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孫子兵法》作戰篇全文翻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孫子兵法之邏輯

孫子兵法之邏輯

「作戰」當是介於「謀攻」與「五變」之間,可類比為少陰或少陽。何解?花費需要「計算」——有「校之以計」之分;「不盡知用兵之害,則不能得用兵之利矣」——有「乃為之勢、因利而制權」之分。計勢互交而成「作戰」。

十萬之師

總而言之,運用軍隊打仗的方法:馳車一千、革車一千、裝甲戰士十萬、千里(五百公里)輸送糧食;則國內國外的花費、往來賓客的費用、保修的財務、裝備的維持,一日千金,然後這十萬之師才得以舉辦。

「作戰」是「發動戰爭」的意思。所謂「發動」應該是指「維持發動」,則「作戰」就是如何支撐軍隊到結束戰爭為止。

戰爭的消耗,是驚人的。孫子的年代,已是「費日千金」。並列舉了各種花費: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而饋糧,則外內之費,賓客 之用,膠漆之財,車甲之奉等等。原「日費千金」,依朔雪寒的《孫子兵法論正》改「費日千金」。而竹簡本有可能是「日千金」,似乎比較合乎當時用語。

拙速與巧久

這十萬之師投入戰鬥,經久而勝則磨鈍兵器、挫傷銳氣,攻打城池則用盡氣力,長久處於戰場則國家財政不足。那磨鈍兵器、挫傷銳氣,用盡氣力,物資耗盡,則他國即將乘勢而來,即使有智慧之士,也無法善後。因此,行軍打仗這事只聽過老老實實地速戰速決,沒見過玩弄旁門左道而故意拖延戰鬥。長期打仗而能使國家有利的,從無。因此,不能完全了解運用軍隊的害處,就不能獲得運用軍隊的益處。

孫子提醒世人,「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屈力,久暴師則國用不足」,戰爭別想「取巧拖延(巧久)」,「老老實實地速戰速決(拙速)」才是正辦。拖拖拉拉,就會引起別人趁火打劫。屆時將無法善了,誰都不可能拿出辦法——「鈍兵挫銳,屈力,殫貨」之後,還有誰能想出辦法?

取巧這事,不做計畫、不按計劃準備的人,才會在條件不足的情況下,採取旁門左道,看看可否僥倖過關。也許這一次過了,下次呢?更遠的未來呢?大事都是從小事開始,小事著手才是務實。偏偏大事都很光鮮亮麗,小事都是枯燥無味。

取巧,是不能長久的!

「徵一次兵」、「備一分糧」

優秀的軍隊指揮官,徵兵就一次、備糧只一分,器用取於本國,而糧食依賴敵人,因此軍隊的糧食得以充足。國家之所以因軍隊而貧窮:遠的說,是遠距離運輸,遠距離運輸就會使百姓貧困;近的說,在軍隊附近的物價飆漲,物價飆漲就會使百姓的財富枯竭,財富枯竭就要急急增稅。逐鹿中原而用盡氣力,在內則國家空虛:百姓所花費的,白白消耗了十分之六;政府所花費的,破敗的車輛、疲累的馬匹、盔甲、弓弩、戈戟盾牌、運輸的車與牛,白白消耗了十分之七。

「役不再籍,糧不再載,取用于國,因糧于敵,故軍食可足也」。這是孫子的辦法。「徵兵」就一次;「備糧」就一分。這當然不夠,所以,需要智將登場,他不但要蹭著他家的飯,還要撈著他家的貨、更要用著他家的車、他家的人。

一比二十

因此,智慧之將必須依賴敵人的糧食,能吃到敵人的一鍾,即相當於自己輸送來的二十鍾;草料一石,即相當於自己輸送來的二十石。所以,要殺敵,就要激怒士兵;要奪取敵人的利益,就要不吝給賞。就車戰而言:奪得十輛以上敵車,賞賜先達標的人,且更換為我方的旌旗;車輛加入己方部隊而為我所乘、兵卒加入己方部隊而為我所養,這就是勝過敵人而更加強大。

孫子用了一比二十這樣的懸殊數目,來顯示「因糧於敵」的效果。所以,奮勇殺敵,是因為怒氣;爭先奪利,是因為賞賜;誰先得到敵軍戰車十輛以上,打賞。並且將擄獲、俘獲的戰車與士卒,納入自己的部隊(當時是可以這麼做的)。這些都是為了維持戰爭引擎的運轉。

為何要智將?因為堅壁清野。一旦敵人出這一招,而補給線又長,則大大不妙!且軍隊所在之處,該處物價必然暴漲,將軍哪來那麼多金錢?政府只好增稅。但增稅是兩面刃,如果增一次而仗沒打完,要再一次嗎?人民還能承受嗎?會不會暴動?

