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嬤的棉被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總鋪眠床下面的木頭拉門裡面,放各種尺寸的拖鞋,我常想像拉門打開,老鼠就跑出來

總鋪眠床下面的木頭拉門裡面,放各種尺寸的拖鞋,我常想像拉門打開,老鼠就跑出來

小時候回阿嬤家,都會在房內的榻榻米臥鋪上,看到牆邊一整排棉被山。

古老三合院的臥房,大概有三分之二面積,是高度大約大人腰部的木頭床鋪,上面是榻榻米,外頭有拉門,我們那裏的台語說那是總鋪tsóng-phoo,大意是可以睡很多人的通鋪。老家有四間那樣的總鋪眠床,其中有一間在飯廳後方,我出生之後,那裏變成放雜物的儲藏室,只有阿公過世之後的葬禮,兒孫全都返家,才把那間儲藏室清空,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那間房的總鋪眠床模樣。

平常就只有阿公阿嬤兩人睡在「五間」房,兒孫都返家時,大廳左右兩側廂房跟五間房全部擠得滿滿的,每個人大概只有一個身體的寬度,但小孩睡相不好,到了半夜往往堆疊在一起,或是滾到蚊帳外頭。我童年記憶之中,有過好幾次滾到總鋪邊緣,差點滾下床,有幾次被睡在最外側的母親撿起來。

為了應付返家過夜的兒孫,每個總鋪眠床的牆邊,都有一座棉被山。頂被下被,也就是蓋在身上跟鋪在下面的棉被堆得滿滿的,睡醒之後,先是把每床棉被三折再捲起來,靠牆疊起來,最後再用一條有點破還有散掉布絮的舊被單,把棉被山罩住,防灰塵跟防壁虎大便。

小時候一回到鄉下,就是直接跳上棉被山玩耍,是撞來撞去都不會受傷的大型玩具,我們甚至把棉被山移到總鋪眠床中央,玩跳箱遊戲。

當時並不清楚,阿嬤是如何在年節之前曬被子洗被單,忙成一團,那時也沒有洗衣機,全靠手洗。我的小時候,大約是阿嬤的中年與老年之間,彼時的棉被都是好幾斤重,老人家的觀念,夠重的棉被才夠暖,我印象中的阿嬤家棉被,光是蓋上去,要翻身都很吃力。

所以瘦弱的阿嬤,光是洗曬那些棉被,就是吃力的家事。

這幾天,我又把去年冬天收藏起來的頂被下被都翻出來,如果是一個人裝被套,真的是體力大考驗,光是裝五條棉被的被套,就耗去一個小時,把棉被塞進被套之後,還要拉著棉被邊角用力抖好幾下,那真是很花力氣的功夫。

每裝好一條棉被,就要坐下來休喘一下,然後想到那時候的阿嬤,光是整理那一整個牆面的棉被山,不知道累成甚麼樣子啊!


