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之禱久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孔子說:「我長久以來,都一直在禱告啊!」
奇怪!孔子又不是宗教信徒,怎麼會長久以來,一直都在向上天祈禱呢?他老人家不是說過:對鬼神敬而遠之嗎?他還曾經點化子路「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事緣:孔子有次生病了,還病得不輕。子路很擔心,終日為孔子禱告,而且唸唸有辭,祈求上天保佑孔子。最終孔子幸運地過了這關。其後,孔子得知子路日以繼夜地為他禱告,就問子路:「由啊(子路啊)!您天天都為我禱告嗎?」子路回答說:「是呀,我還記得禱文是這樣說的…」可孔子卻委婉地說:「丘之禱久矣!」
為什麼孔子向子路說他長期都在向神靈禱告呢?到底孔子是否把自己的生命交託給神靈呀?
其實,孔子心想:自己長久以來,時刻都在致力於道德實踐,懇切地面對生命,以體悟人生的真常。他一生人,每天所過的日子,都非常充實,非常敬虔,天天都在踐仁知天。所謂「知天」,即體會上天的意思,亦即與神同在,而顯得內心寧靜平和,無懼於死亡。孔子既已超脫死亡的恐懼;那麼,還有什麼事他老人家放不下的呢?
而且,孔子一生人,教出一大批學生,對歷史文化總算有交代了,試問他還有什麼遺憾呢?
因此,這句「丘之禱久矣」,其實是說:人,假如能時刻踏踏實實地為學做人,以實踐仁德,而發揮出人性的光輝,這就是不斷地對上天的禱告,而時刻與神同在。
孔子的禱告,是以心性、以德行來禱告,而不是只以言語來禱告。聖經說:「凡呼喚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就是這個意思。換言之,光以嘴巴呼叫「主啊!主啊!」的人,而不是在日常生活實踐仁德,活出基督的,是不能進入天國的。
修德,就是敬虔的生活!
2021-12-09共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25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昨天講到孔子的一個學生——冉伯牛,他是孔門德行科的高足,但偏偏就染上痲瘋瘡的惡疾。(此文被刪)可見,品德高尚,行事端正,卻未必會有好報的,此所謂「無常」的命了。 接下來,又介紹孔子另外一個學生——顏淵。顏淵英年早逝,死時四十一,而孔子已六十九歲了。當天,顏淵駕車送孔子去晉見魯國國君後,回程途中吐血,
孔子有個學生——冉伯牛,他患有重疾,孔子去慰問。到了伯牛的住處,伯牛不肯開門,不想讓孔子看到自己,就說:「老師!您回去吧!不用來看我啦。」但,孔子就堅持要看到伯牛。伯牛就只好把窗子稍稍推開。當孔子看到伯牛長滿痲瘋瘡的手,非常難過,心想一個道德操守如此高的學生,竟然會患上這種惡疾啊! 伯牛是個怎樣的學
昨天自家通渠。渠堵塞了,必須盡早疏通;但人的心靈堵塞了,卻往往執意孤行。(2022-2-6) 水龍頭壞了,可以修理,或者更換;但,人的心靈敗壞了,就只能自救啦!(2021-7-27) 如果丟失了錢包,你會緊張地去尋找嗎?如果丟失了良心,也會緊張地去找回來嗎? 有句成語——茅塞頓開;孟子也有句話——茅
人生的寂寞,不單指不被理解,也包含親情的阻隔。就以移居海外的港人來說,迫於與老父老母天隔兩地,那是人生的無奈,人生的寂寞啊! 孔子有個插班生——司馬牛,就是慨嘆:「人皆有兄弟,我獨亡!」 其實,司馬牛本來是有兄弟的,就為了公義,為了不忍不安,迫於無奈,忍痛背叛親兄、而堅持正義,以致本有兄弟而斷絕兄弟
前文講到做人要「據於德」,要時刻警醒自己「德之不修,是吾憂」。這兩句話所講的「德」,都是指德行。然則,有德行的人生是否就會一帆風順?是否就有現眼的德報? 在現實情況,當然是不一定的,這不是因果的必然關係,而只是一廂情願,理應如此的應然關係。 就以孔子為例,在他老人家的飄泊生涯當中,經常都處於顛沛流離
什麼是理想的人生? 豐厚的財富?不是。財富容易使人財大氣粗,紙醉金迷,要做到富而不驕,難啊!況且,財富許多時候都會轉眼成空的呀! 顛峰的權力?不是。權力容易使人腐化敗壞,不可一世,要做到高而謙遜,難啊!況且,權力瞬息之間就會突發政變的呀! 財富和權力,都是外物,抓不住,與自家的德性生命無關,與自家的