不再增,維持不了軍隊,戰爭就會「熄火」,一旦發生,再也「發不動」。要再增,國家的資源已經十去其六、七,人民已苦不堪言,也許政權都不穩,怎辦?難不成,要軍隊「就地強徵」——打家劫舍麼?揆諸歷史,這事還真常見!

戰爭會給富人帶來更富的機會,只會給窮人帶來更窮的風險!窮人的使命,是成就富人!

要打就要快、不然就認慫

因此,行軍打仗講究速度,而不是持久。所以,精通軍隊打仗的將領,是人民的生命主宰,而且是國家的安危所繫。

「故兵貴速,不貴久;故知兵之將,民之司命,而國安危之主也」。多少將軍只見後半句——民之司命,而國安危之主也,那種風光、那種睥睨一切的虛榮?

田中芳樹在其著作《銀河英雄傳說》提到,軍人是一種特殊的行業,承平時期毫無作為,戰時才有機會表現才能。是的,軍人只能藉由「立功」證明其存在;「 立言、立德」皆無緣。

矛盾的是,不能為立功而興戰、而致生靈塗炭——萬一表現出的不是才能,而是無能呢?送死的士兵、枉死的人民,成為了沒有意義的陪葬。將軍卻可以俘虜身份做完牢、寫回憶、賺名利。