#圖片是阿嬤還在的時候,我弟用相機拍的照片。是總鋪底下的拉門,拉門打開,蹲下去探頭看,可以看到總鋪眠床的木頭支架,跟滿是灰塵和蜘蛛絲的神祕洞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米果的沙龍
1.6K會員
193內容數
完全不想走上勵志人生的光明大道
米果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6/05
青,在日文之中,泛指藍色或綠色, 譬如青い芝生:綠色草皮 青空:藍色天空 中文的青色應該是藍色的意思吧,台灣話的青色卻是綠色
Thumbnail
2024/06/05
青,在日文之中,泛指藍色或綠色, 譬如青い芝生:綠色草皮 青空:藍色天空 中文的青色應該是藍色的意思吧,台灣話的青色卻是綠色
Thumbnail
2024/06/05
看到網路有人討論「物件」算不算中國用語。 日文有物件,中文有物件,台灣話也有物件。
Thumbnail
2024/06/05
看到網路有人討論「物件」算不算中國用語。 日文有物件,中文有物件,台灣話也有物件。
Thumbnail
2024/05/23
提起日本學生運動的悲壯年代,大概是以美日安保問題抗爭的罷課閉校記憶為主軸,對我來說,A面的代表作應該是「川本三郎」的《我愛過的那個時代》,「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也有那個時代氛圍的殘影,翻面之後的B面第一首,應該是「村上龍」的《69》,至於來到B面最後一首,也許是蘆原直的《雨雞》吧!
Thumbnail
2024/05/23
提起日本學生運動的悲壯年代,大概是以美日安保問題抗爭的罷課閉校記憶為主軸,對我來說,A面的代表作應該是「川本三郎」的《我愛過的那個時代》,「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也有那個時代氛圍的殘影,翻面之後的B面第一首,應該是「村上龍」的《69》,至於來到B面最後一首,也許是蘆原直的《雨雞》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有一陣子,因為家人確診的關係,我跟其他家人暫時搬去阿姨家住,雖說是阿姨家但這裡也是我的外婆家。 在我記憶中的外婆家離我們家走路只要20~30分鐘左右,近到幼稚園下課以後都是由外婆或者是阿姨到學校接我,我也順利成章的在外婆家待到爸媽下班後。 外婆家在二樓,有寬敞的客廳、涼涼的磁磚地板、上頭還有旋轉的吊
Thumbnail
有一陣子,因為家人確診的關係,我跟其他家人暫時搬去阿姨家住,雖說是阿姨家但這裡也是我的外婆家。 在我記憶中的外婆家離我們家走路只要20~30分鐘左右,近到幼稚園下課以後都是由外婆或者是阿姨到學校接我,我也順利成章的在外婆家待到爸媽下班後。 外婆家在二樓,有寬敞的客廳、涼涼的磁磚地板、上頭還有旋轉的吊
Thumbnail
小時候回阿嬤家,都會在房內的榻榻米臥鋪上,看到牆邊一整排棉被山。 古老三合院的臥房,大概有三分之二面積,是高度大約大人腰部的木頭床鋪,上面是榻榻米,外頭有拉門,我們那裏的台語說那是總鋪tsóng-phoo,大意是可以睡很多人的通鋪。
Thumbnail
小時候回阿嬤家,都會在房內的榻榻米臥鋪上,看到牆邊一整排棉被山。 古老三合院的臥房,大概有三分之二面積,是高度大約大人腰部的木頭床鋪,上面是榻榻米,外頭有拉門,我們那裏的台語說那是總鋪tsóng-phoo,大意是可以睡很多人的通鋪。
Thumbnail
不知道你是怎麼開始想要在自己的身上放某種特殊的味道呢?是單純喜歡,還是因為有身理需求,又或者是在心理上想要保留一種記憶? 我還是個孩子時,對阿嬤的記憶是一種濃濃的中藥味帶點辛香,那種辛香的味道跟現在的撒隆巴斯很像。 阿嬤家是一間老式的三層樓房子,我從沒見過阿公,就有記憶以來只有阿嬤與叔叔一家人住在那
Thumbnail
不知道你是怎麼開始想要在自己的身上放某種特殊的味道呢?是單純喜歡,還是因為有身理需求,又或者是在心理上想要保留一種記憶? 我還是個孩子時,對阿嬤的記憶是一種濃濃的中藥味帶點辛香,那種辛香的味道跟現在的撒隆巴斯很像。 阿嬤家是一間老式的三層樓房子,我從沒見過阿公,就有記憶以來只有阿嬤與叔叔一家人住在那
Thumbnail
