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悉
《阿北》本質上是婚戀市場的普世故事,「同性戀」只是其一元素,以獨特的方式實踐性向平權。比起性向設定,外貌階級之殘酷更是此作的核心。
節目名稱:《阿北》(雙戲聯演OPNTIX購票連結)
演出單位:陳家聲工作室
演出場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藍盒子
觀賞場次:2022.11.26 (六) 19:30
2017年首演至今五年間,台灣社會對於LBGTQIA+族群的認知已大幅轉變,相同劇本放在2022年展演,少了點力道——如果觀者期待藝術超前當下的社會現實。也許這也是陳家聲工作室推出續作的原因之一。上篇分享2022版《阿北》之觀察,本文將探討《阿北》劇本及其未竟之業。
消費型文青 - 有靈魂迴響
左右為男之外,難上加難|2022《阿北》《阿北:勉強的愛》雙戲聯演(中)
我們阿北很可愛呀
劇中角色為一群國中國文科教師,想像中可能是性別觀念最保守的族群之一。不過,整個辦公室無性向歧視,完全平常心看待。主角「阿北」(柏富)是一位沒出櫃的熊族男同志,具有大叔臉、男孩心,外貌不起眼、性格內向。他的櫃子不只是性向的櫃子,還有拒絕他人要求、抵抗惡意,以及「被喜歡」等櫃子。
性向平權,而外貌階級依舊。自認又胖又醜的阿北已經習慣擔任團體中的工具人和被揶揄的對象。每當被稱讚可愛,他總會說,不要說我可愛,直接說我醜就可以了。男同性戀群體內之外貌歧視,或者說對於伴侶外貌的追求,甚至比異性戀之婚戀市場更加殘酷。
阿北的內向特質使其處境更加困難,劇中以錄音呈現的腦內小劇場,不曉得一天會上演幾百回。職場相處他選擇退讓、負責同事不想做的差事,因為這樣比較不麻煩。戀愛之路,他選擇不期不待、默默示好,因為這樣比較不麻煩。內向特質也許是天生,也許是成長過程中,外貌弱勢之下養成的生存之道。相較於身為男同性戀,阿北的困境,更大比例源於內向性格與弱勢外貌,不想造成別人困擾,不想給自己麻煩。
2017年,同志婚姻議題於台灣社會引發風風雨雨之際,一個男生與男生的戀愛故事,非性向議題主導、不打性向悲情牌,甚至是個喜劇,相當亮眼。儘管行銷主打男男戀,《阿北》本質上是婚戀市場的普世故事,「同性戀」只是其一元素,以獨特的方式實踐性向平權。
淑莉,你今天穿裙子!
本劇五個角色之中的兩位女角,「淑莉」與「柔芬」,是辦公室裡的日常反派,藉不自覺的惡意,將阿北置於團體中的特定位置。以事主不介意、同事之間很熟了,充當「利用阿北」的正當性。阿北毫無怨言,可能是習慣,也可能是不想引起紛爭,因為那樣太麻煩了。
《阿北》刻畫立體的弱勢男同志,女性角色卻淪於刻板及平面。為了帥哥新老師「翼翔」打扮(穿裙子、補妝)、淑莉自稱Jennifer、刻意製造身體接觸、約翼翔出去只點一份餐點共食等,很諷刺、很有笑點,女追男也算一種小小突破。但是,觀眾看不見淑莉與柔芬為何如此,甚是可惜。當然,有很多站得住腳的理由不多作解釋,例如:他們就是生活中常見的人物、壓迫者代表,篇幅有限需要鮮明的三姑六婆高效率發揮對比功能等。我期待淑莉與柔芬展現更豐富的層次,不止於功能性角色。另外,和五年前看完首演一樣,我想問,為什麼淑莉與柔芬這兩位軟性霸凌慣犯,沒有受到懲罰?
你喜歡我哪一點?
