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佑《通典》-李衛公練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李衛公就是李靖,他後來被封為衛國公。

事實上,衛王就是李玄霸。

神秘了,不過跟這裡的主題無關。

今天要來看《通典》摘錄,關於李靖所規劃的部隊法制。

首先是通信。

每軍設五色旗,以五行定方位:南火赤,西金白,北水黑,東木碧,中土黃。

本來木是用青,即深藍,但戰陣中容易跟黑旗搞混,所以改成綠色。

五色旗是中軍大將所用,平時舉起黃土旗讓各部隊知道大將位置,大將健在。

哪個方向有敵人,就會舉起對應的旗。

旗向前壓,方面軍就要前進。豎起,則停。倒旗,就是撤回的意思。

這個運動會當過旗手都知道。

每隊也有一旗作為標記,這過去提過。

若是大總管或副總管,配十旗以上;子總管配四旗以上。

為什麼是以上?基本看你管幾隊囉。

後勤輜重隊也有自己的旗。

各隊旗的辨認以顏色差異為主,部隊數過多時則上面要畫禽獸圖樣。也可以不用純色旗,但各營仍須有自己的特色。


練兵的時候,以五十人為一隊,隊方十步。意思是十個人一排,每步一人。每排間隔兩步半。每隊之間相距十步。輜重隊則要離正規隊二十步。

每隔一隊定一戰隊,前進五十步。

號角一響,完,所有隊伍站定。

第二響完,按槍張弓拔刀進入備戰姿態。

第三響完,舉槍。

第四響完,挺槍跪膝坐。注視大總管大黃旗,等待鼓音。

大黃旗前壓,鼓聲響,要齊喊「嗚呼!嗚呼!」,全軍向前。

與敵軍接觸,喊聲改「殺」。

殺聲既起,除非有指示就是往前推進,神擋殺神佛擋殺佛了。

不過現在是練兵。

如果對面開始撤退,往前進三十步確認敵軍是否敗逃,追趕敵兵的任務轉交騎兵隊。

騎兵出發,本陣鳴金,步兵隊停止前進,持槍轉身……當過兵應該知道這個動作,就是把槍直立抬起來,斜倚在肩膀上,手托底部。

因為槍尾不收起來轉身會撞到,一般轉換方向戰鬥也只需要舉槍,這是轉身並且撤退的連續動作才需要。

打仗的話就結束了,練兵接下來要練金剛合體,依大總管指示。

兩旗相交就是五獅合體,五旗相交則是十神合一。

再照前面走一次,退回,各自分隊。

這樣算一循環,練兵要走三個循環,想想都累。


比較特別可以注意是,第一個動作是按槍張弓拔刀,第二動之後才是舉槍。

這顯示出隋唐戰爭跟上古不同,大家不講武德的。可能你號角一響,敵人早就衝過來了。

所以遠近程備戰體勢先開。

確定情況允許,才會轉換成中距離的長槍備戰。

為什麼主戰是長槍呢?因為長槍不是拿來戳的。

日本戰國時代都說,長槍是舉起來從上往下打的,這個戰法從唐朝傳來的機會頗大。用打的好處就是只傷不死,運氣不錯你還可以來我家當勞動力。這應該還滿中國長期內戰之下發展出來的戰術。

