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羅佩的對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無事度溪橋,洗鉢歸來雲袖溼

無事度溪橋,洗鉢歸來雲袖溼

初次造訪青雲亭的遊客,可能頗為失望:「好小喔。」大名鼎鼎的青雲亭小巧精緻,不似其他知名宗教建築宏偉壯觀,若只是匆匆一撇,或許覺得沒什麼好看的。這也是馬六甲老街的特色,精彩在於細微之處,假使觀光客無心推敲,一味走馬看花,可能空入寶山。

青雲亭大殿正中的對聯就大有來頭。以草書寫就「無事度溪橋,洗鉢歸來雲袖溼;有緣修法果,談經空處雨花飛。」署名荷蘭高羅佩。書法、文采俱佳,不愧是古城第一名聯。即使不懂書法,也能領略線條的細緻優雅。可惜一般人看不懂草書,恐怕不知它寫些什麼。青雲亭既然如此重視高羅佩的贈聯,應向外人詳加介紹。

高羅佩並非華人,是個貨真價實的洋人。高為國際知名漢學家,原籍荷蘭,多才多藝,熟悉多種東方語言,著有許多關於古琴、繪畫、漆屏風、硯台,甚至秘戲圖等學術著作,仍是這些領域的權威之作。高羅佩也是職業外交官,他在中國擔任外交官期間,在北京蒐羅了好些古籍字畫,這些珍貴脆弱的文物,經不起政治動盪的摧殘,若非高仔細珍藏,只怕早已散佚,高羅佩比中國人更瞭解並愛護中國文化。

學術殿堂距離一般人太遙遠。有趣的是,高羅佩曾以唐代宰相狄仁傑為主角,創作一套十多本推理小說。雖然小說似乎不是高羅佩擅長的領域,但好奇的讀者不妨一讀,瞧瞧漢學家筆下的唐代宰相到底如何辦案。

