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治大腦,抑或療癒靈魂?──談《兩種心靈》的精神醫學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兩種心靈》為美國人類學家譚亞.魯爾曼(Tanya Luhrmann) 所著,是精神醫學體制的民族誌。作者以詳實的筆觸,生動了記述1990年代的美國精神醫學的醫學教育與臨床實作,生物醫學與精神動力學兩種看待精神疾病的治療典範的發展,即「兩種心靈」。本書前半部分分別分述在兩種模式之下,實習醫師培養、病房運作、醫病互動等不同場景的差異之處。這種分述的寫作手法,似乎是之後兩種模式消長的鋪陳。作者認為管理式照護照護是造成生物醫學模式取代精神動力學,成為精神疾病治療主流的濫觴。
生物醫學與精神動力學這兩種模式對於疾病的認識論截然不同。生物醫學將精神疾病視為和心臟功能不全或是腎臟衰竭相同的器質性疾病,在這個觀點之下,人是一個有機體,而大腦是單獨存在且失能的器官,精神疾病源於神經傳導物質平衡的異常;精神動力取向則將病患視為潛意識或無意識受到蒙蔽的人,經由心理治療達到情緒的高張,讓病患認識到自身的破壞性。精神科學的醫師擁有客觀數據而受到尊敬;精神分析師則對病人有無盡的關懷與愛。生物醫學病房必須根本上將病患視為理性自主的成人,儘管病患絕大多數無法做到這一點;精神動力學的病房充斥著情感,因談論情感是了解病患的途徑。生物醫學的世界是對病患的身體負責;精神動力學則是對病患的靈魂負責。
這本書對於臨床醫師的培養有十分詳實的紀載。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描寫生物醫學模式下,醫學生與實習醫生對於情緒的訓練。在生物醫學模式下,醫學生被要求把對於人的情緒抽出,在上解剖課時,眼前的身體不是具有生命經驗的「人」,而是由肌肉、神經、血管等組織所集合的有機體;在醫院實習時,接觸衰敗的身體,剝奪睡眠而辛勞的工作,每一位病人讓醫師承受莫大的情緒壓力。我們面對病人的價值觀很大程度由我們所接受的教育所形塑。雖然台灣的醫學教育安排和美國不盡相同,但整體上都是以生物醫學的角度出發,在生物、化學等基礎科學學科之後,學習微免、解剖、生理等基礎醫學學科。儘管有所謂醫學人文的課程,但地位始終處在次要、附屬的地位。在這個學習體系之下,學生認識到的身體是生理學上的身體。這個價值觀影響之後與病患的互動模式,醫師會談論不正常的數值與失能的器官,而不是病患的焦慮不堪與憂愁絕望。
儘管常民對於精神疾病的看法根植於社會、文化、歷史的因素,但生物醫學式的醫療體系作為一種霸權(hegemony),結合國家體系的介入,也一定程度的影響平時大眾談論精神醫學的方式。若我們認為精神疾病和其他器質性的疾病一樣,那我們就會相信病患只要服藥便能改善症狀,而當病況惡化時,病患就必須入院接受治療。我們會下意識的將精神疾病視為可與一個人分割的部分,卻沒有注意到人格的形塑是複雜、多樣的,難以與平時生活的經驗分離。
我一位親近的親戚有過動症。但這個「事實」是最近才被知曉的。她從小到大是個坐不住的小孩,往往吃飯吃到一半就會離開位置,在餐桌跳來跳去;在學校時,上課上到一半,也會跟老師舉手說要到外面走一走。這個情形我們見怪不怪,習以為常,但隨著課業加重卻嚴重影響到她的學習。而後,在與專家確認之後,判定她有過動症,之後便開始服藥,並接受談話治療。
如果以生物醫學的角度來檢視我那位親戚,那她就只是有一顆生病的大腦,藥物可以緩解這種不欲求的症狀,簡單、粗暴而明瞭。然而,我堅信,只要跟她共處過一段時間,便會知道他是一個具有充分美術天分,大腦靈感滔滔不絕,總能提出一些天馬行空的有趣想法。雖然在學科的表現並非理想,但只要她遇到喜愛的事物,便能專注於其中。就算過往我們不知道她擁有「過動症」這個標籤,我們仍然同等的欣賞她、愛護她,在她活蹦亂跳的時候欣賞她的活力四射。那些被認為是「症狀」的特徵,鑲嵌於她的性格之中,是她人格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儘管藥物治療可以迅速地減緩症狀的急性反應,但是這只能處理疾病的生物(Bio)層面,無法碰觸到心理(Psycho)以及社會(Social)的面向。此外,若無法著手解決平時影響心理與社會的暴露環境,再怎麼針對生物面向進行治療,也必定是徒然無功。若是要盡可能完整的面對心理問題,勢必探究潛意識與無意識中蒙蔽的部分,而這仰賴關係的療癒力量。
