的辛苦,但假如你小時候也沒有辦法每科一百、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那麼就算你有錢,你也沒有資格要求你的小孩達成你設立的目標,因為那滿足的是父母,而不是身為獨立個體的孩子想要的。 就算你的孩提時代真的非常優秀,你也不該奢求你的孩子複製你的道路,家長跟教育者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啟蒙者與引導者,不該
Thumbnail
父母不應以子女是否主動關心自己來衡量自己的成功與失敗。在面對成年子女的問題時,父母應保持適當距離,給予愛和支持。隨著科技的進步,後親職時期的挑戰是和成年子女保持適當距離,並重新為自己的人生做規劃。
父親問我要什麽樣的父親?為什麼?我要一個知道我的父親,會為我正義站邊的父親。因為這樣愛我的父親,才不是原生的父親。我思考父親要怎麽樣的女兒?父親要的女兒是有次生思考,可以走出原生世界的女兒,不然我無法回家。父親,你是否傳我心法?我覺得自己太不可思議。 女兒,請讓悟真知道次生的愛,是從你身上開始的。
Thumbnail
上一輩的父母總是威嚴十足,說一是一,孩子絕對不敢提出異議,他們跟父母有很強烈的從屬關係,必須聽命於父母,完全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這樣的親子關係通常不會太親密,尊敬大於關愛,威嚴蓋過暖意。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當時覺得家人就是這麼一回事,供我飲食,照顧起居,而父母也認為能填補肚子就好,心靈的需要有沒有被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那是誰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親人,也是最親的親人,自然也是影響最深的親人。不過,人生是階段性的;孩子也是會成長的。大多數的父母並不會突然就意識到孩子逐漸成為「自己的」而非「你的」的孩子,如同大多數父母是在成為父母才逐漸意識到父母的角色及責任。 在成為「自己的」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紀伯倫《先知》散文詩 : 孩子 On Children 一個懷裡抱著嬰兒的婦人說,跟我們說說「孩子」吧。 於是他說: 孩子不是你的, 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他們經你而生,但非出自於你, 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愛,但別把你的思想也給他們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來自父母,但只要離開了母親的身體,我們每個人就是一個獨立的人格,從無法用言語表達、牙牙學語,到擁有自己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跟世界觀 這個過程裡最大的難題之一就是父母到底要不要放手?應該什麼時候放手?我在別人眼中應該是個「不正常」的父親⋯⋯
Thumbnail
世上有無條件的愛,就只有孩子對父母的愛 父母為子女付出,含辛茹苦養活子女,那是應份的事,把他們帶到這個世上,理應有能力照顧好他們,這是作為父母之本,不需常常被歌頌父母如何偉大。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有條件的,期望他們聽教聽話,懂得感恩,甚或乎要求他們追逐世間的功利,長大成才,供養父母。相反,孩子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你的孩子不是你的,他們經你而生,但非出自於你,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他們愛,但別把你的思想也給他們,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近期與家人有一搭沒一搭的會為了別人家的事情爭論,父母對於 #我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 這樣的想法根深蒂固的無
父母有父母的辛苦,但假如你小時候也沒有辦法每科一百、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那麼就算你有錢,你也沒有資格要求你的小孩達成你設立的目標,因為那滿足的是父母,而不是身為獨立個體的孩子想要的。 就算你的孩提時代真的非常優秀,你也不該奢求你的孩子複製你的道路,家長跟教育者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啟蒙者與引導者,不該
Thumbnail
父母不應以子女是否主動關心自己來衡量自己的成功與失敗。在面對成年子女的問題時,父母應保持適當距離,給予愛和支持。隨著科技的進步,後親職時期的挑戰是和成年子女保持適當距離,並重新為自己的人生做規劃。
父親問我要什麽樣的父親?為什麼?我要一個知道我的父親,會為我正義站邊的父親。因為這樣愛我的父親,才不是原生的父親。我思考父親要怎麽樣的女兒?父親要的女兒是有次生思考,可以走出原生世界的女兒,不然我無法回家。父親,你是否傳我心法?我覺得自己太不可思議。 女兒,請讓悟真知道次生的愛,是從你身上開始的。
Thumbnail
上一輩的父母總是威嚴十足,說一是一,孩子絕對不敢提出異議,他們跟父母有很強烈的從屬關係,必須聽命於父母,完全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這樣的親子關係通常不會太親密,尊敬大於關愛,威嚴蓋過暖意。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當時覺得家人就是這麼一回事,供我飲食,照顧起居,而父母也認為能填補肚子就好,心靈的需要有沒有被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那是誰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親人,也是最親的親人,自然也是影響最深的親人。不過,人生是階段性的;孩子也是會成長的。大多數的父母並不會突然就意識到孩子逐漸成為「自己的」而非「你的」的孩子,如同大多數父母是在成為父母才逐漸意識到父母的角色及責任。 在成為「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