這就是說,死了就死了,活著可以有其他可能。所以,該認慫就認慫;認慫是一時的。如同韓信的故事,一時的認慫才能活著,以至於「國士無雙」、「登臺拜將」、「功高無二,略不世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gjj.huang的沙龍
5會員
28內容數
包贏?怎麼包贏?作弊都不保證包贏,你竟說打仗要包贏!
dgjj.hua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0/12
博客來簡介:黃樸民(1958—),歷史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常務理事等,長期致力於思想史和軍事史研究,是國內《孫子兵法》研究的代表性學者之一,曾在央視《百家講壇》主講《孫子兵法》。 從該書的前言中,發覺黃博士有特大誤解,本人不吐不快。所以
Thumbnail
2024/10/12
博客來簡介:黃樸民(1958—),歷史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常務理事等,長期致力於思想史和軍事史研究,是國內《孫子兵法》研究的代表性學者之一,曾在央視《百家講壇》主講《孫子兵法》。 從該書的前言中,發覺黃博士有特大誤解,本人不吐不快。所以
Thumbnail
2024/08/29
一、如何將「孫子兵法」與「易經」結合? 將《孫子兵法》與《易經》結合可以通過以下幾個層面來實現,從而將戰略思想與哲學智慧相融合: 1. 陰陽平衡與對立統一 《孫子兵法》強調軍事戰略中的動態平衡與對立統一,例如「兵者,詭道也」,講究變化與靈活運用。 而《易經》核心思想之一是陰陽平衡,對立統一。
2024/08/29
一、如何將「孫子兵法」與「易經」結合? 將《孫子兵法》與《易經》結合可以通過以下幾個層面來實現,從而將戰略思想與哲學智慧相融合: 1. 陰陽平衡與對立統一 《孫子兵法》強調軍事戰略中的動態平衡與對立統一,例如「兵者,詭道也」,講究變化與靈活運用。 而《易經》核心思想之一是陰陽平衡,對立統一。
2024/06/12
其書《唯一的規則》,將《孫子兵法》通行本篇序分為上下篇;上篇從第一篇至第六篇,下篇從第七篇至第十三篇。因其認為「上」篇與「下」篇,『兩部份明顯不同』。又,稱上篇為理論篇,下篇為實戰篇。 「上」篇與「下」篇,個別再分為兩組。「上」篇之第一篇至第三篇為權謀組,第四篇至第六篇為形勢組。「下」篇之第七篇至
Thumbnail
2024/06/12
其書《唯一的規則》,將《孫子兵法》通行本篇序分為上下篇;上篇從第一篇至第六篇,下篇從第七篇至第十三篇。因其認為「上」篇與「下」篇,『兩部份明顯不同』。又,稱上篇為理論篇,下篇為實戰篇。 「上」篇與「下」篇,個別再分為兩組。「上」篇之第一篇至第三篇為權謀組,第四篇至第六篇為形勢組。「下」篇之第七篇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份文章介紹了《孫子兵法》每一章節的重點,包括開始計算、作戰、謀攻、軍形、兵勢、虛實、軍爭、九變、行軍、地形、九地、火攻和用間等內容。
Thumbnail
這份文章介紹了《孫子兵法》每一章節的重點,包括開始計算、作戰、謀攻、軍形、兵勢、虛實、軍爭、九變、行軍、地形、九地、火攻和用間等內容。
Thumbnail
傳統的觀點 傳統上,幾乎可說無一例外地,都認定「形、勢、虛實(通行本)」是《孫子兵法》的中心。雖然大家都將「始計(通行本)、作戰、謀攻」置於所謂的「大戰略」的地位,但是真正的心力大多用於「形、勢、虛實」三篇。由於誤認,以至於《孫子兵法》到底如何使用,沒人說得清。 通常,十三篇都被割得破碎,以便於
Thumbnail
傳統的觀點 傳統上,幾乎可說無一例外地,都認定「形、勢、虛實(通行本)」是《孫子兵法》的中心。雖然大家都將「始計(通行本)、作戰、謀攻」置於所謂的「大戰略」的地位,但是真正的心力大多用於「形、勢、虛實」三篇。由於誤認,以至於《孫子兵法》到底如何使用,沒人說得清。 通常,十三篇都被割得破碎,以便於
Thumbnail
「行軍」、「火攻」兩篇是「軍爭」篇的實戰操作 「行軍」開篇即是「處軍相敵」:處置軍隊、觀察敵情。這當然已是在戰場上。一支數百人、數千人、甚至數萬人的軍隊,在戰場上的運動,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即使是單純的移動、紮營、埋鍋造飯,絕非夏令營那種遊戲。「行軍」應當解釋為「軍隊移動、行動、行進」。 「火攻
Thumbnail
「行軍」、「火攻」兩篇是「軍爭」篇的實戰操作 「行軍」開篇即是「處軍相敵」:處置軍隊、觀察敵情。這當然已是在戰場上。一支數百人、數千人、甚至數萬人的軍隊,在戰場上的運動,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即使是單純的移動、紮營、埋鍋造飯,絕非夏令營那種遊戲。「行軍」應當解釋為「軍隊移動、行動、行進」。 「火攻
Thumbnail
「軍爭」當是介於「五變」與「謀攻」之間,可類比為少陰或少陽。何解?「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有「乃為之勢、因利而制權」之分;「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者,知迂直之『計』者也」——有「校之以計」之分。勢計互交而成「軍爭」。 知迂直之計 總而言之,運用軍隊打仗的方法:受命主將接到來自國主
Thumbnail
「軍爭」當是介於「五變」與「謀攻」之間,可類比為少陰或少陽。何解?「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有「乃為之勢、因利而制權」之分;「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者,知迂直之『計』者也」——有「校之以計」之分。勢計互交而成「軍爭」。 知迂直之計 總而言之,運用軍隊打仗的方法:受命主將接到來自國主
Thumbnail
「作戰」當是介於「謀攻」與「五變」之間,可類比為少陰或少陽。何解?花費需要「計算」——有「校之以計」之分;「不盡知用兵之害,則不能得用兵之利矣」——有「乃為之勢、因利而制權」之分。計勢互交而成「作戰」。 十萬之師 總而言之,運用軍隊打仗的方法:馳車一千、革車一千、裝甲戰士十萬、千里(五百公里)輸
Thumbnail
「作戰」當是介於「謀攻」與「五變」之間,可類比為少陰或少陽。何解?花費需要「計算」——有「校之以計」之分;「不盡知用兵之害,則不能得用兵之利矣」——有「乃為之勢、因利而制權」之分。計勢互交而成「作戰」。 十萬之師 總而言之,運用軍隊打仗的方法:馳車一千、革車一千、裝甲戰士十萬、千里(五百公里)輸
Thumbnail
「五變」當是由「乃為之勢」衍生而出。何解?「校之以計」是針對「道天地將法」,而「乃為之勢」是針對「校之以計」的結論而反向思考「因利而制權」;「五變」同樣可以說是「因利而制權」,則「勢」上加「勢」而成為「五變」。如同陽陽或陰陰互交,而成太陽或太陰。 有所不 總而言之(凡),運用軍隊打仗的方法:受命
Thumbnail
「五變」當是由「乃為之勢」衍生而出。何解?「校之以計」是針對「道天地將法」,而「乃為之勢」是針對「校之以計」的結論而反向思考「因利而制權」;「五變」同樣可以說是「因利而制權」,則「勢」上加「勢」而成為「五變」。如同陽陽或陰陰互交,而成太陽或太陰。 有所不 總而言之(凡),運用軍隊打仗的方法:受命
Thumbnail
「謀攻」當是從「校之以計」衍生而來。何解?「校之以計」是針對「道天地將法」,而「謀攻」當是針對「校之以計」的結論,亦即「計」上加「計」而成為「謀攻」。如同陽陽或陰陰互交,而成太陽或太陰。 不戰而勝 總而言之(凡),運用軍隊打仗的方法:使(雙方的,下同)「國」完整是優秀的,使「國」損傷是次等的。使
Thumbnail
「謀攻」當是從「校之以計」衍生而來。何解?「校之以計」是針對「道天地將法」,而「謀攻」當是針對「校之以計」的結論,亦即「計」上加「計」而成為「謀攻」。如同陽陽或陰陰互交,而成太陽或太陰。 不戰而勝 總而言之(凡),運用軍隊打仗的方法:使(雙方的,下同)「國」完整是優秀的,使「國」損傷是次等的。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