相對射箭拔刀就是不死不休了。

這個話題可以延伸很遠,而練兵篇也還有很多內容,都跳過。

因為李靖的重點並不在練兵的動作順序,主要是這些動作反覆操練之下,士兵有沒有準確做到。

沒有做到,按軍法處分。

而這些動作的根本,就在於遵從「旗、鼓、角(金)」的號令。

所以李靖還有一本「教旗法」。

也就是「戰鬥教練」之前,還有「基本教練」。

前者就是跳砲操,用槍要領,左去右回這種。後者則是立正稍息一是左腳二是右腳。

我們稍微跟著李靖回到唐朝看看。

首先,大將必處高地立旗,以保諸軍可見。所以所謂「尋找適合作戰」的地形,就有這樣的要件。

大將如果沒辦法立於高地,指揮系統就容易出錯。就算你是楚霸王項羽,也要吃鱉。

從古到今的戰爭第一要點,就是搶佔地利。包括但不限於通信,也有戰鬥壓制的考量。

一些基本準備我們跳過,主要是不論什麼情況下,大家都要知道自己是左軍還是右軍。

然後下令解下兵器,開始打亂打散部隊。

白旗點,鼓音動,左右軍朝中央集合整隊。

赤旗點,角聲動,左右軍向外散開。

集散不是隨便亂跑啊。

規則是左軍陽旋,右軍陰旋。

陽旋就是順時針轉動,另一個不用說了吧?