相較於阿北內向消極,現實世界偷偷對帥哥示好,網路交友只敢選不放大頭貼的對象聊天,外在條件普通的「俊雄」則是腳踏實地的行動派。劇本提到,各自名為小柏和Hero的他們其實已在交友軟體聊天半年,而真正見面的那刻,阿北退縮了。難以招架俊雄積極主動、不相信真的有人喜歡自己、發現苦心維繫關係的網友竟然是職場同事等,對內向、缺乏自信的阿北是劇烈衝擊。俊雄熱烈追求造成阿北生活天翻地覆,即使期待戀愛,阿北可不想要這些大麻煩。
不少觀眾回饋俊雄根本是跟蹤狂、恐怖情人,當眾為阿北出頭的行徑,如同阿北所說「一點也不浪漫」。我個人覺得,這還是跟喜歡程度與外貌有關。所謂「人帥真好,人醜吃草」,今天如果網友Hero是翼翔,阿北大概不會如此反彈,畢竟帥哥就像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母胎單身的阿北仍深陷於外表迷思,而年紀稍長的俊雄似乎已經認清現實,歡喜追求「可愛」與「剛好」。
當阿北質問俊雄「到底喜歡他哪一點」,俊雄回答各項「熊」的特質,以及他就是覺得阿北是一個「可可可可愛的大風颱」!我相信撇除外在,兩人是有情感基礎的,畢竟能聊天半年也算難得。我個人觀念傾向喜歡人不需要理由,因此著重於觀察阿北提問的動機。「你喜歡我哪一點?」多半源於問者的不自信、不自在、不信任以及沒那麼喜歡對方。依據脈絡與角色特質,俊雄無法說服阿北,大概跟俊雄沒什麼關係,而是阿北自己與他人互動、面對世界的成長關卡。
同行看戲的友人表示,俊雄的回答都與內在無關,還是在看外表,讓人懷疑俊雄的心意究竟如何。例如表淺聊著共同興趣、同樣愛吃花生吐司,內在交流在劇中僅輕輕帶過,重點放在俊雄不斷嘗試敲開阿北緊閉的蚌殼。為了聚焦於核心概念,我認為內在交流之佔比不是問題。有些觀眾則因此覺得內容不完整,不滿意兩人從曖昧到交往的過程。兩小時的戲,能夠涵納多少層面是編劇的永恆難題,續作《阿北:勉強的愛》之故事前提為阿北與翼翔「靈魂互換」,此設定發揮空間無窮,相信將深廣開發阿北宇宙。
我不是故意的混帳直男?
翼翔初來乍到便像台永動發電機,信手撩人,人人搶著示好,他也一概不拒絕。翼翔作為若無其事、佔盡優勢的大反派,看似玩弄人心於股掌之間,攪亂一池春水。俊雄指責他是混帳直男,要每個人都喜歡他、對他好以滿足自尊心。少揚直指他是人渣,出手攻擊。
是的,翼翔可惡,翼翔假裝無辜,翼翔說自己不是好人、自己不是故意的,翼翔最後得到了教訓。可是其實劇中對翼翔描述甚少,他是一只皮囊,在曖昧遊戲中游刃有餘,背後動機不得而知。也許續作《阿北:勉強的愛》中,觀眾有機會窺見其內心。此外,《阿北》並未論及性向之流動性 (sexual fluidity),相當可惜,而翼翔是最有相關潛力的角色。
左右為男,換成異性戀也通?
如前述,《阿北》本質上是婚戀市場的普世故事,「同性戀」只是其一元素,複雜化坦然呈現自我與情慾互動的情境。因此這個提問並非評價,而是對創作者想法的好奇。我認為這劇本主角換成異性戀也通用,但就無聊許多,像廉價俗氣的YA戀愛故事。可能因為異性戀的作品太多了,異性戀框架也被討論到爛了。男同性戀的外貌歧視特別嚴重,普男組合明明是正常現象,搬上台卻耳目一新。由此可見,比起性向設定,外貌階級之殘酷更是此作的核心。
我是一個社會議題
阿北自嘲他是一個社會議題,環境汙染、影響市容。延續2017年首演的文案「一個情節浪漫但是畫面不好看的同志愛情故事」,可見其創作意圖與關鍵字。《阿北》除了說一個好故事,顯然有討論議題的野心,從2017年到2022年是否與時俱進?
隨社會風氣逐漸開放,同運進展,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全劇沒有性向歧視、完全平常心,在五年前是亮點,現在可能不是了。當作品不需要刻意設定酷兒族群來討論酷兒議題,可能代表一大進步,如同有一天民意代表選舉不再需要設立女性保障名額。此作是這個狀況嗎?我不確定。
2022年演出行銷活動之一是陳家聲工作室與黑白文化出版社合作的「BL這樣也可以?!」,試圖將作品的目標族群擴大至BL愛好者。然而BL是另一個社會脈絡下拆解異性戀框架的文化,如此聯結,是否適切?創作者的想法為何?
續作難上加難
如果觀者期待藝術超前當下的社會現實,我認為《阿北》在2022年已經不夠濃厚。有觀眾以粉紅鉛球形容此劇;也許是第二次觀演的偏誤,也許是社會氛圍轉變,我倒覺得是粉紅鞦韆,公園裡的,不是特技那種。小劇場續作是可貴的機會也是艱鉅的挑戰,拭目以待本週登場之《阿北:勉強的愛》帶來靈魂重擊!
註:《阿北》《阿北:勉強的愛》雙戲聯演系列迴響文章將分為上、中、下三篇,上篇為2022《阿北》之觀察,中篇探討《阿北》劇本的未竟之業,下篇則為《阿北:勉強的愛》及雙戲聯演之總體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