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靈魂修繕工|真實中精神病會有痊癒時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希望劇中將來能呈現與病奮鬥一輩子的朋友們

此劇將通過精神科醫生和患者之間的故事,尋找「幸福來自哪裡」的答案。
簡單的先說一下看了五集的感想。因為是說「精神疾病相關」醫療劇,我工作這裡所接觸到的都是直接有精神障礙身障手冊的人,也接觸過邊緣性有情緒狀況,程度不到領手冊程度,需要就醫卻沒有病識感的人。
真的在服務身障15年間,遇過上千個精神疾病患者,所以對於劇中細節的部分就會比較在意與明白一些了。
當然實際情況,心裡生病的人,絕對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情況下有現實感,甚至痊癒。而且通常精神科醫生也不會花這麼多時間跟你會談。其實大醫院的醫生除了初診會跟你多談一點時間之外,其他通常只會問你吃藥後是否有比較改善而已。
有創傷傷痛需要心裡諮商到真的心理生病,其實還是有時間、程度及顯著症狀是否影響生活的區分。
然而真實情況是否被判定為精神疾病會有痊癒的時刻?這跟外科手術不一樣的地方是,心理上的疾病,不是這麼容易確診,確診之後生病起因也不是這麼好找;之後即使找到生病原因,如果病人有能力自己面對問題,那麼他為何會生病?就是因為無法處理內在問題才會生病。
所以那或者是場漫長的戰爭。
我可以明白因為戲劇張力而讓療程結論這麼完美,但是因為是戲劇才可以將精神疾病,真的變成一種疾病而已。然而既然是疾病,那麼「找到原因診療之後痊癒」,就變成精神疾病的「開刀房」案例。
劇中對於精神病「除罪化」的美意是好的,而且面對醫病關係上面,也響應著很多部分的現實。
可恨我看的時候確只有感覺到心酸,因為如果我服務過的那些生病者,真的有痊癒的一天,那該有多好?實際上現實多數是「當他覺得自己會好快好」時,是沒有病識感的開始,結論就會是另一場讓照顧者、或者服務者開始疲累的悲劇。
當然經過治療之後會變好一點,但是症狀有些只是變減緩,然後終生需要吃藥。所以有一堆精神疾病患者討厭吃藥有後遺症,討厭看病自己會覺得是否已經發瘋。
因為真正的現實就是:他看了病吃了藥也無法回到最初的狀態。
希望後面故事可以帶給大家的不會只有「會痊癒」的消息,其實精神疾病的朋友更需要,也更多是面對一輩子都無法離開的症狀之後,如何與症狀相處?然後在這樣情況下找到自己與未來?不然我深怕真的有生病的人看了,反而覺得自己有機會痊癒的錯誤想法發生。
若有錯誤的期待,對於這些朋友來說,不一定有能力去判斷對錯。所以目前這部戲劇如以戲劇本身,我給與高分,但是對於本劇傳遞的訊息結論,我需要再觀察。
《三少偵社》開始連載,另有圖文創作與戲劇動漫評論、《黑暗曙光》等原創小說(原創與部分結尾需要付費),陸續寫腐析,另歡迎「大威大大」「莫絳珠」加入專欄作家行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很喜歡的作品,身為在精神科上過班的職能治療師,真會很推這部戲喔! 其實精神科是滿多作品喜歡處理的舞台,畢竟這裡的確有不少很「戲劇化」的事情發生,或者說,至少常以比較極端的方式呈現日常。 但請注意,這些依然只是日常,精神病也就只是一種疾病而已,當然需要小心,畢竟沒人喜歡生病,但也不用太過敏感。
Thumbnail
治療心理創傷很可能會是一條漫漫長路,不少個案在晤談室中,都會好奇我:這個治療要做多久,我才會好起來呢?我會不會一輩子都治不好呢? 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就借用幾句韓劇《低谷醫生》的療癒金句來回應大家吧!
