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談"養兒防老"

小談"養兒防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生,應如春花的絢麗

前言

華人有"養兒防老"的觀念,(看韓劇,似乎比華人更甚)。有此觀念後,當然就會有意無意的表現出來,而子女會從你的言行或交談中得知此點…。觀看某視頻,受訪者以身作則照顧自己的母親,希望女兒在她年老時也能仿效此舉。沒想到德籍女兒直接又明白的告訴她:妳老了之後要自己負責喔,我是不會照顧妳的…受訪者心裡百感交集…看了之後,覺得好笑又好玩…

想起一個小故事,吃飯時,老母親拿著破碗自己一個人蹲在角落吃著殘渣剩飯;而夫妻和子女則圍坐餐桌共享豐盛美食…有一天兒子突然注意到自己的兒子撿了一個破碗藏起來,他有點好奇的問兒子為什麼?兒子回答這是給你以後準備的…兒子大為震驚,此後吃飯時母親也能上桌…兒孫還會幫她挾菜端湯…

你看懂個中含意了嗎?我現在孝順父母,以後我的兒女有樣學樣也會孝順我;那為何要孝順呢?因為小時候父母辛苦的養我教我;年老後,我回報恩情,不是理所當然嗎?

我在上文曾討論<我們為什麼不欠父母>一書內容。



感謝人生

感謝人生


養老防老?

我不知道現代人還有多少人抱持著"養兒防老"的觀念?

原住老家對面的同事,突然過世後,子女都很孝順,想要母親把宜蘭的房子賣掉,再到新竹(他們住的附近)買或租間房子,方便一起生活,也方便照料…同事的妻子沒有同意,已經四年了,還看到她在附近做義工…理由很簡單,自己身體還好,和兒女的生活習慣,以及觀念價值等都有差異,朝夕相處,反而易生困擾和紛爭…而,有意思的是:可以聊此話題的友輩,幾乎都抱持類似的想法…

住一起問題多

以前的社會相對單純,農業社會,鄰居、朋友往來密切,田裡有做不完的工作活,不想待在家,就到田裡去動動手,舒活一下;而且,社會變遷不大,聊的話題,價值觀等都相差不多。住在一起,似乎沒什麼問題。現在則不然,社會變遷快且雜,你和子女的話題不多,他們會的你不會,他們強的你不懂;價值觀差異大,你認為太貴,他們認為偶而犒賞一下自己,理所當然;你認為便宜又實用的,他們認為粗俗難登大雅之堂;然後呢?如若住在一起,你知道嗎?出房就得穿戴整齊,講話輕聲細語,要學會察顏觀色;要懂得謹小慎微…,坐在客廳,大家拘束;看個節目都不能如你意…白天他們工作,你呢?到那兒都是車,都是排氣筒排出的廢氣…你連個認識的都沒有,你時間多得不知如何是好…幹嗎呀?

不住一起,遠近沒差

上述還是兒女狀況不錯,家裡還有空房的狀況;很大的可能是:兒女家中,連個空房都沒有,因為薪資低…因為房價貴;而且,想住一起,絕大多數都會引發兒女家中的爭執和困擾…,何必呢?

那住附近呢?情況類似,只是生病較放心。問題是生病不止給他們帶來困擾,你則更加不安?怕耽誤他們工作,怕引發他們牽掛…,身體不舒服,心裡更不舒服;還不如待在老家,生病,也不需告訴兒女,好了,沒必要通知他們;死了,也輪不到你操心了…

把自己顧好吧!

"養兒防老"?什麼時代了,還在抱殘守缺幹嗎?把自己顧好,不要成為兒女的負擔。有空唱唱歌,看看書,聽聽雲,吹吹風;踏踏青,聊聊天;罵罵那些政治垃圾;嘗嘗美食,賞賞美景…,活著,就順心的、快樂的把日子活好;病了,也不必看什麼醫生,能活就活;痛就稍忍,痛到受不了,也不需什麼醫療或急救…;死了,一切都沒你的事了…


展現笑顏,快樂過活

展現笑顏,快樂過活


容我先致意

趁還清醒,先向所有認識的人致意;相逢自是有緣,有緣與你相識相知,是我的榮幸,是我的運氣;感恩有你,謝謝你!