昨天講到孔子的一個學生——冉伯牛,他是孔門德行科的高足,但偏偏就染上痲瘋瘡的惡疾。(此文被刪)可見,品德高尚,行事端正,卻未必會有好報的,此所謂「無常」的命了。 接下來,又介紹孔子另外一個學生——顏淵。顏淵英年早逝,死時四十一,而孔子已六十九歲了。當天,顏淵駕車送孔子去晉見魯國國君後,回程途中吐血,
孔子有個學生——冉伯牛,他患有重疾,孔子去慰問。到了伯牛的住處,伯牛不肯開門,不想讓孔子看到自己,就說:「老師!您回去吧!不用來看我啦。」但,孔子就堅持要看到伯牛。伯牛就只好把窗子稍稍推開。當孔子看到伯牛長滿痲瘋瘡的手,非常難過,心想一個道德操守如此高的學生,竟然會患上這種惡疾啊! 伯牛是個怎樣的學
昨天自家通渠。渠堵塞了,必須盡早疏通;但人的心靈堵塞了,卻往往執意孤行。(2022-2-6) 水龍頭壞了,可以修理,或者更換;但,人的心靈敗壞了,就只能自救啦!(2021-7-27) 如果丟失了錢包,你會緊張地去尋找嗎?如果丟失了良心,也會緊張地去找回來嗎? 有句成語——茅塞頓開;孟子也有句話——茅
人生的寂寞,不單指不被理解,也包含親情的阻隔。就以移居海外的港人來說,迫於與老父老母天隔兩地,那是人生的無奈,人生的寂寞啊! 孔子有個插班生——司馬牛,就是慨嘆:「人皆有兄弟,我獨亡!」 其實,司馬牛本來是有兄弟的,就為了公義,為了不忍不安,迫於無奈,忍痛背叛親兄、而堅持正義,以致本有兄弟而斷絕兄弟
前文講到做人要「據於德」,要時刻警醒自己「德之不修,是吾憂」。這兩句話所講的「德」,都是指德行。然則,有德行的人生是否就會一帆風順?是否就有現眼的德報? 在現實情況,當然是不一定的,這不是因果的必然關係,而只是一廂情願,理應如此的應然關係。 就以孔子為例,在他老人家的飄泊生涯當中,經常都處於顛沛流離
什麼是理想的人生? 豐厚的財富?不是。財富容易使人財大氣粗,紙醉金迷,要做到富而不驕,難啊!況且,財富許多時候都會轉眼成空的呀! 顛峰的權力?不是。權力容易使人腐化敗壞,不可一世,要做到高而謙遜,難啊!況且,權力瞬息之間就會突發政變的呀! 財富和權力,都是外物,抓不住,與自家的德性生命無關,與自家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子曰:『志于道,據於德,依于仁,游於藝』(述而第七)。  這句話言簡意廣。但孔子是對誰而言?沒有記明。簡單一想,就會明白這是孔子對士的要求。前面出現過,『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裡仁第四)。 《論語》中提到君子的條目很多,而提到士的條目比較少
Thumbnail
大多數時候,孔子非常積極地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但也有灰心喪氣和消極等待的時候。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公冶長第五)。  桴(fú),小木筏。材,通裁,削減  孔子說:『我的仁道
Thumbnail
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八佾第三)。  『儀』,地名,屬衛國,在今河南蘭考縣境內;『封人』,管理土地的官員。孔子路過儀這個地方,他慕名前來求見孔子。就對看
Thumbnail
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大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八佾第三)。 孔子進太廟當差,東問西問。這就有人說閒話了,『誰說這個來自鄹(zōu)邑的年輕人知禮呀?他進了太廟,事事不懂,要求問他人』。孔子聽到後就高深莫測地回答道
Thumbnail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第三)。 孔子在衛國逗留了很多年,跟衛靈公王相談甚歡。孔子遊說的諸侯中,衛靈公算是孔子的知音了,很欣賞孔子主張那一套,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第十二)。但不知為什麼
Thumbnail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八佾第三)。  祭祀祖先時就如祖先就在眼前一樣,祭祀鬼神時就如鬼神就在眼前一樣。『祭如在』,此指祭祖先,給省略了,或不言自明。誰『祭如在』呢?當然是指孔子。孔子參加祭祀時很虔誠、很專注、很投入,給學生們留下了深刻印