我們如何看待精神疾病是重要的。這不僅是關乎我們減少病患受苦的取徑,關乎治療的方法與資源的分配。這更關乎我們在日常生活看待事物的方式、平時會如何與另外一個靈魂互動、以及我們如何去看待一個「人」。當我們與一個靈魂相遇時,我們會膚淺的以行為舉止來片面的評斷人,還是會認知到一個人是過往經歷的事物所成熟的表徵;我們會依靠效率與速度而專斷的決定事情的作法,還是會嘗試去同理、接納每一個弱小的聲音;當我們處在逆境時,會將過錯推托於周遭環境的不順利,還是可以認知到儘管生命受到社會結構的限制,我們仍然可以成為一個對他人善良且負責人的人。我們看待精神疾病的方式,同時也是我們感知掙扎與受苦的方式。我們要將苦難視為器物遭到毀壞的不幸,還是視為成長為道德與責任的主體時所必經的苦痛。
或許,可以說有精神疾病的人跟大眾相比「不太一樣」,反精神醫學運動者甚至認為精神疾病不存在,它只是維持社會秩序的產物罷了。但精神疾病絕對不僅僅止於不太一樣而已。瘋狂使人窒息,瘋狂令人絕望。受苦是真實的。儘管醫學模式持續變動,但不論如何,醫學旨在減少人的痛苦。精神藥理學的專業涉及了解藥物如何交叉作用,以及哪種藥物對病人有療效的直覺;精神動力學的專業涉及判斷病人是哪種人,以及如何在特定環境做反應的本事。在書中,作者不斷強調面對精神疾病時,藥物治療合併心理社會治療能帶來最佳的療效。她並不樂見生物醫學模式成為精神醫學的唯一解答,儘管這個發展可以讓更多極度弱勢的人受到精神醫學的照護,卻也讓我們失去察覺團體動力與人際互動的洞見、以及輕輕撫摸另外一個靈魂的溫柔。這是有代價的。
總歸來說,究竟精神疾病是什麼?人為什麼會受苦?這個問題就跟心靈本身一樣複雜。但不論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什麼,當我們面對病人時,這本書告訴我們要有耐心,要心存關懷,要有愛。我們對待病患的方式,可以讓他知道是被視為大腦故障的碎屑,還是一個具有責任的完整主體。正如作者所說,當我們有愛,我們便會信任他人,並保護他們。
---
本文刊載於110學年度長庚大學醫學系刊。https://www.facebook.com/cgumedaca/posts/pfbid02yfR7t6kGCxDX2GgH6v21Cfzo9z27WffRqguuanvAhCdd1eVJUpDHFon1K4SubQMQl
avatar-img
1會員
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有超過兩億人患有嚴重憂鬱症,至少有六億人一生中會經歷憂鬱。如果再考慮輕度憂鬱,這數字更加驚人。難道這麼多人都生病了嗎?瑞典國民醫生安德斯・韓森告訴我們,憂鬱可能是大腦的一種保護機制,學會接受它,才能用更正面的角度去看待它。
Thumbnail
癌症之首的大腸直腸癌,有預防的方法嗎? 台灣因為人口老化和飲食、作息習慣改變,癌症時鐘連年快轉 從2012年每5分26秒,到最新2020年的癌症時鐘調快為每4分19秒就一人宣判癌症,病患人數年年上升。尤其連續14年霸佔台灣癌症之首的「大腸直腸癌」大家鐵定不陌生,人隨著時間老去,難道我們只能擔心受
Thumbnail
近日看診時,有一位中年男性患者摸著屁股,皺著眉頭跟我說: 「醫生阿,我肛門那裏最近腫腫的,很痛還會流血流膿,我去買痔瘡藥膏擦都沒效餒!」 欸不是啦!並不是只有痔瘡會肛門痛,經過指診後發現其實是肛門膿瘍找上他了 讓人坐立難安的肛門膿瘍是何方神聖?該怎麼辦? 為什麼會有肛門膿瘍?
