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在書店看到這本”2040世界未來報告書”時,其實我充滿疑惑。
因為我在2020年才看過《2030世界未來報告書》,那本書給我對未來的無限想像,讓我印象深刻,當時對未來的預測,有部份也的確正在慢慢實現,但怎麼才過了兩年,這個由韓國主導的聯合國未來論壇就要來預測2040年的未來了?(謎之音:你還不是買回家了?)
看了頭幾頁才明白,原來是COVID-19的疫情,延燒的日子遠比當初預測的久,世界的改變也遠比想像中的大。遠距工作的突飛猛進,元宇宙時代的來臨,太空旅行商業化的實現,無人機的普及等等,都在這兩年間一個又一個地發生。世界進步的方向與步伐,似乎也因此遭到了不小的改變,讓這些未來專家想更大膽的預測,2040年的未來是什麼樣子,他們也把活在這個未來的人類稱為:「元智人(Meta Sapiens)」
即將來臨的,是個太空時代。
近年來可以發現,有許多國家都挹注不少資金在太空科技,自行研發火箭及衛星,上太空已不再是那些大國們獨有的權利,但是太空產業這麼燒錢,為什麼看似沒那麼富裕的國家也搶著做呢?當然是因為有利可圖—太空採礦不再遙不可及。科學家指出月球及其他較沒沒無聞的小行星蘊藏著大量的稀有礦物,極具經濟價值,其中較知名的是可用來核融合發電的氦-3,每公克預計可產出等同40公噸煤炭燃燒的能量,因此當太空開採的成本降到一定水平之後,太空採礦業必定高速發展,掌握先機的國家才能在那時創造巨大的經濟優勢。「星鏈(Starlink)」則是另一個重要的太空技術,靠著數以萬計的低軌道衛星,讓覆蓋的區域都能享有高速無線網路,這個技術也在俄烏戰爭時博得不少新聞版面。高頻寬的網路已是現代不可或缺的科技,星鏈的效能若持續成長,未來不論是在商業或戰略上都會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很可能獨佔整個市場。另外像是在太空運行太陽能發電廠、太空站的移居、宇宙旅行、甚至太空垃圾清理產業,都相當具有經濟價值,我們有生之年很有機會見證這樣的科幻時代。
與機器人共生的時代也近了。
曾與17名國家元首談話、出席200個會議、還當過十幾個雜誌封面模特兒的機器人Sophia、能記住人臉及聲音,判斷對方語調和表情並做出回應的社交機器人Grace、能陪伴孤單老人的寵物機器人Tombot puppy、Aibo、PARO、性愛機器人Henry及Samantha、藝術創作機器人Ai-Da;發明多項專利的機器人DABUS,以及政治家機器人Alice等”人”,都讓我們看到機器人在各種領域中的未來。如果機器人能做得跟人一樣好甚至更好,當他們更經濟實惠的時候,人怎麼能不被取代?雖然總是有人列舉「最容易/最不容易被AI取代的工作清單」,但取代這件事並非全有全無,99%取代率的工作依然會有人類在做,3%取代率的工作依然能讓數以萬計的人必須轉行,元智人必須學習如何在這樣的世界繼續保有能發揮的專長,而因為機器人普及而創造的額外收益也應訂定法規挪作給予人民的基本生活津貼,才能讓整體社會共同向上。
既然2021年被稱為「元宇宙元年」,那在2040年前達到普及應該不算癡人說夢吧?
那些已流行好一陣子的Gather Town、Zepeto、ROBLOX就不說了,頭戴式顯示器也在這一兩年大量的普及,然而像是電影「一級玩家(Ready Player One」中的超精密動態捕捉技術也在成熟當中,到時候的沉浸感勢必更符合大家的夢想。而本書中還提到另一個很酷的研發計畫—元克隆(Metaclone)。在元宇宙中做出一模一樣的化身,再透過不斷的對話學習,創造出另一個自己,個人就可以永遠活在元宇宙中,即使肉體死亡,元克隆分身依然繼續體驗這個世界並持續進化。這個技術也會間接改變喪葬文化,以後到靈骨塔再也不用看著骨灰罈自言自語,我們可以進入元宇宙和已逝的家人繼續互動,他們也能持續知道我們的近況,失去至親的痛或許可以不再那麼痛。
2040年可能也是抗衰老成功的年代。
幹細胞研究的進步讓許多不再分化的組織器官得以回春再生、低廉的基因分析讓客製化的療法得以實現、基因調整技術得到突破,讓人類的各項能力遠超過去、腦機介面的成熟讓人類彷彿習得念力、過去因不治之症冰封保存的人類終於等到解凍接受治療的一刻。以上這些技術都在現代有不同程度的實現,若科技發展的速度如過去所預期,我們或許真的能在20年後見證這樣的未來。
而關於能源與環境的永續,本書也花了一些篇幅來描述,畢竟在這個人類隨時可能摧毀一切的現代,地球撐不撐得過20年還真的沒把握。
總結來說,這本續作依然帶給人許多新鮮事及對未來的想像,若沒有看過《2030世界未來報告書》的人應該會覺得更有趣,推薦給大家!