孔子名丘,字仲尼,近代文人余光中幫孔子取了一個摩登的英文名字:Johnny Kong(註1)。孔子如果知道,必定會莞爾一笑,並欣然接受。 孔子擁有禮學權威稀缺的幽默感,要真正認識他,必須將他從聖人的祭壇上請下來,從中華文化的刻板框架中請出來,還他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他高度讚揚「野」及「野人」。相
Thumbnail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為政第二)。 孔子說,『不是自己的祖先而去祭祀,就是諂媚;見到該做的事而不做,就是沒有勇氣』。   按照舊時禮法,都是祭祀自己的祖先或自己國家信奉的神祇。祭祀他人的祖先或其它國家的神祇,就是違禮。但到了孔子所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子曰:『志于道,據於德,依于仁,游於藝』(述而第七)。  這句話言簡意廣。但孔子是對誰而言?沒有記明。簡單一想,就會明白這是孔子對士的要求。前面出現過,『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裡仁第四)。 《論語》中提到君子的條目很多,而提到士的條目比較少
Thumbnail
大多數時候,孔子非常積極地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但也有灰心喪氣和消極等待的時候。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公冶長第五)。  桴(fú),小木筏。材,通裁,削減  孔子說:『我的仁道
Thumbnail
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八佾第三)。  『儀』,地名,屬衛國,在今河南蘭考縣境內;『封人』,管理土地的官員。孔子路過儀這個地方,他慕名前來求見孔子。就對看
Thumbnail
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大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八佾第三)。 孔子進太廟當差,東問西問。這就有人說閒話了,『誰說這個來自鄹(zōu)邑的年輕人知禮呀?他進了太廟,事事不懂,要求問他人』。孔子聽到後就高深莫測地回答道
Thumbnail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第三)。 孔子在衛國逗留了很多年,跟衛靈公王相談甚歡。孔子遊說的諸侯中,衛靈公算是孔子的知音了,很欣賞孔子主張那一套,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第十二)。但不知為什麼
Thumbnail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八佾第三)。  祭祀祖先時就如祖先就在眼前一樣,祭祀鬼神時就如鬼神就在眼前一樣。『祭如在』,此指祭祖先,給省略了,或不言自明。誰『祭如在』呢?當然是指孔子。孔子參加祭祀時很虔誠、很專注、很投入,給學生們留下了深刻印
孔子名丘,字仲尼,近代文人余光中幫孔子取了一個摩登的英文名字:Johnny Kong(註1)。孔子如果知道,必定會莞爾一笑,並欣然接受。 孔子擁有禮學權威稀缺的幽默感,要真正認識他,必須將他從聖人的祭壇上請下來,從中華文化的刻板框架中請出來,還他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他高度讚揚「野」及「野人」。相
Thumbnail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為政第二)。 孔子說,『不是自己的祖先而去祭祀,就是諂媚;見到該做的事而不做,就是沒有勇氣』。   按照舊時禮法,都是祭祀自己的祖先或自己國家信奉的神祇。祭祀他人的祖先或其它國家的神祇,就是違禮。但到了孔子所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