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多廟

2022/12/21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日前在打鐵街閒逛,先生突然說:「你看!」我抬頭一望,三多廟,有什麼特別嗎?先生強調:「那是黃遵憲題的字。」「三多廟」及門聯「三元掄景運,多福蔭同仁」,確實出自黃遵憲之手。我有點驚訝,從來沒想到,第一次看見黃遵憲手跡,居然是在馬六甲。光緒十八年是1892年,算來也有一百多年了,這廟名和門聯,也許是三多廟最珍貴的文物。若能找到黃遵憲與三多廟的淵源,應該是一段有趣的佳話。
黃遵憲不算是書法家,卻是清末知名的舊體詩人,和陳三立並稱,引領一代風騷。他也是清末詩界改良運動的一員大將,「我手寫我口,古豈能拘牽」,氣魄十足。黃遵憲以詩紀錄清末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在生前即有晚清「詩史」之譽。他也嘗試描寫新時代的事物如輪船火車,並採集客語詩歌,是清末最重要的詩人之一。除了文學,黃遵憲在政治、外交、教育也頗有建樹。他處在新舊交替的時代,雖然勇於接受西方新知,卻受限於傳統,難免有點小腳穿西服的不協調。然而,在我們安享現代化的便利生活,不該遺忘前人跌跌撞撞闖過現代化陣痛期的艱辛。
上網搜尋,才知黃遵憲來過南洋。黃遵憲曾擔任日、英、法、美、新加坡等多國外交官,致力保護華僑、華工的權益,抵制排華運動,組織僑商成立商會等等。黃遵憲於1894年為新加坡總領事,並在新加坡創立保護華工的南洋護照制度,理應照顧了不少南洋華人。
黃遵憲是嘉應人,或許馬六甲的嘉應人,找了鄉賢為三多廟題字。
踏入三多廟,大伯公、禪宗等等看似不相干的諸神共處一廟,突然想起台灣人所說「有拜有保庇」。遙想好多年前,華人先輩在異國成家立業的困苦,這看似雜亂的三多廟,就不只是拼貼而已。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0會員
25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