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之禱久矣

丘之禱久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孔子說:「我長久以來,都一直在禱告啊!」

奇怪!孔子又不是宗教信徒,怎麼會長久以來,一直都在向上天祈禱呢?他老人家不是說過:對鬼神敬而遠之嗎?他還曾經點化子路「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事緣:孔子有次生病了,還病得不輕。子路很擔心,終日為孔子禱告,而且唸唸有辭,祈求上天保佑孔子。最終孔子幸運地過了這關。其後,孔子得知子路日以繼夜地為他禱告,就問子路:「由啊(子路啊)!您天天都為我禱告嗎?」子路回答說:「是呀,我還記得禱文是這樣說的…」可孔子卻委婉地說:「丘之禱久矣!」

為什麼孔子向子路說他長期都在向神靈禱告呢?到底孔子是否把自己的生命交託給神靈呀?

其實,孔子心想:自己長久以來,時刻都在致力於道德實踐,懇切地面對生命,以體悟人生的真常。他一生人,每天所過的日子,都非常充實,非常敬虔,天天都在踐仁知天。所謂「知天」,即體會上天的意思,亦即與神同在,而顯得內心寧靜平和,無懼於死亡。孔子既已超脫死亡的恐懼;那麼,還有什麼事他老人家放不下的呢?

而且,孔子一生人,教出一大批學生,對歷史文化總算有交代了,試問他還有什麼遺憾呢?

因此,這句「丘之禱久矣」,其實是說:人,假如能時刻踏踏實實地為學做人,以實踐仁德,而發揮出人性的光輝,這就是不斷地對上天的禱告,而時刻與神同在。

孔子的禱告,是以心性、以德行來禱告,而不是只以言語來禱告。聖經說:「凡呼喚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就是這個意思。換言之,光以嘴巴呼叫「主啊!主啊!」的人,而不是在日常生活實踐仁德,活出基督的,是不能進入天國的。

修德,就是敬虔的生活!

2021-12-09共勉

avatar-img
yidai zhongshi ye的沙龍
64會員
847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有一句話,從來都不會對著別人說的,啥話呀?「我食鹽多過你食米」。要是說了,人家就知道你一定有高血壓。 《論語》裡有一句話——「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歷來的解釋,都把這個「得」解作「貪得」,貪這個、貪那個,貪那些蠅頭小利,以致患得患失。這樣詮釋孔老夫子的心路歷程,實在格格不入。何況,貪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北方人要過小年了。與此同時,有些內媒外輸的視頻,都提起灶君,講到灶君,自然就提起「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這句話。那麼,咱家不妨重閱以下的舊文。 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什麼叫做「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呢? 簡單地說:要是你做了傷天害理的事,以致神人共憤,天理不容;即使事後禱告,求上
Cheng Joe 儒家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提出一個方法來決定誰有資格做君,只能提一個君權神授,這種迷信說法,導致後代為了爭取所謂的天命,殘殺了多少人,亂世時儒生全跑光,盛世時才稱人天子,這些帳要不要算一下?   回應: 剛剛看到閣下所提出的異議,當中有許多論點和定義,必須界定清楚的,這也不是
有一句話,從來都不會對著別人說的,啥話呀?「我食鹽多過你食米」。要是說了,人家就知道你一定有高血壓。 《論語》裡有一句話——「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歷來的解釋,都把這個「得」解作「貪得」,貪這個、貪那個,貪那些蠅頭小利,以致患得患失。這樣詮釋孔老夫子的心路歷程,實在格格不入。何況,貪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北方人要過小年了。與此同時,有些內媒外輸的視頻,都提起灶君,講到灶君,自然就提起「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這句話。那麼,咱家不妨重閱以下的舊文。 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什麼叫做「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呢? 簡單地說:要是你做了傷天害理的事,以致神人共憤,天理不容;即使事後禱告,求上
Cheng Joe 儒家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提出一個方法來決定誰有資格做君,只能提一個君權神授,這種迷信說法,導致後代為了爭取所謂的天命,殘殺了多少人,亂世時儒生全跑光,盛世時才稱人天子,這些帳要不要算一下?   回應: 剛剛看到閣下所提出的異議,當中有許多論點和定義,必須界定清楚的,這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