但如果是白旗「掉」(迅速下揮收起吧),鼓音響,這時就要鳥獸亂散……不以個人,以部隊為單位。

講究是散而不亂。

赤旗掉,角音響則迅速回到原位。


旗鼓這麼重要,除了訓練號令之外,其實還要訓練攻守。不過光講這些可能很無趣吧,最後再加一種練兵法的說明好了。

校獵。

打獵是一種戰爭訓練這件事,在清朝留下的紀錄跟遺跡中也是很明白的。

李靖這邊只是大概講一下。

獵區由「虞候」選定,這是古代掌管山澤的官吏。隋朝則是屬於太子之下的「開府」武官,主要管理斥侯。

選定地方後,每個士兵圍地三尺,作為自己的獵區。

以左右兩軍的將領為交界處,開始往兩邊散開,像雙翼一樣包住圍獵區,碰到阻礙地形一樣要圍進去。

一樣用「旗、鼓、金」來指揮部隊。

擅長射箭的人,在圍中騎馬射獸。

其實就是部將。

他的步卒槍幡就是負責守圍趕獸。

如果野獸逃脫,他們是要受罰的。

大隻的野獸,要大家一起共同作戰。

小隻的才可以自己打。

兵練圍,將練戰。

其實進入唐朝各種考試訓練後,你都明顯可以看出……

單挑是存在的,甚至必要的。

這樣的戰術,主要都是在減少傷亡。

但對李靖來說,都是次要形式的戰術。

李靖不是一個只打過內戰的將軍。

唐朝的戰爭視野,也將從周邊的遊牧民族,向更加強大的文明帝國挑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280會員
926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7/14
2023/07/14
2023/07/09
將苑,有不同版本留存於世。 諸葛亮的《兵法二十四篇》,由《便宜十六策》的後十四篇,加上六篇將苑合成。 對,總共只有二十篇。 而被稱為《便宜十六策》的部分,其實十六篇都是齊備的。 將苑,也有一個單獨版,共五十篇。前六篇也是跟《兵法二十四篇》的末六篇相同。我這邊就是基於《兵法二十四篇》的版本來做。
Thumbnail
2023/07/09
將苑,有不同版本留存於世。 諸葛亮的《兵法二十四篇》,由《便宜十六策》的後十四篇,加上六篇將苑合成。 對,總共只有二十篇。 而被稱為《便宜十六策》的部分,其實十六篇都是齊備的。 將苑,也有一個單獨版,共五十篇。前六篇也是跟《兵法二十四篇》的末六篇相同。我這邊就是基於《兵法二十四篇》的版本來做。
Thumbnail
2023/07/03
「陰察之政,譬喻物類,以覺悟其意也。」 什麼是「陰察」? 我們來到《便宜十六策》的最後一篇,而諸葛亮的開場白是:這個沒有辦法說明。 過去種種,諸葛亮都會先簡單的解說名詞,然後進行內容的深掘。這裡他卻說,「陰察」只能用譬喻的方式,讓你從事物中了解它的道理。
Thumbnail
2023/07/03
「陰察之政,譬喻物類,以覺悟其意也。」 什麼是「陰察」? 我們來到《便宜十六策》的最後一篇,而諸葛亮的開場白是:這個沒有辦法說明。 過去種種,諸葛亮都會先簡單的解說名詞,然後進行內容的深掘。這裡他卻說,「陰察」只能用譬喻的方式,讓你從事物中了解它的道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份文章介紹了《孫子兵法》每一章節的重點,包括開始計算、作戰、謀攻、軍形、兵勢、虛實、軍爭、九變、行軍、地形、九地、火攻和用間等內容。
Thumbnail
這份文章介紹了《孫子兵法》每一章節的重點,包括開始計算、作戰、謀攻、軍形、兵勢、虛實、軍爭、九變、行軍、地形、九地、火攻和用間等內容。
Thumbnail
「行軍」、「火攻」兩篇是「軍爭」篇的實戰操作 「行軍」開篇即是「處軍相敵」:處置軍隊、觀察敵情。這當然已是在戰場上。一支數百人、數千人、甚至數萬人的軍隊,在戰場上的運動,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即使是單純的移動、紮營、埋鍋造飯,絕非夏令營那種遊戲。「行軍」應當解釋為「軍隊移動、行動、行進」。 「火攻
Thumbnail
「行軍」、「火攻」兩篇是「軍爭」篇的實戰操作 「行軍」開篇即是「處軍相敵」:處置軍隊、觀察敵情。這當然已是在戰場上。一支數百人、數千人、甚至數萬人的軍隊,在戰場上的運動,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即使是單純的移動、紮營、埋鍋造飯,絕非夏令營那種遊戲。「行軍」應當解釋為「軍隊移動、行動、行進」。 「火攻
Thumbnail
「軍爭」當是介於「五變」與「謀攻」之間,可類比為少陰或少陽。何解?「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有「乃為之勢、因利而制權」之分;「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者,知迂直之『計』者也」——有「校之以計」之分。勢計互交而成「軍爭」。 知迂直之計 總而言之,運用軍隊打仗的方法:受命主將接到來自國主
Thumbnail