突然憶起阿婆家老灶旁的那只深色木櫃。 在灶前,除了一堆薪木,再旁邊的角落裡,站的就是那只約到大人腰際的木櫃。沈殿殿的櫃子裡,全是阿婆的「壓箱寶」,非常地神聖。孫子輩的我們,每次都要愉愉摸地打開木櫃,不太記得為什麼,可能只是因為怕發現了阿婆生氣。 到底櫃子裡裝了什麼?
Thumbnail
突然憶起阿婆家老灶旁的那只深色木櫃。 在灶前,除了一堆薪木,再旁邊的角落裡,站的就是那只約到大人腰際的木櫃。沈殿殿的櫃子裡,全是阿婆的「壓箱寶」,非常地神聖。孫子輩的我們,每次都要愉愉摸地打開木櫃,不太記得為什麼,可能只是因為怕發現了阿婆生氣。 到底櫃子裡裝了什麼?
Thumbnail
昏黝的房間沉禁著百年孤寂 夫君的音容已經掩埋半世紀 猶能細數每一位逝者的名字 奇怪怎好久不見尾仔和妯娌
Thumbnail
昏黝的房間沉禁著百年孤寂 夫君的音容已經掩埋半世紀 猶能細數每一位逝者的名字 奇怪怎好久不見尾仔和妯娌
Thumbnail
對門的阿嬤又在門口摺金紙了。 可能是因為在屋子裏頭折的話,大量的金色漆料刺鼻味會讓同住的人心生不滿,所以明明是令人燥熱難安的三伏天,阿嬤還是拿了小矮凳、坐在門口,用皺巴巴又粗糙的雙手一張張折著紙蓮花。 我來這裡也幾天了,還記得阿嬤第一次看到我的時候不想理我,甚至想趕我走。 我每天在門口晃蕩,問她為什
Thumbnail
對門的阿嬤又在門口摺金紙了。 可能是因為在屋子裏頭折的話,大量的金色漆料刺鼻味會讓同住的人心生不滿,所以明明是令人燥熱難安的三伏天,阿嬤還是拿了小矮凳、坐在門口,用皺巴巴又粗糙的雙手一張張折著紙蓮花。 我來這裡也幾天了,還記得阿嬤第一次看到我的時候不想理我,甚至想趕我走。 我每天在門口晃蕩,問她為什
Thumbnail
寫在前面: 這是一篇想像自己老年生活的幻想故事,參考來源,源自於自身生活中,在寧靜的鄉下,看到老人們日常生活起居而寫出來的。         這是一個六坪大小的房間,靠牆的木頭桌上擺了一個木製相框,裡頭有一張露出開懷笑容的年輕男女照片;一本未看完的泛黃書,攤在上面,還有一只老花眼鏡擺在書上頭。
Thumbnail
寫在前面: 這是一篇想像自己老年生活的幻想故事,參考來源,源自於自身生活中,在寧靜的鄉下,看到老人們日常生活起居而寫出來的。         這是一個六坪大小的房間,靠牆的木頭桌上擺了一個木製相框,裡頭有一張露出開懷笑容的年輕男女照片;一本未看完的泛黃書,攤在上面,還有一只老花眼鏡擺在書上頭。
Thumbnail
阿嬤持續不懈為每個孫子女都織上一件毛衣。總歸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家,眼睛老花了,動作也變慢,佈滿皺紋的雙手拿著棒針,頭必須垂得很低才不至於勾錯。因為速度太慢很久才完成一件,我們沒人跟她預定,但她卻樂此不疲。
Thumbnail
阿嬤持續不懈為每個孫子女都織上一件毛衣。總歸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家,眼睛老花了,動作也變慢,佈滿皺紋的雙手拿著棒針,頭必須垂得很低才不至於勾錯。因為速度太慢很久才完成一件,我們沒人跟她預定,但她卻樂此不疲。
Thumbnail
樹下有扇深紅色的洋鐵門,走進去是個中庭,左邊是市政府辦的區衛生所,右邊是兩排對門的水泥建築老平房,從日據時期就立在那的圍牆,上面的漆都層層剝落了,由白到黃又從黃到黑,這樣的"年輪"之下彷彿生生死死送走了幾代人,漆底、水泥塗料裂口下露出的磚牆卻豔紅的刮眼,像隔著華麗的世界往外瞧,才發現,此生只是一抹被
Thumbnail
樹下有扇深紅色的洋鐵門,走進去是個中庭,左邊是市政府辦的區衛生所,右邊是兩排對門的水泥建築老平房,從日據時期就立在那的圍牆,上面的漆都層層剝落了,由白到黃又從黃到黑,這樣的"年輪"之下彷彿生生死死送走了幾代人,漆底、水泥塗料裂口下露出的磚牆卻豔紅的刮眼,像隔著華麗的世界往外瞧,才發現,此生只是一抹被
Thumbnail
母親跟我說,阿祖自從他們離開後,在路上聽見有人叫阿嬤都會很難過,因為家裡沒有人叫她阿嬤,他們都離開了。
Thumbnail
母親跟我說,阿祖自從他們離開後,在路上聽見有人叫阿嬤都會很難過,因為家裡沒有人叫她阿嬤,他們都離開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