如若不幸相處時曽讓你感到不服,不甘,不滿,容我在此向你致上歉意,對不起,請原諒我

結論

人生,無愧、無悔;有幸走上一遭,乃上天厚我。合十,鞠躬!

avatar-img
退休教授:慕鐸的沙龍
68會員
924內容數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親情不是用來綁架的 前言 <吳若權幸福書房>有集節目是在談論商周出版的《為什麼我們不欠父母》這本書!有意思的是:此集的留言比其他節目多了近十倍。總共有2298則留言(到111.11.30為止)。而且有的留言底下的回覆也有數十則之多,表示他的節目令人深有所感;而留言底下的回覆也是頗得人心。我們先看那兩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前言 2022/11/25 聯合報有篇Lingo寫的名為<難忘那句氣話>的文章,內容大概是說:她生在重男輕女的家庭,媽媽是長媳肩負傳宗接代的壓力,可惜前面幾胎都生女…,或許是因為壓力太大,有天媽媽突然發飆說:「要是沒生你們就好了!」這句氣話從此深烙在
一個頂尖科學家幼年的小故事(當時未保留,有相關資料請告知)。四歲左右的小男生,喝完牛奶後,想幫忙把牛奶放進冰箱,媽媽說太重了,想親自拿去放,小男孩執意不肯。他用力的拿著,搖搖擺擺的走著(因為牛奶實在太重了),然後一個重心不穩,牛奶脫手掉了下去,瓶口蹦開,牛奶灑了一地。他楞在那裡…沒想到,媽媽竟然說:
抖音有個視頻,內容是:有個小男孩把媽媽最心愛的,祖母留給她的古董碗打破了。小男孩慌了,亂了,儍愣愣的看著散落一地的破碗碎片,不知所措(他應該是知道這個碗在媽媽心目中的地位)。小男孩的父親把他把抱上椅子,跟他說:「沒關係,你只是不小心而已,你先坐著不動,我先把它弄乾淨。」掃、擦乾淨後,他問小男孩要怎麼
著名作家黃大米出生於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迄今受此影響。受訪時她曾提及得知家裡不讓她升學後,她號啕大哭,並憤而離家出走,她在受訪節目中巨細靡遺的描述出走狀況:如何邊哭邊走到車站,站旁車夫問她怎麼回事?她不知如何回答,也不敢接受人家好意,因此轉身離開車站,走到媽媽工作的場所,覺得環境比較熟悉,因此默默的
2022-11-24的聯合報,刊了一篇季濂兒寫的:<痛,需要被講出來>。 懷孕三天,孩子竟然就沒了;再次懷孕,預產期間孩子竟然又沒了。周圍的人都很善良,安慰,鼓勵:不是你的錯;好可惜;很快會復元;這很常見…;加油;再努力;不要多想,讓它隨時間過去。(如果相信靈異的話,或許還會:會不會與前世有關?會不
親情不是用來綁架的 前言 <吳若權幸福書房>有集節目是在談論商周出版的《為什麼我們不欠父母》這本書!有意思的是:此集的留言比其他節目多了近十倍。總共有2298則留言(到111.11.30為止)。而且有的留言底下的回覆也有數十則之多,表示他的節目令人深有所感;而留言底下的回覆也是頗得人心。我們先看那兩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前言 2022/11/25 聯合報有篇Lingo寫的名為<難忘那句氣話>的文章,內容大概是說:她生在重男輕女的家庭,媽媽是長媳肩負傳宗接代的壓力,可惜前面幾胎都生女…,或許是因為壓力太大,有天媽媽突然發飆說:「要是沒生你們就好了!」這句氣話從此深烙在
一個頂尖科學家幼年的小故事(當時未保留,有相關資料請告知)。四歲左右的小男生,喝完牛奶後,想幫忙把牛奶放進冰箱,媽媽說太重了,想親自拿去放,小男孩執意不肯。他用力的拿著,搖搖擺擺的走著(因為牛奶實在太重了),然後一個重心不穩,牛奶脫手掉了下去,瓶口蹦開,牛奶灑了一地。他楞在那裡…沒想到,媽媽竟然說:
抖音有個視頻,內容是:有個小男孩把媽媽最心愛的,祖母留給她的古董碗打破了。小男孩慌了,亂了,儍愣愣的看著散落一地的破碗碎片,不知所措(他應該是知道這個碗在媽媽心目中的地位)。小男孩的父親把他把抱上椅子,跟他說:「沒關係,你只是不小心而已,你先坐著不動,我先把它弄乾淨。」掃、擦乾淨後,他問小男孩要怎麼
著名作家黃大米出生於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迄今受此影響。受訪時她曾提及得知家裡不讓她升學後,她號啕大哭,並憤而離家出走,她在受訪節目中巨細靡遺的描述出走狀況:如何邊哭邊走到車站,站旁車夫問她怎麼回事?她不知如何回答,也不敢接受人家好意,因此轉身離開車站,走到媽媽工作的場所,覺得環境比較熟悉,因此默默的
2022-11-24的聯合報,刊了一篇季濂兒寫的:<痛,需要被講出來>。 懷孕三天,孩子竟然就沒了;再次懷孕,預產期間孩子竟然又沒了。周圍的人都很善良,安慰,鼓勵:不是你的錯;好可惜;很快會復元;這很常見…;加油;再努力;不要多想,讓它隨時間過去。(如果相信靈異的話,或許還會:會不會與前世有關?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