「軍爭」當是介於「五變」與「謀攻」之間,可類比為少陰或少陽。何解?「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有「乃為之勢、因利而制權」之分;「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者,知迂直之『計』者也」——有「校之以計」之分。勢計互交而成「軍爭」。 知迂直之計 總而言之,運用軍隊打仗的方法:受命主將接到來自國主
Thumbnail
「作戰」當是介於「謀攻」與「五變」之間,可類比為少陰或少陽。何解?花費需要「計算」——有「校之以計」之分;「不盡知用兵之害,則不能得用兵之利矣」——有「乃為之勢、因利而制權」之分。計勢互交而成「作戰」。 十萬之師 總而言之,運用軍隊打仗的方法:馳車一千、革車一千、裝甲戰士十萬、千里(五百公里)輸
Thumbnail
「作戰」當是介於「謀攻」與「五變」之間,可類比為少陰或少陽。何解?花費需要「計算」——有「校之以計」之分;「不盡知用兵之害,則不能得用兵之利矣」——有「乃為之勢、因利而制權」之分。計勢互交而成「作戰」。 十萬之師 總而言之,運用軍隊打仗的方法:馳車一千、革車一千、裝甲戰士十萬、千里(五百公里)輸
Thumbnail
伽高儀隊的旗哥陳建巍臉色有些白,強風裏他眼中許青瀚率領的旗隊,正以他無法預料的行動,正前進轉身前進,像影印機掃描光般前後來回,當眾人注意到旗隊退場時,表演場上的思高儀隊已經呈現X的隊形,由刀官彭秉正為中心,四支散出去的隊伍,分別由四名小刀在最靠近刀官的地方。當彭秉正的禮刀指到的支隊,小刀有如影子般重
Thumbnail
伽高儀隊的旗哥陳建巍臉色有些白,強風裏他眼中許青瀚率領的旗隊,正以他無法預料的行動,正前進轉身前進,像影印機掃描光般前後來回,當眾人注意到旗隊退場時,表演場上的思高儀隊已經呈現X的隊形,由刀官彭秉正為中心,四支散出去的隊伍,分別由四名小刀在最靠近刀官的地方。當彭秉正的禮刀指到的支隊,小刀有如影子般重
Thumbnail
且看李靖如何安排大破敵軍! 除了外敵,更有內患。不能一次過解決,便是愧對了軍神的稱號!
Thumbnail
且看李靖如何安排大破敵軍! 除了外敵,更有內患。不能一次過解決,便是愧對了軍神的稱號!
Thumbnail
高蔚杰這屆是開紅海般的讓旗隊及刀官退到槍隊後,而下一屆則是讓旗隊分散,掌旗三員、左右槍兵在刀官報告操演開始後,中央旗官為準,左右掌旗及左右槍兵開始一大步,然後槍兵再一大步,讓他們向後轉時,可以直線穿越槍隊抵達後方。 講完了各屆刀官旗隊進出方式後,他們知道剩餘的都是一樣的。高一高二隊員們正在操練
Thumbnail
高蔚杰這屆是開紅海般的讓旗隊及刀官退到槍隊後,而下一屆則是讓旗隊分散,掌旗三員、左右槍兵在刀官報告操演開始後,中央旗官為準,左右掌旗及左右槍兵開始一大步,然後槍兵再一大步,讓他們向後轉時,可以直線穿越槍隊抵達後方。 講完了各屆刀官旗隊進出方式後,他們知道剩餘的都是一樣的。高一高二隊員們正在操練
Thumbnail
「五變」當是由「乃為之勢」衍生而出。何解?「校之以計」是針對「道天地將法」,而「乃為之勢」是針對「校之以計」的結論而反向思考「因利而制權」;「五變」同樣可以說是「因利而制權」,則「勢」上加「勢」而成為「五變」。如同陽陽或陰陰互交,而成太陽或太陰。 有所不 總而言之(凡),運用軍隊打仗的方法:受命
Thumbnail
「五變」當是由「乃為之勢」衍生而出。何解?「校之以計」是針對「道天地將法」,而「乃為之勢」是針對「校之以計」的結論而反向思考「因利而制權」;「五變」同樣可以說是「因利而制權」,則「勢」上加「勢」而成為「五變」。如同陽陽或陰陰互交,而成太陽或太陰。 有所不 總而言之(凡),運用軍隊打仗的方法:受命
Thumbnail
將苑,有不同版本留存於世。 諸葛亮的《兵法二十四篇》,由《便宜十六策》的後十四篇,加上六篇將苑合成。 對,總共只有二十篇。 而被稱為《便宜十六策》的部分,其實十六篇都是齊備的。 將苑,也有一個單獨版,共五十篇。前六篇也是跟《兵法二十四篇》的末六篇相同。我這邊就是基於《兵法二十四篇》的版本來做。
Thumbnail
將苑,有不同版本留存於世。 諸葛亮的《兵法二十四篇》,由《便宜十六策》的後十四篇,加上六篇將苑合成。 對,總共只有二十篇。 而被稱為《便宜十六策》的部分,其實十六篇都是齊備的。 將苑,也有一個單獨版,共五十篇。前六篇也是跟《兵法二十四篇》的末六篇相同。我這邊就是基於《兵法二十四篇》的版本來做。
Thumbnail
李衛公就是李靖,他後來被封為衛國公。 事實上,衛王就是李玄霸。 神秘了,不過跟這裡的主題無關。 今天要來看《通典》摘錄,關於李靖所規劃的部隊法制。 算是比較艱深,無誠誤試。
Thumbnail
李衛公就是李靖,他後來被封為衛國公。 事實上,衛王就是李玄霸。 神秘了,不過跟這裡的主題無關。 今天要來看《通典》摘錄,關於李靖所規劃的部隊法制。 算是比較艱深,無誠誤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