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嬤的棉被山

2022/12/2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總鋪眠床下面的木頭拉門裡面,放各種尺寸的拖鞋,我常想像拉門打開,老鼠就跑出來
小時候回阿嬤家,都會在房內的榻榻米臥鋪上,看到牆邊一整排棉被山。
古老三合院的臥房,大概有三分之二面積,是高度大約大人腰部的木頭床鋪,上面是榻榻米,外頭有拉門,我們那裏的台語說那是總鋪tsóng-phoo,大意是可以睡很多人的通鋪。老家有四間那樣的總鋪眠床,其中有一間在飯廳後方,我出生之後,那裏變成放雜物的儲藏室,只有阿公過世之後的葬禮,兒孫全都返家,才把那間儲藏室清空,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那間房的總鋪眠床模樣。
平常就只有阿公阿嬤兩人睡在「五間」房,兒孫都返家時,大廳左右兩側廂房跟五間房全部擠得滿滿的,每個人大概只有一個身體的寬度,但小孩睡相不好,到了半夜往往堆疊在一起,或是滾到蚊帳外頭。我童年記憶之中,有過好幾次滾到總鋪邊緣,差點滾下床,有幾次被睡在最外側的母親撿起來。
為了應付返家過夜的兒孫,每個總鋪眠床的牆邊,都有一座棉被山。頂被下被,也就是蓋在身上跟鋪在下面的棉被堆得滿滿的,睡醒之後,先是把每床棉被三折再捲起來,靠牆疊起來,最後再用一條有點破還有散掉布絮的舊被單,把棉被山罩住,防灰塵跟防壁虎大便。
小時候一回到鄉下,就是直接跳上棉被山玩耍,是撞來撞去都不會受傷的大型玩具,我們甚至把棉被山移到總鋪眠床中央,玩跳箱遊戲。
當時並不清楚,阿嬤是如何在年節之前曬被子洗被單,忙成一團,那時也沒有洗衣機,全靠手洗。我的小時候,大約是阿嬤的中年與老年之間,彼時的棉被都是好幾斤重,老人家的觀念,夠重的棉被才夠暖,我印象中的阿嬤家棉被,光是蓋上去,要翻身都很吃力。
所以瘦弱的阿嬤,光是洗曬那些棉被,就是吃力的家事。
這幾天,我又把去年冬天收藏起來的頂被下被都翻出來,如果是一個人裝被套,真的是體力大考驗,光是裝五條棉被的被套,就耗去一個小時,把棉被塞進被套之後,還要拉著棉被邊角用力抖好幾下,那真是很花力氣的功夫。
每裝好一條棉被,就要坐下來休喘一下,然後想到那時候的阿嬤,光是整理那一整個牆面的棉被山,不知道累成甚麼樣子啊!
#圖片是阿嬤還在的時候,我弟用相機拍的照片。是總鋪底下的拉門,拉門打開,蹲下去探頭看,可以看到總鋪眠床的木頭支架,跟滿是灰塵和蜘蛛絲的神祕洞穴。
1.6K會員
186內容數
完全不想走上勵志人生的光明大道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