Thumbnail
40歲的王先生擔任某公司的行銷企劃,他的日常生活是這樣的: 一早就被安排了滿滿的會議,從客戶、小組到主管會議常常開到超過午餐時間;開完會,老闆交付了許多任務,由於時間緊迫,午餐選擇吃快餐、狼吞虎嚥完就回到座位繼續坐下來辦公;而為了把想法變成正式的報告只好一路加班到晚上,連坐了12小時後
Thumbnail
#Serena與動物同伴日常 #貓白血病 #亮亮在昨天的傍晚圓滿畢業 我早些時候問了問亮亮:你想再去進行醫治嗎? 亮亮回答: 醫治或安寧 是不會改變目的地的 會改變的是你選擇的沿途風景 但在昨天最後時刻,我還是忍不住帶牠去看最後一回的醫生 獸醫師用溫柔且堅定的語氣對我說: 你們已經積極治療過了 有時
Thumbnail
標題說起來好像有點怪罪大腦,但大腦的防衛機制,很多時候就像是我們的父母親或是照顧者一樣,即使帶著愛的意圖,仍然會做出許多讓孩子難受,甚至受傷的行為,像是過度的保護與溺愛、專制、掌控等等……
Thumbnail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幸運的人用童年療癒人生,不幸的人用一生來療癒童年」,可以感受到童年時候所造成的創傷對人的影響深刻。《你發生過什麼是》是歐普拉與培理醫生的討論集冊,透過不同人的人生故事,從培理醫生的腦科學角度來檢視,該如何透過大腦的適應性,重新找到新的適應模式。
Thumbnail
大腦是非常精細的器官,需要充足的血液供應才能夠正常運作,倘若血管發生病變,無論是破裂或阻塞都可能讓患者昏迷,甚至死亡。
Thumbnail
《夜行大腦:從失眠、夢遊到睡眠中躁動、暴食、性交……,神經科醫生與睡眠障礙的決鬥傳奇,揭開你不知道的睡眠祕密》 作者|蓋伊・萊施茨納 譯者|郭庭瑄 出版|臉譜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有超過兩億人患有嚴重憂鬱症,至少有六億人一生中會經歷憂鬱。如果再考慮輕度憂鬱,這數字更加驚人。難道這麼多人都生病了嗎?瑞典國民醫生安德斯・韓森告訴我們,憂鬱可能是大腦的一種保護機制,學會接受它,才能用更正面的角度去看待它。
Thumbnail
癌症之首的大腸直腸癌,有預防的方法嗎? 台灣因為人口老化和飲食、作息習慣改變,癌症時鐘連年快轉 從2012年每5分26秒,到最新2020年的癌症時鐘調快為每4分19秒就一人宣判癌症,病患人數年年上升。尤其連續14年霸佔台灣癌症之首的「大腸直腸癌」大家鐵定不陌生,人隨著時間老去,難道我們只能擔心受
Thumbnail
近日看診時,有一位中年男性患者摸著屁股,皺著眉頭跟我說: 「醫生阿,我肛門那裏最近腫腫的,很痛還會流血流膿,我去買痔瘡藥膏擦都沒效餒!」 欸不是啦!並不是只有痔瘡會肛門痛,經過指診後發現其實是肛門膿瘍找上他了 讓人坐立難安的肛門膿瘍是何方神聖?該怎麼辦? 為什麼會有肛門膿瘍?
Thumbnail
40歲的王先生擔任某公司的行銷企劃,他的日常生活是這樣的: 一早就被安排了滿滿的會議,從客戶、小組到主管會議常常開到超過午餐時間;開完會,老闆交付了許多任務,由於時間緊迫,午餐選擇吃快餐、狼吞虎嚥完就回到座位繼續坐下來辦公;而為了把想法變成正式的報告只好一路加班到晚上,連坐了12小時後
Thumbnail
#Serena與動物同伴日常 #貓白血病 #亮亮在昨天的傍晚圓滿畢業 我早些時候問了問亮亮:你想再去進行醫治嗎? 亮亮回答: 醫治或安寧 是不會改變目的地的 會改變的是你選擇的沿途風景 但在昨天最後時刻,我還是忍不住帶牠去看最後一回的醫生 獸醫師用溫柔且堅定的語氣對我說: 你們已經積極治療過了 有時
Thumbnail
標題說起來好像有點怪罪大腦,但大腦的防衛機制,很多時候就像是我們的父母親或是照顧者一樣,即使帶著愛的意圖,仍然會做出許多讓孩子難受,甚至受傷的行為,像是過度的保護與溺愛、專制、掌控等等……
Thumbnail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幸運的人用童年療癒人生,不幸的人用一生來療癒童年」,可以感受到童年時候所造成的創傷對人的影響深刻。《你發生過什麼是》是歐普拉與培理醫生的討論集冊,透過不同人的人生故事,從培理醫生的腦科學角度來檢視,該如何透過大腦的適應性,重新找到新的適應模式。
Thumbnail
大腦是非常精細的器官,需要充足的血液供應才能夠正常運作,倘若血管發生病變,無論是破裂或阻塞都可能讓患者昏迷,甚至死亡。
Thumbnail
《夜行大腦:從失眠、夢遊到睡眠中躁動、暴食、性交……,神經科醫生與睡眠障礙的決鬥傳奇,揭開你不知道的睡眠祕密》 作者|蓋伊・萊施茨納 譯者|郭庭瑄 出版|臉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