這是一篇關於寂寞可以如何透過心志的選擇而被治癒。對於治癒可能與一般大眾的理解不同,甚至衝突,但他試圖解答了這種反人性的方式是如何達成奇蹟。
從《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看社會議題及人生哲學,包含醫護人員之間既對立又協作的關係、社會對精神病患的不友善以及對於工作的熱愛和人生選擇,一部戲劇是人生的縮影,或有誇大,但總有甚麼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Thumbnail
昨天終於看完韓劇《低谷醫師》,近期韓國推出幾部都是與心理疾患症相關的韓劇,其中《低谷醫師》就是在演關於憂鬱症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故事,腳色設定在醫師這個職業,一位是遭受職場霸凌而罹患憂鬱症,一位是因為一起醫療事故法律糾紛而罹患創傷後憂鬱症候群,在講述這兩位醫師心理疾患的心路歷程,以及兩人
Thumbnail
我更喜歡女主角因為無法承受她照顧的病人自殺身亡,後來也罹患了憂鬱症,並且因自殺行為而入住精神病房的劇情發展; 說「喜歡」其實有點奇怪,但我很讚賞這樣的劇情走向...
Thumbnail
在內科當了3年護理師的多恩,受到護理長推薦轉調到精神科病房任職,在病房內邂逅了許多病患,透過瞭解病患們過往,來尋找一起迎向未來的方法。
Thumbnail
17個來自精神病院的真實故事,在崩潰的人生與深藏的創傷中,尋找救贖和希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人們在面對精神困擾時的心路歷程,藉由韓國漫畫改編的故事,呈現了精神疾病對人們的影響。文章探討了心理健康被忽略的現象,並提出了善待自己、尋求幫助的觀點。
Thumbnail
在資訊發達的現代,大家的生活面臨著各式不同的壓力與挑戰,而受到精神疾病所苦的人們也不在少數,但社會大眾對精神疾病的瞭解卻還是不夠全面,仍然有太多的誤解與負面標籤,...或許我們無法感同身受,但仍可以用正向的態度成為照耀身處黑暗深淵患者的溫暖曙光。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很喜歡的作品,身為在精神科上過班的職能治療師,真會很推這部戲喔! 其實精神科是滿多作品喜歡處理的舞台,畢竟這裡的確有不少很「戲劇化」的事情發生,或者說,至少常以比較極端的方式呈現日常。 但請注意,這些依然只是日常,精神病也就只是一種疾病而已,當然需要小心,畢竟沒人喜歡生病,但也不用太過敏感。
Thumbnail
治療心理創傷很可能會是一條漫漫長路,不少個案在晤談室中,都會好奇我:這個治療要做多久,我才會好起來呢?我會不會一輩子都治不好呢? 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就借用幾句韓劇《低谷醫生》的療癒金句來回應大家吧!
這是一篇關於寂寞可以如何透過心志的選擇而被治癒。對於治癒可能與一般大眾的理解不同,甚至衝突,但他試圖解答了這種反人性的方式是如何達成奇蹟。
從《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看社會議題及人生哲學,包含醫護人員之間既對立又協作的關係、社會對精神病患的不友善以及對於工作的熱愛和人生選擇,一部戲劇是人生的縮影,或有誇大,但總有甚麼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Thumbnail
昨天終於看完韓劇《低谷醫師》,近期韓國推出幾部都是與心理疾患症相關的韓劇,其中《低谷醫師》就是在演關於憂鬱症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故事,腳色設定在醫師這個職業,一位是遭受職場霸凌而罹患憂鬱症,一位是因為一起醫療事故法律糾紛而罹患創傷後憂鬱症候群,在講述這兩位醫師心理疾患的心路歷程,以及兩人
Thumbnail
我更喜歡女主角因為無法承受她照顧的病人自殺身亡,後來也罹患了憂鬱症,並且因自殺行為而入住精神病房的劇情發展; 說「喜歡」其實有點奇怪,但我很讚賞這樣的劇情走向...
Thumbnail
在內科當了3年護理師的多恩,受到護理長推薦轉調到精神科病房任職,在病房內邂逅了許多病患,透過瞭解病患們過往,來尋找一起迎向未來的方法。
Thumbnail
17個來自精神病院的真實故事,在崩潰的人生與深藏的創傷中,尋找救贖和希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人們在面對精神困擾時的心路歷程,藉由韓國漫畫改編的故事,呈現了精神疾病對人們的影響。文章探討了心理健康被忽略的現象,並提出了善待自己、尋求幫助的觀點。
Thumbnail
在資訊發達的現代,大家的生活面臨著各式不同的壓力與挑戰,而受到精神疾病所苦的人們也不在少數,但社會大眾對精神疾病的瞭解卻還是不夠全面,仍然有太多的誤解與負面標籤,...或許我們無法感同身受,但仍可以用正向的態度成為照耀身處黑暗深淵患者的溫暖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