高羅佩為首任駐馬來亞大使。他於1960年大使任內,特地至馬六甲一遊,致贈青雲亭這副楹聯。前殖民國代表再度來到殖民地,剝削殘殺已是昨日黃花,如今主客雙方平等地文化交流,也是一笑泯恩仇。高羅佩的楹聯為青雲亭再添一則傳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I Ping Chen的沙龍
21會員
364內容數
YI Ping Ch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日前,和先生參加在雞場街舉辦的「鄉音考古」有聲書推介禮。兩位民間藝人拿汀河水娘(福建南音)、呂秀鸞(閩南童謠)的現場表演十分精彩。如有資源,應該為兩位長輩分別錄製專輯,讓她們的演出呈現較為完整的面貌,也便於流傳推廣,同時留下紀錄,畢竟熟悉民間口傳藝術的人已經越來越少。 乍聽福建南音,我覺得很熟
Thumbnail
2025/04/28
日前,和先生參加在雞場街舉辦的「鄉音考古」有聲書推介禮。兩位民間藝人拿汀河水娘(福建南音)、呂秀鸞(閩南童謠)的現場表演十分精彩。如有資源,應該為兩位長輩分別錄製專輯,讓她們的演出呈現較為完整的面貌,也便於流傳推廣,同時留下紀錄,畢竟熟悉民間口傳藝術的人已經越來越少。 乍聽福建南音,我覺得很熟
Thumbnail
2025/04/24
詩詞中屢屢出現的蘋、蘋花、綠蘋、白蘋、靑蘋等等,理論上都是同一種植物。南北朝以後的文人,常將「蘋花」或「白蘋」用在詩中以寄寓情思。如南朝鮑照《送別王宣城》詩:「既逢青春獻,復值白蘋生」、唐劉長卿《負謫後登干越亭作》詩:「秦臺悲白首,楚澤怨青蘋」、唐杜審言《和晉陵路丞早春遊望》詩:「淑氣催黃鳥,晴
Thumbnail
2025/04/24
詩詞中屢屢出現的蘋、蘋花、綠蘋、白蘋、靑蘋等等,理論上都是同一種植物。南北朝以後的文人,常將「蘋花」或「白蘋」用在詩中以寄寓情思。如南朝鮑照《送別王宣城》詩:「既逢青春獻,復值白蘋生」、唐劉長卿《負謫後登干越亭作》詩:「秦臺悲白首,楚澤怨青蘋」、唐杜審言《和晉陵路丞早春遊望》詩:「淑氣催黃鳥,晴
Thumbnail
2025/04/18
熟悉三國故事的讀者,或許記得的盧。的盧為白額馬,從額頭到牙齒,有白毛或白斑,古人均名為的盧,《相馬經》等書多有紀錄,但想必白馬例外。可見的盧為統稱,並非個別馬匹的名字。的盧為烈性快馬,堪稱名駒,然而向有妨主(對主人不利)之名,歷代有不少相關故事。 的盧故事最有名的,首推躍馬檀溪。話說劉備初至荊
Thumbnail
2025/04/18
熟悉三國故事的讀者,或許記得的盧。的盧為白額馬,從額頭到牙齒,有白毛或白斑,古人均名為的盧,《相馬經》等書多有紀錄,但想必白馬例外。可見的盧為統稱,並非個別馬匹的名字。的盧為烈性快馬,堪稱名駒,然而向有妨主(對主人不利)之名,歷代有不少相關故事。 的盧故事最有名的,首推躍馬檀溪。話說劉備初至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張學良在臺灣的禪園,以及他與妻子的動人愛情故事,包括禪園內的建築、美饌餐飲和溫泉體驗。文章還提供了交通建議和住宿分享,並預告了未來的臺北旅行日記。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張學良在臺灣的禪園,以及他與妻子的動人愛情故事,包括禪園內的建築、美饌餐飲和溫泉體驗。文章還提供了交通建議和住宿分享,並預告了未來的臺北旅行日記。
Thumbnail
今天要散步,從台北市立美術館走到孔廟,大概半個小時,中間穿過圓山捷運站,沒多久到了,這是禮門,三個小孔子在門口迎接,挺有趣的。這裡也速寫過許多次。 這是櫺星門,孔廟的最外層建築,五開間,加上左右廂房。很莊嚴,原來旁邊的樹很大棵,現已垂垂老矣用鐵架支撐。有人在跟外國人導覽。所以先不進去。 這是萬仞
Thumbnail
今天要散步,從台北市立美術館走到孔廟,大概半個小時,中間穿過圓山捷運站,沒多久到了,這是禮門,三個小孔子在門口迎接,挺有趣的。這裡也速寫過許多次。 這是櫺星門,孔廟的最外層建築,五開間,加上左右廂房。很莊嚴,原來旁邊的樹很大棵,現已垂垂老矣用鐵架支撐。有人在跟外國人導覽。所以先不進去。 這是萬仞
Thumbnail
馬祖南竿梅石高總管廟,又稱梅石境高王爺廟,位於連江縣南竿鄉清水村梅石澳,是一座主祀高王爺的傳統閩南式廟宇。 根據廟內碑文記載,高總管廟建於清光緒三年(1877年),原為一座簡陋的草寮,後於民國五十六年(1967年)改建為磚造廟宇,民國八十六年(1997年)再次重建,現為一座規模宏偉的三開間廟宇。
Thumbnail
馬祖南竿梅石高總管廟,又稱梅石境高王爺廟,位於連江縣南竿鄉清水村梅石澳,是一座主祀高王爺的傳統閩南式廟宇。 根據廟內碑文記載,高總管廟建於清光緒三年(1877年),原為一座簡陋的草寮,後於民國五十六年(1967年)改建為磚造廟宇,民國八十六年(1997年)再次重建,現為一座規模宏偉的三開間廟宇。
Thumbnail
葉石濤的名言:「臺南,是一個適合人們做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活的地方。」 這次去南美術館是為了看『春源畫室』潘麗水的門神作品,看葉石濤紀念館,順遊文學館卻又想起袁哲生。 最後再到第一間廟宇設置的文物館:普濟殿文物館觀看潘麗水的門神畫作的修復展示。 兩天六個展覽,完美達成。
Thumbnail
葉石濤的名言:「臺南,是一個適合人們做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活的地方。」 這次去南美術館是為了看『春源畫室』潘麗水的門神作品,看葉石濤紀念館,順遊文學館卻又想起袁哲生。 最後再到第一間廟宇設置的文物館:普濟殿文物館觀看潘麗水的門神畫作的修復展示。 兩天六個展覽,完美達成。
Thumbnail
年初 一位日籍朋友來台探親,探親空檔我充當了半天的響導 因這位日籍朋友本身相當喜歡中華文化 不免俗的,我帶著他去外雙溪故宮博物院一遊 觀覽時,他嘖嘖稱奇 而我呢?當我再次仰望蘇軾的赤壁賦時 可能因為歲月的洗滌,這次內心感覺更加的震撼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
Thumbnail
年初 一位日籍朋友來台探親,探親空檔我充當了半天的響導 因這位日籍朋友本身相當喜歡中華文化 不免俗的,我帶著他去外雙溪故宮博物院一遊 觀覽時,他嘖嘖稱奇 而我呢?當我再次仰望蘇軾的赤壁賦時 可能因為歲月的洗滌,這次內心感覺更加的震撼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
Thumbnail
日前在打鐵街閒逛,先生突然說:「你看!」我抬頭一望,三多廟,有什麼特別嗎?先生強調:「那是黃遵憲題的字。」「三多廟」及門聯「三元掄景運,多福蔭同仁」,確實出自黃遵憲之手。我有點驚訝,從來沒想到,第一次看見黃遵憲手跡,居然是在馬六甲。光緒十八年是1892年,算來也有一百多年了,這廟名和門聯,也許是三多
Thumbnail
日前在打鐵街閒逛,先生突然說:「你看!」我抬頭一望,三多廟,有什麼特別嗎?先生強調:「那是黃遵憲題的字。」「三多廟」及門聯「三元掄景運,多福蔭同仁」,確實出自黃遵憲之手。我有點驚訝,從來沒想到,第一次看見黃遵憲手跡,居然是在馬六甲。光緒十八年是1892年,算來也有一百多年了,這廟名和門聯,也許是三多
Thumbnail
初次造訪青雲亭的遊客,可能頗為失望:「好小喔。」大名鼎鼎的青雲亭小巧精緻,不似其他知名宗教建築宏偉壯觀,若只是匆匆一撇,或許覺得沒什麼好看的。這也是馬六甲老街的特色,精彩在於細微之處,假使觀光客無心推敲,一味走馬看花,可能空入寶山。 青雲亭大殿正中的對聯就大有來頭。以草書寫就「無事度溪橋,洗鉢歸來雲
Thumbnail
初次造訪青雲亭的遊客,可能頗為失望:「好小喔。」大名鼎鼎的青雲亭小巧精緻,不似其他知名宗教建築宏偉壯觀,若只是匆匆一撇,或許覺得沒什麼好看的。這也是馬六甲老街的特色,精彩在於細微之處,假使觀光客無心推敲,一味走馬看花,可能空入寶山。 青雲亭大殿正中的對聯就大有來頭。以草書寫就「無事度溪橋,洗鉢歸來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